《登楼赋》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楼赋》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及思想感情。

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

作品赏析

文章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作品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不愧名家手笔。

1989年,24岁的罗琳在去往伦敦的火车上,一个瘦弱、戴着圆形眼睛的黑发小巫师在窗外对她微笑。从此以后,这个黑发小巫师再不曾从罗琳的世界中离开。8年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横空出世,一时之间风靡全球。

从一个平凡的单身母亲,到深受喜爱的《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作者,除了带给世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外,罗琳的经历也唤醒了很多平凡人们的作家梦。

执笔落字,一时的热情总能撑起良好的开端。但是渐渐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一个个作家梦就在日渐褪去的热情和枯竭的文思中破灭。

心怀作家梦固然宝贵,但是与吃饭喝水不同,成为作家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它是一项技能,需要学习、训练并配以持之以恒。

对于已经在写作道路上行走了一段时间的写作者们而言,学习技能,精进技巧,是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正如著名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所说:“他们需要学习技巧、磨炼手艺,在扬帆横渡太平洋之前,掌握一些航海的技能。”

为了帮助写作者们能够离梦想更近一些,“科幻小说女王”厄休拉·勒古恩将自己及工作坊中所获得的,小说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中,帮助写作者们避开写作过程遇到的陷阱,掌握更多的“航海”技能。

说起厄休拉·勒古恩可能有的读者并不熟悉,但是她的奇幻作品——《地海传说》,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地海传说》曾被吉卜力工作室翻拍成动画**,在动漫界和**界掀起一股巨浪。这部奇幻小说奠定了厄休拉·勒古恩在西方奇幻文学界的地位,与托尔金的《魔戒》和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并驾齐驱。

厄休拉一生著有21部小说、11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众多诗歌、儿童文学等书籍,在很多写作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奖项,被誉为“科幻小说女王”、“美国当代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等殊荣。

厄休拉·勒古恩在《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中,告诉写作者如何通过掌握语言的音乐性来控制文章语句的节奏,写出“动听”的语句;用标点和语法,赋予句子生命;合适的句子长度和句法,让文章更具连贯性和可读性;用语言和结构的重复,让文章的情感更加饱满,带领读者在如乐曲般的重复结构中畅游;形容词和副词让形象雀跃纸上;人称、时态、视角和口吻的正确运用,能够让读者领略到宏大的图景时,不至于晕头转向;把信息融入故事中,带给读者除了情节和行为以外的收获;有详有略,是让读者手不释卷的法宝。

书中每个章节和知识点,厄休拉都相应地布置了练习作业,按照作业指示去不断联系,写作者会发现,在不断跳出舒适圈挑战自己的时候,自己的写作能力已经悄然获得了提升。

一、语言的音乐性,让文章潺潺流动

有的文章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结局。而有的文章,让读者看了几行之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出。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是因为它每一句都在推动情节的发展。 我们常说某个故事情节发展得很快,主要是因为每一句话,每一个片段描写,都在指引情节不断推进,朝结局的方向奔跑。 推动的速度快,加上保持一定的韵律节奏,这样的故事让读者读起来就会感到酣畅淋漓。

厄休拉·勒古恩在《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中》提到,“语言如同音乐一样,本身能够而且确乎表达自身的喜悦”。只有用耳朵去聆听,才能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韵律。

所以当文章完成之后,大声地读出来,用耳朵去聆听词语谱写出的乐曲,去掉那些妨碍情节推进的障碍物,让文章如奔腾的溪水般,流畅而欢快地前进。

二、语言和结构的重复,那些躲在暗处挥手的精灵

文章如乐曲般充满韵律,而乐曲总离不开重复。文章也一样,有规则、有预谋地重复,会让文章的韵律感更强,读起来更加生动,同时还会撑起文章的架构,让读者在等待下一个重复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

鲁迅先生的《秋叶》,开头是这样描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很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不直接写: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呢?我们接着看文章,就会找到答案。“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

从一棵枣树到另一棵枣树,再根据下文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视线变化: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从下方到上方。鲁迅先生使用重复的描写手法,带领着读者跟随他的视线,去捕捉他看到的事物,并体会由此产生的感情。

语言重复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再没有其他的词语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鲁迅先生是使用语言和结构重复的高手,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当属他的《祝福》。

“我真傻,真的”,这是祥林嫂的标志性语言,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但是文章中人们对这句话的情感表达,却从最初的同情到后来的厌烦,到最后的嘲讽调侃。祥林嫂从最初见人就叙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到后来的闭口不言,每次这句话的重复,也会让读者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就如厄休拉·勒古恩所说:“……每一次重复,它的意味就加深一层。它的身量就越来越重。滑稽之下的黑暗一点一点地扩展,变得更加黑暗。”

《祝福》还采用了“结构性重复”的写作手法。所谓“结构性重复”指的是,故事中出现了相似的事件。

从祥林嫂的出场到最后的离世,贯穿文章的重复性结构是: 死了丈夫——离家——做工——离开。

小说中的词语、画面、结构重复,就像是音乐结构中的再现和发展,推动情节起伏的同时,将文章推向高潮。而读者的情感也会随之饱满、膨胀,直到迎接结局的降临。

三、讲故事的口吻,不要让视角限制你的想象

在我们大多数写作者的认知中,讲故事或者写小说最常用的视角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能够增加读者的代入感,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力。第三人称又成为“上帝视角”,它无所不知,能够将所有的人物、情感徐徐展现给读者。而第三人称中多又提倡文章从头到尾,始终以特定的某个人的视角来抒写故事的发展,过多的视角容易给读者造成混乱感。

然而在实际的写作中,仍然有其他的视角和人称,同样可以带给读者清晰的视觉和阅读效果。厄休拉·勒古恩在《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中,整理了所有抒写故事时可以采用的视角和人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不同的人称和视角各自都有什么特点,以及在实际的写作中如何运用。

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回忆、心理活动等,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例:

我抱着文件,紧张地看着坐在会议桌旁的参会人员。他们有的凑在一起聊天,时不时传出嬉笑的声音,有的在闷头玩手机,有的在皱着眉头打电话,还有两个人神情冷漠地望着我。这是我第一次主持会议,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需要讨论的事情当中。

有限第三人称,以特定的“他/她”的视角来讲述故事,通过“他/她”的所见、所感、回忆、心理活动等,将信息传递给读者。整个文章视角固定在某个“他/她”身上,不发生变化。

例:

陌陌将文件环抱在胸前,神情紧张地看着围坐在会议桌旁的参会人员。他们有的凑在一起聊天,还不时发出嬉笑的声音,有的在闷头玩手机,有的在皱着眉头打电话,还有两个人神情冷漠地望着她。这是陌陌第一次主持会议,她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需要讨论的事情当中。

介入作者,也称全知作者,拥有上帝视角。可以了解每个人的所见、所感、回忆、心理活动等,通过不断变换视角,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例:

陌陌将文件环抱在胸前,神情紧张地看着围坐在会议桌旁的参会人员。凑在一起聊天的几人正在讨论某个综艺节目,说起其中好笑的片段,大家忍不住笑得前俯后仰。玩手机的正沉浸在斗地主的游戏中,琢磨着地主手里还有些什么牌。老李接到了客户投诉,这家客户事真多,可是又不能跟客户翻脸,只好耐着性子跟客户解释着。剩下的两个人倒是安静地坐在桌子旁,等待着会议开始。可是已经过了五分钟,那个主持人还是缩手缩脚地一言不发,公司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到她手里真的没问题吗?实际上这是陌陌第一次主持会议,她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需要讨论的事情当中。

客观作者,就像一只趴在墙上的苍蝇,以客观不带感情的视角,如实描述所见到的情景。

例:

那个叫陌陌的女孩抱着文件站在桌子前,默默地看着桌边的人们。他们有的凑在一起聊天,不时发出嬉笑的声音,有的低头玩着手机,有的在皱着眉头打电话。还有两个人什么也没做,就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地看着陌陌。而陌陌则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观察者-叙述者,使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但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讲述目睹到的情节。

例:

她看上去很紧张,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来回看着会议室里的参会人员。他们有的在聊天嬉笑,有的在玩手机游戏,有的在打电话,似乎是在给客户解释什么。我和老刘已经坐在这里半天了,可是那个主持人却什么都没说。公司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她真的没有问题吗?我不禁怀疑。

观察者-叙述者,使用有限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不是故事的主角,通过有限第三人称视角,描述整个故事的情节。

例:

她将文件紧紧抱在怀里,稚嫩的脸上是紧张的表情,圆溜溜的大眼睛无助地扫视着屋里的人们。旁边的嬉笑声引起了老杨的注意,明明已经到了开会的时间却还在聊天,真是太不像话了!这位主持人也是,都不知道维持会议秩序的吗?还是太年轻了!老杨望着女孩,失望地摇了摇头。

除了常用的第一人称和有限第三人称,厄休拉·勒古恩同样鼓励写作者去尝试其他的视角和口吻。只是在视角切换的连续性和频率方面,写作者要做到心知肚明,每一次切换都有充足的理由。并且还要有足够的控制文字的能力,不要因为视角和口吻的转换,给读者带来混乱的感觉。

詹姆斯·伍德说:“小说既是奇技*巧,又是某种真实。” “小说是关于叙事的艺术”,艺术的表达有赖于运气和不可多得的天赋。 虽然天赋无法强求,但是技巧却可以培养。 去学习,去掌握,通过提高技巧来获取自己的天赋。

写作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既然选择了,那就让自己有足够高的技能去驾驭文字,去表达确切的情感。用可以掌舵的技巧将情绪写出,将想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①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②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③

内含麝芬之紫烟。④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注释

 ①博山:香炉名,形状象海中的博山。  ②秦女携手仙:指弄玉和萧史。相传弄玉是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嫁给箫史,夫妇骑龙凤飞升而去。这里有意以仙侣携手和情人变心相比照。

 ③此句言香炉在烛前光彩炫耀,有如龙鳞。 

 ④此句言炉内烧麝香。

赏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第二首,设为闺怨,叹人心易变。

  诗人采用以物写人和“睹物生情”的手法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诗中描写一位被遗弃的美女,孤独地注视着香炉,往事就象缕缕青烟,浮现在她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把重点放在“物”——香炉上,工笔重彩,精心描画。这只香炉是京师名匠制成,上面雕刻着一对恩爱的仙人携手跨凤图。这只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的香炉曾伴随她度过美好时光。 接下去, 笔调陡然一变: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曾几何时,丈夫变心了,她只好对着这只被闲置的香炉低嘘长叹……。这明明是一首弃妇诗,却从香炉着墨;明明是写人,却不惜笔墨去写物。诗人用那只精美的香炉来象征女主人公,香炉的始爱终弃也象征着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

  诗歌的情调婉转而深沉。女主人公虽然怨情郁结,却只是对炉孤坐,徐徐“长叹”,并无激愤之语,然而凄楚之情溢于纸面。

泻水置平地,①

各自东西南北流。②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觉,

举杯断绝歌路难。③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④

注释

 ①泻:倾也。

 ②首二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③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④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赏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的十八首中的第四首。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对案不能食,①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

安能叠燮垂羽翼?②

弃檄罢官去,③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恻。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④

注释

 ①本篇原列第六首,言孤直难容,只得退出仕途。这诗见出一个才高、气盛、敏感、自尊的诗人在贵族统治社会压抑下的无可奈何之情。

 ②叠燮:即“蝶 躞”,小步走路。

 ③檄:文书。一作“置”。 ④孤:孤寒,谓身世寒微。

赏析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六首,主要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外形动作来表现内心的焦虑不安。尤其是第二句中三个连贯一气的动作非常精确而传神地刻画出壮士失意的内心痛苦。接下去的“丈夫生世”二句,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倾泻出来。一个“几时”、一个“安能”,说得分外沉痛,分外激愤。以上四句写诗人备受压抑的精神状态和内心反抗。下半段则用亲切的语调描绘“弃檄罢官去,还家自休息”的情景。最后诗人由古代圣贤的厄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扼腕长叹:“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激愤中又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怅恨,显得异常沉痛。

  此诗不以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诗歌的格调悲怆而不颓唐,失望而不消沉,沉郁中有关洒脱,悠闲中透出不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自尊而孤做的精神状态。

十四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

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①

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②

胡前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

登山远望得留颜。③

将死胡马迹,

能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④

绵忧摧抑起长叹。⑤

注释

 ①窅窅:(音杳):遥远。

 ②朔风:北风。

 ③留颜:留住容颜不使变老。

 ④轗轲:车行不利,引伸为人生艰难。  ⑤绵忧:绵长不绝的忧愁。摧:悲。 抑:压抑。

赏析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十四首,主要表现戍卒流离边塞、思乡难归的愁苦。全诗共十二句,每两句一转。开头两句总写戍卒身世,由此牵出远离故土之悲。第三、四句则分别从时间及空间着眼来写思乡之切。第五、六句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而处境之苦更烘托出思乡之情。如此苦情怎样排遣呢?

  唯有“登山远望得留颜”,希望借远眺稍稍宽慰思乡之情,使容颜不至于因忧愁过度而憔悴衰老。第九、十句写戍卒前途命运的悲惨,他必将死在胡马之迹纵横的荒野,不可能与妻子团圆。最后两句写戍卒的绝望心情。诗人通过戍卒少壮从军白头不归的遭遇,唱出了一曲血泪交流的哀歌。

收藏到:[新浪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博采中国][365Fav][天极网摘][和讯网摘][热门文摘]

夏是火,是茂盛,是一种生命的燃烧。要不是那个夏夜牵手后的难分难舍,我的生命也许会一直如夏风中的一棵小草般平淡、悠闲。生如夏花的感觉尽管会如惊鸿一瞥般的短暂,但我知道正因为那不顾一切的绚烂盛开,我的生命从此变得灿烂…… 记忆里我写过“风”的不羁,写过“花”的娇柔,写过“雪”的纯情更写过“月”的浪漫,我知道我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对于“风花雪月”的故事有过太多的幻想,然而我更知道我是个挑剔的人,于是我的故事总徘徊在“风花雪月”之外与它们无缘这样的结果也许同我骨里有股桀傲不顺的霸气,我的细胞里有份对自由自在无比依赖的情愫有关。然而,在幽暗的灯火中、在徐徐的夜风里,情感的孤独却常常惹得自己只能用忧伤,淡淡地清扫满目的闲愁。那是一种绝对沧桑的忧郁,是一种多年来处于情感潮湿边缘的忧郁。它就如深巷里隐藏着的苔鲜,多日不扫就会顾自蔓延开来,在心的墙上涂满湿漉漉的痕迹。手摸过去时,却又不像看上去的那样柔弱了,唯有冰凉的感觉力透手掌心,让自己领略到这份忧郁也有着自己小小的坚韧与骄傲。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情感,是一份宁愿孤独也不愿在寒意中盛开的情感,所以它一直在企盼,企盼着有如夏日般火热的激情去催生出诱发它生长的激素,因为它知道它属于夏天,它生如夏花。生命里有许多的事都如流星般仅在心空中划过一瞬间的灿烂,而那片刻的灿烂不是每一次都能在心灵的最深处镌刻下永不褪色的美丽。这样的美丽是不多见的,有的人也许穷其一生都和它形同陌路。而要获得这样的美丽除了需要给自己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外,还需要给自己一份唯一的心情,最后还要看彼此有没有缘份能一起感悟到那如夏花般绽放的绚丽激情。于是,很多情感的碰撞仅仅成为了一颗流星,很多的流星又在记忆重复的覆盖中了无了踪迹。我想我也该是如此,所以常常我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多年以后,当我再次整理我们的美丽时,是否依然能闻到木叶散发的清香,听到夏花绽放的声音?是否依然能感受到潮汐涨落时的汹涌和悲凉?阳光透射到地下后的蒸腾和拥抱?是否依然能触摸到青草在风里的柔软?以及那轮明月在圆缺时的心房。如果这一切依然可以,那么你生命里就会有一种被浸润着的满足,而那一刻所拥有的幸福,是永远在心里盛开着的夏花,在阳光下绚丽,在月光下灿烂!我之与你的故事,在那年的夏夜早已定格成为了一种美丽。我的问题却常常让自己无所适从,因为我真的没有勇气去肯定的回答那样的问题,就如同我没有勇气肯定多年后的你我会不会在记忆的灰烬中依然寻找得到我们的美丽一样。直到今天,当我聆听朴树的《生如夏花》时,眼中晶莹的泪花告诉我,所有的担忧都已不复存在,因为答案就在这歌声里,因为他唱出来的就是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镌刻在心底的永恒美丽。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痴迷流连人间我为你而狂野。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我们就这样抱着笑着还流着泪。惊鸿一般短暂,象夏花一样绚烂。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不虚此行啊,不虚此行啊……” 累了的时候,带上MP3在宁静的月光下我再次聆听《生如夏花》,当朴树那优美的歌声一遍遍的向我倾诉着“我在这里啊,不虚此行啊。”的时候,仿佛世界已在我眼前消失,只剩夏夜的风为我撑开回忆的银幕,只剩下星月为我重演那夜的温柔,曲终幻散时,我在静谧中满面的泪流,朦胧的视线里是深邃夜空里最亮的一颗星,它闪烁着就如夜空中的一个精灵,我知道,那就是你让我生如夏花般绽放过的宝贝精灵。 那夜也如这样的夏夜,不同的是没有今夜这般的安静适合我去回忆;那夜也有这样的花香,不同的是没有你依偎在我的身旁和我一起聆听风儿和木叶间的缠绵沙响;那夜我们在激情中久久的拥抱,在与蚊共舞的尴尬里追逐欢笑;那夜美丽的记忆定格在了末班车掀起的第一缕尾风中,定格在了无数次强颜欢笑的哽塞道别里,而今夜我只能独对天涯把思念用心之歌为你传唱,我只能用回忆再次催开夏花的激情,然后托爽气的夏风捎一个美梦给你,捎一个遥远的拥抱如那夜令人窒息的拥抱给你……心在此刻深深的痛了一下,是不是你已感受到了?闭眼望天,就让心去捕捉那份缥缈的灵犀吧。 此刻真的好想把自己喝醉,那样我才能安静的入睡;此刻真的好想把记忆封存,那样我的泪才找得到回去的方向。偏偏《生如夏花》的音乐又一次在耳边响起,夜空里我仿佛听到了遥远的回唱……我在这里啊,不虚此行啊……于是所有的心绪融合起来化为了一首只有你懂的诗,它从心头响起在夜的天际中共鸣成了一曲生生不息的天籁,游戈于宇宙间,荡漾着成为了一份永恒的爱…… 生当苦对叹情殇,如霜覆盖月未央,夏夜虫鸣忘忧曲,花落飞红入心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59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