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民警为村民讨回林业公司租金30万,为贫困户罗某申请助学金,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这些都是老百姓王凯在扶贫工作中让人泪目的成绩。
日前,扶贫民警王凯离开时村民夹道欢送、民警哭成泪人的事情引发舆论关注。村民对刚下村王凯并不抱希望,认为他是领导派来“镀金”的干部,待够两年就会回去“升官发财”,不会给村里做实事。因此,村民对刚上任的王凯并不感冒。尽管村民的态度并不热情,但王某凯始终牢记使命:自己是组织上派到这里的第一书记,使命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和熟悉村民,王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排。摸排后他发现2004年村委会便将一块四千多亩的林地租给某林业公司,刚开始林业公司还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可近几年一直“耍赖”。了解相关情况后王凯向深圳市司法局领导汇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替村民追回租金30万元。这件事让村民对王凯刮目相看,认为这位第一书记真的能带大家脱贫致富,事实证明王凯确实是一位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贫困户之一的村民罗某经历寒窗苦读,成功获得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原本是一件喜事,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其父母无法支付罗某学费。得知消息后王凯四处奔走,经过努力王凯成功为罗某争取到全镇唯一一个某集团的助学金名额,让他得以顺利走入大学校园。不仅如此,王凯针对村里供水设施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整改,现在村民能用上水质更好、更清澈的自来水。两年时间,王凯带领村民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到两年后的18696元,这是质的飞跃。
正因为王凯将村民装在心里的种种事迹,村民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他,才会有这么多泪目的故事。
1、这是我们镇最优秀的村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位村干部需要像他学习。
2、感谢我们的村书记,没有他我们不可能改变如此美丽的家乡,不可能有如此的收入,生活也不会这样美好。
3、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村书记,谢谢您对村子的付出!
4、亲爱的村书记,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5、村书记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第一书记》中的主人公形象沈浩,是不同于同类**题材所赞颂的高、大、空型别的公仆形象,以崭新的时代风貌与文化气息,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赢得大众的极度赞赏。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第一书记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一
沈浩是由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的干部,在小岗村工作近六年的时间里,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为小岗村的发展鞠躬尽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沈浩同志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感人事迹是新时期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机关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我决心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为农场的发展建设,职工群众生活的改善而努力工作,奉献力量。
一要学习沈浩同志一心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真谛。沈浩同志到小岗村后,将他急切希望造福百姓的理想落实于一件件、一桩桩或大或小、或难或易的实事中,在他任职期间,修路、建住宅新区、发展养殖业和现代农业、引专案、跑资金……这位好书记儿子不能尽孝慈母,父亲不能关照爱女,呕心沥血换来了小岗村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生活条件大幅提高,小岗人得到了更多实惠。
我是民政科—社群指导办的一名普通科员,我的工作是负责全场的低保、临时救济、大病医疗救助的稽核和社群工作。低保、临时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都是保障困难居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对上报资料的稽核上,我和张荣兰科长平时比较注意根据救助物件的自身条件给他们介绍工作、出主意,或是以其他渠道如慰问、捐赠、创业返息贷款等加大救助,使贫困家庭、特殊家庭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但由于平时工作忙碌,农场低保家庭、残疾人较多,没有做到逐户登门了解每一位低保人员、残疾人的详情,今后我要以“四百”活动走访融合这项工作,深入了解低保、残疾人家庭,确保惠民政策对困难群体全覆盖。
二要学习沈浩同志善于做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作为农村基层干部,他十分注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干什么事都能和村民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善于统一群众思想,引导群众自主建设新生活。正因为这样,小岗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征用、迁坟等方面才创造了令人叹服的“小岗速度”。
我还是一名社群工作人员,社群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好与坏,决定了我们社群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做社群工作仅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热忱的心是不够的,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地工作方法和技巧,这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用心观察、总结经验,还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联络实际会使我们的工作干得更快更好。
三要学习沈浩同志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沈浩同志为了小岗村快速发展,多方争取资金,有一个专案投资高达15亿元,但他却生活简朴,一件毛衣穿了多年也舍不得扔,在他第一个任期结束时,9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把他留了下来,在他第二个任期将要结束时,186户村民又一次按下了手印,谁曾想到一个多月后,小岗人竟会悲痛的再次按下手印将他永远的留在了小岗村2008年9月30日,胡 视察小岗村,当得知沈浩是在圆满完成三年选派任务后被村民自发按手印挽留下来连任的,高兴地勉励他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是的,人民群众的信任是对沈浩同志最大的奖励,是对他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精神的最有力的肯定,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最高荣誉。
我的工作范围因为不与经济打交道,所以谈不上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但来社群指导办以前多年的财务工作锻炼了我思想上的“廉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节约每张纸、节约每滴水……这些都会反映出思想上的“廉洁”。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二
看完《第一书记》,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价值观不同,走出的人生轨迹亦截然不同”。沈浩和他的朋友,都是财政厅的干部,沈浩选择做小岗村的村支部书记,朋友仍然留在省厅。但是,3年后,当沈浩在为小岗村的铁路桥而到处找省厅领导的时候,他的朋友则已经提为处级干部。朋友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沈浩, “其实,我挺瞧不起你的。”在沈浩的追悼会上,朋友对他是佩服的,是崇敬的,他肩负起沈浩家庭的重任,作为一个朋友,他是有担当的,作为一个干部他同样对沈浩是认同的。
看《第一书记》,心情是沉痛的,又是满怀敬佩的。沉痛的是他刚刚46岁,小岗村的事业刚刚走入正轨。敬佩的是像他这样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干部现在已经不多了。
当初,沈浩被上级安排出任小岗村的村支部书记,是带着憧憬和压力去的。他在2004年2月22日的日记里曾这样写道:昨天被同学接到县城吃饭,在座的有公检法税务团委等部门和单位领导,大家都埋怨我怎么会到小岗,去哪里都比到小岗强,小岗太难搞了,是搞不好的,不要说出成绩,不出问题就好了。但是沈浩并没有被大家的看法吓到,而是迎难而上。他说:“既然来了,还后悔吗要退缩吗绝不!”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心和意志,在他的带领下,小岗村的路修了,养猪场有了,葡萄园、良种基地、蔬菜基地、还有旅游都搞活了。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人们不在抱残守缺,从开始的不相信冷眼相待,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小岗村的建设。短短几年,小岗村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我们可以想象,当我们坐在家里享受美味的时候,沈浩还在为小岗村的发展忙碌;当我们睡在温暖的屋子里的时候,他却要在没有灯光的寒屋里度过一夜。沈浩,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当代 员之歌。人民是喜欢这样的村支书的,人们是爱戴这样的领导干部的。从沈浩的日记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沈浩三年任期结束之后,小岗村的村民们要用按手印的古老方式来挽留他们的好书记,也就明白了一个平凡的村支书为什么会受到老百姓这样的拥戴。
在小岗村的改革中,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沈浩受过误解,挨过打,也曾经考虑过自己的人生所得,但最后他都没有退却,而是一心一意地躬身于小岗村的建设中,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优秀 员的优秀品质。
在小岗村的六年时间里,沈浩在家里呆得时间还不到100天,上有88岁的老母亲,下有十几岁住校的女儿,沈浩没有尽到为人父为人子的义务,虽然他也曾有过内疚,可是面对那些庞杂的工作,沈浩还是选择了小岗村。“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从这幅挽联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岗村的老百姓对沈浩的高度概括。
诗人臧克家曾有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司马迁也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沈浩无疑是“还活着”的人,他是一个大写的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沈浩和他朋友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彼此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企图无量,有的长眠地下,有的默默无闻,有的永远活着。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三
虽然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事迹,然而9月15日在观看《第一书记》的影片时却有全新的感受。相对于纪录片中听人描述、检视资料而想象的场景,**的画面、声音等等带来的,是更直观具象的冲击力。比如,影片所呈现的没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岗村,与我所见到现在的小岗村的据他反差,更让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义,他所付出的心血。
看过这篇**后,辗转反侧,夜以难寐,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深深地被沈浩同志扎根基层群众,竭诚为民服务,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称他是“好人”。他舍弃安逸悠闲的舒适,收获著小岗人的幸福;他舍弃天伦之乐的温情,收获著小岗人的安宁;他舍弃迈向坚实的轨迹,收获著小岗人的和谐;他舍弃生命之光的的延续,收获著小岗人的手印。他只是一名农村的基层干部,一名普通党员。他身上既有 人的个性,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更有 人的共性,一身正气、全心为民。
他有着刻苦奉公,不辞劳苦的精神意志。在小岗村6个年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一年春节都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三又回去家家拜年。繁忙的工作中,他“过家门而不入”早已不是三次四次。在他的家人眼中,他是一位舍小家顾大家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的日程表上还排满了各项工作。
他心系群众,为民做主的务实态度。当他看到特困村民的冬天床上被子单薄时,马上回家拿了一床被子送过去。看到村里友谊大道两旁绿化带花草比较高,车辆来来往往容易碰到玩耍或上下学的孩子,他就把花草全部换成低矮的,不挡视线,保障学生的安全通行。他对老人也特别关心,还从合肥为乡邻老人带柺杖等等无数次的行动。
他扎根基层,一往无前的坚强信念。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沈浩同志答应了,他没有为了城里优越的环境而动心,而是继续扎根在小岗村。农村很苦啊,但是他没有退缩,一直干下去。百姓们是重感情的,村官们做得好时,他们会待他们如亲人一般,舍不得离开。
沈浩同志6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90多岁的老母亲不能跟前尽孝,女儿得不到照顾,不得不放弃省城优良的教育资源,到皖北农村就学,无数次为了工作过家门而不入。与他相比,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些许困难简直微不足道。沈浩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恒的,将永远激励我们。
他在日记中记录了学习重要讲话的心得:“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实践“ ”,像他那样实践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勤奋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与学员亲密合作,做学生的知心人,努力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