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中。调节情志的方法

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中。调节情志的方法,第1张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需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口,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常用的有效的调节情志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移情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开导法

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内经》中论及许多,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多有发微与体会。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女科疾病时,运用中医心理疏导法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在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心理疏导与意疗方法干预,更可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有以下几种。

语言疏导法

心理咨询中,语言疏导法是常用基本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只要咨询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开导,改变来访者不正确的认知,定能收效良好。

医生既要向患者明示疾病成因、病情及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又要告诉患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对疾病有积极乐观心态,消除恐惧苦恼。

《灵枢·师传》中「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因势善导的记载,可以说是中医心理学疏导法的最早记载。它包括了西方心理学的认知疗法。

 以情胜情法

中医认为,人在心理活动中,存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但七情太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医方考·情志门第二十七》明确「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从情胜」。

临床因七情太过而致病者并不少见,如过喜而发狂,大怒而气厥,忧思过极而抑郁,惊恐过度而致癫。情志之病,还需运用情志疗法以情胜情。

临床常用的愉悦疗法就是情胜疗法之一。愉悦的心态,则气血就能畅通,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就会提高。所以用愉悦的方法来治疗心身疾病,也是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疗法之一。

现实生活中,有些婚后不孕的妇女,因受家庭和社会舆论压力,心情抑郁,久治久不孕。而经过正确心理疏导,指导夫妇外出旅游,放松心情,情绪得到舒缓,心愉情怡则自然受孕。这就是喜胜忧的效果。《内经》所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喜胜忧也」。

 静心宁志法

《内经》有谓「静以神藏,燥则消亡」,清净心志则能使精气内藏、神气内敛,形体得以充养。《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静心安神法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心理学中配合药物治疗常用方法。

临床有些疾病是由于患者神浮气躁导致,有些病情单纯用药难收良效,可配合静心宁志法,引导患者放松精神、意守丹田、消除杂念、内敛精气。如功能性遗精,多因心欲暗动,相火亢盛,扰动精室所致。可引导患者,平静心思,远离女色,清心寡欲,内制相火,收敛精气而疗之。其他如紧张性头痛、腹泻、胃痛等都可配合此法治疗。

静心宁志法具体运用时,可采取语言疏导,也可用一些技巧手法来导入静心之境,如导引行气法、清心静养法、打禅坐等。《灵枢·官能篇》就有「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它包括了西方心理学的催眠疗法。

转移法

此法是针对因过度投入某事引起心身疾病而采取将患者注意力引导到其他方面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使病人情感转移、注意力转移、意念转移、疼痛感觉转移等。《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里的移精,就是指转变病人的精神、意志、思念、注意力等;变气,就是指通过移精,以充利气血、调整气机,使病向愈。

更年期妇女常易心情抑郁,遇事多思多虑,临证时除用药物治疗躯体症状外,还常劝导她们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友人交流,或多外出旅游,情绪转移后,更年期功能性和精神性症状就可减轻甚至不治而愈。

 释疑法

此法是通过一定方法,解除来访者不必要的怀疑、猜疑、或过虑担心。

一个人穷思竭虑、偏执怀疑,往往导致精神心理异常、行为异常或心身疾病出现,过思过虑则暗耗心血,消蚀心气。中医认为「心欲实,令少思」,用释疑法可解除疑虑,引导病人正确认识事物。包括说理解释、暗示、以疑释疑等多种方式。俞震《古今医案按》记载一病案:「徐书记有室女,病似劳。医僧法靖诊曰:二寸脉微伏,是忧思致病,请示病因。徐曰:女子梦吞蛇,渐成此病。靖谓有蛇在腹,用药专下小蛇,其疾遂愈。靖密言非蛇也,因梦蛇过忧成疾,当治意而不治病耳。」这就是一种暗示疗法。佯用下药,谓已去蛇,此女心病除而陈疾愈。

顺从意欲法

这是用从欲的手法,达到顺意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载:「从欲快志于虑无之守」,荀子曰:「善和人者谓之顺」。其本还在于顺势利导,顺应病人意愿欲求,给予适度心理满足,顺应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给予顺情顺志的心理辅导,使病人能有良好感受接纳心理治疗师。然后共同认定一个适度欲求目标,治疗给予鼓励、支持、引导患者向有利于心身健康的欲求努力,放弃非理 求。

顺意从欲法多用于心理阻抗者,或因心理压抑克制强烈而痛苦者。通过顺意从欲的先期疏导,使患者能在心理上得到缓解发泄,为治疗作铺垫。

如有女性患者工作紧张、生活事务多,压力很大,往往会由此造成诸如失眠、头痛、焦虑等功能性疾病。运用顺意从欲法,激发女 美天性,引导她们找时间去逛街、购物,在休闲购物中缓解压力、疏泄负面情绪,快其志顺其意,在找回自我的快乐中,减轻对紧张、压力的感受,增加承受力,使女性重新获得生活信念而有积极向上的主动力。

具体实施中,还应根据当事人心理活动、躯体症状、体质倾向、人格特征等综合考虑,单法或数法合用,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精髓。

健康是人类关注和追求永恒不变的主题。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强调 “五行生克,阴阳平衡”,藏象学”表明机体的外在表现反映脏腑机能,脏腑机能是否异常通过外在表现,情志活动可反映脏腑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盈,若七情太过则阴阳失调而伤及脏腑而致病,七情合宜则气机顺畅而维护机能所以治病。重视养生,调摄情志,采用健康积极的七情疗法是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

  中医养生;七情致病;七情疗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精神调摄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食疗、功法、方药等保持身体健康,如食用“养心汤”、“银耳粥”;练“五禽戏”、“易筋经”,现在市场上各类养生保健品比比皆是等,可见,中医养生已成为老百姓所追崇的保健方法。养神,养气,养精是中医养生的三大法宝,其中养神在中医养生中占有主要地位。

  1 中医七情致病与治病概述

  养神,顾名思义即濡养精神。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有关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西医提出了心理疗法,中医素有情志调摄之说。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为宇宙万物之精灵。随着人类思维模式发散的和医学技术的提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药库。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人体内的还有另一个自药系统——七情。 有医家认为:“七情如药,用之过则害于人,用之适当则益于人”。

  到底何为七情七情如何致病如何治病

  我们知道人有中医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基本情绪,中医上将这七中情绪统称为“七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表明情感的异常变化可伤及内脏。究其原因:情志活动过激则影响脏腑气机,气机升降失常,就会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若情志出现长期持续性的变化,人体阴阳失衡,脏腑机能失调,就会发生疾病。气机异常往往表现出两极倾向,如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忧则气聚,悲则气消,惊则气乱,喜则气缓。

  2 中医七情致病认识

  21 过喜伤心

  喜为七情之首,是精神活动的主宰。而心又为君主之官。过喜必然伤及心气,然而除喜之外,其他六情也会影响心脏,心气受损,不仅影响心脏本身功能其他各脏也会受到影响,若喜乐过极损伤了心神,就会诱发各种心病。

  22 过怒伤肝

  肝主升发,主条达气机。《素问·生气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意思是说:勃然大怒会导致气机升发太过,气血上冲,使人晕厥。研究证明,容易动怒的人患有心肌梗塞,脑血栓,肝癌等的几率很高。临床常见很多老人就因大发雷霆导致脑充血而入院救治。这是因为长期动怒,使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过久,易患血等淤诛症。

  23 过思伤脾,思则气结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储于脾胃生化气血,濡养机体,脾失健运,通常表现为不思饮食,疲乏无力,形容憔悴,体质虚弱。

  24 过忧伤肺

  肺主气,忧为肺志。悲伤过度使人情绪低落,心神沮丧,意志消沉,从而忧郁致病。过度孤独悲伤,思虑忧愁会影响人的情志,目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带来了社会思考,像这样的一类人或多或少处于一种长期的精神压力下,孤独忧愁,久而久之,导致脏腑机能失调,产生疾病,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25 过恐伤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经》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当人体处于恐惧状态下,可见小便失禁,目瞪口呆,心跳加速,身体颤抖或是僵硬等表现。恐伤肾“志乱”,受到威胁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失去理智。很多人在看恐怖片时总会出现尿频,神情紧绷的现象。当法医尸检时,发现死者呈目瞪口呆状态往往初步判断为死前受到惊吓,这些例子都可作为“恐伤肾”的佐证。

  综上所述,可见情志失调是致使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历代医家在整理分析各类医案,精心研究,不断剖析和总结基础上,形成了 “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情志相胜”的治疗手段。

  3 中医调摄情志的方法应用

  运用“五行生克,情志相胜”的方法治疗疾病的实例还有很多,总而言之中医养生学认为,情志病可不药而愈。情胜疗法在治疗疾病中有着妙不可言的作用,情志调摄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

  31 情志相胜以摄神

  “情胜疗法”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世间万物阴阳平衡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结合的整体,阴阳平衡则人体康健,阴阳失衡则人体致病。七情分属五脏,每一种情致都对应一种器官,七情失调则气机不畅,根据五行生克的道理,七情之间同样彼此制约。只要科学合理运用这样的原理调摄情致活动,就能维持阴阳平衡,保持机体健康。

  32 顺应四时以畅神

  遵循中医养生学顺应自然规律以养生的原理,顺应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阴阳之气的自然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中医学认为,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神志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精神调摄不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时制宜。

  33 以情移情以调神

  通过“移情”分散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从或悲伤忧愁,或烦恼多虑、或焦急抑郁的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改变不良习惯,改善生活模式。

  生活中,难免遇到诸多不顺之事,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态度,理智的头脑去待人接物,时常持有一个宽容之心,保持良好心境,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之。 哲人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学会愉快的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可之谓“健身之道”。

古代感应论思维方式的特色中医理论如下:

以感应的方式来解释事情和讲道理,这种观念或者想问题的方式,最早可以追湖到夏商周时期。感应的思维方式最早是跟中国人的天命信仰有关系的。比如大孟鼎上的金文记载“不显文王,受天有大命”,说天有大命,形成后来中国人的天命观念。

天命就是天给你的。最主要的就是执政的合法性。实际上,天命主要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来讲天授权你来作为人间的王或者是天子,授权的方式就是感应。商朝在追溯其历史时讲,他们的女祖先外出时吃了神鸟的蛋,于是怀孕了,生下商人的部落始祖契。

周人追溯其历史时讲他们的女祖先在野外踩到巨人的脚印,生下了周的部落始祖稷这其实都是感应,在《列子》里称为“不妻而感,不夫而孕”,即所谓“感生”或“感孕”。此外,周人设想的代表至上神的天时刻监控人间事务。

也就是《诗经》里讲的“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也是一种感应,即执政者做得好或者坏,天都能感受得到(感)并相应地做出奖惩(应)。可以是一种气的感应,可以是一种声音的感应,实际上是建立在情感纽带基础上的。

电磁式感应板缺点:

1、对电压要求高,如果使用电压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工作不稳定或不能使用的情况。

2、抗电磁干扰较差,易与其他电磁设备发生干扰。

3、手写笔笔尖是活动部件,使用寿命短。

4、必须用手写笔才能工作,不能用手指直接操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7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