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第1张

疫情之下,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抗疫过程中,也涌现出来很多感人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一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篇章二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今天(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起调试血滤机,帮助病人治疗炎症。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自从来到这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篇章三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

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武汉疫情电视剧叫什么

武汉疫情电视剧叫《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是由张黎、沈严、曹盾、汪俊、姚晓峰等联合执导,六六、秦文、高璇、任宝茹、冯骥等编剧,张嘉译、周一围、谭卓、雷佳音、张静初、倪妮、杨洋、赵今麦、朱亚文、徐璐、黄景瑜、李小冉、陈数、靳东、邓伦、海清、冯绍峰、刘敏涛、贾乃亮等人领衔主演的抗疫时代报告剧。

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这十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参加全民武汉抗疫的故事。

该剧于2020年9月29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和广东卫视首播,并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剧评

《在一起》作为一部时代报告剧,整体风格以小见大,每个单元故事的主角和其他角色群像包括了武汉本地医护工作者、各地援鄂医疗队、外卖小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解放军医疗队、广大武汉居民等。

很多角色并不是在疫情期间做出了丰功伟绩,他们只是在履行着本职工作,但他们就是涓滴汇海的中国力量,他们既是小人物又是大英雄。该剧通过一个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讴歌了疫情期间无数普通人牺牲小我、牺牲小家、成全他人、成全大家的奉献精神,致敬了他们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美逆行者》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郭靖宇、白一骢担任艺术总监,巨兴茂、殷飞、邹曦、张萌执导,陈数、王志飞、杨志刚、姜妍、萨日娜、李依晓、史可、徐娇、阚清子、成泰_、牛骏峰、马天宇、韩雪、张铭恩、肖燕领衔主演的抗疫剧。

该剧根据2020年全民抗疫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改编,由《逆行》《别来,无恙》《婆媳战疫》《幸福社区》《一千公里》《了不起的兔子叔叔》《同舟》七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发生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故事。

评价:

《最美逆行者》首先,从主题表现来看,虽然每个单元剧的题材不同,有援鄂医疗队、夫妻医生、婆媳关系、货车司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方舱医院等,其叙事表现自然各有侧重。

其次,从情感叙事层面来看,每个单元剧对人物情感素材多有开掘,讴歌了抗疫情势下的人间真情与人性美好。《最美逆行者》多有

武汉疫情有哪些电视剧

武汉疫情的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在一起》。

《最美逆行者》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怀、大主题”为创作思路,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全剧由《逆行》《别来,无恙》《婆媳战疫》《幸福社区》《一千公里》《了不起的兔子叔叔》《同舟》七个单元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均根据此次全民抗疫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改编而成。

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它就是抗议题材时代报告剧电视剧《在一起》,这部电视剧一共由十个故事组成,这十个故事分别是《生命的拐点》、《摆渡人》、《救护者》、《同行》、《决战火神山》、《搜索24小时》、《武汉人》、《方舱》、《我叫大连》、《口罩》。

疫情电视剧叫《在一起》

取材于抗疫期间的真实故事,国内优秀编剧、导演等制作团队集结,共创作出十个单元故事,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群像,展现中国人民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这次,杨洋和邓伦的搭档真是看点十足,因为二人同为流量小生,人气都是非常高的。而邓伦自《香蜜沉沉烬如霜》之后,就基本扎根于综艺,后面也没有特别出圈的电视剧了,所以这次的加盟,也是很很多剧粉期待。

评价

该剧通过单元式叙事讲述了中国军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和事:他们中有义无反顾为人民建起一座白衣长城的医护工作者;有万里赴戎机、八方支援的各地医疗队员;有秉承革命军人优良传统、闻令而动、誓死不退的军医;

有平凡又伟大的外卖小哥和专车志愿者;有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普通市民;有积极投身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有在联防联控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疾控、社区、公安人员;有误打误撞留在武汉成为志愿者投身抗疫事业的年轻人;

有克服种种困难转产口罩、为“复产复工”做出贡献的人们。这些普通人构成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为抗击疫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