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发现伴侣外遇或者劈腿的时候,基本都会被情绪控制自己的大脑,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不利于彼此感情的修复。
我接待过很多这方面的咨询,他们往往都是在修复感情的第一步走错之后,导致后面双方的感情破裂。
“我要把你的丑事告诉所有人,让大家一起来看看你是怎么背叛我的!”妻子在发现丈夫外遇之后,除了把照片甩在了他的面前,还说了狠话,丈夫看到妻子这样疯狂的举动,一言不发,收拾行李离家出走,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
这是我接待过的一个咨询案例,妻子把丈夫外遇的事情告诉了亲朋好友,丈夫不但没有回头,反而给她寄了离婚协议书,但是妻子不想离婚,她还是很爱丈夫的,于是找到了我,想要修复他们的感情。
我非常理解一个人在发现信任的另一半外遇或劈腿的时候,那种愤怒、伤心、不甘的各种情绪。“你为什么对我这样?”“那个女人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感情依然这样?”……这些念头不断地萦绕在自己的脑海里,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当遭遇背叛时,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因为面对最亲近人的背叛,这是沉重的打击,很难用理智来控制。
如果想要离婚,我绝对支持,争取财产和孩子的抚养权。如果想要修复感情,第一步就是要修复自我情绪,避免做出情绪化的行为,把对方越推越远,当我们情绪要爆发的时候,可以做以下五个步骤练习来应对。
1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这里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自我情绪察觉的敏锐度:感受身体的变化和记录情绪察觉日记。
当我们生气或伤心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有相应的变化,比如伤心的时候,眼泪会止不住地流,无法呼吸,肩膀颤抖,全身感到无力等等,这些都是情绪直接导致的身体信号,所以当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信号,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当前情绪是怎样的。
很多人在发完脾气之后就开始后悔自己一些行为,但是除了后悔,我们还可以记录下来,把事情起点、情绪如何开始和发展、怎么爆发、导致什么结果,这些都要在事后真实地记录下来。
2学会暂停,可以通过设定一个暂停动作,告诉自己及时暂停,当自己意识到情绪爆发可能造成的后果时,及时踩刹车,可以深呼吸3次,或者暂时离开当前环境,让自己的情绪有个缓冲。
3向内探索是什么导致自己的情绪失控,一般来说,我们人类有三种基本欲望:认可、控制、安全,当我们这三种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极端的情绪,所以在暂停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向内探索,问问自己是什么得不到满足。
4允许哀伤,有时候我们容易用愤怒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然而,愤怒只会加剧冲突,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新的方式来应对眼前不愉快的事情,例如允许自己哀伤。
5耐心对待,情绪的调整并不是一蹴而就,也许试了好几次都没有调整成功,不要放弃,毕竟以往的情绪应对已经是习惯,需要耐心且大量地练习,才能改变和调整。
以上五个步骤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也就是做好了第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
大部分女性面对伴侣的外遇或者劈腿,因为自我情绪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比如:
把伴侣的事情公诸于世,告诉亲朋好友甚至公司同事,让大伙一起指责批斗他;
对伴侣说狠话,跟他宣战,让他跟第三者都没有好日子过;
不断地骂他,谴责他,站在道德高地审判他,让他内疚,良心过不去。
但是,这些情绪化的行为在发泄完之后,自己的内心依旧得不到解脱,还让伴侣反感,他觉得妻子的行为让自己颜面扫地,也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只有一味地谩骂,心里更加觉得第三者善解人意,温柔体贴。
内向的人适合迂回式恋爱,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会因人而异。迂回式恋爱是一种相对间接和含蓄的表达感情方式,通常需要耐心和细心地观察和倾听对方,以及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可能更为适合,因为他们更喜欢从安全的角落中观察和思考,较少主动地表现出来。
然而,内向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相似的。有些内向的人可能比较害羞和敏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信任对方,而另一些内向的人则可能是自信和独立的,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是否适合迂回式恋爱,还需要考虑到个人性格和处世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总的来说,无论是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特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方式。无论是直接表露感情还是通过迂回方式表达,重要的是要保持真诚和尊重对方的感受,才能建立稳定和健康的恋爱关系。
男生不知道以什么关系和你聊天?很客观的说,很多人特别迷信聊天这件事,他们往往会有这么一个共识,就是,
我聊天好了,对方就会喜欢我。
我会聊天,就能得到异性的欣赏。
等等。
很好,如果你这么认为,恭喜你顺利的成为了韭菜。
我举个例子来说,
一个矮矬穷喜欢一个白富美,于是就会上网搜索问题的答案,
“怎么让一个女生喜欢你?”
“怎么能把喜欢的女生约出来?”
“一句话让女生爱上你的聊天话术。”
发现没?很多人在感情问题里就是这样的单纯。
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众多条件中做到如何取舍;如何整合自己内在痛苦的情绪,合理应对现状的问题等等。
有人会说,矮矬穷是因为得不到白富美,才痛苦。
其实我想说,是因为,矮矬穷自以为能到白富美,但结果没得到,才痛苦。
所以,对于提问者,我想说:
只要你能正常的说人话,不紧张,大方,自信点,其实聊天就不会成为你的短板,你就已经及格了。
这时,你根本不需要太在意聊天这件事,但是你要非常清楚的认清现状。
男生喜不喜欢你,根本不是通过聊天去判断的。
我再举例:
一个男生和你聊天甜言蜜语,信誓旦旦,安稳可靠,很可能只是为了和你来一发。
难道你没遇到过吗?
所以,一个人到底喜不喜欢你,是你需要通过长期的相处判断的,不仅仅要聊天,还需要更多的见面和相处。
最后回到问题的本身,你为什么很在意男生是否喜欢你这件事?
还是说,“只有男生先喜欢你,你才会喜欢他?”,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明明你喜欢男生,却要求对方先喜欢你,这件事对于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是你胆小,害怕被拒绝,害怕受伤,还是渴望认可等等。
这是需要你自己向内探索的,只有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感情才会顺利,如果你只是在不断的解决所谓的表面问题,比如,这个男生喜不喜欢我?
那么,在你下次遇到感情的时候,你依然还是会问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会伴随你所有的感情,那么你也很难获得真正的情感自由。
所以,综上所述,我一共说了3件事:
1、不要迷信所谓的聊天技巧。
2、无法通过聊天去判断对方是否喜欢你。
3、向内探索,为什么你很在意对方喜欢你这件事。
拈花一笑的故事,一说是佛祖上课的时候,从花盆里拈起一朵花。另一种说则是大梵天王为了请佛祖在灵鹫山上讲经,献上了一朵珍贵的金色婆罗花。
但这都不重要,两种版本的发展都是佛祖手拈花朵,宝相庄严,似露微笑却一句话没说,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弟子们当然明白佛祖此举含有深意,然真正能理解到的,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叶。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令众僧人更是不解。
然佛祖却知道迦叶领会了禅意,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意思是说我有领悟佛经的妙法,方才已经传授给了迦叶尊者,如果你们想知道,就去向他学习吧。
据说佛祖还把自己的金缕袈裟、钵盂授与迦叶。这便是“衣钵真传”的典故。禅宗因此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
根据佛法名家所说,佛祖所传的禅意,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的心境,不着形迹、超脱一切,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极高的境界。
为了能使教法更好的一代一代往下传,由佛陀亲自指定一个人作为继承者,相信谁都没有异议的。而佛陀这里选择的摩诃迦叶,又是佛陀的上首大弟子,威望在众人的心目中是最高的。
也就是说,拈花一笑,其实是一次打禅机,在这次打禅机中,看看谁能真正的明白佛陀要传递的讯息。
因为只有明白佛陀心意的人,才能顺利地将佛陀度人的事业继续下去。而一直跟随着佛陀修行,也就是最后真正打破盘中之谜的,只有摩诃迦叶。所以,将衣钵用这种形式交给他最合适不过了。
因为佛教中始终讲一个悟,只有悟到了,才算是有智慧的,没有悟到,是根性比较差的一种表现。
佛陀拈花,是要众弟子们去悟。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传递将来众生的一种修行方式。就是人们都需要在悟中去修。
也就是说,拈花一笑,不仅仅只是交付佛陀的衣钵,同时也告诉了今后人们怎么去依照佛法修行。
所以我们看后来的弟子们修行,都是在一个“悟”中修行。悟出真法来了,才是真正的大德,悟不出真法,就会一直平庸下去。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比较喜欢的散文大家——林清玄。他的散文耐人寻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 “向内探索,向外追寻” 。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
他在《黄昏菩提》一文中,“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
充分展现了作者由菩提联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立意也从一个场景而幻化到另一个场景,使散文中有了十分玄妙的哲理体现。
由于受到佛教精神的影响,林清玄的散文往往充满了禅意,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
在《有风格的小偷》里讲述了林清玄无心写了一篇关于一个小偷被警察抓到以后,述说偷东西手法和风格的评论性报道,竟使一个小偷在二十年后走向了光明的故事。
不仅如此,他在创作散文的过程中,还将“忍让”精神散布其中,通过作品创作体现出感恩及知足的生活状态,就这种状态而言,是与佛家的超脱境界相互融合的。
《天下第一》就是通过一个年轻人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调和身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事事逞强,不服输,与人争高低。
这些故事都意在引导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入世”,同时以超脱的心态去“出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正面引导,并使内心情感得到升华。
这些充满佛趣、哲理、真情的立意都来自于林清玄本人对生活的感知、探究、内化,最终外显在其作品中。
在读他的《常想一二》一文时,就能感受到他在灾难面前从不怨天尤人,且不会进行猛烈抨击,而是坦然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战胜困难。
正是由于林清玄这种勇于挑战苦难的生活态度,有一颗莲花般的清静心,使其文章立意明确,清新隽永,体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化的创作魅力。
身在人群如处孤岛,这感觉你有木有?
文/平和
人在旅途,孤独常有!
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注定孤独,是不可改变的终极形式之一。
所以,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走者,一如鲁迅笔下的“过客”。但有时,你希望一个人安静地呆着,看蓝天微动的云絮,观鸟儿跃动,望行人穿梭。
然而,人与生俱来渴望群体生活并渴望在群体中寻求安全感的特性,让你蓦然感觉孤独像乌云般向你袭来,如同与外界失联,体验到强烈的孤独感,你想尽快摆脱它。
于是便将电视音量调大,或不停刷屏看朋友圈,或邀三五好友喝茶吃饭打牌,这样似乎才和世界建立了联结,找到了存在感。
为什么有些人独处一晚,就会觉得孤寂难耐,而有些人很久独处都感觉愉快而充实?也许对不同的人而言,孤独的含义不尽相同吧。
■ 01 ■
我们害怕孤独,所以都想远离那种让人感觉凄凉、沉寂的孤独感,不想经历那种想倾诉、交流而无人应答的无助感,它让人愈发消极、自责和哀伤。
的确,长期孤独会让人绝望甚至抑郁,所以我们都极力逃避它。
《心理科学展望》的《2015年度孤独报告》中提出,与社会隔离的、孤独或者是独居的人比那些有着“正常社交”的人在研究期间死亡的几率约高百分之三十。
伴随着微信、QQ等即时社交工具的普及,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出现,我们的世界愈发丰富多元化,似乎在忙碌中不再感到孤独。
但是一个我们没有意识到却显而易见的“悖论”是,正是那些帮助我们与他人取得联系的社交媒体虽然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却在不断拉远,让我们分离甚至隔膜起来。
孤独让人感到无力、悲惨甚至自杀,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渴望孤独、体验孤独、品味孤独,与孤独相伴且同行呢?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感觉是纯粹消极、毫无存在价值的。即时是在痛苦、委屈、震怒等负面情绪的情感体验背后,往往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 02 ■
“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这是曹文轩在《论孤独》中所说的。
的确,孤独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人情的冷暖、生命的真诚。孤独让我们理清了杂乱的脉络、悟透了生活的精髓。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在经历孤独的煎熬中前行并战胜孤独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孤独让生活 更加引人入胜,让你学着主动而深入地进行思考,你的洞察力随之提高,能更好地观他人和社会,对现实的掌控能力也得以提升。
对于我来说,正是这孤寂,使我告别昨日的浅薄、幼稚,达到新的人生境界;正是这种孤寂,让我不断领悟,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知和理智的驾驭。至关重要的是,孤独让我们确信我们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芝加哥大学教授Stephanie•Cacioppo和她的丈夫John采用电气神经影像测试了一小拨受试者,发现那些将自己描述得特别孤独的人对危险刺激的反应比说自己不孤独的人快两倍以上。
孤独的人在受刺激后约116毫秒产生反应,而不孤独的人在刺激后约252毫秒产生反应。
通过上述反应发生的速度可以证明,孤独的人更加关心其他人的痛苦(这主要在潜意识层面)。这一事实意味着,孤独的人更具有同理心。正是因为孤独,人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和他们所在的社会。
最有创造性的人和最有魅力的人往往也是相当孤独。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助理教授Sharon•H•Kim最近发现的证据表明,当人们被社会所拒绝时,他们往往更富有创造性。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神经学家Nancy•Andreasen指出,通常情况下,获得创造力、领导力和新的思维方式的唯一方式就是体验孤独。
■ 03 ■
孤独是一脉清泉的纯净,是一粒种子的重生,孤独让心灵沉稳,让生命坚定,孤独强化了生存的本能。经历并战胜了孤独的人会变得更加坚强。
伟大的人都是孤独的,站在白雪皑皑的生命之巅,与白云和冷月相伴;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那心灵深处的寂寞,如烟似雾。纯洁的人大多都是孤独的,那种不容于世俗的洁净,如寒梅上的冰雪,冷冷地散发它的清光。
体验了痛苦而又重要的孤独的人,往往更有同理心,不会只考虑自己,更愿意有效地和他人交往合作。
感受了孤独,人才会在外界的压力下(工业化、机械化的社会或复杂痛苦的人际关系)寻求更好的保持自我的路径, 否则会失去自我。
如果我们不愿自己冒险体验孤独,而只是最波逐流迎合别人,我们会成为什么?我们会丧失自我,而自我认知的丧失当然要比孤独带来的风险、痛苦和不良后果更令人不安。
如果我们不再是自己,我们是谁呢?
人都是害怕孤独的,担心别人说自己孤僻。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以此证明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样很合群很受欢迎。
而我们往往忽视了,成功者往往都是与孤独为伴的,不是他们不需要同伴,而是因为在人生的长跑中我们懈怠并掉队了,而他们却从未停止奔跑的步伐。
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善待孤独提升自己比抱怨环境迎合别人更重要。
那些鹤立鸡群的人,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在大多数人看来永远是孤独而不合群的,但孤独的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难忘刚参加工作时,在一个山区中学的日子。大家备课上课批改完作业之余,便是聚在一起打牌喝酒吹牛加抱怨,而有三个先我而来两三年的老师明显和大多数老师不在一个频道,很有主见谈吐文雅,平时独来独往,但很善待我这个外省来的小兄弟。
三位长兄随时拿着英语书在背单词,挑灯夜战复习考研。在那个四面环山,夜晚偶尔听到一声狗吠,寂静的能听到自己呼吸的环境里,能够如此感受孤独并坚守自己,实在让我感动,我也学着读书写字提高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仁兄陆续考上了国内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期间我们拜访过他们几次,要么孤寂地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么在啃英文原版的专著。
而我除了在山上学校的三年坚持读书写字,在国内很多期刊发表许多文章外,换了学校后便逐渐开始远离孤独,然后忙于所谓的圈子,再然后就是现在的庸碌平凡。
他们于孤独中竭尽全力提高自己,时间在他们身上刻画出了努力的痕迹!
十年后的现在,他们一个成为某著名211高校的教授、硕士生导师,一个是中国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另一个成了某500强集团公司的法律顾问兼高级经济师。
惊讶之余,更多想到的是,他们在孤寂难耐中昂然坚守的姿态,在孤独凄惨中默默拼搏的身影,在浮躁喧哗之际与孤独为伴并前行的斗志。
我恍然大悟,他们看上去很孤独,其实内心并不孤独,他们心中有着自己的一片世界,清楚自己应该追寻什么样的生活。于是他们静静地思考,默默地蓄积,并且一直奋力向它迈进。
而平凡如我者,才是真正的孤独。
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体验不到孤独,忍受不了孤独,战胜不了孤独,不能在孤独中成熟,盲目地跟风或随波逐流,是迈向堕落的开始,是走向平庸的起点。
■ 04 ■
上个世纪著名诗人汪国真在《孤独》中写到:
追求需要思索
思索需要孤独
有时,凄清的身影
便是一种蓬勃
而不是干枯
两个人
也可以是痛苦
一个人
也可以是幸福
当你从寂寞中走来
道路便在你眼前展开
是啊,孤独是一种心境,宁静,悠远,含蓄,蕴藉。如天空高远,如云淡风清。
孤独的人不寂寞。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孤独更近心灵,更近自然。让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孤独使人澄净,净化人的心灵,它能帮你找回真正的自我,激发潜能,演绎人生精彩,使残缺的人生更完美。在寂寞中成就,在孤独中提高,于是人生就会更加美丽。宁静的夜晚,忧伤的音乐,独特的感觉,丰富的生命内涵还需要一个人在寂寞中去填写。孤独的人生往往更加成熟,稳重,更有内涵和魅力。
孤独能让人向内探索,进行可贵的反思。把自己的每一部分都转向内心,这样你就可以感觉到一切,你会发现身外的生活几乎具有无限的希望。
如果你不愿去面对孤独,那你就等于放弃了自由。
不孤独让人感到舒适。但你身上某种神圣的东西正在远离你。
经历了深刻的孤独,让孤独融入生命,灵魂净化,思想升华。于在人海沉浮之际,为自己留一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
孤独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绝美的心境。
在孤独中学会创造,多一份孤独的快乐;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就会会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孤独,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是世界上最为幸福的人。
如此,你才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完整,成熟。
利用回避的做法让TA重新爱上你虽然我们所有的人谈到回避型呢,都是谈之色变,避之不及,但好像每一个遇到经历过回避型的人,又好像着了魔一样的想要疯狂的去抓住妇,让妇回头,但如果你真的想让对方回头,只要能做到回避型的程度,真的是可以让我们的挽回事半功倍。难点就是我们很难做到像他门一样抑制人性。
很多人分开后,都免不了纠缠,持续关注前任的一举一动,四处寻找复合的机会。而过程中不仅伴随着难过,可能还会有愤怒,这种负面情绪不断的累积,偶尔就会让你想要去刺激一下前任。似平一定要亲口听到前任对这段关系的宣判,才会让你好过一点,但如果前任真的评价了些什么,你又无法接受现实。其实有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
心理学也给了我们科学的诠释,人在面对痛苦的时候,不免会经历五个时期,否定、愤怒、协商、沮丧、携手。此刻呢,你可能正在经历的就是否定、愤怒和协商这三个阶段不过明目张胆的挽回,实际上是逆着伴侣的意志一直在进行的。
太过暴露需求感,得到的只会是伴侣更加抵触的内心,你需要尽快的将关注点扭转到自己身上,避免自我卷入到负面情绪的漩涡里,这一点,不如多学习一下回避型处理冲突的方式:
回避型在出现情感纠葛的时候啊,会快速的将重心扭转到自己身上,刻意的回避可能由情绪带来的潜藏危机,他们从不去钻研他人的举动,也会在危机的第一时间转身直到不理,等到对方的负面情绪消解了,再通过试探去确保自己的处境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在亲密关系中,我并不提倡采取这样的方式,但在和好的过程中,回避性的这一套操作,反而更容易引起前任的主动注意,因为认知偏见会迫使伴侣,主动的去确认处境的安全性,越是不符合常理的行动,就会促使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就像你此时此刻的行为一样,你付出的投入的越多,那你想要撤回就会越困难。
所以当伴侣斩钉截铁的要分开,无论你是否已经纠缠过了,建议我们先同意他们的提议。
不过你可以提出一点小要求,且不说做朋友吧,起码我们先保留一个****。在心理学中“留面子效应”指出:人们拒绝一个比较大的要求后,对于较小的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我们可以和前任这样说:“既然你执意要分手,那我再来问你也是不识好歹了。不过相识相恋一场,希望我们还可以作为朋友相处吧。”
如果前任还是耒示为难的话,那你可以接着说“如果做朋友很为难的话,那我们先保留****吧,万一有事情需要联系”,只要过程中你的态度是温和的,不卑不亢的,伴侣基本上都会答应。接下来你需要“隔离需求,向内探索”隔离需求我们注意两个部分,一个是来自伴侣的,另一个是你自己的在采取后撤之后。
前任会在短时间内进行测试,可能会主动跟你搭讪,或者说约你吃饭,一方面,他们也会疑惑自己的决定,另一方面,就是试探你是否真的已经放下和好的信念了,而这个阶段也到了和好过程中的危险期了。这个时期你很容易掉进前任营造的迷魂阵里面,你越是迎合他前任,他退的可能就越快。
应对这个阶段,我建议你们忍住,当下最需要做的呢,是稳定关系,尽可能的弱化冲突,哪怕你再想见他,我们可以先推脱。不过说词尽量从前任的角度或者说客观事实的角度去说:这段时间我们身心都有些疲惫,谢谢你的好意,不用担心我。不过呢,我可能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缓一缓,过阵子呢,等我状态好一些了,我们再约可以吗?
虽然你回绝了对方,但是我们也留下了心锚,前任不至于被拒绝的恼羞成怒,甚至可能会因为你的通情达理,让他产生些许的愧疚第二个就是来自你自身的需求,主要还是来源于你想要和好的强烈愿望,虽然你此时做不了什么,但是你需要通过这段时间去思考,对方的冷漠其实是你们之间的能量,已经出现了断层,你们之间的段位,可能已经不是同一层面了。
其实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选择的结果,你们之间的差距是何时拉开的呢?在这段关系中,你又错失了哪些可以修复的机会呢?
对方此时的举动又包含了哪些深意呢?这个时候重新梳理一下思想再遇到相似的境遇,你可能就能够做出更优的选择想要和好一定是需要理智的头脑的,不该和好的时机,我们绝不出手,那能够出手的时机,我们绝对不要犹豫。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你此刻感受到的痛苦,只是你强加于自身,而伴侣只是做出了他的选择,但他并没有将痛苦赋予你,不要以受害者自居你不知道走夜路的日子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是一定是会结束的,你需要在每一次你的情绪泛滥的时候给自己提示。
我们这里可以利用“心理暗示法”比如将手机的屏保设为激励自己的话,或者说带上一根红绳,当你抑制不住想要找对方的心情的时候,那你就看看手机,看看手上的红绳告诫自己“在自己没有变强之前,都不是最好的时机”而且我门需要避免在这段时间内自闭、摆烂和无所作为。
除了心态上的建设啊,你需要尽快的将自己的段位提升,拔高自身的层次,在共同好友圈或者说朋友圈内呢,投入正向情绪,让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你精神力的强大,同时可以学习一些化妆、健身、多看看书,社交也保证一个出席率。虽然我知道你们的状态起初一定是痛苦的,但是社会心理学也表示了。
你越是接触美,接触阳光的事物啊,那你的状态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只有不畏惧和好,那你的做法才会有效果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挫败和痛苦。
如果你正处于情绪的最高峰,那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的确是跟伴侣的距离太大,所以导致你们之间无法平等的对话呢?
关系的开始必然是双方处于平衡的状态,既然现在你们连平等对话的机会都没有,不妨就将这个与伴侣纠葛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最后一鸣惊人。
感情并不是迁就就能够换来平稳的,越是想靠近,那你就越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至少你要跟前任趋于一致,对方才会因为这个潜在的危机感投入更多的心思,主动的去稳固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