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白居易的诗啊?

有没有人知道白居易的诗啊?,第1张

长恨歌》 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承恩就在这一时。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于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于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她听说汉家天于派来了使臣,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她含情凝自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往下看人间,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话儿紧要,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话悄悄: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水做连理枝条。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评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赏析一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廷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同误。“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天旋地转:指形势变化,唐军收复两京。事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龙:指唐明皇的车驾。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空坟,而尸体不见了。从此故事增入神话色彩,当时有种传说,说杨贵妃已经“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马归:听凭马自己行走,极言人心无绪的样子。太液:大明宫内的池水名。未央:汉代皇帝居住的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宫。西宫:太极宫,唐人称之为“西宫”或“西内”。南内:兴庆宫。唐人称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为三大内。大明宫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居住的地方。已经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极宫和兴庆宫居住。梨园弟子:指昔日曾经侍奉过唐明皇的宫廷歌舞班子,据说唐明皇曾亲自教过他们排练。椒房:后妃居住的宫室,以花椒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监:太监。青娥:指宫女。以上两句分承唐明皇与杨贵妃,是说昔日曾经侍应过他们的人现在都已经老了。鸳鸯瓦:房顶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装饰的被子。以上层层铺陈,说明唐明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无物无景不在勾起他对杨贵妃的怀恋。文/韩兆崎 来源:中广网

赏析二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一篇《长恨》有风情!

白乐天如是说。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政腐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

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

赏析三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

[春雪」白居易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高仆射」白居易

富贵人所爱,圣人去其泰。所以致仕年,著在礼经内。

玄元亦有训,知止则不殆。二疏独能行,遗迹东门外。

清风久销歇,迨此向千载。斯人古亦稀,何况今之代。

遑遑名利客,白首千百辈。惟有高仆射,七十悬车盖。

我年虽未老,岁月亦云迈。预恐耄及时,贪荣不能退。

中心私自儆,何以为我戒。故作仆射诗,书之于大带。

「白牡丹(和钱学士作)」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赠内」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寄唐生」白居易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伤唐衢二首」白居易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歔欷。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问友」白居易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悲哉行」白居易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紫藤」白居易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放鹰」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慈乌夜啼」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采地黄者」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初入太行路」白居易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邓鲂、张彻落第」白居易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

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送王处士」白居易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主人贵且骄,待客礼不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酤酒留君宿。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村居苦寒」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纳粟」白居易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薛中丞」白居易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秋池二首」白居易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

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

凿池贮秋水,中有苹与芰。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离权与贵。一旦恩势移,相随共憔悴。

「夏旱」白居易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谕友」白居易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临风蹋叶立,半日颜色哀。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平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贵,陋巷有颜回。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丘中有一士二首(命首句为题)」白居易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蹋要路行。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熏如兰在林。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新制布裘」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杏园中枣树」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虾蟆(和张十六)」白居易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寄隐者」白居易

卖药向都城,行憩青门树。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亲族走相送,欲别不敢住。私怪问道旁,何人复何故。

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禄厚食万钱,恩深日三顾。

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

青青东郊草,中有归山路。归去卧云人,谋身计非误。

「放鱼(自此后诗,到江州作)」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文柏床」白居易

陵上有老柏,柯叶寒苍苍。朝为风烟树,暮为宴寝床。

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

玄斑状狸首,素质如截肪。虽充悦目玩,终乏周身防。

华彩诚可爱,生理苦已伤。方知自残者,为有好文章。

「浔阳三题。庐山桂」白居易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翦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浔阳三题。湓浦竹」白居易

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

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

其有顾盼者,持刀斩且束。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

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胡为取轻贱,生此西江曲。

「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大水」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续古诗十首」白居易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

伶俜独居妾,迢递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

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坼。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

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

掩泪别乡里,飘飖将远行。茫茫绿野中,春尽孤客情。

驱马上丘陇,高低路不平。风吹棠梨花,啼鸟时一声。

古墓何代人,不知姓与名。化作路傍土,年年春草生。

感彼忽自悟,今我何营营。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

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

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忧竟为牺。

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昼居不逾阈,夜行常秉烛。

气如含露兰,心如贯霜竹。宜当备嫔御,胡为守幽独。

无媒不得选,年忽过三六。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邯郸进倡女,能唱黄花曲。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栖栖远方士,读书三十年。业成无知己,徒步来入关。

长安多王侯,英俊竞攀援。幸随众宾末,得厕门馆间。

东阁有旨酒,中堂有管弦。何为向隅客,对此不开颜。

富贵无是非,主人终日欢。贫贱多悔尤,客子中夜叹。

归去复归去,故乡贫亦安。

凉风飘嘉树,日夜减芳华。下有感秋妇,攀条苦悲嗟。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

良人近封侯,出入鸣玉珂。自从富贵来,恩薄谗言多。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邪。但信言有玷,不察心无瑕。

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

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闺房犹复尔,邦国当如何。

心亦无所迫,身亦无所拘。何为肠中气,郁郁不得舒。

不舒良有以,同心久离居。五年不见面,三年不得书。

念此令人老,抱膝坐长吁。岂无盈尊酒,非君谁与娱。

揽衣出门行,游观绕林渠。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

而我方独处,不与之子俱。顾彼自伤己,禽鱼之不如。

出游欲遣忧,孰知忧有馀。

春旦日初出,曈曈耀晨辉。草木照未远,浮云已蔽之。

天地黯以晦,当午如昏时。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

中园何所有,满地青青葵。阳光委云上,倾心欲何依。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啊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我精心为你整理了高中白居易的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坐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有木诗八首》之七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翩。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竟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缭绫》

 缭绫缭绫何所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 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 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 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 春衣一对直千金。汗沾粉污不再着, 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 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 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 若见织时应也惜。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新丰折臂翁》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 殷勤觅。排空驭气 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拓展:

 白居易诗人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要的思想,也包含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诗人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够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之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非常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也有针砭作用。然而太过分强调诗词创作服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性。

 白居易诗人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他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之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因为此可看出,在白居易诗人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之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教员。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明代绍兴郡斋圣贤图石刻 生平 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明,5、6岁学作诗,9岁熟习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靠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官方疾苦,并遭到事先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享乐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当时,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坚持家用,奔走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拟艰辛。 初仕至遭贬 自贞元十六年 (800),至元和十年(815)。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岁,进士落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施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机遇地快速革新。但不久,王、韦等被贬,革新失利。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严酷效果所提管理计划,是研讨他的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从军,均照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度秘密。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点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延续上书论事,如奏请加德音中节目》、《论制科人状》、《论于□裴均状》、《论和籴状》、《奏阌乡县禁囚状》等,都是联系国度治乱、群众生活的主要文件。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活动,写了少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勤劳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糜烂,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权利别离叛唐,派人刺杀主意征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权利攻击为越职言事,并假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繁重的打击。 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经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倒运身世,寄予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之前,他曾经看到朝廷的种种昏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经过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计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忧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路途,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与之相顺应,描写闲静恬淡境地、表达团体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末尾多起来,然前期那种战役性剧烈的讽谕诗则比拟少见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派遣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央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建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 自大和三年(829),至会昌六年(846)。白居易从58岁末尾,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经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依然经常想到群众。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旅游胜地。 诗歌实际 白居易的思想,剖析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点思想。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施儒家的暴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他的“独善”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当他受皇帝疑心的时分,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主动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效劳;当他失掉疑心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央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团体感受。不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白居易诗《溪村》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六言唐诗画谱》 白居易一生不只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实际。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知名论点。情是诗的形式,言和声是诗的表现方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剖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伟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以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亲密联系于事先期的“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脱离梦想,必需根源于生活,取材于梦想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反映着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白居易承袭了中国现代一向以《诗经》为宗旨的比兴美刺的激进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梦想形式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又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指“救援人病,裨补时阙”。所谓“六义”、“风雅比兴”,则是指诗歌指陈时政的美刺作用。由于事先社会昏暗和政治糜烂,他在“美刺”中更着重“刺”的一面,强调诗歌批判社会政治的功用,央求“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寄唐生》),“上以纫王教”,“下以存炯戒”(《策林》六十八),指出“欲开壅敝达人情,先向歌诗求挖苦”(《采诗官》)。在他看来,诗歌创作只要发扬了这种功用,惹起当权者的留意,对国度政治和群众生活的改善起一点作用,才算到达了写作手段,否则不过是些“嘲风雪,弄花草”的“空文”。与上述实际相顺应,在诗歌表现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准绳:①“辞质而径”,辞句质朴,不加文饰,表达直爽,不绕弯子;②“言直而切”,直书其事,不作隐讳,切近事理,说尽说透;③“事□而实”,形式真实,经得起查考,不说空话,不加朴实;④“体顺而肆”,文字流利,繁杂上口吟诵,便于配乐传唱(《新乐府序》)。他自己的一局部诗作,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勤劳实际的。 在中唐阶级抵触和统治阶级外部抵触十分尖利的状况下,这种诗歌实际对促使诗人无视梦想、关心民病,是有主动意义的。对大历以来诗坛上逐渐偏重方式的诗风,也有针砭作用。但是,他过火强调诗歌创作听从梦想政治需求,有时把诗歌变成押韵的谏章,又是不妥当的。有时他运用这种实际来批判谢灵运、陶渊明、谢□、李白等知名诗人,便难免显得公允和狭窄,甚至连杜甫也只剩下三、四十首值得肯定的好诗(《与元九书》)。异样,假设一味强调“辞质而径”等诗歌的表现方法,势必约束诗歌艺术的发明,拘限诗歌作风的多样,难免有浅率之弊,因此遭到晚唐诗人杜牧及宋代一些诗人的批判。 文学创作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收拾、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红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据其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道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致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形式区分,但也有参互交织的。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拟注重讽谕诗和闲适诗。他以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现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的的直接表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髓的局部,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这些诗篇普遍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严酷效果,着重描写了梦想的昏暗和群众的痛苦,如《观刈麦》、《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等写农夫的辛劳和赋税剥削的繁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群众带来的灾难;《轻肥》、《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西凉伎》等反映边防效果和战争给群众带来的灾难;《涧底松》、《赢骏》、《悲哉行》、《谕友》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婚》、《母别子》、《上阳青丝人》等为礼教约束下妇女的凄凉命运收回控诉;《伤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落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仙》等挖苦迷信神仙的虚妄聪明。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直气凛然。在普遍反映梦想的根底上,诗人对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如“夺我身上暖,买尔久远恩”(《重赋》);“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儒家“温顺狡猾”诗教的框框。这在现代批判时政的诗歌中是十分一般的。 讽谕诗在表现方式上,少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描写人情物态精细传神,对开展中国叙事诗的激进有主动的贡献。另一局部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予作者的政治慨叹,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践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笼统地描画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状况。《题海图屏风》则经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暴虐,形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现象,为事先藩镇割据、别离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还有把鹤、鸟、松、竹等动植物拟人化,用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及其联系,如晚年所作《禽虫》十二章,就属于这类寓言诗。不论是直赋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广,取材典型,主题集合,笼统鲜明,言语清楚晓畅。一局部《新乐府》还采用了“三、三、七”言的句式,显现了诗人向官方深刻文艺进修的踪迹。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田园的恬静生活的神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深思想。但也有一些夺手段警句,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适意二首》)以及“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唯非贵相,但恐出祸因”(《自题写直》)等等,仍从正面反映出对梦想社会的满意,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闲适诗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景的佳作。如《观稼》、《归田三首》,写乡村现象,质朴而清爽。《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以游记文的笔法依次记叙五日游山的经过,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受,而经常有深沉的寄予。其中如知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婚姻爱情故事,心情感伤,寄予深微。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招致昏庸误国,讽意清楚;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热忱缠绵,流显现作者的怜惜。唐陈鸿说,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创作《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未来者也”(《长恨歌传》)。《琵琶行》则有遭际之感。这两首长诗叙事迂回,写情入微,加以绘声绘色的布置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谐和的韵律声调,艺术上到达很高效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遭到广阔群众的喜欢。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选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卷四)。感伤诗中还有不少亲朋间酬赠的篇什,如《别舍弟后月夜》、《江南遇天宝乐叟》、《画竹歌》、《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等,也都写得情真意切,朴挚动人。这类诗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感伤颜色,如“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自觉》二首)等;厌苦尘世烦恼,力图加以解脱,宣称要“度脱生死轮”,“永洗烦恼尘”(同前),清楚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杂律诗在白居易诗作中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的是 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问刘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世意盎然的境地,历来脍炙人口。而一局部铺陈故实、排比声韵的长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艳情风月的小碎篇章,颇为时人效尤,但多缺乏取。 白居易诗歌的根本作风是平易浅切,明畅深刻。平易,是指用往常的话,写往常的事,清楚自然,人人可以领略。所谓“郢人斤斫无踪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就是关于这种平易自然、浑成无迹的诗风的高度表扬。平易的境地是不繁杂到达的。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赵翼《瓯北诗话》也以为“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指出“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久远景、行动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诗的平易,又是同叙写情事的直切畅达联系在一同的,意到笔随,挥洒自若,“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溢,殆与元气相侔”(王若虚《滹南诗话》),有很大的感染力。这样的平易,是提炼的结果。赵翼又说:“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时间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宋代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记叙白居易作诗令老妪都解的传说,虽不用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深刻,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便于广阔读者接受,则是有目共睹的梦想。他还喜欢提炼官方俗语入诗,增加诗歌的神趣。《唐音癸签》引《阅耕余录》说:“白太傅诗:‘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吴中以水涨船动为船活,采入诗中,便成佳句。”龚颐正《芥隐笔记》也说:“诗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他、欺我、生憎、勿留、赢垂、温暾,皆乐天语。”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作风,后世颇有訾议。有人说他“俗”,说他“浅”,甚至说他“力□而气孱”(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这些批判看到了白居易的一局部作品矜耀贫贱,吟弄风情,具有着作风低下的粗俗的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语,千篇一概”(《诗源辩体》引王世贞语),“其中颓丧俚俗十居六、七”(叶燮《原诗》)。在艺术上他也有相当数量的诗篇,意太详,语太露,缺少蕴藉含蓄的神韵和抑扬顿挫的气势。但他的胜利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薛雪《一瓢诗话》),在平易、切近的方式里包括久远的思想情味,有力地显现着白诗深刻化、群众化的主要效果。所以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称白居易为“广阔教化主”,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形式的深入微作风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会下传达特地广。他逝世时,他的诗歌已普遍传诵,“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誊写模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元稹《元氏长庆集序》)。他与元稹两人唱和的所谓“元和体”,“自衣冠士子,闾阎下俚,至悉传讽之”(《旧唐书·元稹传》)。白居易的名望远播国外。事先有朝鲜商人来求索白诗,带回去卖给该国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苏州南禅寺抄得一部白集带回国,后延续有人抄回,至昔日本保管有相当于宋、元时的三种抄本各一卷,视为国宝。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庞大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代的王禹□、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上遭到白居易诗风的启示。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化为白朴的《梧桐雨》、洪□的《长生殿》,《琵琶行》演化为马致远的《青衫泪》、蒋士铨的《四弦秋》等。白诗的词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征。他固然不属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团体,却以其创作的实际,推进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小事,故意识地追踪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决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只形式实在,见地精辟,而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言语流畅,词气谠直,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封锁了北宋王安石上书言事的先声。《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判的主要文献。而象《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写景状物,旨趣隽永,又是兴文艺样式——曲子词的写作。他的《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的开展开拓了路途。 本集和研讨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停止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誊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骚动,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根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形式也与绍兴本大致相同。清初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蓝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罗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主要序跋和简明年谱。 研讨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近人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居易的诗文多所考订。古人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所编《古典文学研讨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搜集自中唐至晚清相关评论资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树著的《白居易研讨》等,都是研讨白居易的较主要的参考书藉。 这些你看够吗?r≡学d

《钱塘江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

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

二年戮李錡,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

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

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

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

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

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

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

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

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

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輧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赑屃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羸骏》

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

《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今人:一作今日)

《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云居寺孤桐》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

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京兆府新栽莲 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甚,中[去声]人若燔烧。

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意泰神飘飘:一作神泰意飘飘)

《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久要:一作久处)

《答友问》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杂兴三首》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

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徘徊。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柴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餐。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箫望之、京房等)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赠樊著作》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登乐游园望》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顷有赠元九诗云:“有节秋竹竿。”故元感之,因重见寄。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常相忆。

常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冰复结。

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高仆射》

富贵人所爱,圣人去其泰。

所以致仕年,著在礼经内。

玄元亦有训,知止则不殆。

二疏独能行,遗迹东门外。

清风久销歇,迨此向千载。

斯人古亦稀,何况今之代。

遑遑名利客,白首千百辈。

惟有高仆射,七十悬车盖。

我年虽未老,岁月亦云迈。

预恐耄及时,贪荣不能退。

中心私自儆,何以为我戒。

故作仆射诗,书之于大带。

《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从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赠内》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段太尉以笏击朱泚,颜尚书叱李希烈。)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陆大夫为乱兵所害,阳谏议左迁道州。)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瑟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伤唐衢二首》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得。

(京洛:一作京索。)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嘘唏。

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陈、杜,谓子昂与甫也。此诗犹可贵,谓唐衢诗也。)

《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沈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去声]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紫藤》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诫,铭之于座隅。

《放鹰》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燕诗 示刘叟》

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 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初入太行路》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上声]。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

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邓鲂、张彻落第》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

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

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送王处士》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步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纳粟》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薛中丞》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

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

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

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

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掀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

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秋池二首》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

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

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

凿池贮秋水,中有苹与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离权与贵。

一旦恩势移,相随共憔悴。

《夏旱》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烁,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谕友》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

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低。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

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

平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

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丘中有一士 命首句为题二首》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踏要路行。

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

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

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薰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新制布裘》

《杏园中枣树》

《虾蟆 和张十六》

《暮江吟》

《竹枝 二首》

《鸟》

《花非花》

《长恨歌》

《霓裳》《六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人物生平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6]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12]  同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任职苏杭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

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洛阳安逝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1-2]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3]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词作品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

《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放言》《池上》《缭绫》

家族成员

祖父:白湟

祖母:薛氏

父亲:白季庚

长兄:白幼文

三弟:白行简

儿子:白阿崔

-白居易

 导语: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诗魔”的称号。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诗词全集,欢迎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2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坐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有木诗八首》之七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翩。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竟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缭绫》

 缭绫缭绫何所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 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 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 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 春衣一对直千金。汗沾粉污不再着, 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 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 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 若见织时应也惜。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新丰折臂翁》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 殷勤觅。排空驭气 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诗歌评价

 著名诗人白居易以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写成的诗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流传了下来,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于他的诗歌不同的读者给予了不同的评价。梅圣俞平:“状难写景,如在眼前;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此固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余蕴,此之所短也。”(张戒《岁寒唐诗话》),“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俟。致长韵大篇,动数千言,而顺当惬意,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捻断吟鬓,悲鸣吻物。吻者所能致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张若虚《滹南诗话》)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我们不能论定谁是谁非,每个人欣赏事物的切入点不同,欣赏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评价也就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的说法有失妥当。

 我们知道白居易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即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采入诗歌唱。其全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补察时政“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而白居易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创造了讽喻诗一百七十余首,大体是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显宦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的恶行的尖锐批判如《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些诗用浅切平易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观点鲜明,而这些尖锐的批判使达官门咬牙切齿。“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写这首诗不是为了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好诗,而是要反映了人民为了满足贵族门的生活所深受的苦难,要教育权贵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无聊的闲乐而把痛苦建立在百姓身上,要多为大众着想,站在民众阶层想想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当。白居易就是这样用他那浅显易懂的语言写出作品,让自己的作品更易被人民接受,让作品的时代主题和内容更易理解。所以他的诗歌的浅近语言是有利于文学发展的,不应该遭到那么多人的质疑。

 有人会说因为白居易是伟人,所以他写出的诗歌无论怎样看,怎样评价都是好的。就比如《刘十九》“绿蚁新陪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明明写得毫无情调,一点文学色彩都没有,但是后人们却争着传诵硬说这首诗是一首好诗。说诗意很美,能闻见诗人亲切相问的声音,把与刘十九对饮清谈的那种欢欣与温馨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如果这是一首出自平凡人的手的诗,那它所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了。有人会认为这是涂鸦之作,没有一个词是新的,都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字眼,语言很艰涩,根本就不是诗歌。但是“寻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变成绝唱,此等是诗也。”(俞陛平《诗意浅说续编》)白居易信手拈出一首小诗,用口头语把眼前的景物很自然的写了出来令人读后沁人心脾。一首好的诗歌不一定都是奇异的词,只要用此词,在此境,能够最传神地表达出你的情感就是好词。所以白居易就是运用那些通俗易懂的词语来表达出他的感情,使他易于被人接受,作品的内容易于为大众接受,理解,吸引广大读者。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雅俗共赏的好文章,才能流传千古。据史料记载说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阳香山,整理自己一生的作品,深入农家田间地头,征求老妪老夫的意见,力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我们今天才能有幸读到白居易这么清新的文章。

 白居易最著名的两篇文章《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作者以通俗语言接近时代方式开拓广泛读者的例子。〈〈琵琶行〉〉借琵琶女不幸的身世,表达自己遭受排挤,贬谪无奈的生活。当中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民常用警句。〈〈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梦幻而悲凉的色彩。从人性的角度赞美他们无与伦比的爱情,成为古往今来的爱情诗经典作品,这两篇诗歌都是为时为事而作的政治目的,而不是追求形式美。这样就让让文学尽可能地与世俗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思想接近,引起更多俗人欣赏,正如唐宣宗在〈〈吊白居易〉〉所说那样“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所以认为白居易的诗失于太详太露的说法是有失妥当的。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