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派的主将李玉生活于明清交替的动荡时代有感于时代的风云变幻与震荡冲击,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多部历史剧,它们或直陈亡明史实,或托意历史故事,借以指斥天启朝的腐败,悲悼朱明败亡,歌颂舍身国难的英雄,抒写亡国之痛。翻看李玉的历史剧,就会被这股强烈的悲剧意蕴所感染。郑振铎先生对他的历史剧评价很高,他尤为激赏《千忠戮》,说:“玄玉的《千忠会》,才是真实的以万斛之泪写的,非身丁亡国之痛而才如玄玉者谁能做此!”(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169页)笔者欲从性格悲剧、悲剧气氛两方面对《干忠戮》的悲剧意蕴作简要的分析。
一、坚守忠义的性格悲剧
鲁迅先生曾说:“在中国,没有俄国的基督。在中国,君临的是‘礼’,不是神。”因此塑造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理想人格,讴歌人的伦理美,积淀成为了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干忠戮》描写了一批忠臣节士,“忠”是他们性格的闪光点,但同时又是把他们推向死亡的催化剂。
方孝孺忠介耿直,一生都以忠义为准则。朱棣答应了姚广孝不杀方孝孺的请求,因为“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明史・列传第二十九》第4017页),攻下南京后,他立即召见方孝孺,而孝孺却穿孝服、执杖上殿堂,且哭且骂,厉声指责朱棣的篡位夺权。他与朱棣针锋相对,字字如刺,针针见血。当朱棣令他起草禅位、登极诏书时,方孝孺坚决不从:
俺不是李家儿惯修降表,俺不是侍多君冯道羞包。俺不是射君钩管仲与齐伯,俺不是魏征易主佐唐朝。俺只是学龙逢黄泉含笑。纵有三台高爵,九锡荣褒,王封带砺,恩荫儿曹,也搏不得彤管一挥毫。凭着你千言万语,俺甘受着万剐千刀。(《李玉戏曲集》李玉著,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036页,以下引文均据此本)
这些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了他的忠直耿介,可谓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而朱棣则不顾千古骂名将这个“读书种子”杀了,并灭其十族。方孝孺的悲剧是其忠介性情所致,他守住了内心的忠义,舍弃了宝贵的生命。
吴成学、牛景先对建文帝忠心耿耿,为保全建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双忠》一出中,二人削发为僧,扮成一僧一道模样,寻访建文帝。当张玉带兵追上的时候,他们为成就大义保全建文,便扮作建文帝和程济,痛斥“燕藩不道”,大骂张玉“助虐施强暴”,最后双双自刎。作者借程济之口说出了对双忠的感慨与评价:“看血流衰草、血流衰草,骸骨暴荒郊。忠肝义胆,铁铮铮骂贼笑口刀。”程济舍弃骨肉,不避艰险,伴随建文帝流亡数十年而无怨无悔。当建文帝被叛臣严震直捕入囚车时,他不愿苟且偷生,冒死相劝,使严幡然醒悟,羞愧难当自杀而死。
朱光潜先生曾说:“悲剧之产生主要正在于个人与社会力量抗争时的无能为力。”(《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08页)《干忠戮》的冲突也正在于此,若朱棣没有叛逆僭越,这场悲剧或许不会上演,文人也会按儒家正统做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一旦这种关系逆反,他们便会“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所以方孝孺、吴成学、牛景先他们“做到了忠君爱国、舍生取义。他们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义无反顾地采取种种激烈的行为同奸权邪佞直接交锋,殊死斗争,决不苟且偷安,绝不心慈手软,而总是自觉主动地‘烈烈轰轰做一场’。”(《明清文人传奇》,郭英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03页)他们对道义的坚守与奸人对道义的践踏形成尖锐对立、势难共存,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悲剧主人公超越了自己的生命,不再为生存而生存,而是为道义的延续而存在,达到人身毁灭道义相存结果,这是性格上的悲剧。方孝孺的被杀,吴成学、牛景先的惨死,史仲彬的被屠,都是性格悲剧的展示,悲剧冲突在这里外化为刚毅的性格与现实环境的激烈交锋,现实环境的强大使得英雄的陨落成为既定的事实,悲而怆的行动使读者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提升。
二、凄惨壮烈的悲剧气氛
《干忠戮》通过营造一个又一个悲剧气氛来张扬它的悲剧精神。这些悲剧以设置凄、怨、悲、壮,通过强烈的矛盾和情感冲突产生动人的力量,使我们不禁陷入了对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体会到永久的悲苦意味。
1 对命运骤变的无法把握
李玉是不仕清的明朝遗民,时事的风云变化使他满腔的悲愤只能利用戏剧的方式表达出来,因而这部《千忠戮》融合着作者的个人感情和对时事的思考,意在“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千忠戮》透露出对命运的质疑与无可奈何的认可,剧中的建文帝已不只是失位君主的形象,而是沦亡故国的象征,他的流离、痛苦与悲哀含蓄的表达出明朝遗民深沉强烈的亡国之痛。这与南明覆灭之后大批遗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合拍的。《惨睹》一出,建文帝那脍炙人口的“八阳”,不是建文帝在唱,而是李玉在长歌当哭,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感天地而泣鬼神:
[倾杯玉芙蓉][生唱]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风凄雨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几句唱词包含了建文帝多少的慨叹与悲苦!从一个锦衣玉食的皇帝到一个被逼逃亡的僧人,命运在冥冥之中已经注定,即便一个皇帝也无法改变。抛开历史,一个皇帝在乱世中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同样是在乱世中忍饥挨饿、生命朝不保夕的平民便如一芥在汪洋中漂流的小船,其去向更无从所知,此刻建文帝的唱词又何尝不是众多人的悲歌呢
2 悲凉环境的营造
郭英德先生说:“戏曲文学意境实质上是舞台形象自身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自觉的追求情景交融,是文人传奇作家的普遍创作倾向。清黄图口说:“情生于景,景生于情;情景相生,自成声律。”(《看山阁集闲笔・文学部。词曲》)情与景是分不开的,情的生发往往有环境作为映衬,而不同环境的形成,又往往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千忠戮》中这样的描写很多,如第十二出《庙遇》:
萧然四壁窗棂澈,冷风凄楚,雪花飞叠。古寺人声灭,空谷猿啼咽。
凄风冷雪的千山雪景,重燃起建文帝心中的亡国之痛:汹涌澎湃的忧国之情,同时也流溢于这狂风凛冽、炊烟绝少的暮雪冰封惨景。从凄惨的雪景联想到身世的遭遇,继而想到前途的渺茫和家国的忧患。这些景色的描写伴随着建文帝的心理变化及感受,真所谓“景随情至,情为景生,吐人所不能吐之情,描人所不能描之景。”(《看山阁集闲笔・文学部・词曲》)
《千忠戮》的结局不免陷入大团圆的俗套,但丝毫不能掩盖它的悲剧气氛,从朱棣的起兵靖难到忠良的相继被害,再到建文帝的被迫流亡,它的悲剧气氛越来越浓厚,到《双忠》达到了最高潮,既反映了正直文人对忠义的道德信守,又反映了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千忠戮》通篇整体意境既悲且壮,既透彻地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反抗精神,又展现出无穷的悲剧力量。
责任编辑:蒋晗玉
说起《如懿传》这部在开播之前就备受观众期待的作品也可谓是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几次延播之后终于定档,没想到一开播就因女主角周迅的原音和颜值而屡遭观众吐槽。而现如今整部剧播出已过半,好在主创演员们凭借扎实而精湛的演技把从最开始就跑偏的口碑挽回不少,现在的《如懿传》已然是观众心中宫斗剧的正确打开方式了。
提到剧中“李玉”这个角色,伙哥可是对他印象极为深刻。可以说他是所有《如懿传》的配角中,伙哥最喜欢的人物,没有之一。
相信一定有很多观众觉得看到“李玉”就觉得很眼熟,其实我当初也和大家一样。后来是在弹幕的提醒下,伙哥才想起原来“李玉”就是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扶摇》中饰演大师兄“燕惊尘”的扮演者黄宥明啊!
当时在追《扶摇》的时候,伙哥简直要因为大师兄的软弱无能而弃剧了。没想到此次他在《如懿传》中的表现还蛮出彩的,在多场戏中他的演技都直击人心,非常感人。也因此让伙哥对黄宥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黄宥明出生于1986年,是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的一名专业演员。实际上早在2005年他已经进入娱乐圈发展了,也出演过很多影视剧作品,其中也不乏很多大火的热播剧。但因他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戏份较轻所以并没能让他获得多少关注。好在如今他终于靠实力让观众认识了他,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如懿传》中,伙哥站的第一对cp就是惢心和李玉了。因为惢心和李玉在入宫之前就是旧相识,所以在宫中他们也彼此照应着。特别是李玉在接替王钦成为太监总管后,对如懿也尽心尽力的帮助着,伙哥一直觉得这其中除了如懿自身人格魅力所在之外,与惢心也有一定的关系。
从惢心和李玉的相处中看得出他们在彼此心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李玉对惢心的心意,我们作为旁观者一看便知。但是惢心和李玉终究是无法在一起的,在一次和惢心的聊天中,李玉偶然得知惢心也很羡慕儿女缘分后,便反问自己一句:“耽误人家做什么呢”不得已放弃了惢心,使得无数观众大呼:“心疼李玉”。
如今惢心已经嫁给了自己的意中人太医“江与彬”,也算是有个比较好的归宿。相信对于李玉来说,这或许也是他希望看到的结局吧!
王俊凯所拍的**《断桥》即将上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的期待吧,这部作品是由内地女导演李玉所执导。她导演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像是讲述女性题材的**《今年夏天》、《苹果》、《观音山》、《万物生长》、《二次曝光》、《红颜》等多部**。曾经荣获过多次国际上的大奖,是国内非常著名并且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
人生路上的另一种表达自我方式李玉从大学毕业之后来来到电视台成为一名主持人,但是对于人生的不满足,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于是她辞去了“金饭碗”来到了北京,做了一名场外的主持人。后来又成为了一名纪录片的导演,而她所拍的第一部作品纪录片《姐姐》,还因此获得了纪录片协会奖,从此她就正式的走上了导演的道路。
导演之路重新开始出发李玉之后开始了导演的漫长之路,她拍的第一部纪实长片《今年夏天》题材大胆,讲述的女性之间情感的故事,也是因为这部影片,让她获得了国际大奖,也因此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这么一位心思细腻、具有独特眼光和审美的女性导演。
小众**《红颜》有口皆碑提到这部**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这部**奠定了李玉在**圈的地位,虽然非常的小众,许多人都没有看过,但是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影片,甚至是小编认为李玉所有作品里面最好的一部,没有之一,可以说是巅峰之作。也只有女人才可能拍出这样的影片,和这样的感觉,也因为这部作品在小众圈中传播开来。
《苹果》让李玉站在了人们面前《苹果》这部**可能是李玉众多**中最熟悉的作品,以大胆的题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虽然被禁,但是也因为这部**让她成为了一名公众人物。虽然在国外获奖无数,但是这部作品的走红给她带来的并不是赞扬而是尴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被外界冠以禁片导演的称号。
《二次曝光》带给观众视觉的震撼这部**跟之前的作品不同,可以说是继《苹果》等作品之外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因为它汇合了案件、悬疑、情感等多种元素,开启了华语**的新篇章。这部作品以两个不同时空,但是相互之间互有联系的案件引爆一个又一个的爆点。
李玉就是这么一位带有独特眼光的导演,她的**题材非常的独特,人们从《红颜》、《苹果》中看到了社会当中扭曲的现象,在《观音山》中看到了人们最宝贵的情感,在《二次曝光》当中看到了社会的现实。李玉的作品在国际**节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因为题材的敏感也让她的作品被人抨击,但是在导演的道路上一直生生不息的她,并没有因此停止脚步,这次和小凯合作的《断桥》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精彩,大家拭目以待吧。
如今的很多年轻人经常会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选择AA,或者在一起旅游的时候选择AA,但对于婚姻,往往AA制的生活却很少,因为多多少少的都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但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会这样想。
小王和小丽是通过相亲认识的,对于小丽,小王的母亲是不满意的,而不满意的点就是因为小丽的家庭不是很好,小王的母亲怕以后小丽的家庭会来拖小王的后腿。
但小王却对小丽一见钟情,在小王的坚持下,最终小王和小丽也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场不被自己未来婆婆所看好的婚礼,婚后的生活必然是异常坎坷的。
小丽的婆婆害怕小丽将小王挣得的钱补贴给自己的娘家人,于是便让小王于小丽在生活中AA制,起初小王是不愿意的,但是在自己母亲的十分坚持之下,最终选择和小丽AA制生活,而小丽也明白自己婆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但是小丽认为自己需要看重的不是自己的婆婆,而是自己的丈夫,只要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好就行了。
小丽对于自己婆婆的这种做法也没有多说什么,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后面的生活中,虽然表面上是AA,但是小王也会时不时的给小丽一些钱,小丽对于小王的做法也是较为欣慰和感动的。
虽然小丽的家庭不好,但是小丽的弟弟十分的争气,靠着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面,小丽的弟弟在上海便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小丽的婆婆看到小丽的弟弟如此有钱的时候,对小丽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她对小丽的态度改变是有着一定的想法的。
小王有着一个弟弟,两个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大,但小王的弟弟也逐渐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而小王弟弟看上的一个女生向他们要彩礼30W,而且在市里也要有着自己的一套房子。
虽然小王的家庭不错,但是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实属有些不易,而小丽的婆婆便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小丽的弟弟身上。
小丽的婆婆向小丽说:“你弟弟那么有钱,你看他(小王的弟弟)的那边要求那么多,咱们家你也是知道的,要不然让你弟弟支持我们一点呗,咱们也都是一家人。”
而小丽听到自己的婆婆说出如此的话时,一口拒绝了自己婆婆的这种要求,并对自己的婆婆说:“之前我们家没钱的时候,你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呢?吃饭AA,旅游AA,甚至买家用品也要AA。现在我娘家人有钱了,你却想要让我们去帮助你,凭什么?”
小丽的婆婆听到小丽如此讲,便知道这件事情没戏了,但是她也不敢对小丽怎么样,毕竟小丽的弟弟现在有钱有势。
情感解析。小丽的做法没有任何的问题,甚至是大快人心。
在自己落寞的时候落井下石,在小丽的家人飞黄腾达的时候,却想要让他们来资助自己,真的是令人作呕。
《万物生长》观后感
由冯唐同名小说改编的**《万物生长》已经上映一个多月了,基于和冯唐的亲情和友情,以及作为同时代的过来人,早应该去一观大作,但由于工作原因,我只能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直到在很多影院都已经撤场时,才第一次看到、感悟到,那早已流逝的、万物生长的青春岁月。
去看《万物生长》,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去看**,而是能去和冯唐在一起进行非面对面心的交流,作为同龄人,我对冯唐是比较熟悉的,我们一起爬过泰山,一起昼夜交流讨论工作,因缘际会在一起吃过无数次饭,首读过他还未成形的《不二》,交流过他的唐诗三百首。而冯唐也随着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事业的辗转腾挪,由一个在《北京、北京》里戏耍的四中男孩,走过信阳学院,走到协和医学院,走到美国读MBA,从事咨询,涉身实业,到最后专门坐家,为的都是尝试和品位生活和多彩人生,当然也遇到了很多人不曾经遇到的属于酸甜苦辣的营养,而逐步开始进入禅定的状态了,影片也恰恰引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不知是他刻意留词,还是李玉导演也有人生的同感,这是一种经历沧桑的空灵,演绎了一场关于青春、成长、爱情、人性、人生和“佛性”的心灵对话,并和他一起向内求索,寻找真正的自己和他人,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天地文章。看前、看中、看后,我思考了很多,也把影片和头脑中的小说进行了比对,小说《万物生长》影像风格强烈,情感细腻,隐喻颇多,是一部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欣赏、感受并思考的**。有人说《万物生长》是青春片,有人说《万物生长》是文艺片,有人说《万物生长》是爱情片,这些**标签在我看来都不够准确,定义得也太过肤浅。观影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万物生长》是一部关注并探索人心、人性和人类情感的**,真实而且真诚,影片向内求索,试图引领观众一起去探索我们人类广阔、丰富而又隐秘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并试图找到一些真理和答案。小满是谁,白露是谁,柳青是谁,秋水又是谁,我又是谁,每一个看过的人在眼界饱满之后,需要静静深思的问题。 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小满的死,带来的是无尽的怨悔,门卫大爷的死,是一种近似圆寂的满足,并用他的遗体捐赠创造了更多的生。每一个人都好比一颗流星,来到世上,有无光亮都无所谓,但更重要的是曾经爱过、恨过,每个人都曾经莽撞、迷茫,都会自以为是,都想要天上的星星,但最真实的和最大多数的是身边的幸福。
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看**之前,我关注了大量影评和观众的评价,有不少人认为影片昏昏欲睡,这是可以理解的,或太为稚嫩,或过于老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不能强求。但最为重要的是观众没有深入作者和导演的内心,没有去深究死和生的意义,探寻平等而无差异的“不二”之道,这不靠言语传授,而需要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顿悟。我想,如果明了了这一点, 《万物生长》不用争一时票房的短长,或许象冯唐文章二十年后拍成影片一样,这部平凡的**今天也许难以和大投入大场面的速7一较短长,但经年以后,此片也许会令人惊喜的成为一部留在人们记忆深处问心之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