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首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抒发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壮志难酬的愁苦之情。

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情景交融,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感叹宇宙之大,而诗人的渺小,由景联想到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的处境,晚年杜甫的生活写照,抒发感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尾联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诗人老泪纵横。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总结: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宇宙之大,人世渺小的感叹。

昔闻洞庭水,-------言水之大也。“洞庭春尽水如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

今上岳阳楼。--------天下名楼,人文荟萃。

吴楚东南坼,-------水之大观。

乾坤日夜浮。-------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亲朋无一字,-------家书抵万金。

老病有孤舟。-------身已老病,那堪国破家亡,仅有于孤舟。

戎马关山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凭轩涕泗流。-------不以己悲。此范文正公所谓“古仁人之心”也乎?“万物一体谓之仁”,大也。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