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第1张

一、情感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情感教育虽然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塑造。特别是在道德感的培养过程中,更多的需要自我的警醒和监督。当这一次因为有人在旁边,捡到钱包就交了公,下一次没人看见,还会这样做吗这个月听了学雷锋的事迹报告会,深受感动,回去就找好事做,下个月还能坚持吗我们说,只有当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成熟,道德感发展到道德理论的体验层次,才能真正地做到自重和自律。而这一切,最终是个人修养的结果。此外,理智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美感对于学生的情操陶冶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了解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更好地走过成长的道路。

二、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控

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感到灰心、沮丧、痛苦、愤怒,甚至充满怨恨。到后来,会发现这些不良情绪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影响了学习,耽误了工作,严重的造成身心的疾病。在产生这些不良情绪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向专家和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另一方面,自己掌握一些不良情绪的调控方法,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

(1)自我排解

对于积聚起来的强烈的不良情绪,不能长期积压在心里,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如到操场上跑步,击打沙袋,或者大声喊叫,甚至不妨痛哭一场,都能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另外有些人在情绪不佳时,就去看书、看**,或找人下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调整认知

有很多不良情绪是由于对客观事物和主观自我不正确的认知评价引起的,如一次考试失败,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还觉得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结果就痛苦、失望,自暴自弃。其实,一次失败的原因很多,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可能自己还没发现,周围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在意你的失败。只要调整视角,改变观点,眼前就会一片光明。说到底,还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塞翁失马”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心理置换

心理置换,也就是将心比心。在争议和冲突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上看问题,当利益受损,需要无法满足时,情绪也就急转直下。心理置换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处境,这样就容易克制不良情绪,达成彼此的谅解。

(4)提高修养

减少不良情绪的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养成豁达乐观的心境,学会制怒,也学会宽容。随着自我修养水平的提高,看问题的角度会更高、更远,心理的调控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集中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个体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主要是由自我意识不正确所造成的。

只有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正确认识、悦纳自己,合理分析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自我意识

(1)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着个体自我认识乃至整个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2)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伴随着自我认识产生的内在感受,反映为对自己的满意状况。主要涉及“我是否喜欢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包括自尊感、自卑感、自豪感、自信、内疚等,其中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个发生、发展过程。自我意识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和形象性四个主要特征。

1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就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

人只有处于人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萌发的,产生了对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我的社会存在,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即形成了自我意识。所以,一个人通过社会化形成了“自我”,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等。

2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个人不仅能根据客观评价和自我实践形成对自己的意识,而且能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和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就是指人能自觉、主动地认识、调节和控制自己。

个体的能动性使个体不仅自觉积极地认识自我,而且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例如,在同一社会环境中的不同的人,有的能够客观评价自我,表现出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而有的人则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表现出自高自大或不思进取。

3自我意识的同一性

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指自我意识的协调统一性。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影响,直至青年中、末期,才能发展成为对自己本身的一种自觉、稳定的意识。

从青年期以后,个体对自我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会保持一贯,表现为前后同一的心理面貌[4]。即认为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完全相同的个体,而不是今天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明天又觉得自己一无事处。若自我意识随时间、环境或情绪状态的变化而有很大差异,则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就容易出现偏差。

4自我意识的形象性

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期待与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而发展起来的,自己觉察到对方的态度与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就丰富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并产生分化,从人们对自己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态度。

库利(Cooley)曾经指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就像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面孔、体态、和服装一样,人们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与我们自己有关……我们在自己的影像中,你设想自己的外貌、风度、目的、行为、性格、友谊等在他们的思想中怎样反映的,从而会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我们[5]。

综上,应该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

我们的大脑,一共有三部分构成:爬行脑、情绪脑、理性脑。

爬行脑:

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爬行脑。

它包括脑干和小脑,是最先出现的脑,进化时间上亿年。在爬行脑操控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呆板、偏执、冲动、一成不变、多疑妄想,如同“在记忆里烙下了祖先们在蛮荒时代的生存印记”,无休止地复制着相同的行为方式,不会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教训。爬行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这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

情绪脑:

我们的各种情绪,全部都是由情绪脑控制。

它包括脑的边缘系统,如海马体、杏仁核、脑垂体和下丘体等,进化时间5 千 万年。这个脑负责掌控我们的情绪、记忆、哺育和性行为等。麦克里恩认为情感系统一向爱恨分明,一件事物要么“宜人”要么“不宜”,没有中间状态。在恶劣的环境中正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当哺乳脑受到弱电流的刺激时,多种情绪(恐惧、欢乐、愤怒、愉悦、痛苦等等)便会滋生。

虽然各类情绪存留的时间很短暂,但情绪闹却是孕育情绪、注意力及情感(情绪主导)记忆的主要温床,它帮助人类判断事物的基本价值(如你对某物是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和特别之处(如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还有助于人类感知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创造性活动。边缘系统与理性脑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入连接,二者联合操控着脑功能的发挥,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垄断人脑运行。

理性脑,它几乎将左右脑半球全部囊括在内,还包括了一些皮层下的神经元组群,进化时间200万年。新皮层对应的是灵长类哺乳动物脑,人类当然包括在内,正是它所具有的高阶认知功能令人类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麦克里恩将新皮层称作“发明创造之母,抽象思维之父”,人类大脑中新皮层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其他动物种类虽然也有新皮质,但相对来说很小,少有甚至没有褶皱。

对于人类的三个脑来说,越早进化完成的脑速度越快、效率越高、拥有更高的掌控权,比如当我们面对突然冲过的汽车时爬行脑会立刻调动身体肌肉产生躲避动作,之后情绪脑会有“害怕”的情绪,最后理性脑开始分析原因,采取进一步行为。

当我们处于激烈的情绪之中时无论大脑如何理性地分析来让自己平息下来都很难做到,正是由于此时我们处于情绪脑的掌控下。现代科学认为杏仁核是掌握情绪的部分,杏仁核的反应速度是 15 毫秒,大脑皮层的反应速度则慢得多,是100毫秒,并且当杏仁核进行着激烈的情绪反应时会阻断大脑皮层的反应。压力从进化的角度看是在爬行脑中产生的,并进一步调动情绪脑来促进身体的腺体进行分泌,调节和增强我们的反应力度,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生存下来,只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应激源改变了,这种反应方式有时不合适了。

爬行脑-- 情绪脑---理性脑,这三者一起构成了大脑,主导了我们的行为。

当事情发生的时候,爬行脑启动,看一看有没有危险,如果有危险,它立刻就会有逃跑、装死、僵立三种模式启动。一旦危险解除,它就退出了掌控的位置。

要想让大脑有一个理性的判断,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的爬行脑说好听的话,它就会把信息传输给理性脑,理性脑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再反馈给情绪脑。

所以,要让一个人的情绪,能够快速转变,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爬行脑需要不停地发射“安全”这个信号。

第二,理性脑根据爬行脑发射出来的信号,重新做出判断。

要进行情绪的自我训练,就需要我们重新对自己的大脑输入新的信息。

昨天,老公说我做饭没收拾干净,我心里不舒服。

我心里想着,你为什么不夸赞我主动做饭,而只看到我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但是别人的建议,让我看到我的不足之处,也会帮助我做的更好。

我为什么拒绝呢 我是不是情感需求过度了。

为什么产生情绪

因为他直接提要求,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被否定了 。我就会失望和生气。

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我希望获得肯定,之后再有建议,而不是直接就是更高的要求。

我希望在别人身上看到对我的肯定。

需求是否合理

我是希望他去满足我的情感需求,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首先,别人是不可控的,我无法控制别人的言行思想。

再次,成年人的情感需求应该是自给自足的,别人的认可只是锦上添花。

如何本末倒置,会变得敏感、多疑,人际关系变差。

如何做

1 管理我的情绪,

2内心肯定自己的付出, 调整积极心态:

他提的要求很合理,是希望我做的更好,不是否定我所做的努力。

3认真做事,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不再依赖别人的认可来认可自己。

今天,老公建议我去妈妈家里,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然后老公停了停,说“他提这个建议是希望我可以歇歇。”

我直接回应他:“孩子姥姥也看不了太多,歇不着。”

然后老公就在那里,“随便你,随便你……”的发牢骚。

本来我觉得他挺烦人的,干嘛阴阳怪气的。

突然间,我想起来,我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他们很喜欢,但是因为心疼我花钱。

就赶紧摆手,大声的说:“花这么多钱干什么,我的衣服很多,下次别买了。”

当时我内心很失落,还会有气愤感。

我们的父母他们不善于甚至拒绝情感表达,我们这一代因为没有得到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受父母的情感表达影响。

我们饥渴情感需求,却无法自我满足,同时,我们抗拒情感表达,觉得那是肉麻的,是不正经的表现。

而且因为自己缺爱,就更不会去对别人表达情感。

于是我们一边的向对方索求情感需求,一方面又吝啬自己的情感表达,回应对方的情感付出。

因为自我情感的匮乏,使得从对方那里索取到的情感,永远填不满自己的情感需求,于是会更紧紧的扒住对方,让对方喘不过气。

另一方面,我又吝啬自己的情感表达,吝啬回应对方的情感付出。

我的内心有桎梏,不论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是对别人付出的回应,我都张不开嘴。

想说话的时候,嘴就像被线缝住,然后内心一个声音说: 没有必要,对方会觉得你矫情了。

及时说了,内心也会利用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矫情,来阻断自己的正向反馈,和下次的行动。

如何做

1 越不想做什么,越去做。

2 及时回应对方的情感付出。

谢谢你,我很喜欢。

3反馈对方的情感付出。

下次给对方买。

4改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习惯:

练习对孩子表达你的爱。

对人说谢谢,对不起,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有礼貌的人,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情感回应。

我觉得这确实我不对,我向你道歉。

人们常说,人是感情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每个身心健康的人对情感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这是因为,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有着本能的需求。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需求的原始意志使人产生的对情感的主观需求欲望,称为人的情感欲望。

人是群居性生活的动物。同许多的动物一样,在生命活动中,需要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在主观愿望上有群居的需求,并且在主观行为上能够为了群居而协作。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是实现不同的个体群居在一起过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愿望上的群居和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就必须首先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意志形态和主观意志状态上的沟通。要实现不同个体间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就必须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态和意志状态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才能够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的生命个体在一起进行正常的群居性生活。

人的情感功能系统,是大自然为人的生命个体能够产生原始的群居意志,能够把自己群居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积极地向同类告知,能够把同类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及时的理解而“专门设置”的一种生命机能形态。就是说,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功能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不同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亲和”愿望,二是不同的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交流”愿望,三是自我的“情感表现”愿望。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情感亲和、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的行为中,能够获得情感器官特有的快乐感觉。

工作是工作,情感是情感,不能将他们混为一谈,在大学的时候就养成的这种习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一个学院之内要申报某个项目,或者说申报三好学生,申报奖学金这些东西他肯定是有冲突的,他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学院,有很多人都想得到这种资源那怎么办?只能去竞争,去演讲,去介绍自己,让领导让评价的人认为你是足够优秀的,你是对得起这个奖项呢,所以很多的时候和同学会有竞争,但是私下里关系也仍然很好,因为大家都觉得,学习上的事情官方上的事情那是正式的,而私下的情感他是私交,这不相互影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7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