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善良、天真。无论凯瑟琳的性格多么复杂,多么难相处,纯粹的善良是她性格中最本质、最原始的一面。虽然她很固执,希斯克利夫被亨德雷关起来的时候,凯瑟琳吃不下饭,孩提时代,凯瑟琳生活在一个原始封闭的世界里。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大自然的原始本性,是一种没有杂质的纯粹的野性之美。在她嫁给画眉山庄后,她单纯的为人父母的性格似乎被淹没了,但并没有消失。试图把她从愚蠢的梦中唤醒,并严厉地劝阻希斯克利夫,希望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她做这一系列的事情不是出于自私,而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同情。
2、自由奔放,充满激情。这是凯瑟琳身上最大的亮点。虽然她是封建庄园的贵妇,但凯瑟琳抛开了宗教礼仪,拒绝像上流社会的贵妇那样生活。她成为一个狂野、顽皮和自由的人。所以当希斯克利夫到来时,两个完全相同的灵魂很快就被吸引到了一起。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发疯。他们一起嘲笑埃德加和伊莎贝拉之间愚蠢而狭隘的游戏方式,在闯入画眉山庄之前,呼啸山庄的封闭使凯瑟琳与充满诱惑的世界隔绝,使她自由奔放的气质得以充分发挥。当画眉山庄进入凯瑟琳的生活时,她自由奔放的气质被压抑了。直到她死后,她才发现自由的呼啸山庄才是她想要的天堂。
3、顽固、叛逆、目中无人。当画眉山庄的房客洛克伍德读凯瑟琳的旧书时,凯瑟琳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此时的凯瑟琳充满了固执和叛逆。当同龄的女孩在玩洋娃娃时,她以骑马为乐。她的父亲问她想要什么礼物,不到六岁,她就说要一根鞭子。父亲的纵容进一步造就了凯瑟琳任性叛逆的性格。她充分展现了庄园**的任性、傲慢和蛮横。家庭的纵容、环境的影响以及高贵的地位,使她的倔强和叛逆性格格外突出。
小故事紧紧围绕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两个人爱恨纠葛进行。希斯克利夫原本是个孤儿,被凯瑟琳的父亲带回去收留。在无话不说中,两个人共生情意。小公主和穷小伙原本有希望结为连理,共筑爱巢,只因误入画眉鸟山庄而影响了这一切。画眉鸟山庄是和呼啸山庄的原始粗狂完全不同另一个世界,凯瑟琳结识了少庄主埃德加老先生,并接受了他的浪漫求婚。希斯克利夫由于误解出走,三年以后出门发家致富回归,这时候的凯瑟琳早已嫁作人妇。
她自知,爱的那么深比埃德加所给予她的那种文明的优厚的物质生活要极为重要的多。但尽可能这般,她还是违反了自身的天性而嫁给埃德加。繁杂可能就从而造成。希克厉身上的善所有成了恶,他将这类恶增加到除卡瑟之外的每个人的身上,而此时的卡瑟琳自知仅有去世后才可以同希厉再结合。爱是唯一的亘古不变的因素,其它的一切欲望和恨都没有了,善最后征服了魔鬼希克厉。
小说集的手法烂漫又很充斥着怪异,展现了18新世纪古城堡日常生活的真实,艾蜜莉应用自身奇才一般写作方法,赋予小故事一种的全新方式,使这本书充满着生命力与主题活动,因此这本书才跃居名篇队伍。角度又刚好通过一个别人的口吻而言,促使整个故事充满着研究感,每次的研究只能看到一个边缘或者一面,直至小故事好似拼图一般越来越详细,我们才有如梦初醒,并且能够伴随着人物的韵律而忘记自我的沉浸感。
如果将“爱”、“情”做为这部《呼啸山庄》最主要的原素看的话,那样全篇的表达就像是一个想爱不能爱,便毁灭一切的抵抗报仇的“猛兽”的一生。总体来说,在创作者艾蜜莉的书中,《呼啸山庄》想表达的,是一种“粗暴全球”与“文明世界”的抵抗与极端的撕扯。如同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一样,最兴盛、辉煌的“日未落”也逐渐开始日薄香山,因此被掩埋在“飞速发展”下的缺点,换句话说有关时代的发展思索也渐渐呈现
欧肖先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他把被驱逐的希斯克利夫从利物浦带回了山庄,是他的行动推动了故事以一种必然的方式发展。欧肖先生心甘情愿地抱着这个孩子从利物浦走了好几英里。当他回到家时,他得到的唯一回报就是全家人的恶意。欧肖先生真正关心的是希斯克利夫的利益,还是他自己的利益。他对儿子亨德莱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也许,正如亨德莱所担心的那样,希斯克利夫会把亨德利赶走的人。因此,很有可能欧肖先生只是把希斯克利夫当作工具,所以孩子在使用别人的技能时,先向他学习,将来再加以完善。然而,如果欧肖一直想利用希斯克利夫来对抗他的家人,那么希斯克利夫就再也没有真正的机会了,这场悲剧是无法避免的。
欧肖夫人在小说中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她对希斯克利夫这个吉普赛男孩闯入她家感到不安。也许这比她丈夫可疑的无私更正常,可以说,这对她有利。
亨德莱一开始很凶,但后来他就倒下了。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个人物,而不是同情他。亨德利推测希斯克利夫带走了他的父亲(尽管事实上他很久以前就失去了父亲的爱),他必须在现实中攻击这个篡位者。《呼啸山庄》是一部关于各种继承权的小说。故事从亨德莱未能继承父亲的爱开始。希斯克利夫对亨德莱的报复,就是把亨德莱对自己的迫害全部还给他。这些迫害本身就是对希斯克利夫在父亲心中,取代长子地位的报复。然而,他们都被剥夺了权利,他们都被剥夺了爱,他们都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
法兰茜斯是亨德莱从大学带回家的妻子。起初,她在山庄里看到的一切都让她感到快乐,但她的本性是单纯的,她无法与她将要生活的世界真正的美丽产生共鸣。她不情愿地生下了她的儿子哈里顿,然后她就去世了,留下亨德莱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悲伤而沉沦,成为一心要复仇的希斯克利夫的猎物。
主要内容:
1801年,洛克乌先生来到山庄拜访希克厉先生,要租下他的画眉山庄,希克厉先生对他很粗暴,还有一群恶狗向他发起进攻。但他还是又一次造访希克厉先生,他遇到了行为粗俗,不修边幅的英俊少年哈里顿恩肖,和貌美的希克厉先生之子的遗孀。由于天黑又下雪希克厉先生不得不留他住了下来,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树枝打在窗齿打碎玻璃,想折断外头的树枝,可手指却触到一双冰凉的小手,一个幽灵似的啜泣声乞求他放她进来。她说她叫卡瑟琳·恩萧,已经在这游荡了20年了,她想闯进来,吓得洛克乌失声大叫。希克厉先生闻声赶来,让洛克乌出去,他自己扑倒在床上,哭着叫起来:“卡茜,来吧!啊,来呀,再来一次!啊,我心中最亲爱的!卡瑟琳,最后一次!”可窗外毫无声息,一阵冷风吹灭了蜡烛。
第二天,洛克乌先生来到画眉山庄,向女管家艾伦迪恩问起此事,女管家便讲了发生在呼啸山庄的事情。
呼啸山庄已有300年的历史,以前的主人欧肖夫妇从街头捡来一个吉普赛人的弃儿,收他做养子,这就是希克厉。希克厉一到这家就受到才先生的儿子享德莱的欺负和虐待,可享德莱的妹妹卡瑟琳却与希克厉疯狂地相爱了。
老主人死了之后,已婚的享德莱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他开始阻止希克厉和卡瑟琳的交往,并把希克厉赶到田里去干活,不断地差辱他,折磨他,他变得不近人情,近乎痴呆,卡瑟琳也变得野性十足。
一次,他们到画眉山庄去玩,卡瑟琳被狗咬伤,主人林敦夫妇知道她是欧肖家的孩子,就热情地留她养伤,而把希克厉当成坏小子赶跑了。卡瑟琳和林敦的儿子埃德加、女儿伊莎贝拉成了好朋友。卡瑟琳住了五个长星期回来后,变成温文尔雅,仪态万方的富家**。当他再次见到希克厉时,生怕他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希克厉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说:“我愿意怎么脏,就怎么脏。”他发誓要对享德莱进行报复,他心中的野性和愤恨全部对准享德莱。
1778年6月,亨德莱的妻子生下哈里顿恩肖后因肺病死去,亨德莱受了很大的打击,从此变得更加残忍,更加冷酷无情。卡瑟琳徘徊于希克厉和埃德加的爱情之间,她真心爱希克厉,但又觉得与一个仆人结婚,有失身份。当埃德加向她求婚时,想到他的漂亮和富有,便答应了。但在她灵魂深处,非常明白自己错了,便向女仆艾伦迪恩吐露真情:“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树林中的叶子,当冬季改变树木的时候,随之就会改变叶子。我对希克厉的爱却像地下永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克厉!他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的一部分。”
希斯克里夫不巧听到了她们对话的前半部分,痛苦万分,当夜离开了呼啸山庄,卡瑟琳因希克厉的离去而大病一场。后来林敦夫妇相继得热病而死,在他们死后三年,卡瑟琳同埃德加结婚了。
数年后,希克厉突然出现在画眉山庄,这时他已经长成了一个萧洒英俊而又很有钱的青年。卡瑟琳见到他时欣喜若狂,他意味深长地说:“我只是为了你才奋斗的”。他经常出入于画眉山庄,这使伊莎贝拉发疯似的爱上了他。他为了报复整夜整夜地和亨德莱打牌、喝酒,慢慢地使他破了产,最后把整个庄园抵押给希克厉。尽管卡瑟琳想尽办法想挽回希斯克里夫的感情,但他还是和伊莎贝拉结婚了,婚后以虐待伊莎贝拉来发泄自己的仇恨。
此时卡瑟琳正值临产,希克厉趁埃德加不在,进入了画眉山庄,他死命地抱住卡瑟琳,悲切地叫道:“啊,卡茜,啊,我的命!我怎能受得了哇!……”卡瑟琳着说:“如果我做错了,我会因此而死,你也离开过我,但我宽恕了你,你也宽恕我吧!”希克厉答道:“这是难以办到的,但我饶恕你对我做的事。我可以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我又怎么能够饶恕他呢?”他们就这样疯狂地拥抱着,互相不知是深爱还是怨恨。
直到埃德加回来后,他们才分开,卡瑟琳再也没有醒来。当天夜里,她昏迷中生下一个女孩便死去了。希斯克里夫整夜守在庄园里,当得知凯瑟琳死了,他用力地把头撞在树干上,“天啊!没有我的命根子,我不能活下去呀!”几个月后享德莱死了,希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他把享德莱的儿子哈里顿培养成一个粗野无礼,没有教养的野小子。伊莎贝拉忍受不了丈夫的虐待,逃到伦敦附近,在那儿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林敦。
12年后林敦已长成一个少年,但病弱不堪,卡瑟琳的小女儿也已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希斯克里夫虽不喜欢林敦,他还是趁小卡瑟琳的父亲病危之际,把小卡瑟琳接到呼啸山庄,逼迫她和林敦结婚,因为他要“胜利地看见我的后代堂皇地作为他们产业的主人,我的孩子用工钱雇他们的孩子种他们的土地”。
几个月后,埃德加也死了,希克厉作为小卡瑟琳的父亲搬进了画眉山庄。不久林敦也死了,小卡瑟琳成了年轻的寡妇。
小卡瑟琳和哈里顿就像当年的希克厉和卡瑟琳一样,希克厉疯狂地阻止他们的来往,当她抓住小卡瑟琳想打她时,他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卡瑟琳的影子,而此时的哈里顿不正是当年的自己吗!他变得更孤独了,他渴望着和卡瑟琳的孤魂在一起。连续几天他不吃不喝,在沼地里游荡,回来后把自己关在卡瑟琳住过的房间里,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死了。
他死后被埋在卡瑟琳的墓旁,小卡瑟琳终于和哈里顿结婚了。
关于人物性格特点 个人认为人物关系很乱 情节复杂 不可能一概而述
例如关于希斯克里夫 从开始的被领养受到冷漠→爱的人不选择跟自己在一起→一大串的报复→人性的复苏→殉情 过程涉及贯穿全文 评价的话过于片面
希望你自己在看后认真思考 这真的是一部堪称不朽的名著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因为目前文学界对其复杂人格研究的不够透彻,以至沸沸扬扬。初次把《呼啸山庄》细读了一遍,无不为其强烈的悲剧色彩而引起了注意。也许是这样:悲剧比起喜剧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现将一些琐碎的笔记和作者评语将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浅析如下:
一 爱恨交融的悲剧形象
在希斯克利夫死前说过“我的灵魂本身便没有得到满足”。对这句话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但笔者认为与其将极小的事物看大,不如把他缩小为一点看。对待希斯克利夫的爱情,通篇脱离不了爱与恨,因爱而恨,因恨产生爱,因爱而死,也同样死于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
洛克德悟先生“他爱情和恨全部放在手里,而且认为,被人爱很恨,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其实,在《呼啸山庄》感受最大的悲剧性也就在于他把“爱很恨全部放在手里”。因为对以“不管我们的灵魂是怎么样的,他的和我的总是一样的”为爱情观的凯西的爱,毁在“宠物般被人玩弄”的亨得利,林敦手中。转化成对这两个家族及“宠物般被人玩弄”,势力等一批人的恨。他恨妻子伊莎日拉,恨儿子林敦小,恨这些当时在他眼中“没出息的笨蛋”“卤莽的傻瓜”。
作者在他所实施的计划一步步完成后,作为主人翁的希斯克利夫说了这么一段话“一阵突如其来的轻松感从我的心中涌出……我放弃那痛苦的劳作,一下子的到了安慰……他和我在一起”。按理推断,此时希斯克利夫的的爱情观,应该是丁恩太太描述的“僵硬的就像岩石”的程度。电脑希斯克利夫说道“十八年来,这幽灵般的希望就这样一直诱惑着我”。如果说这十八年恨的源头在于爱,那么恨到尽头就是爱,这就是宿命。但文章没有爱,作者这样写“一个晚上,我总要这样挣者眼睛上百次……结果总令人失望。”其实,从希斯克利夫的思绪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渴望的爱情是长相守,而不是凯西的“不管我们的灵魂怎么样,他的和我的总是一样”那中短暂的幸福作为爱情观。因儿悲剧的发生是注定的。
二 欲望止而形体灭的悲剧形象
通过作者的描绘,我们知道呼啸山庄内生活着两种人“厌世者和乡巴佬”,洛克德伍先生这样描述希斯克利夫“从衣着举止上看,他像为绅士”,尽管没有教高的文化素质,但通过作者设计的框架希斯克利夫属于前者。无论是那个厌世者逃不出三种悲剧:1厌世而死亡,没有半点反抗。2直面惨淡的人生,轰轰烈烈的生存一生。3逃避社会过清闲的生活。
在《呼啸山庄》中,无处没有希斯克利夫古怪的行为和令人琢磨不透举动。丁恩太太这样说“他从小由我照顾,看着他长大,几乎和他生活了一辈子,现在居然被他吓成这样。”“他是食尸鬼,还是吸血鬼呢?”“他从十三岁起,就过着自私自利的非基督教徒生活”。可以说这都是正视社会黑暗后而进行的叛逆举动,也就是这些举动树立了他勇者形象。用丁恩太太的话“一项艰巨工作胜利后的冷峻快意”谱写在他的脸上,但一爱人,孩子,亲友的牺牲为前提。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写到“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老肖恩去世后,希斯克利夫的生活变化是巨大的。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与亨得利结仇太深而引起的报复,更主要是凯西**嫌弃他的身份而不愿意与他结合。但是他没有回避这样的问题,但希斯克利夫发财回来后,通过拜访林敦先生并打响了暴力和欲望解决问题的第一枪,可是正真的欲望一一实现后,他“我的灵魂的快意快毁灭了我的肉体。”在及度快乐,幸福,而有及度紧张中,他毁灭了自己的肉体,选择死亡。
总体说来,从《呼啸山庄》上,作者通过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将当时社会的抨击比较畅快淋漓外,如爱情,亲情,人道,教育等各个方面都给人枯涩的咸味。
分析凯瑟琳必须把她和希刺克厉夫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对于彼此的命运是一中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反抗辛德雷的压迫。在抗争中,他们发现了相互间深沉而强烈的需要,希刺克厉夫倾心于凯瑟琳这个活泼、倔强而具有野性的姑娘,只有她才能给他理解和友谊。而凯瑟琳也意识到要获得充分的人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要重视与自己作为人的责任,只有彻底的和他生活在一起,共同反抗辛德雷的压迫。他们的爱情就在这种共同遭遇和反抗中萌生而成。
然而,凯瑟琳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世俗门第观念的污染,成为自己阶级和教养的囚徒。认为嫁给克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从而理智的选择了温顺、文雅而漂亮的林淳少爷。凯瑟琳屈从了世俗,也就违背了自己的天性,背叛了自己的情感,从而陷入自己织就的落网中,一直挣扎到死!
1、解读标题
首先我想谈谈《呼啸山庄》这书名。我感觉“呼啸”这两个字好有气势,似乎是一种狂傲不羁的气势。让我仿佛听到刺骨寒风猛刮发出的咆哮声。可见这里的环境是多么悲凉而又恶劣。在这样的环境里竟然存在着山庄,有山庄那么也就一定有住人,有人就有了生气,有了生气就一定有或精彩或凄凉的故事发生。这是我在阅读这部名著之前,仅看了这书名的所思所想。
关于“呼啸山庄”作品中是这样写到:“‘呼啸山庄’就是希克厉先生的住宅。‘呼啸’在当地是个有特殊意义的词儿,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而翻译者方平在序言中提到“呼啸”时是这样说的:“‘呼啸’是当地的方言,指暴风席卷而来的时候,大自然发出的那一片咆哮声。”
2、作品的背景
我认为分析一部作品,首先要去弄清楚作者本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写这部书的出发点是什么,她之所以要塑造怎么样的主人公,又如何去塑造即通过怎么样的叙事方式采用什么结构等问题,都一定有她的道理。若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单纯地去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死胡同。就我自己而言,我不喜欢在看作品之前就看一些作品的序言或作品的简介等(我不知道这是好的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总是迫不及待地开始读起作品来。所以读这部著作也一样,在对《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及关于这本著作的背景等一点也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读作品。可想而之,最后虽读完这部作品,但对作品的理解难免是肤浅的。我记得自己当时的想法就是“书里的主人公希克厉好坏,真想不通作者怎么会塑造出一个这么狠心的主人公出来”。后来我倒回去看这本著作的序言等相关资料,才对这本著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生活在19世纪,她所创作的《呼啸山庄》在一开始就遭到评论界猛烈谴责,其中有一些说得非常刻薄:“是哪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有人又这样嘲弄:这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该该名为《枯萎山庄》才对。”这或许正是作品所塑造的主人公扭曲的复仇心极强烈让人难以接受吧,且《呼啸山庄》所采用的艺术手法等却更似于20世纪现代小说的风格。综合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呼啸山庄》在将近半个世纪一直不为人所理解和接受。进入二十世纪,艾米莉的声誉才蒸蒸日上,研究勃朗特姐妹的学者克伦泼在他的专著中这样提出:“目前占主导的(虽然不是一致的)意见,认为艾米莉比她的姐姐夏洛蒂更是一位更伟大的女作家,《呼啸山庄》比《简爱》是一部更伟大的小说。”
3、艺术结构和主题思想及内容
艺术结构对于一本小说,首先就是故事的叙事方式。作者放弃了那种从头说起、原原本本、平铺直叙的传统的叙事手法。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当时少见的“戏剧性结构”。故事的叙述从中间开始。整个小说的时间跨度前后三十一年,从1771年(孤儿希克厉被从利物蒲带来到呼啸山庄来)到1802年秋(小凯瑟琳和哈里顿成为一对情侣),作者把叙述的起点安排在1801年的冬天。这样一种非传统的“戏剧性结构”本来就很复杂了,作者还引进了故事以外的,或是故事边缘的两个人物:房客洛克乌和女管家纳莉来担任故事的叙述者。就这样作者采用了双重、三重框架结构甚至采取了多重框架的叙事结构。这样设计叙事系统,有人认为作者是为了要把她本人隐蔽起来。她本人的性格十分内向,她在这作品中倾吐的却是从来没有向人倾吐过的,也很少有人这样倾吐过的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她需要把自己很好地隐蔽起来。这双重和三重以至多层次的叙事方式,给了她一种安全感。
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恨消灭不了爱,爱比恨更有力量。恨是爱的异化,爱就是恨的复归,爱和恨既是彼此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在这现实世界中,天长地久的毕竟是‘人间的爱’”。
作品中的内容可以简洁地归结为第一,人性的冻结;第二,人性的堕落;第三,人性的复苏。
最后,作者采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渲染营造作品的气氛和作者用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如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呓语等)也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创作背景
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
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
希斯克利夫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一眼望去,他似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有时甚至是一个罪犯。他插手毁掉亨德莱,又残忍地虐待伊莎蓓拉和哈里顿,手段恶毒凶狠。这表明,对这样一个人产生同情本是不可能的。当他行大恶、绑架小卡瑟琳和纳莉·丁恩时,他更是公然违反了社会的法律,也践踏了社会的道德准则。
但艾米莉·勃朗特塑造这个阴郁的主角时独具匠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成为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例如,在书开章处,正当读者几乎定下心来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个残忍的、麻木不仁的畜生,连一个人对同类起码的道义都不与理论——简而言之,当他竟然要将洛克乌孤身一人赶入茫茫风雪中时——却出现了小说中最具抒情性的一个动人场景。希斯克利夫朝窗外探出身去,哀求卡茜的鬼魂进来。这一场中希斯克利夫显然具有深沉的感情,也颇具怜悯之心,叫读者不得不重新考虑对这个人所做的评价。毫无疑问,他心狠手辣,但同样明白的是,他内心深处潜存着无限的柔情和伟大的爱情。显然,在他生活的某一段历程里,这种潜力被摧毁了。而读者的兴趣受到激发,想知道这是如何发生的,便继续读下去。
可在纳莉·丁恩的叙述中找到了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某种解释。他在幼时在利物浦穷街上度过的孤儿岁月无疑给了他许多教训,让他领略到了生活的残酷无情,而他随后在呼啸山庄度过的岁月几乎没有更改这些教训。不过,在老欧肖先生过世的时候,他倒还能感知很深,用天堂来安慰卡茜。其图景之美丽超乎一个牧师的想像。可是,希斯克利夫真正的苦难还在后面。正像在山庄上顽强生存的为数极少的那些树永远要受呼啸劲风的挫折和摧残,嫉妒成性的亨德莱那不散的恨意扭曲并挫折了希斯克利夫的爱情,使之变成愤懑之气。直到随着卡瑟琳的背弃,爱的一切可能都永远地消失了。希斯克利夫恰如其分地例证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告诉人们的事情,孩子被剥夺了爱会发生什么事。他们变得没有能力去感受那种感情,或者以某种毁灭性的方式将其扭曲。
不过,希斯克利夫不只一桩社会学的病例而别无其他可言。他不是被表现为一种只是为了填补失去爱后的鸿沟才去仇恨的人,而是以恶的可怕象征的形式出现。这种恶实际上是自然之中一股积极的力量。读者第一次看到他时,他还是一个孩子,被描述成“黑黝黝的,就像是从地狱里出来似的”。因此,从一开始,这个孩子身上就同时存在着恶的潜能和善的潜能。这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在他内心激烈地斗争着,但是到最后获得胜利的还是恶之力。
艾米莉·勃朗特将黑暗和暴力描述成人类生活中真实、积极而且不可逃避的力量。事实上,希斯克利夫之所以成为这样引人注意的人物,《呼啸山庄》之所以成为一本如此令人难忘的书,如果有必要说出一个实证的话,那么这个实证就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希斯克利夫的一生就是这种恶之力的体现。细看他的历史,就像是在看一幅心爱照片的底片;一切本应是黑暗的地方都是浅色的,而一切本应是浅色的都成了黑暗的。希斯克利夫和卡茜不是通过取悦彼此来相爱,而是将巨大的痛苦施加在对方身上。他们不谈生活在一起,而是谈死在一起。他们不是靠进食来维持生命,而是靠绝食来维持生命。作为一位小说家,这是她的成功之举:随着情节发展,消极的变成了积极的。卡茜和希斯克利夫之间那扭曲的爱情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事实,而希斯克利夫本人,这个所有的虚构作品中最凶狠的人物之一,终于从细心的读者那里赢得了同情和理解。 卡瑟琳·欧肖 卡瑟琳·欧肖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率性。她叫父亲深感绝望,因为不能理解她,他便说没法爱她。她的哥哥亨德莱觉得他被希斯克利夫剥夺得一无所有,卡瑟琳却在这个黑小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狂野本性的反映。她与他一起在荒野上玩耍,那里是他们的天然栖息之地,他们迷恋着乡间景色的粗犷美。但是卡瑟琳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她发觉自己无法抗拒画眉田庄的优雅生活的吸引,经过山庄的暴风雨后那座可爱的清新的老宅是那样的安详。就这样,她被引得背弃了自己心知肚明的真正本性——这种本性与希斯克利夫是一体的——只为那尘世的浮华的缘故。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社会地位比她低,所以她决定嫁给埃德加,正是这个决定促成了小说的悲剧。在第十五章她与希斯克利夫重聚的动人场面中,她承认了这个事实。
希斯克利夫与卡茜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无论希斯克利夫变得何等残忍、何等邪恶,他从不背弃自己的梦想、从不背弃他对自己内省的看法。卡茜追求的是尘世繁华本身,希斯克利夫则是把它作为回到卡茜身边的一种方法来追求。尽管两人都承认他们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只有希斯克利夫愿意面对承认的后果。他一点点地把卡茜也带到可以坦言爱情的地步,但她屈从于真相的可怕的一瞬也正是她死亡的一瞬,这绝非偶然。书未过半卡茜就已死去,但她的灵魂却继续活跃在呼啸山庄那风卷云涌的空气中,纠缠着希斯克利夫,又经过适当的慑服,返回在女儿和哈里顿身上。 欧肖先生 欧肖先生只在小说开头短暂地出现过,他是卡茜和亨德莱的父亲;但尽管如此,他仍是个重要的角色。是他把黑黝黝的弃儿希斯克利夫从利物浦带回了山庄,正是他的这一举动推动着故事按着不可避免的方式发展。欧肖先生心甘情愿背着这个孩子从利物浦辛辛苦苦走了许多里地,回到家中他得到的唯一酬谢是全家上下的恶意。这是纯粹的无私之举吗,欧肖先生真正放在心上的,是希斯克利夫的利益还是他自己的利益,他很长时间以来就不满意自己的儿子亨德莱。另一个儿子——名叫希斯克利夫的——已经死去。也许正像亨德莱所害怕的那样,第二个希斯克利夫正是要打算用来顶替第一个的,以此来赶走亨德莱。因此很有可能欧肖先生多半只把希斯克利夫当作一个工具,所以这孩子利用别人的技巧——日后他的这种技巧日臻完善——首先是从他的恩主那里学来的。但倘若欧肖自始至终就是想用希斯克利夫来与家人唱对台戏,那么希斯克利夫就从不曾当真有过其他的机会,这个悲剧是躲不掉的。 欧肖太太 欧肖太太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她为吉普赛小子希斯克利夫闯入她的家庭而感到不安。也许这比她丈夫那令人生疑的无私更正常些;可以说这是有利于她的说法。 亨德莱·欧肖 亨德莱·欧肖是欧肖先生的儿子,一开始很凶野,后来堕落了。读者理解这个人物要比对他生同情之心容易一些。亨德莱推测是希斯克利夫夺走了他的父亲(尽管事实上他很早就失去父爱了),他只有实实在在地出击篡夺者。《呼啸山庄》是一部关于各种各样的继承权的小说,它开头就写了亨德莱未能承接父亲的慈爱。希斯克利夫对亨德莱的报复是想要将后者施加在这年幼孤儿身上的一切迫害旋还于他。那些迫害本身又是对希斯克利夫在其父心中夺其长子地位的报复。(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为把希斯克利夫从利物浦带回家,欧肖是以曾许给自己儿女的那些玩具为代价的。)那么,这两人都是被剥夺了权利的人,两人都被夺走了爱,都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因此在谴责亨德莱时,也应该想一想,他正是颇有出息的哈里顿的父亲。 法兰茜斯 法兰茜斯是亨德莱从大学带回家来的妻子。她是个病怏怏的笨姑娘,一开始,在山庄看到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欣喜,但她天性浅薄,不可能对自己将要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美产生共鸣。她勉强生下儿子哈里顿,随即就撒手人寰,留下亨德莱一人在世上伤心沉沦,成了一心复仇的希斯克利夫容易得手的猎物。 哈里顿·欧肖 哈里顿·欧肖是亨德莱和法兰茜斯的儿子。出乎对其父母略有所知的读者的意料,他成了一个很有出息的人。尽管他被希斯克利夫践踏,还被夺去了一切上进的机会,他却有关切他人的能力——甚至关切他的迫害者——这是使他得到赎救的仁厚的德性。在小卡瑟琳·林敦的帮助下,他奋然去争取获得生来就有的权利,而面对他的奋斗,精疲力竭的希斯克利夫已无力抵挡。那一天,哈里顿大声念出了刻在呼啸山庄门上的姓名。不难看出,他拿到祖上遗产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洛克乌先生 洛克乌先生是希斯克利夫为自己从卡茜手中窃来的产业找到的租户。洛克乌是一个城里人,显然是喜欢热闹的,也很适应文明生活。他因为一桩不幸的恋爱,就起了心思要装成一个离群索居的厌世者。可是直到他碰到业主希斯克利夫,他才知道厌世意味着什么;实际上,他从未真正能够完全理解他那些古怪的北方邻居。在书中,他犯了一些判断错误——他异想天开,以为也许有一天在他和卡茜之间会发生某种关系;不过,像书中其他叙述人一样,他在讲述所见的事实时既精确又忠实,读者因此而得以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并将其与洛克乌对它们的估计做一比较,从而注意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具有讽刺意义的反差。洛克乌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提醒读者,在包含呼啸山庄的世界中,的确还有伦敦和巴思这样的地方。 爱伦·丁恩 又叫纳莉,是那位身子骨硬朗的女管家。《呼啸山庄》的故事大多是从她嘴里听来的。她在山庄和田庄轮流当过仆人。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先后向她倾诉过心事,所以表面看来她无所不知似乎也有充分的理由。不过,她讲故事的技巧似乎太娴熟了些,艾米莉·勃朗特觉得有必要做些说明,她让洛克乌对女管家那非凡的天才大加赞扬。就像洛克乌一样,纳莉讲述的精确程度并不能和其评判的犀利程度并驾齐驱。实际上,这部小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在于纳莉和读者对事情有着不同的评价。纳莉对人物的看法几乎总是很肤浅:她认为,希斯克利夫就是邪恶,卡瑟琳就是轻浮,埃德加则是爱昏了头——有一次,她的迟钝冷漠的确影响到了故事的发展:她告诉埃德加,他妻子是在装病,可事实上那是真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纳莉的愚笨是叙述的最重要的一个手段,读者如果希望找到最深处的真相,就不得不直接参与到情节中来。 约瑟夫 约瑟夫是呼啸山庄的老仆人。纳莉说他是“一个最叫人头疼的自以为是的‘法利赛人’,他把一部《圣经》横翻竖看,只为了好把无穷希望往自己身上堆,把所有诅咒都扔给邻居们”。也许纳莉这一次还有点过于简单化了,因为约瑟夫在书中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恶毒。当然,他心眼儿窄,又认死理,还一心只顾他那严格的宗教。可是,读者会觉得,约瑟夫最大的特点并不是真心要给人造成痛苦,而是执意恪守一种阴郁、厌弃生活的信条。实际上,在第三十三章中,老头儿发现自己的黑醋栗树被刨掉后,便说自己也被连根拔了,这甚至可能会叫人替他难过。不过,树被移走的确象征着约瑟夫在山庄影响力的终结。他所代表的严厉倔强的本质正被哈里顿和卡瑟琳那深情开朗的本质代替。在黑醋栗树曾经矗立过的地方,从田庄移来的花朵将茁壮成长。 齐拉 齐拉在山庄当女管家时,纳莉正呆在田庄。她叙述的事情发生在第三十章中,她被刻画成一个冷漠自私的女人。就因为她是个“本分的仆人”,不愿意多管与她无关的闲事,她没有采取某种行动,甚至不肯仗义直言,而她本可以做这些事来救林敦的命。第三十章的齐拉与第二章的齐拉形成了古怪的对比。在第二章中,她是一个“健壮的女人”,在洛克乌孤立无援之际伸手相助。在塑造次要人物时保持前后合理一致,对一个小说家来说,这是与在塑造主要人物时保持前后合理一致一件同样困难的事。 坎纳斯先生 坎纳斯先生是山庄附近地方的医生。在英格兰,并非所有的行医者都能被人称作“大夫”。 格林先生 格林先生是当地的律师,是位无耻之徒,他“把自己出卖”给希斯克利夫,没有及时出面替临终的埃德加修改遗嘱。 其他人物 诸如马童迈克尔,牧童,取牛奶的伙计等人,在情节中各自起着不同的次要作用。他们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特点,也许只有迈克尔是个例外,他嗜好读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