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曾在此制造过一次以寡胜多的奇迹。他只用三万精兵,就把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项羽虽然失败了,但司马迁对他还是相当敬佩的。他把这位失败英雄放在帝王的地位,为他写了《项羽本纪》。他说项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可以说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官中,最客观公正的一个。
他为李陵辩护,却受宫刑,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说这样一个客观公正的史官,他的愿望是写出公正准确的史书,但是出于自身安全及书籍安全的考虑,司马迁也不得不使用了一些曲笔的书写方式。
上面说的是为了说明司马迁的为人和治书之道。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他的坚持。
项羽是个英雄,这是无可厚非的。同时,项羽的人生也很悲剧,这也是公认的。悲剧的源头来自他的性格。但是无论项羽的人生如何的悲剧,也不能遮盖他的功绩。司马迁作为正直的史学家,只是最本能的还原了他的事迹。而不是评价特别高。
司马迁对项羽评价高的根本原因是:项羽真的做出了值得这样去评价的事情。
从《史记》我们可以看到,李广难封的困窘,霸王别姬的荡气回肠,秦灭六国的不可一世。无论是谁,哪怕是汉武帝,司马迁也没有退缩,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就是事情的根本原因,项羽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做出了伟大的事业。性格上的缺陷,致使西楚霸王兵败自刎,却不能掩盖他的功绩。司马迁所描述的项羽就是真实的项羽。
一、评价:
司马迁: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意思: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象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 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二、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