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利用家长们的恨意向白老师完成了复仇。虽然孩子们的血债有了一个结果,但金子对于他人的利用使他依然没有真正得到心灵中的救赎。在吃完蛋糕后,红色昏暗的餐厅洗手间里,她看到了吸着烟的弘穆的灵魂,精神上的压迫让她没有办法开口辩解。被弘穆塞住嘴的一刻与当时白老师的处境,在更深的层次上达到惊人的一致。
最后,金子擦去血红色的眼影冒雪回家,路上年轻的育树尾随她唱着歌,在小巷里,光着脚的珍妮来迎接她。金子拿出做好的豆腐形状的纯白蛋糕,告诉珍妮要向这一样活得洁白无罪,珍妮似懂非懂,抬起头,让雪花落进嘴里,笑着说More White(要更洁白)。金子复杂的感情在此时达到了顶点,她用力地把脸埋进了雪白的蛋糕中,珍妮紧紧地抱住了她。整个影片在此是又一个情感上的高潮。
血红眼影表现金子的内心痛苦非常到位,是金子为那个被害的孩子而流泪哭红眼睛,也是金子思念和担心自己的女儿而哭红眼睛,也代表了金子本质并不坏,但复仇的火焰始终在燃烧,以至于在复仇完成之后,血红眼影被她擦掉,不复存在,金子的痛苦终于到到解脱。
忘了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看完以后沉默了很久,不知道为什么就暗暗发誓再也不看第二遍了。
高三时候,政治老师为了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组织全班看了一次这部**,又用一节课的时间做了一次单方面的讲解。内容无非就是要坚持、要纯粹、要脚踏实地、要认真努力。可老师有一句评价,我真的一直记到现在:
在课堂上听到了这句话的当下我就记住了。每一次偶尔想起,都会下意识的皱起眉头。
阿甘头脑比较简单,从小就被人嘲笑,可后来却凭借自己的认真和忠诚成为了国家的战斗英雄和光荣的运动员;他的生活法则很简单,什么都不想,只是为了战友的梦想付出一切,最终成了百万富翁。
反观珍妮,小时候被亲生父亲侵犯,之后不好好念书非要拍尺度很大的杂志照片,被学校开除;一路漂泊,四处游走,为了当上女歌手不惜全裸在酒吧卖唱;染上毒瘾,为了吸毒跟别人上床,一度想要自杀却又没有勇气;
最后洗心革面,生下了儿子,好不容易有了好的生活,却又因病去世。
这么一对比,珍妮的人生真是一整套杯具(QAQ)。
在网上翻到很多影评,都说珍妮迷茫,没有目标。事实上,阿甘也同样迷茫。看完这部**后你会很怀疑,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还是我们只是在随风飘荡,就像片尾出现的羽毛一样。
阿甘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因为跑得快所以加入橄榄球队,因为征兵所以去参军,因为在医院里打乒乓球发现自己天赋异禀所以当了运动员,因为自己战友的梦想是当船长所以他就为了他的战友当了船长,后来很想跑步就横穿了整个美国。
他的人生里除了珍妮和最后的跑步,没有自己主动想要去追求的东西。可是阿甘却很纯粹,他从不找借口,也没有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本事,只是想做就去做了。
当时被他救下的丹中尉。他的梦想就是像个英雄一样,要么凯旋回国,要么战死沙场。可阿甘救了他,救了那个被炸断了两条腿的他。在战场上,当阿甘扛起他跑向河边的时候,丹中尉用尽全身力气让阿甘放下他。阿甘不懂得丹的想法,
他只知道跑,跑,跑,他不明白丹的脑回路,不明白丹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对于丹来说,失去两条腿,生活几乎都不能自理,是件绝望至极的事情。作为一个军人,无论战场上还是战场外,他都希望能顶天立地,威严赫赫。可是后来,他躺在疗养院的病床上,
像个婴儿一样被人抱着去吃饭、上厕所。他的光荣梦想破灭了。可是后来,阿甘给了他改变的机会,而他也同时抓住了这次机会,最后过得很幸福。
我们通过读书可以学习很多人生哲理,书籍教会你不再虚度光阴,那么相关的 读后感 该如何写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优秀《珍妮姑娘》读后感范文,以供参考。
关于优秀《珍妮姑娘》读后感范文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一位年轻女性沉浮不定的命运。珍妮出生在一个贫穷但家教严格的德国移民家庭,她单纯美丽,温柔善良。参议员白兰德对珍妮一家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忙,尤其当珍妮哥哥因偷煤入狱后,他尽力相助,为惊慌失措的珍妮分担了忧愁。
白兰德赢得了姑娘的信任甚至是好感,并对珍妮产生了爱慕之情,还应允必须会赴娶珍妮。但是,他的猝死却打破了珍妮的期望,更不幸的是,他还让珍妮屈辱地生下了一个遗腹私生女。之后,珍妮又与富家子弟雷斯脱相识。尽管雷斯脱也对珍妮倾心不已,但他对婚姻的承诺最终迫于社会、经济和家庭的压力而成为镜花水月。
不断勇敢追求幸福的珍妮,在当时的很多人眼里,是离经叛道的,环境不能接纳她,她最终也没有得到传统好处上的美满人生。但是,来自家人和孩子的亲情与雷斯脱临终前的忏悔,却真正地抚慰了珍妮的心灵,让她从懵懂无知,走向了情感的成熟,在感伤中明白和思索着人生与感情。
关于优秀《珍妮姑娘》读后感范文
看完这本《珍妮姑娘》之后,一次又一次地使我的心灵感到痛楚,对珍妮的整个遭遇感到深深地同情。
珍妮从孩提时期开始,她的一言一行都以仁慈为怀。一位富有而又名噪一时的参议员布兰德,偶尔发现她在自己居住的旅馆里打工擦地板,被她妖媚动人的美貌所倾倒,便决定娶她为妻。不幸的是布兰德却在结婚前病假了。而珍妮却怀有了他的孩子。之后,珍妮一家迁往克利夫兰。不久,珍妮跟来自辛辛那提富商的阔少莱斯特凯眉邂逅。尽管莱斯特出身豪门世家,教养有素,为人慷慨耿直,尽管他十分欣赏珍妮的美德,但在我读完之后,感觉上他的形象远远没有珍妮那么美好。莱斯特追求个性自由,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他反对贫富贵贱对立,主张爱情至上,甚至不顾整个家庭的强烈反对,直至对他断绝父子的威胁,爱上了与他社会地位悬殊的珍妮,他也企图同当时社会习俗进行较量。但是不管怎么说,当亿万富翁的父亲遗嘱中取消他的那份遗产继承权的时候,当整个上流社会对他实行抵制,当有教养的富裕遗孀莱蒂佩斯百般引诱他的时候,莱斯特处于极端矛盾的内心斗争之中,他深感自己寡不敌众,于是产生于犹豫、彷徨、动摇、退却的心理。而珍妮却仍然向往常一样,完全无私地希望莱斯特却做只要对他最有利的事。莱斯特进退两难。一方面必须对珍妮表示忠诚,另一方面却被杰拉尔德夫人所迷,又非常的渴望保住自己的经济地位,继承先父的遗产。在上流社会的种种压力之下,最后还是被巨大的财产所俘获了,他还是背弃了珍妮。莱斯特与遗孀结婚之后,心里负疚,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把珍妮叫倒跟前,向她道歉,似乎有些回心转意。小说的最后结果是,珍妮在车站最后送别莱斯特的灵柩,她的孩子因病夭折,她是一无所有。
我认为《珍妮姑娘》此文最感动的是真实的描写了19世纪末处于社会底层的美国平民的悲惨生活,他不仅叙述了珍妮一生困坷的遭遇。而且也描写出了珍妮每当危难之际,都自告奋勇,甘愿作出自我牺牲的那种闪闪发光的可贵性格,她的思想与品格远远地高于文中的任何一个人,她始终如一地孝敬在贫病煎熬中的父母,最后她还谅解遗弃了她,但在临终前似乎又回心转意的那个负心汉——莱斯特。
珍妮这种勤劳、纯洁、爽直和她的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使我大为感动和震憾。但这种的一个好姑娘,最后却是一无所有,我认为这种一无所有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她精神上的一无所有。这样的悲剧又让人惋惜、叹息。
《珍妮姑娘》这篇文章仅仅用了最朴素的白描手法,却塑造了一个个思想、性格、气质、品貌,至于个人的爱好,和他们的处世之道都完全不同的人物,来表现美国当时生活中的真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难以忘怀的印象。
合上书,我仿佛看见一个蓝眼睛,有着天使一样面容的姑娘正款款的向我走来。她单纯、漂亮、善良、勤劳、富有热情,每一个人看见她,都会被她迷住,就象书中的主人公,从看见珍妮的第一眼,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被她独特的性格所吸引。
关于优秀《珍妮姑娘》读后感范文
《珍妮姑娘》这本书是西奥多继《嘉丽妹妹》之后,于19xx年十月出版的第2部长篇小说。
这本书主要写了贫困,穷苦的老工人威廉的女儿珍妮为了接济家庭生活,自我牺牲。珍妮长得非常美丽,她的眼睛是蔚蓝的,皮肤是娇嫩的。那白皙的额头上,平滑地分披着两支发辫。她有着丰满的腮帮和圆浑婀娜的体态,显得充满了青春与健康。因此,她先成为了青年参议员白兰德的情妇,并为他留下了一个女儿味兰米娜。后来,白兰德扔下珍妮和其女儿不知去踪。接着,珍妮再次为了接济家庭生活,成为了一个富商阔少雷斯脱的情妇,并与他同居。但最后,珍妮为了能让雷斯脱能够继承遗产,自动同意断绝她与雷斯脱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珍妮勤劳、真挚,天真无邪和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的性格。但是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是悲惨的。她忠于贫病煎迫中的德国移民的父母--葛哈德夫妇;她忠于第一个情夫白兰德留下的弃儿--味兰米娜;她忠于恬不知耻的伪君子--白兰德,同样的,她也忠于遗弃了她、但在临终前似乎又回心转意的负心汉--雷斯脱。
我认为《珍妮姑娘》这本书是西奥多继续探讨现实,大胆揭示贫富悬殊的美国社会生活的又一部重要作品。西奥多在《珍妮姑娘》这本书中用鲜明的艺术形象相当出色地写了吹制玻璃的老工人威廉及其一家人的贫病交迫、孤若无告的境况,也写了骄奢*逸、炙手可热的资产阶级政客、富翁白兰德和雷斯脱之流的生活,两者对照之下,确实令我触目惊心地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尖锐的社会矛盾。老工人威廉的诚实、勤恳,耿直和卑贱不可移的气节,令我读后肃然起敬。
可能阿甘当时还是不太明白
阿甘曾向珍妮求婚“你愿意嫁给我吗?”,而珍妮的回答是“你不会愿意娶我的。” 此时珍妮的内心并不是不愿意嫁给阿甘,而是卑怯到认为自己破碎的灵魂和身体配不上阿甘的美好。 珍妮离开,在这之后,阿甘跑了三年来寻找答案。
在有了孩子之后的那次见面,珍妮的“你愿意娶我吗?” 阿甘回答“ok”。 “ok”可理解为:好,你说的我答应。若回答“yes”,则表示阿甘内心的愿意。而从一开始珍妮都一直在逃避阿甘的爱,珍妮自卑及童年的伤害,不敢承受阿甘的爱。因此,这里的理解就要参照阿甘第一次的求婚了,阿甘或是明白了珍妮“你不会愿意娶我”这句话的深沉意义 ,明白了他给予珍妮的爱是珍妮的无法承受。这时,阿甘用“ok”回答了珍妮,因为他明白他的“yes”会让珍妮觉得破败的自己不应该拥有如此美丽动人的情感,“ok”会让珍妮觉得轻松。
在阿甘开始他的长跑之前,流浪的珍妮回到了阿甘身边,两人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阿甘那时就问过珍妮是否愿意嫁给他,希望能留下珍妮,但珍妮没有答应,阿甘觉得很受伤。珍妮当然知道阿甘是爱她的,但是她骨子里的放荡不羁也许会让她觉得她能找到比阿甘更好的男人亦或者她不愿意让婚姻成为她追求极致自由的羁绊,在出于内疚与阿甘缠绵一晚之后,珍妮很快又离开了,而阿甘则伤心了很久。当珍妮几年后带着她和阿甘的儿子再次见到阿甘时,她已经尝尽人间的辛酸并且重病在身(可以认为是艾滋),她倦了累了,也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她最好的归宿还是阿甘,同时出于她将不久于人世之后儿子需要有一个负责任的人来照顾,所以她向阿甘提出了结婚。
而此时站在阿甘的角度来看,珍妮对于他的态度太飘忽不定,他从没做错什么一直爱着珍妮却得不到什么实质的回应,曾经还提出求婚,而珍妮不但没答应还跑了,而这会儿珍妮带了个儿子突然提出结婚让阿甘一时有些无法适应,他怕再次受到伤害,犹豫迟疑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但好在阿甘简单的思维、真挚的性情和一直以来对珍妮不变的爱很快就推翻了这些,于是他还是说出了OK。
珍妮 Slippery 的故事
珍妮 Slippery,是年轻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位音乐家。她从小就对音乐充满了热情,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探索,最终成为了一名高超的创作人。然而,珍妮 Slippery 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经历过很多波折和挫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她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步步成为今天的成功音乐家的。
第一次尝试音乐
珍妮 Slippery 是一个单亲家庭的独生女,她从小就非常热爱音乐,经常在家里唱歌、弹琴。她的母亲看到女儿的才华,便花费了一部分积蓄给她买了一把吉他。珍妮 Slippery 第一次拿到吉他的时候,感到很陌生,但她并没有放弃,开始学习弹奏基础的和弦。
梦想之路的起点
珍妮 Slippery 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表现非常出色,老师对她的评价十分高。渐渐地,她的音乐才华也逐渐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在一次学校音乐比赛上,珍妮 Slippery 演奏了自己的原创曲目,赢得了比赛的头奖。这段经历激励了她,让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人生的转折点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珍妮 Slippery 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她的音乐才华固然是非常高超的,但她却没有找到一条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的道路。她尝试加入不同的乐队、录制唱片,但很少能够得到真正的机会和认同。这时,她开始对自己的音乐产生了怀疑,并考虑放弃音乐。
坚持自己的梦想
幸运的是,珍妮 Slippery 没有放弃。她深知,音乐是自己的梦想,就算道路很艰难,她也要坚持走下去。这时,她开始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不断地试错、学习、改进。她让自己的音乐更加多元化、有趣,同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音乐营销出去。
成功的标志
最终,珍妮 Slippery 在一次招聘会上,吸引了一个知名的音乐经纪人的注意。此时,她的音乐作品和表演技巧已经非常出色,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位经纪人看到了她的潜力和才华,便签下了合同,与她合作。从此,珍妮 Slippery 成为了一名成功的音乐家,她的音乐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赞誉。
结语
珍妮 Slippery 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走向成功,往往需要经历很多的波折和磨难。但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学习、改进,最终就能够发现通向成功的道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才华,只需要抓住机会和坚持努力,便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人士。
因为她当初只是出于同情可怜,才会跟他做朋友,不,可能在珍妮心中,阿甘连个正经的朋友都算不上,只是个可怜人而已。
珍妮骨子里还是有点瞧不起阿甘这个“不正常”的男人的。珍妮漂亮,有才华有抱负,一心想走出小镇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幻想着找到一个真心爱她护她,有着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的男人。
扩展资料:
影片评价
该片表现出的善良、温情,触动了观众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展现了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情等美好情感。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新浪网)。
故事曲折生动、画面唯美亮丽、演员生动鲜活、主题深刻励志。饰演主角的汤姆·汉克斯将阿甘刻画得入木三分,感动了无数的影迷,而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大奖更加是对他演技的极高肯定。
除了的表演出挑之外,片中更是出现了猫王、当时的已故总统肯尼迪等等名人,这些亮点都是用当时极其先进的视觉特效CGI技术实现的,证明了影片制作的技术含量极高。(1905**网评)
珍妮是谁?
珍妮是《阿甘正转》这部**的女主角,阿甘一辈子深爱而不得、得又复失的女人。
《阿甘正传》是1994年美国**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很多你们耳熟能详的**如《肖申克的救赎》《生死时刻》《低俗小说》都出自那一年。可以想见该片的地位。
之所以想讲珍妮的故事,是被一张图所触动:
阿甘陪她来到童年时居住的屋子。珍妮突然情绪失控,狠狠地抓起地上的泥巴扔向屋子,一边痛哭一边咒骂。
回到故乡和故居,没有该有的欣喜和怀念,却是无比的痛恨与愤怒。
为什么?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珍妮为什么一次次离开阿甘?
回答是:因为珍妮一次一次选错路。
还有回答:因为珍妮是个绿茶婊。在外面玩够了,才会回来找千年备胎阿甘接盘。
什么鬼?
色情表演、吸毒、跟阿甘ons(不排除和更多其他人),偷偷生了个娃不作声。
珍妮从来就不是假装好女孩的绿茶婊,她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坏女孩好吗?
坏女孩时期,珍妮飘忽游荡,好赖不分,做着遥不可及的歌星梦,吸毒,跟着打她的男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
好女孩时期,珍妮循规蹈矩,当服务员,独自抚养孩子,又终于回到故乡,回到阿甘身边。
可惜幸福的日子太短暂,红颜薄命。
在《阿甘正传》中,阿甘容易被读懂。因为他代表着坚定、执着和忠诚,所以收获了一颗又一颗人生的巧克力。
珍妮却反之,她很容易让人读不懂。从小聪明、漂亮,还有一个阿甘对她死心塌地。
但她对这些上帝的恩赐仿佛视而不见,一次次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随意放逐。
那么,重新回到那个问题,漂亮善良的小珍妮怎么就“长歪”了,一次又一次作贱自己,伤害和离开阿甘?
——因为迷失。
是的。珍妮是美国最典型的迷失的一代。
有一个有关《阿甘正传》的影评,我深以为然。说的是《阿甘正传》这部片子的立意之一,是以阿甘这个虚构人物的角度,对珍妮代表的迷失一代,以及丹中尉代表的越战中遭受心灵创伤的一个庞大群体,表达出的深深怜惜。
《阿甘正传》这部**,是代表美国在怜惜自己的儿女,怜惜自己土地上曾经受到伤害的人们。
阿甘这样一个看似幸运的抽象人物,实则是美国价值观化身。以他恒定的爱、不离不弃的温暖存在,来抚慰这些人们,要为这些受到伤害的人们曾经挥霍和迷失的一切,寻找一个安身之处。
珍妮正是这片土地上受到伤害的人们之一。
除去时代背景的因素,珍妮的童年经历,也是她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阿甘正传》这部**中,对一些事情的描写比较隐晦。但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珍妮的童年并不愉快,她遭受到来自亲人的侵害。
影片借阿甘之口说:“珍妮的酒鬼爸爸对她和姐姐一些举动太过亲密。”片中有一幕是童年时的阿甘去找珍妮,珍妮和阿甘躲进菜地,醉醺醺地父亲追打了出来。
珍妮拉着阿甘拼命祈祷,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只鸟儿飞离这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本应代表爱和港湾的家,对珍妮而言却意味着伤害、憎恨以及恐惧。
应有的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了珍妮的迷失,所以她成年后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逃离和找寻。
我们心疼珍妮,为她儿时的单纯天真善良,和她后来悲剧短暂的人生间的反差感到惋惜。
珍妮是无辜和纯真的,即便她有着荒诞不堪的青春岁月。
珍妮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虽然上了天堂,但她终于与故乡和解,与过往和解,与自己和解。
是阿甘,让她最终得到了抚慰和平静。
读懂了珍妮,我们才能更明白那句话的含义:
“愿每一个女孩,从她小时候起,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