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怎样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第1张

情感不一定非要用文字去表达。除非你特别想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写下来,不然可以考虑换一种方法。比如音乐,绘画,运动,舞蹈等等,都是不错的表达方式。

用音乐表达情感,首先,你可能要学一种乐器,或者练习声乐,然后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用音乐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绘画相对成本低一些,准备好纸笔,开始不知道画什么,就先临摹,练习的多了,找到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素描、水彩、油画等等,都可以帮助你表达情感。或者找个老师,学习正规的美术技能。

运动是我比较喜欢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情绪低落,或烦躁的时候,流汗式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我迅速的放空自己,平复情绪。

舞蹈其实是运动的一种,如果观看过真正的舞蹈家跳舞,确实能够从中感受到舞者的情感。高阶技能,需要长时间训练。

当然啦,写作技巧可能是所有表达方式当中,最容易学习和模拟训练的。

那些文坛巨匠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文章写出“花”来,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写作,而习得的技巧。

几种方法,你可以任选其一:

1开始的时候不会写,可以说(边录音边说),把自己的语音整理成文字,再梳理逻辑,修改语句,形成一篇成熟的文章。

2用写日记的方式,不用长篇大论,每天从三五十字写起,“流水账”也没关系,慢慢越写越长。形成写作的习惯之后,再学习如何修改你的文章,斟酌字词。

3现在也有许多写作的培训班,找个基础的,评价不错的,报名、听课、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你可能进步的更快。

4大量的阅读,这个过程会很慢,需要毕生持续的阅读。重要的是读精品好书,流传百年千年的名著,自然有其可取之处,读的多了,把自己产生感想写下来,修改成文。

恭喜你,已经学会用文字表达情感了。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

作为一名热爱书法的大学生,在对现代书法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之后,不禁思索着这样三个问题: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星是否能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璀璨依然呢?如何才能改变当前中国不容乐观的书法现状呢?书法对大学生的素质建构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国民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对大学生更是降低了要求,因此,不少大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 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

为改变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大力宣传书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势在必行。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通过书法教学,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 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

书法,历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相对应的狭义界说。立足教育角度,书法首先是从“蒙童识字习字”开始。凡有文字,既有书写,必有美恶。书写的美恶,既是实用的需求,也是审美的嬗变。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初学者。如何入门?入门后可有发展之前途?不少爱好书法的大学生都为之焦心。自古以来,不少书法家都提倡从楷书入门,因为楷书是所有字体中最规范的字体,其笔画、结构都是其它字体的基础。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来的说法:从楷书入门呢?回答是:对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识字习字”,即 “文化学习”也是“艺术教育”同步进行,相辅相成。他们首先要识字,而楷书是首选,楷书没有明显的审美提示,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

现今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言其不识字颇欠妥帖;十八、九岁,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问题;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无法界定的;但就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伴随着社会“书法热潮”的兴起,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化,书法教育以一个重要的角色立足于大学讲堂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求。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添枝加叶。

首先,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在指导时如能从趣味性、知识性的角度给予指导,能使当代大学生增长很多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另外,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历代名家作品给大学生以直接赏析指导,可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其次,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大学生多少不一对美应该在自己的心中有所定义吧。因为它是一种美德我们才去研究它、创造她。汉代的杨雄曾说过:“字为心画”,即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说,学习书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丑是先天的,但字写得美却可以靠后天努力而获得,字是人的另一个仪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许多人喜欢在家中挂一幅书画作品以增加点书香,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味,同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孩子们来说,把他们带到书法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则必定会有全新的发现,久而久之,也就会有闪光的自我。这些在电脑中又如何能显现呢?

再次,目前,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比较孤僻。练习书法则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同时,大学阶段,是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也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曲需要流行曲的感受,民需要民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手和专业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词

在学一首新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

在你深刻理解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曲的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记住,一切以小腹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2:见过橡皮水管吗?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掐紧水管前端,缝隙一小,压力增大,水就冲得更远。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龙头理论,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3: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把它搬起来吧。你一弯腰,嘴里数数:“一、二、三、走……”,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气息。我不多说了,感觉一下吧,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不正规,但很有效

表达情感的方式有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1、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

2、语言本身可以直接表达人的复杂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当的声调(如声音的强度、速度、声调、旋律等),就可以更加丰富、生动、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的情感状态,展现人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

3、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当人处于强烈的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状态时,往往抑制不住身体姿态的表情变化,演员则经常通过夸张的身体姿态来有意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3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