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源自于人物“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而在希克厉和凯瑟琳这对旷世情侣身上,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失去凯瑟琳使希克厉成为一个复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两个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个小说的情境就格外地“戏剧化”,阴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隐含着神圣的温情。
其次,女作家放弃了那种从头说起,原原本本的叙事手法,19世纪的女作家,像她姐姐写《简·爱》,奥斯丁写《傲慢与偏见》,都采用的是这样一种易于为大众接受的传统手法,艾米莉则为了讲清楚发生在两代人身上的复杂故事,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当时少见的“戏剧性结构”,借用了一位闯入呼啸山庄的陌生人洛克乌先生之耳目从故事的中间切入,这时候,女主人公凯瑟琳已死去,希克厉正处于极度暴虐地惩罚两家族的第二代的时候,这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使读者急于追索事情的前因,又时时关注着人物未来的命运。当然,对于当时读惯古典小说的人们来说,接受这种叙事系统是有些吃力的,以致于有人指责此书“七拼八凑,不成体统”。
《呼啸山庄》深层次的主题是什么:
现在,多数人认为是对于人性的探索,洛克乌先生到来时所做的恶梦可谓是开启故事主题的钥匙,那是人性的冻结,之后30年旧事的倒叙正说明人性的堕落的过程,而最后四章,则顺叙了人性的复苏,希克厉终于悟到了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小说基本上在讲叙恶的过程中最终发现了善的可能。
在当时的文坛,艾米莉远远地走于人们之前:
直至那个世纪结束后,才有人一反前说,认为“在19世纪,《呼啸山庄 》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诗”;不仅如此,在本世纪,人们重新阅读与评价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作品时,开始提出: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呼啸山庄》也成为西方学者们欲琢磨个究竟的一块玉石,笼罩在它身上的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面背后那丰富的答案将渐渐被解释开来,毕竟,它是部可读性很强的天才之作,而非是云雾团里的“天书”。
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首先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在于它所蕴含的爱与恨的激情。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是以他们的性格和兴趣完全认为同为基础的,他们之间的爱情主要是精神上一致而非外貌上的相互吸引,是心灵的契合而非欲望上的需要,就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中那狂风暴雨般不可遏制的激情,也不夹杂有丝毫的情欲成份,这也寄托了作家对理想的、纯洁的爱情的向往。
一本书看久了,感觉和感悟也就淡了:
我不欣赏书中的情与恨相互交织,如果爱过,就不要有恨,如果有恨就没有真正的爱过。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只有有情感的人才是真正的至真至情至诚中人,才会更显得可爱,但这种狂热到将爱变成了恨,我不赞同,幸好最后希思克利夫终于没有了恨,也让小凯瑟琳和哈里顿这对有情人能够走到一起,也说明真情能感动所有的人。
结合我自己的感情经历来说,我对爱最大的体会却是宽容,如果真正的爱,那么没有得到又有何访呢?只要他(她)是幸福的,只要他(她)曾经也真心地爱过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彼此祝福,在无人的夜晚能静静的想想彼此,这就够了。
读一本名著,真的是一件很累很享受的事,当我被其中的人物感情所打动时,我会流泪,更会得到启发。
附:故事简介
《呼啸山庄》讲的是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弃儿希思克利夫在利物浦的大街上被好心的恩肖先生捡起,抱回家收养,与恩肖的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在一起生活,辛德雷讨厌希思克利夫,而他的妹妹却喜欢希思克利夫,恩肖死后,辛德雷成 了一家之主,把希思克利夫当仆人和佃农对待,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半百般侮辱,虐待他。与此同时,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由于性格和爱好上的一致而成为最好的朋友并产生了朦胧的爱情。邻近的富绅之子林顿向凯瑟琳求爱,频繁登门拜访,凯瑟琳对他表示了好感并决定嫁给他,希思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凯瑟琳嫁给了林顿。希思克利夫也发财回来,同时实施报复。辛德雷因丧妻而染上了酗酒和同赌博的恶习,希思克利夫引诱他进一步堕落,轻而易举地占有了他的全部家产,并将他的儿子教唆成一个文盲和无赖。希思克利夫利用欺骗手段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为妻,婚后百般虐待她。凯瑟琳在病疼中生下女儿小凯瑟琳后去世,伊莎贝拉在认清希思克利夫的真面目后也离他而去,并生下了儿子小林顿。后来,伊莎贝拉列死去,儿子被希思克利夫夺回到自己手中,并诱使他与小凯瑟琳相爱。在林顿病重之时,他设计劫持了小凯瑟琳,强迫她与自己的儿子小林顿成亲,吞并了林顿的全部家产,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小林顿不久死去,小凯瑟琳与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产生了爱情。与此同时,希思克利夫被凯瑟琳的鬼魂缠绕得坐卧不宁,不思饮食睡眠,他从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的那双眼睛 不愿再阻挠他们的爱情,在抑郁和精神错乱中死去。
一、 是热烈而又痛彻心扉
夏洛特·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两姐妹都是影响深远的英国小说家,但是她们的代表作品《简爱》与《呼啸山庄》却在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不同时期受到热捧,这反映了人们爱情观念和审美价值的变化,19世纪表现爱情的作品,无论是是西方的侠士美女,还是中国的才子佳人大部分是以温暖浪漫为特征的。《简爱》描写的是一种罗曼式的爱情,简和罗切斯特的爱虽然刻骨铭心的,但却又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他们浪漫的爱情中,更多的是立足于精神却忽略了物质,他们的爱情是理性的,温柔缠绵的。
反观《呼啸山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是基于性格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志趣上的相投。他们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受到压迫而反抗,他们的爱情是热烈的,反传统的,也是痛彻心扉的。从凯瑟琳的几句话我们就能够可见一斑。
He shall never know I love him: and that, not because he's handsome, but because he's more myself than I am(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爱他,我爱他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My love for Linton is like the foliage in the woods: time will change it, I'm well aware, as winter change the trees My love for Heathcliff resembles the eternal beneath: a source of little visible delight,but necessary(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树林中的叶子,当冬季改变树木的时候,随之就会改变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却像地下永久不变的岩石……我爱的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的一部分。)
二、是仇恨、阴谋和撕心裂肺的战争
希斯克利夫是凯瑟琳的父亲恩肖先生“捡”回来的孩子, 家里人除了凯瑟琳都讨厌他, 疏远他。凯瑟琳却喜欢和他亲近, 他们一起在荒原上嬉戏玩耍, 一起反抗凯瑟琳哥哥亨德莱的霸道独裁。在朝夕相处中,他们逐渐发展成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这时候出现了富有且英俊的林顿, 他的权势以及凯瑟琳家人的支持使他成功地娶了凯瑟琳为妻。失去凯瑟琳让希斯克利夫痛心不已, 他背井离乡多年,积累财富与能力,而后回到呼啸山庄开始他的复仇计划。他不仅引诱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与他成婚, 而且通过赌博的方式使亨德莱一文不名, 把亨德莱所有的财产掠到自己名下, 还多次去见凯瑟琳, 从精神上折磨其丈夫林顿,而凯瑟琳在身心俱疲、悲恸绝望下选择了死亡。
在凯瑟琳去世之后, 希斯克利夫变成了一个更加分裂可怕的人, 成了一股破坏力摧毁力爆格的复仇力量。他统治着呼啸山庄, 使亨德莱的儿子哈里顿深陷于愚昧和黑暗中,。为了骗取林顿的画眉山庄及其财产, 他用自己的快要死的亲生儿子小林顿(也是小凯瑟琳的表弟)作诱饵, 骗取小凯瑟琳的同情, 让他们成亲, 从而获得了画眉山庄的继承权。除此之外,他无所不用其极的对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甚至亲生儿子小林顿展开肉体和精神折磨, 直到他为了追求与凯瑟琳爱的圆满而自绝于世。
三、是自然与文明,对立与交融
《呼啸山庄》中的自然, 和生活在自然界的人们一样, 也有喜怒哀乐,且与人息息相通。自然有时美丽怡人, 有时恣意肆虐;不仅生机勃勃, 姿态万千, 而且是自然界的人们精神庇护所和心灵栖息地。希思可利夫和凯瑟琳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会跑到荒野上,呼吸自然的空气,在自然的世界里获得重生的力量。
自然与文明的对立与交融也可以从《呼啸山庄》两种爱情模式来体现。凯瑟琳和希思可利夫是“自然”的化身, 而林顿则可认为是“文明”的化身。凯瑟琳与希思可利夫的爱属于自然之爱, 与林顿的爱属于世俗之爱。顺从于世俗之爱的凯瑟琳, 不能协调与希思可利夫和林顿之间的关系,婚姻生活十分痛苦,最终绝望而死。虽然凯瑟琳和希思可利夫在活着的时候没能结合在一起,而在自然人性的扭曲之后最终他们通过死融入自然,, 实现了自然之爱。
小凯瑟琳从小在“文明”化身的父亲林顿的培养下,从小端庄而温雅;而后被挟持到呼啸山庄,受到人性扭曲的希思可利夫的虐待与折磨, 同时在呼啸山庄这个荒凉、冷峻的环境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然的熏染, 无形之中身上多了一些“自然”的因子。而她与哈顿之间可以算作是爱情是“文明的自然之爱”, 是希思可利夫和凯瑟琳“自然之爱”的延伸。
六七岁的希刺克利夫流浪得快要饿死时,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先生带回了呼啸山庄。他的幼年充满着不幸,在来到呼啸山庄前一直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度日,来到呼啸山庄后又不断地被辛德雷的欺负和虐待,这一前一后的处境对于他来说同样艰难,没有什么好与坏的差别。可是,当新生活里出现了凯瑟琳,他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开始变得盈满了。
呼啸山庄向来被称为是“厌世者的理想天堂”,可是在这里的凯瑟琳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在她周围接触的人之中,父亲年事已高,所以在他眼里总认为小凯瑟琳“比她的哥哥还要坏”;哥哥辛德雷在家里接受的是长子的教育,注定要承担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望,他是要在社会摸爬滚打的人,所以身上时时刻刻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世俗气息;约瑟夫是一个有些神经质,满身宗教腐朽气质的老农民,而耐莉的一直都是正统的想主人之想的优秀仆人。在周遭人眼里,凯瑟琳是一个疯狂的小丫头,她的血液中有着许多不安定的因子,这在一点上,倒是和希刺克利夫莫名契合。“她在一天内能让我们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从她一下楼起直到上床睡觉为止,她总是在淘气,搅得我们没有一分钟的安宁。她总是兴高采烈,舌头动个不停——唱呀,笑呀,谁不附和着她,就纠缠不休,真是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但其实,这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确是善良又漂亮的,她纯真的看待世界,从来不会像她那已经长大的哥哥一样懂得嫉妒希刺克利夫受到的宠爱。被艰难生活磨砺的希刺克利夫从不娇气,更不会像辛德雷那样小肚鸡肠争宠,在人情淡漠的山庄中,唯有孤独的希刺克利夫最重视小凯瑟琳,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是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甚至共同的抵抗对象。那些顽固的大人对于想玩、想疯、想闹的凯瑟琳来说代表着规章和秩序,代表着理性的顽固的,不自由的世界;在她眼里的希刺克利夫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那个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虽然说事实上也可能不会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在两个孩子的眼里,那是一个充满自由、冒险和无限的可能性的地方。两个孩子的友谊在缺少文明教育的情况下发展,他们被生活紧紧维系在一起,暴虐的辛德雷就是两个人必须一同面对的存在,在“斗争中”,两个孩子是“战友”,他们的感情也就在这种盟友的关系模式下不断发酵升温。
然而,两个人的裂缝从小凯瑟琳在画眉田庄待了五个星期后开始出现了。那时,凯瑟琳只不过是一个十二岁,三年后,凯瑟琳十五岁,答应了埃德加的求婚,又过了三年,十八岁的凯瑟琳和埃德加结婚了。
画眉山庄与呼啸山庄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两极世界。在画眉山庄里面,人们一个个彬彬有礼,这是文明世界的缩影。而呼啸山庄中的一切则是原生态般粗劣的,这里野性蔓延,生命力强悍。在故事的开头,埃德加和伊莎贝拉曾经抢一条小狗,在争抢之后或许是由于羞愧,又都不要小狗而选择了哭。我不禁想,要是希刺克利夫遇到这种情况,对手是辛德雷的话,那他可能大多会将小狗撕碎吧,而如果要是凯瑟琳想要的话,他根本就不会产生自己想不想要的问题,一定以凯瑟琳为准,因为在他眼里,爱远远比优渥的生活和对凌辱自己的他人进行报复来的更为重要。希刺克利夫对待事物一般不会从自己的真实需要的欲望出发,他的欲望因为成长中种种不如意的影响,往往无时不刻的带有很浓的“反抗”色彩,他的需要也因为如此而不断被歪曲变形。在希刺克利夫的情感表达过程中,无论是给予凯瑟琳的爱还是报复辛德雷的恨都带着很强烈的主观性,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与他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连,但是,没有人来告诉他,对于情感表达最应该,最合适的方式应该是什么。也许是因为他从生活中得到的滋养太少,所以对外界要求的更多,又或许是他可以进行选择的余地已经太少了,所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采取决绝的方式来争取。
希刺克利夫对待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取决于这世界是怎样来对待他,他对待凯瑟琳的无比真诚也是冲凯瑟琳对他的一片真心而来,他在心里无比珍视凯瑟琳,同时也因为童年生活的许多不堪而万分愤恨辛德雷。从这个意义上讲,希刺克利夫是复杂的,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关系着他是否背叛了他痛苦的不平等的生活,而凯瑟琳,埃德加、伊莎贝拉相比之下就要单纯的多,凯瑟琳对于希刺克利夫的理解和珍视同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理解和珍视从来都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情感中本身就带有单纯的“喜爱”之外的东西,他所认识的凯瑟琳不简简单单是那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而是他藉以反抗这个世界不公的工具。两个人一同到外面疯跑,对于凯瑟琳来说可能仅仅觉得如此是“怪有意思的事情”,而对于希刺克利夫来说不啻为一种反抗的形式,因为成长背景身世的不同,凯瑟琳对这世界是好奇的,反叛的,游戏的态度,她与这个世界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机制存在,她玩够了腻烦了还可以回去继续当她的"娇**",与此相反的希刺克利夫面对不公平的社会则是反抗的,背叛的,决裂的态度,他根本就没有可以和这个世界对话的平台,因此被仇恨遮蔽双眼的希刺克利夫往往看不到一些他应该正视的事实,自始至终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都是无情的,因而也更容易走极端。
在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模式的冲击下,凯瑟琳开始“懂得无理是可羞的”,也渐渐“不愿意表现出她粗鲁的一面”,在这种改变中她保持了和埃德加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画眉田庄的好感。”凯瑟琳渐渐不再和希刺克利夫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了,她开始试图调和希刺克利夫和埃德加之间的矛盾,想在其中找一个平衡点,然而却无果。
至于现在的希刺克利夫,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那时他十六岁了,相貌不丑,智力也不差,他却偏要想法表现出里里外外都让人讨厌的印象,自然他现在的模样并没留下任何痕迹。”“他学了一套萎靡不振的走路样子和一种不体面的神气;他天生的沉默寡言的性情扩大成为一种几乎是痴呆的、过分不通人情的坏脾气。”但是尽管他如此,我相信凯瑟琳还是爱着他,“但愿我能抓住你不放,”她辛酸地接着说,“一直到我们两个都死掉!我不应该管你受什么苦。我才不管你的痛苦哩。你为什么不该受苦呢?我可在受呀!你会忘掉我吗?等我埋在土里的时候,你会快乐吗?二十年后你会不会说,‘那是凯瑟琳·恩萧的坟。很久以前我爱过她,而且为了失去她而难过;可是这都过去了。那以后我又爱过好多人:我的孩子对于我可比她要亲多了;而且,到了死的时候,我不会因为我要去她那儿就高兴:我会很难过,因为我得离开他们了!’你会不会这么说呢,希刺克厉夫?”
这场告白已完完全全能表达清楚凯瑟琳对于爱情的炽热,这一点不容怀疑,但是她的爱是自我保全的,她抒发爱的前提是自我保全,从这一点上看,凯瑟琳是个讲求务实的动物,她很能分得清利弊,更懂得趋利避害。然而希刺克利夫的爱是偏执的,他爱上了一个人就会为之牺牲一切,会为爱不择手段,甚至爱她到死,只可惜人成长的过程有快有慢。当凯瑟琳已经认识到身世不明且一无所有的希刺克利夫绝非结婚的对象,很清醒地说出“嫁给希刺克利夫就有损我的身份了”的那一刻,她已经暂时地脱离了疯野任性的童年时代,变成个理智世故的成年女人,将爱情的砝码放在世俗评价的天平上进行称量。而希刺克利夫却在不自觉中拒绝了这种成长,感情的脱节也从这个阶段真正开始了,就是在这种成长的脱节之中,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如果说成长本身意味着对纯美童年的背叛,和对丑陋成人世界的妥协,那凯瑟琳是在心神不定中跨过了那道门,而希刺克利夫却始终执拗地停留在了门外。
凯瑟琳告别了童年,因为她开始理智的思考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和希刺克利夫在一起,像孩童时那样,她要面对的是一个险象环生的未来,而希刺克利夫没有未来。所以,凯瑟琳在爱着希刺克利夫的同时,也在肯定着他危险的爱。她曾经这样对伊莎贝拉说起过希刺克利夫,告诉她希刺克厉夫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没驯服的人,不懂文雅,没有教养,一片长着金雀花和岩石的荒野。要叫我把你的心交给他,我宁可在冬天把那只小金丝雀放到园子里!”无疑,凯瑟琳是爱希刺克利夫的,这些偏激话语里不能排除有嫉妒的成分,但是有没有一些是出自内心的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凯瑟琳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她懂得爱情脱离了物质也就只会变成一个可以挑逗人泪腺的故事而已。现实中,由于辛德雷,希刺克利夫已经没有了上进的机会,在呼啸山庄里,往日的和谐和快乐已不复存在,希刺克利夫也已然放弃了自己,但是他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在他简单的认知观感中,凯瑟琳还没有放弃他。然而现实远非这样完美,一直以来,希刺克利夫的自暴自弃建立在他的自卑之上。在他们的爱情中,甚至是在希刺克利夫离家出走的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们都未曾真正面对过未来,既然过去的生活已经回不去了,那么,爱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又或许他们看到了这份爱的不现实性,所以一直在绕过这个谈判的机会也有可能。他们的爱在外界的暴风骤雨中,松散的不堪一击。凯瑟琳开始暴露出了她的软弱性,她“爱”埃德加,可是,她又说:“你难道从来没想到,如果希刺克厉夫和我结婚了,我们就得作乞丐吗?而如果我嫁给林惇,我就能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位。”凯瑟琳这样的理由来冠冕堂皇地来修饰自己的爱情,而希刺克利夫则选择了逃避,因为他无法懦弱的面对。
成长本身,常常意味着对纯美童年梦想的背叛,其中最大的区别也就是主动与被动。主动的话,恭喜你,走了一条捷径,也许会有丰厚的收获,被动则难免不为人理解。我们的心底大概都会有那么一小片纯真,然后被自己扼杀——迟早的事。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把凯瑟琳的“我爱他,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 这句话刻在了脑子里的原因,希刺克厉夫是一个比凯瑟琳本身更像她自己的人,也许仔细揣摩,你会觉得我说的这句话很滑稽,但事实上确实是这样,这个”自己”是凯瑟琳心中真正想做的那个自己,可是她自己因为胆小怯懦,所以和整个成人世界达成了妥协,然后安安稳稳地回到别人为她画出的人生框架里面过起了自己相夫教子的平稳日子,希刺克厉夫是一个代她完成了生命使命的人。诚然,凯瑟琳明白文明是好的,但是那并不能带给她快乐,她在这一个世界里是“虚假的”,在荒野里长大的凯瑟琳不习惯文弱的脆弱的埃德加,在这个世界里,凯瑟琳已经在意念上背叛了自己的优渥生活,她开始不断怀念以前的日子,怀念有一个骄傲地和她站在一起的小男孩,他会把她当做自己,他们之间没有礼节和规范,也没有种种教条的苛责束缚,只有心与心的真诚相对,坦诚交流。
再次回来的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依然相爱,但这个时候他们的爱情似乎已经嗅到了变质的气味,两个人都被现实生活折磨得疲惫不堪,曾经固守的爱情信仰在这里很像是一场无助的逃离,想借助与爱情的温存来寻找被异化之前的本真自我。希刺克利夫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反抗者,命运的不公使得他的成长倍受煎熬,也夺走了他最心爱的凯瑟琳。而对于凯瑟琳,她的反抗则更趋于隐形,反抗的方式也因此非常疲软,她更多显现的是对于生活不自由的逃离。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在此时都将苟延残喘的爱情当成了那株在困境中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希刺克利夫再一次奋力追求,可凯瑟琳却依旧懦弱的不敢承受。气急败坏的希刺克利夫不禁追问:“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是啊,如果相爱,为什么要去一次又一次的舍弃去欺骗自己呢?作为观者的我们,面对此时站在生活的底层,因为爱而偏执与自卑的痴情男主很容易生出一种同情的异样情绪。这个在所有人眼里都坏的像魔鬼的男人,他的内心有却有一片可以肆意奔驰的土地,他像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吉普赛儿童,对于凯瑟琳生活的秩序世界的一切规则说不,而在他心目中的凯瑟琳,好像永远也没有长大,还是那个跟他一起到处去闯祸的野丫头小凯西。因此,他的逻辑也简单无比:如果天堂没有凯瑟琳,那么天堂就是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了凯瑟琳,地狱就是他的天堂!
故事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失去了爱人的希刺克利夫用尽他的余生想去毁了这个没有凯瑟琳存在的黑暗世界。他的报复残忍且没有休止,无辜的下一辈也不得不去承受因为上辈的恩恩怨怨所带来的痛苦体验,这时候的希刺克利夫只是一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已经无法说清楚他在此时的报复是因为得不到凯瑟琳而产生的怨恨还是对不公平世界的极端控诉。
呼啸山庄是封闭的,正是这种空间上的逼仄让个人情感被延展放大,同时也让情感的可塑度不断被提升。希刺克利夫狂热的坚信自己的爱,也坚信凯瑟琳对自己的感情。可是,这种极端的狂热并非是一种合适的爱,他和凯瑟琳的爱在本质上不是完全一致的。当希刺克利夫面对的未来是只能成为乞丐时,凯瑟琳坚决地选择了离开,并为此而在新生活中带着强烈的负罪感生活,小小的呼啸山庄内一切竟然都是这么绝对,无时不刻的被笼罩上现实主义的面纱。这不禁让我觉得,如果说《简爱》中的理想是那种经过适当的奋斗和争取就可以触摸到,一种相对层面比较现实的理想,是一种让既想奋斗又想享受奋斗成果的人来说具有无比的诱惑性的奋斗目标,每个人都可借此来看见个人力量的伟大之处的话,那么《呼啸山庄》就是把你拉回了现实,拿着板上钉钉的故事告诉你别做梦了,人在社会的洪流,时间的盘剥中到底是有多渺小!
《呼啸山庄》的叙事结构很好的应和着故事中的那幢古老建筑的风格,故事中的叙述时间本身也是被凛冽的狂风撕扯着碾碎,回忆在叙述中被不断精心拼接,又在寒冷的刺激中时时闪回。时间无条件的服从了无垠的空间,横亘在里面的理想绝望无助,甚至超越了生死疆界,如何一个爱字简单概括了得?那是令人粉身碎骨的理想,但凡对日常生活有点留恋的人,奉劝你,在这座宫殿前请留步,因为这是给有宗教狂热的家伙预备的祭坛,它是普通人的地狱,流浪者的天堂,它会教唆人们把自己献给未知的黑暗,更会无情的击碎关于理智文明和美好家园的梦幻。
伍尔夫在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时说过,《简爱》想说的只是“我爱,我恨,我痛苦”,而《呼啸山庄》则超越了自我,它想表达的是“我们,整个人类”和“你们,外部力量”。《呼啸山庄》中的爱、恨、痛苦已经达到了它们的极限,除了带来疯狂和毁灭之外,不会带来别的东西。爱情,当它还是最初的甜蜜的时候,像是阳光雨露,又像是琼浆玉液。而当它不再甜蜜,它就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剑,爱的越深,会把你刺得越鲜血淋漓。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活了仅仅三十岁,我无法去深入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但我宁可希望她是被自己的激情和绝望烧死的,因为这对于过早看透人类抗争无望的她,实在不失为是一件颇感幸福的事。
《Catherine》(官方译名《凯瑟琳》)是ATLUS于2011年发售的一款解密冒险游戏,作为一款以剧情为主要导向和游玩驱动力的游戏《凯瑟琳》的主线剧情能够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凯瑟琳》是一款各种意义上来讲都很邪门的作品,邪门到尺度合适的封面图都很难找)
《凯瑟琳》的背景设定其实非常传统,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里出现了原因不明的连锁死亡事件,主角每晚在梦中会在一个特殊的世界冒险求生,身边还有恶魔暗中操纵局势,可以说是一个乍看之下非常适合做成JRPG的剧情框架。但是《凯瑟琳》的主角并不是充满活力的高中生,而是一个三十多岁,有着稳定工作和交往多年恋人的中年人文森特。而故事的走向也并不是勇者击败魔王的王道故事,反而是一场充斥着奇幻色彩的情感伦理故事。
注:本文将涉及《凯瑟琳》的后期剧情内容,但不会影响游戏体验,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阅读本文将会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恋人
文森特有一个交往多年的恋人,凯瑟琳(Katherine)。凯瑟琳是文森特大学时的同学,在毕业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中重逢,并确认了关系。
平心而论文森特并不优秀,在剧情中我们看到的文森特怯弱,优柔寡断,不会控制消费,喜欢借酒消愁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对象。但是在凯瑟琳看来却并非如此,她似乎相当喜欢并享受与文森特交往的过程。不论怎样,这样的两个人确认关系之后交往了多年,已经度过热恋期的二人一直以来也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凯瑟琳与文森特曾有过一段热恋期)
于是,凯瑟琳开始思考将进度向前推进。
她与他已经是多年的恋人,但是也仅仅是恋人。看着身边的人逐渐走向婚姻,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她又怎么会不着急,又怎么会不去催促自己的枕边人?但与凯瑟琳的焦虑不同,文森特并不希望走向婚姻,他畏惧婚姻,他害怕面对未知的生活,他希望维持现在这样的关系,因此他一次次的找到理由推脱,拒绝,试图将这个提议延后,试图再多享受一些这样“自由”的生活。
但推脱总是有限度的,当文森特再一次试图避开这个话题时,凯瑟琳给出了一个文森特无法逃避的原因:
她与他,有了一个还未出世的后代。
(凯瑟琳希望能够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但文森特并不这么想)
欲望
又是一天深夜,在朋友离去之后文森特一个人在酒吧独酌,希望借此消解白天被凯瑟琳催婚的烦恼与得知自己将有一个孩子的恐惧。
酒吧稍显陈旧的电视里播报着最近多名中年男性猝死家中的新闻,主持人仍在呼吁人们注意身体健康,并表示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深夜的酒吧已经没有多少客人,但是新来的客人依旧选择与文森特拼桌。酒过三巡的文森特没有在意与自己拼桌的女性,只是自己喝着酒,然后便失去了意识。
(半醉半醒中文森特看到了那位女性的面庞)
文森特并没有在酒吧被服务生艾丽卡叫醒,而是在
外,在关卡设计上ATLUS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游戏的后期玩家需要充分利用不同方块的特性将悬崖化为平地,途中的各类收集要素也需要玩家额外下不少功夫才能够拿到。
(这套玩法意外的有意思)
这套被ATLUS命名为“巴别塔”的玩法系统在游戏中并不仅仅代表了文森特每晚的噩梦,也代表了文森特的另一面。
在现实中的文森特怯懦,喜欢逃避,没有责任心。但是在梦中的文森特却积极,有领袖气质,会鼓励其他人不去放弃。与其说是文森特在现实中隐藏了自己的性格,不如说是在梦中文森特成为了“理想中的自己”。
自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并不对等。最为简单也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每年年初时定下了一堆计划,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在年末时完成这些计划。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事情,并不可笑,也并不可耻。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什么样的事情是对的,什么样的事情是错的,因此我们在潜意识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完美”的标准——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从小就被父母教育的,应该成为的“理想的自己”。
但是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人能够真的契合这个标准,也没有人能够成为这个理想的自己。这使得我们时常会对自己的一些行文产生负罪感,比如我在每次不理性的大额消费之后对会感到后悔与可惜(然后下次还敢),因此我们往往会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寻找映射或是抚慰,来消解这种与理想状态的差异产生的负罪感。对于文森特来说,梦便是自己理想状态的映射,因此在梦中的文森特积极向上,鼓励身边的人,直到最后都不曾放弃。
(这玩意是最近一次冲动消费的产物,别问,问就是后悔)
在梦中,文森特满足了自己,也找到了答案。
责任
婚姻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人对这个问题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但在普世价值观中,婚姻就意味着责任。
显然,文森特并不愿意承受这种责任。而这种对接受责任的抗拒则来源于文森特和凯瑟琳(K)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凯瑟琳(K)是一个相当强势的女性,在两人的关系中凯瑟琳(K)一直处在主导的地位,在提出结婚的时候也希望文森特能够在婚后不吸烟,不喝酒,努力赚钱存钱,为日后的生活做准备。但是文森特并不是如此,文森特不希望受到约束,他希望能够更为自由,就如同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的:“只要爱是自由的和自然的,它必然兴隆茂盛,而爱是一种责任,那它只能凋谢枯萎”。
(伯特兰·罗素)
凯瑟琳(K)希望文森特能够肩负起婚姻,承担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但是文森特却并不希望能够接受这些责任,于是凯瑟琳(C)的出现成为了文森特的泄洪点,这个能够呈现出目标眼中理想形象的魅魔(游戏设定如此,不是形容词)完美的契合文森特的观念,她有着女性的占有欲,偶尔也会有些小脾气,但是却不会像凯瑟琳(K)那样将责任强压在文森特的身上,这使得文森特将凯瑟琳(C)视作了逃避责任的避风港。
在游戏中,根据玩家选择的不同剧情会走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文森特选择就这样逃避责任,那么他将会彻底堕落,怀抱凯瑟琳(C)君临魔界,成为魔王。
(游戏里这段就这样)
而如果文森特选择承担责任,那么他将会和凯瑟琳(K)重回于好,最终在文森特常去的酒吧“迷途羔羊”举办婚礼。
(现在,考验到了年轻人身上)
(重制版提供了一名新的角色和数个新结局)
结
《凯瑟琳》是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这种特殊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一部实验性质作品为后来的《女神异闻录5》铺垫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不是因为其围绕婚姻展开的独特故事,而是因为其在不同的玩家看来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继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也正是因此ATLUS并没有给予这部作品明确的结局,而是选择通过每一关结束时的问题来让玩家自己选择结局。这种有些类似在问卷结束后给你一个答案的做法到也算是让玩家在第一次通关时能够得到一个和自己“最为契合”的结局了。
(每次在告解室的选择都会影响结局)
如何定义 游戏 ,或者说如何看待 游戏 ?深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大众对于 游戏 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 从文化的角度看, 游戏 的本质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讲故事的途径与手段,它与**、书籍相类似,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手段。 作为一种传播媒介, 游戏 承载了制作人的价值观念,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的新型载体。 一部好的作品不应该曲高和寡,更要做到"雅俗共赏",深刻处能发人深省,肤浅处能博人一笑。 作为一款兼具思想性与 娱乐 性的 游戏 ,《凯瑟琳》直戳现代"婚恋价值观",为玩家带来了一部趣味十足的恋爱惊悚剧。
《凯瑟琳》是由ATLUS制作的一款解谜冒险 游戏 ,发布于2011年,时隔八年《凯瑟琳:经典版》登陆PC平台,除了支持4K分辨率与不锁帧数外,与原版 游戏 别无二致,为玩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内容体验。说起ATLUS,《女神异闻录》、《奥丁领域》等优秀作品为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 《凯瑟琳》并没走向"拯救世界"的老路,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小人物的"婚恋观",面对现实生活里的种种诱惑,你能否坚守本心,正视自我? 该作通过魔幻的表现手法,让玩家游走于现实与噩梦之间,何为喜欢?何为爱?婚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只要静下心来去仔细琢磨,玩家便可以在 游戏 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32岁的文森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凯瑟琳是他相恋5年的女朋友,面对"催婚",原本习惯于单身生活的文森特陷入了苦恼之中。对于岁数不小的两个成年人是选择组建家庭还是各自安好,面对女友抛出来的问题,文森特无法立马给出答案。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身材火辣的神秘女孩悄悄靠近文森特,而《凯瑟琳》的故事由此逐渐展开。 婚姻意味着责任与担当,不仅要扮演好丈夫的角色,同时更要成长为父亲。现实生活并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美好、幸福,普通人总会陷入各种泥潭之中,面对家庭、婚姻、孩子,无数问题需要去解决。 面对《凯瑟琳》所抛出的种种问题,是选择正面解决还是逃避,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玩家的手里。
美术一直都是ATLUS的强项,与《女神异闻录5》如出一辙, 《凯瑟琳》沿用了"日漫卡通风",用颇为精致的画面勾勒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 游戏 角色。 如何向玩家传达出虚拟人物的 情感 ?动作、神态成为了关键因素。文森特在出轨之后,内心逐渐被惶恐所占据, 心态的变化往往会体现在神态方面,微微抽动的嘴角、飘忽不定的眼神,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凯瑟琳》将人物的 情感 外显化,从而让玩家更好地感受角色的变化。
《凯瑟琳》艺术风格十分鲜明,一方面通过细节表达 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夸张化"的漫画手法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深陷噩梦, 文森特近乎扭曲的面部表情向玩家传递出了深深的恐惧感,面对绝境,那种无力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代入感很强。另外,剧情衔接处,《凯瑟琳》制作了大量的过场动画,整个流程走下来,玩家宛如欣赏一部跌宕起伏的动画作品,刺激而又精彩。
剧情是《凯瑟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现实与噩梦相融合,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充满了现实意义。 文森特是一名没有什么追求的程序员,每天都与浑浑噩噩相伴,除了正常工作以外,他总是在睡梦与酒吧间徘徊。然而,一个噩梦却改变了文森特的人生走向,在梦中他变成一只绵羊,在不断崩塌的平台之上,需要向上攀爬才能保住性命。梦醒之后,女友凯瑟琳(Katherine)将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文森特,面对这一消息,文森特选择逃避现实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在酒吧买醉之时,一位同样名为凯瑟琳(Catherine)的金发女郎吸引了文森特的注意。 《凯瑟琳》以一个极具悬疑色彩的故事牢牢抓住了玩家的好奇心,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凯瑟琳,文森特到底会如何选择?
《凯瑟琳》采用了多结局的手法,玩家每一个不同的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剧情走向,是选择悬崖勒马,尽力换回自己的女友?还是在出轨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善与恶,天堂与地狱,一念之差往往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局。 《凯瑟琳》通过一段香艳的经历严肃讨论了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婚姻问题, 与其说文森特是在婚姻与爱情之间进行选择,实质上则是在做一道关于理性与感性的选择题。 面对艰难的现实与虚假的美好,人类往往会选择退缩,人性也会不断摇摆。对于《凯瑟琳》而言如果玩家不做出选择,道德的天平就会保持中立,同时主角也将走向孤独终老。
在"不选择"的情况下,文森特拥有了自由,同时也会付出代价。 面对道德的压力,面对生活的负担,你当然可以选择逃避,沉迷于自己所构建的"虚假世界",但是必须要有承担"不作为"后果的准备 。《凯瑟琳》不仅仅为玩家带来了一道婚姻选择题,究其本质,还是一个关于选择与逃避的故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坚守底线,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迎来幸福的生活。
"推箱子"是《凯瑟琳》的核心玩法,也是唯一具有操作性设定。每天晚上,男主文森特都将陷入一场生与死的噩梦,面对不断坠落的石块,玩家需要合理调整场景中的箱子以构成向上攀爬的梯子,直至抵达顶点才能获得胜利。《凯瑟琳》的关卡设计精细,阴森恐怖的画面配合上诡异的背景音乐,往往会产生极强的紧迫感。当玩家想尽办法努力向上攀爬时,穷追不舍的怪兽会让肾上腺素飙升,相当刺激。
《凯瑟琳》将文森特困于无尽的噩梦之中,唯有克服种种困难,才能抵达散发着圣光的出口。其实"推箱子"隐喻着文森特的自我救赎,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面对困扰已久的问题,主角需要继续遭受噩梦的洗礼。 一次次恐怖的经历更像是对于自我的反思与救赎,梦中重复出现了文森特不愿面对而试图逃避的事物,只有当他勇敢去尝试,积极去面对,才能冲破黑暗的枷锁 。正视自我的确困难,很多人都会选择逃避,然而一念之差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即便有无数的痛苦,只有努力去尝试,才能迎来光明的未来,这也是《凯瑟琳》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充满了魅力。
时隔多年,再次重温《凯瑟琳》它所蕴含的思想性总能让人沉醉其中,虽然画面质量无法与如今3A大作相媲美,"推箱子"时也会存在一定的视角问题。但是,通过细腻的神态描写,角色的 情感 变化能够直戳玩家的内心。通过将婚姻、家庭等问题融入剧情之中,《凯瑟琳》带给了玩家深度的思考,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勇敢正视才能在关于"天堂与地狱"的选择题中坚守本心,守住本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