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登兄弟》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登兄弟》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想感情。,第1张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你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他十七岁时所作。这首诗描写的是重阳节时的情景,全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却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写了出来。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作者简介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写诗尤其擅长五言,大多数都是田园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现存的诗有400多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鹿柴》、《山中》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33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