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感情的诗句

尘封感情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尘封的诗句

关于尘封的诗句 1 含尘封 的诗句

编简尘封阁,戈鋋雪照营。——卢纶《送李校书赴东川幕》

荆州连岁滞游方,拄杖尘封六尺光。——齐己《怀匡阜》

束书不更读,蠹简流尘封。——陆游《老病追感壮岁读书之乐作短歌》

坏壁尘封遍,何人拂旧题!——陆游《思蜀》

孤芳自赏雕虫老,兴尽尘封故纸楼。——唐寅《无题》

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鞵寒踏九州霜。——查慎行《读白耷山人诗》

沧浪棋石在,题笔暗尘封。——陈泷《题苏子美沧浪亭》

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高迈《建德县咏怀》

破砚尘封懒赋诗,晚年才思觉衰迟。——黄庚《和茅亦山先生杂咏》

惟余画壁屹相同,尘封蛛网犹依然。——曾季狸《雷公保国寺画壁》

小院影堂无客到,绳床蒲坐有尘封。——安磐《过印上人故居》

绿琴入匣任尘封,老去逃人兴转浓。——袁中道《病中漫兴八首》

2 有关尘封的好句子

尘封的记忆,残留着邂逅的美丽。

青春是一场华丽的葬礼,我们与时间玩着躲藏的游戏。

在感情还能够感人的时代,为什么有情人还在颠沛流离?

黑和白之间还有灰, 我和你之间还有谁?

如果能回到从前,我选择不认识你。

因为我不能面对现在的结局!?

睫毛下的伤城路过了谁的风景谁的心。

我在漫天风雪的回忆里披荆斩棘、你却在哪一个的字典里演绎皈依。

我徒手唱歌、你弹奏的肖邦、却盲了我的眼,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我祈望,在某个风光明媚的街角,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

3 带有“尘封”的诗词、古文

送李校书赴东川幕 卢纶 泥坂望青城,浮云与栈平。

字形知国号,眉势识山名。 编简尘封阁,戈鋋雪照营。

男儿须聘用,莫信笔堪耕。 声声慢 李演 轻鞯绣谷。

柔屐烟堤,六年遗赏新续。小舫重来,惟有寒沙鸥熟。

徘徊旧情易冷,但溶溶、翠波如縠。愁望远,甚云销月老,暮山自绿。

嚬笑人生悲乐,且听我尊前,渔歌樵曲。旧阁尘封,长得树阴如屋。

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翠袖薄,晚无言、空倚修竹。

十二时/忆少年 无名氏 炎图景运正延鸿。文思坐深宫。

慈宁大养,乐事时奏宸聪。皇龄永,恩霈下,遍寰中。

君王乘彩服,嫔御上瑶钟。年年诞节,就盈吉月,交庆流虹。

欢洽意方浓。不觉仙游渺邈,但号泣苍穹。

追慕念音容。诗书慈俭,配古追踪。

躬行四德,谁知继、二南风。移盼俄空,宝鉴脂泽尘封。

清都远,帝乡遥,杳难通。想云軿、还上瀛蓬。

稽山何在,当年禹宅,万古葱葱。最难堪,潮头定,海波融。

怀匡阜 齐己 荆州连岁滞游方,拄杖尘封六尺光。洗面有香思石溜, 冥心无挠忆山床。

闲机但愧时机速,静论须惭世论长。 昨夜分明梦归去,薜萝幽径绕禅房。

老病追感壮岁读书之乐作短歌 陆游 少年志力强,文史富三冬;但喜寒夜永,那知睡味浓。 庭树风淅淅,城楼鼓冬冬,自鞭不少贷,冻坐闻晨钟。

探义剧攻玉,摛文笑雕龙;落纸笔纵横,围坐书叠重,得意自吟讽,清悲答莎蛩。 饥肠得一饼,美如紫驼峰。

俯仰五十年,干世终不逢。 夜半起饭牛,颓然成老农。

束书不更读,蠹简流尘封。 世无袁伯业,太息吾何从! 思蜀 陆游 来从云栈北,行度雪山西。

故事谈金马,遗踪访石犀。 闲情淡於水,豪饮醉如泥。

坏壁尘封遍,何人拂旧题。

4 哪位人士知道 哪些诗词中带有 “绝世尘封” 这一词的 跟爱情有关的

“绝世”和“尘封”一般不放在一起用的,

“尘封”一般指某地或某物,而且很多是拆开解释,

分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有:

绝世:

绝世而独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阳春歌 李白)

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彩树歌 陈子昂)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古风其二十六 李白)

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李白)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戏作花卿歌 杜甫

绝世三五爱红妆,冶袖长裾兰麝香(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 张柬)

尘封:

编简尘封阁,戈鋋雪照营。(送李校书赴东川幕 卢纶)

旧阁尘封,长得树阴如屋。(声声慢 李演)

移盼俄空,宝鉴脂泽尘封。(十二时/忆少年 无名氏)

荆州连岁滞游方,拄杖尘封六尺光。(怀匡阜 齐己)

束书不更读,蠹简流尘封。(老病追感壮岁读书之乐作短歌 陆游)

坏壁尘封遍,何人拂旧题!(思蜀 陆游)

5 关于漂泊的诗句有哪些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静夜思》

释义: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释义: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代:张籍《秋思》

释义: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释义: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释义: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7、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

释义: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唐代:卢纶《长安春望》

释义: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

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

释义: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10、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唐代:韦庄《江外思乡》

释义:我长年在外,每年一到春天的时候,独自在他乡不胜悲伤,坐在树下饮酒,那树上的黄莺也应该了解我思乡的心情吧。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释义):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

(赏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6 关于“诀别”的诗句有哪些

1、《惆怅诗十二首》唐:王涣 八蚕薄絮鸳鸯绮,半夜佳期并枕眠。

钟动红娘唤归去,对人匀泪拾金钿。李夫人病已经秋,汉武看来不举头。

得所浓华销歇尽,楚魂湘血一生休。谢家池馆花笼月,萧寺房廊竹飐风。

夜半酒醒凭槛立,所思多在别离中。隋师战舰欲亡陈,国破应难保此身。

诀别徐郎泪如雨,镜鸾分后属何人。七夕琼筵随事陈,兼花连蒂共伤神。

蜀王殿里三更月,不见骊山私语人。夜寒春病不胜怀,玉瘦花啼万事乖。

薄幸檀郎断芳信,惊嗟犹梦合欢鞋。呜咽离声管吹秋,妾身今日为君休。

齐奴不说平生事,忍看花枝谢玉楼。青丝一绺堕云鬟,金剪刀鸣不忍看。

持谢君王寄幽怨,可能从此住人间。陈宫兴废事难期,三阁空余绿草基。

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

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湲日渐西。少卿降北子卿还,朔野离觞惨别颜。

却到茂陵唯一恸,节毛零落鬓毛斑。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

紫台月落关山晓,肠断君恩信画工。2、《送王仲求》宋:李廌 飘风非焚轮,触石生孤云。

逍遥王真人,行行傲世纷。斋戒断荤臭,日诵浮屠文。

敝袍游江海,耻与狐貉群。吐纳全真气,鬓发垂如银。

十年临池学,自许登右军。谦谦卑自牧,处约人皆忻。

扁舟忽云徂,欲扳心殷殷。丈夫重诀别,儿女徒云云。

常闻释氏说,精进在殷懃。红尘易汩没,跋涉惫力筋。

不如巢华山,修炼如老君。3、《叶师迎娶还吴省亲遂之官达州以诗见意》宋 :孔武仲 言止苏台驾,遂泛荆江舟。

京师诀别易,不以樽俎留。念书片言赠,俚音谢珠球。

飞飞双凤凰,指日还故丘。更翔西南天,江云惨高秋。

尊公今季鹰,菰蒪契良谋。恩威在两部,所至膏泽流。

弟当继华门,不愧古箕裘。高凤长堤柳,挂帨已雄牛。

相望以功业,毋为置书邮。4、《挽周先生明府四首》明:曹学佺 泉台寂寂夜漫漫,永隔音容想像难。

遣嘱倩人传诀别,相思托梦接悲欢。花滋愤泪河阳县,水吓游魂黯淡滩。

敢问皇天容诉恨,独排阊阖五云端。5、《长安宫女行》明:韩邦靖 长安城头夜二鼓,力士敲门称太府。

为道君王巡幸势,选取娇娥看歌舞。应酬未得话从容,阶除早已人三五。

仓皇便欲将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平昔娇痴在母傍,黄昏不敢出前房。

如今却向何处去,似堕渊海身茫茫。四更未绝五更连,父母相随太府前。

顷刻回头同伴至,亦有爷娘各惨然。虽同闾里不曾亲,那得相逢及此辰。

清泪俱含未妆面,愁魂不附欲倾身。天明却转双轮疾,送我城东坐官室。

生来虽在咸宁城,目中谁识京兆驿。已看闺阁隔重天,乍度昏朝似千日。

中有数人不甚愁,问之乃是勾栏流。平生谑浪轻去住,却说能观五凤楼。

望承恩宠心虽别,思到家乡泪亦流。才言欲去去何忙,翠幕油车已道傍。

少小生离还死别,傍人见我空彷徨。娇怜姊妹不得诀,父母送我浐水阳。

相看痛哭各舍去,此时欲断那有肠。城里家家锦绣帘,我辈姿容岂独妍。

东家有女如花萼,旦入黄金名已落。西家有女如玉莹,夜剪乌云晨不行。

我辈无钱兄弟劣,坐使芳年成诀别。渡河渡渭还渡汾,千山历尽雪纷纷。

江流山馆猿常哭,叶落邮亭雁屡闻。自从堕地谁窥户,此际无家却望云。

迢迢千里还岁穷,大同才得到行宫。常言朝见何曾见,深院萧萧尽日封。

当今天子说神武,时向三边乘六龙。近时双跸驻榆塞,不知何日来云中。

转眼还成正月末,忽然大驾还沙漠。见说天坛礼未修,还兼太庙春当禴。

京师暂欲驻鸾旗,属车还载蛾眉归。却向豹房三四月,欲近龙颜真是稀。

宫中景色谁曾见,宫外杨花徒扑面。有眼但识鸳鸯瓦,有身那到麒麟殿。

凤舟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2时泛西海渚,采莲不唤如花女。鸾驾常操内教场,何曾汤火试红妆。

茶饭每排新寺里,不用明眸兼皓齿。空有娼家色艺高,随人望幸亦徒劳。

宫花枉自羞妆面,御柳何人斗舞腰。君王不御人转贱,尽日谁来问深院。

日给行粮米半升,大官空有珍羞馔。旁人见我入天阍,谓我将承帝主恩。

岂知流落还愁恨,荣宠何曾但泪痕。妾家虽贫未甚贫,丝麻布帛亦遮身。

有时亦绣鸳鸯枕,翠线金针度一春。一春鸾镜不停妆,机杼言忙苦不忙。

寒食清明邀等伴,银钗罗髻亦风光。父母如同掌上珠,去年才许城东夫。

乘龙跨凤虽未必,并宿双栖亦不孤。百年光景谁曾见,一旦荣华土不如。

当时同辈闻我说,珠泪人人落双颊。亦有因缘与恩爱,谁无父母同家业。

可怜抛却入君门,九夏三秋那可言。风雨苑深同白昼,星河楼浅共黄昏。

我曹岂是无倾国,闻道君王不重色。宫禁幽深谁不知,踪迹民间颇堪测。

汉家多欲称武皇,玄宗好色闻李唐。卫氏门前夸揖客,杨钊海内无三郎。

主上今来十四年,刘瑾朱宁并擅权。往时势焰东厂盛,近日威名游击偏。

丘张谷马纷纷出,那有皇亲得向前。又闻亲受于永戒,大荤不御思长年。

更宠番僧取活佛,似欲清净超西天。君王贱色分明是,那用当时诏旨传。

当时陕西有廖大,此事恐是兹人专。滔天罪恶思固宠,逢迎却乃进婵娟。

去年毡帐云钦取,狗马年来俱奉旨。何曾竟有君王诏,此曹播弄常如此。

自从陕西有斯人,灾祸年来何太频。闾里已教徒赤壁,闺闱还遣闭青春。

青春零落不须论,别有凄凉难具陈。

赠花卿表达了诗人对花敬定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的讽刺。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赠花卿

唐代: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翻开中国音乐历史的画卷,唐代音乐发展的繁荣图景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八世纪初的中国正逐步跨入盛唐时期, 在乐器和器乐方面,对其演奏技术的创新和变革成为当时的一个亮点,唐朝根据等级制度创建了一系列的音乐机构。

在音乐机构设置方面,其分工之精细,规模之宏大,技艺之高超,均非历代所能及。中国自古即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一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这首诗中的花卿,名敬定,是唐朝时期的一员武将,曾因平叛自称梁王的梓州刺史段子璋立过功,便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纵兵大肆抢掠,且目无朝廷,公然在府中僭jiàn用天子音乐。所以,耿直公正的杜甫作为他的朋友就赠诗一首,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予以委婉的讽刺和劝诫。但耐人寻味的是,杜甫却表现出了他的高情商,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责,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把逆耳的忠言变得极其委婉动听。从字面上看,这俨然就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但颇有弦外之意。

把讽刺劝诫之意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诗圣超凡的艺术功力,诗里的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作得恰到好处。

画草虫八物 螳螂

李纲〔宋朝〕

飘飘绿衣郎,怒臂欲当辙。

君王求勇士,嘉尔能仗节。

李纲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六幺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等等。 政和二年(1112)李纲进士及第。五年,李纲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 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为利用李纲的声望,起用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其时,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任宰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继又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广东儋县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 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绍兴二年(1132)二月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又于绍兴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虽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绍兴十年正月卒。卒赠少师,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

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韵译: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4.漫卷:胡乱卷起。5.白日:白天。6.青春:春天的景色。作者想象春季还乡,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色相伴。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8.襄阳:今属湖北。9.妻子:妻子和儿女10.洛阳:今属河南。11.却看:回过头来看。12.纵酒:尽情的喝酒。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15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16 愁:忧愁。17 涕泪:流泪;流涕

解说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赏析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吃食感情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

写作背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贺知章《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导读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说明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解释

①倚--仗恃,倚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景。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这首诗是赠给当时驻扎在成都的花敬定将军的,描写了当时成都歌舞的美妙绝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锦城的繁华景象。

  前两句写所见所闻,花卿家每天用管弦乐器奏出的轻悠和谐、美妙动听的乐声,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听得人如痴如醉;后两句写感受,惊羡赞叹: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神仙那里才会有,人世间的平民百姓能听到几回呢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美妙。最后一句透示出全诗的正意,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而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2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