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为什么能表现感情?音乐表现感情有哪些特征

音乐为什么能表现感情?音乐表现感情有哪些特征,第1张

你好,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但是我本人是非常喜欢音乐的。音乐分很多种,但总体来看,从音乐的起伏波动,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起伏。听非常励志的调调,自己会振奋一整天;失恋了,听哀伤的调调,感觉特别触动,不进流泪、想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情感,是音乐主心骨。音乐是人创作出来的,必定带着创作人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让听的人感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怎样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和爱好来倾听音乐。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分成3个方面。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求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自己带进一个幻想的境界。如干某件事时,将音响打开,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把人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 美感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让它占过多位置。即使在这个聆听音乐的初级阶段,也应采用更有意义的聆听方式。 (2)表达 所有音乐都有表达能力,音符后面总具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作品的内容,能唤起情感,这是情感的欣赏。 (3)纯音乐 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识地探求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曲家技巧的运用,这是理智的欣赏,也是欣赏音乐的高级阶段。

网络音乐创作的最初阶段,就不能不提到那个以电脑打造音乐在1999年里获得多媒体界最高荣誉之一—第八届莫必斯(Mohius)杯国际多媒体光盘大奖赛“中国杯奖”及“推荐奖”的白勺。而此前的1997年初,白勺上传到网络上的音乐作品《惠多》,正是中国第一首网络原创歌曲。当然,那个时候,网络音乐的状态尚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电脑的人不多,上网的人不多,交流的方式也没像现在这样有如此多的即时通信软件和庞大的门户网站以及相关的BBS,要讨论音乐甚至制造音乐,那简直是一种奢侈!这样的沉寂,一直到2001年的3月,才终于被一首Flash版的MTV《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打破。

跟着延续下来的是,我们就听到或看到了更多从网络中流传出的音乐作品,比如唐磊的《丁香花》、flash版的《大学生自习室》,还有那首满耳沧桑的黑龙的《回心转意》……或许可明证的是,有人正将网络逐渐开发为最少花钱也最时尚最便捷的音乐玩转平台。毫无疑问,对于玩音乐的人来讲,大家找到了最满意的地方。2004年可以说是网络歌曲发展标志性的一年,作为一种歌曲流派,其所应有的各种社会形式基本上都显现了,《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猪之歌》等歌曲的旋律都被人们耳熟能详。

2006年2月16日——3月2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官方网站——“国际在线—网络电台”每周四首播的“阿布说网”第30期和第31期“2005最火的十首网络歌曲”节目中,网络歌曲首次被国家级官方媒体所肯定。其中评论道:在2004年,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被刀郎风暴席卷过后,唯一站出来的一股新生力量,就是被人们称为网络歌曲的音乐。尽管不断有老喜欢端着架势的“专业人士”们在不时地抨击网络歌曲里口水掺得太多,作品粗糙,品位低下,云云。甚至还有人曾经煞有介事地发出过“网络音乐可以休矣!”那样的呼吁。可是,网络歌曲不但没有“休矣”,反而象盛夏的野草一般愈加蓬勃开来。这股力量,势不可挡。因为那些从“专业角度”来考量总有些“欠专业”的声音,以及发出那些“欠专业”声音的陌生面孔,在大多数听众当中却成了新的宠儿,得到了来自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的认可与受众的追捧!对网络歌曲来说,由于网络传播音乐的特殊性(多数网民的电脑上所连接的音响并不太专业),对音乐的制作可能就不需要象制作发烧CD那样考究。网络歌曲更注重的是歌曲本身的个性,以及歌者倾注其中的情感。这些是即便音响效果不好也能听得出来的。这应该也是那些被专业唱片公司人员认为“制作粗糙得连自己公司的DEMO都不如”的网络歌曲走红的主要原因。并且,即便是对从传统渠道传播的歌曲来说,制作技术也并非决定一首歌的品质的最主要的因素。当然,不是说制作技术不重要,只是觉得没必要把技术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音乐最重要的元素——情感。否则,即便是你如何呕心沥血制作出来的歌曲,如何在技术上无可挑剔,对听者来说也不过是清风过耳。每年成堆的被遗忘的晚会歌曲就是最好的例子。网络这个平台让更多热爱音乐,但又没有机遇通过传统渠道发表作品的网虫们有了一个随心所欲的机会。于是,一些歌曲开始在大街小巷流行起来。

在“阿布说网”第30期和第31期节目中,2005年十大当红网络歌曲被隆重推出,它们分别是:《网络情人》(歌手:吴玉龙)、《玻璃杯》(歌手:曹卉娟)、《你到底爱谁》(歌手:刘嘉亮)、《人在江湖漂》(歌手:宇桐非)、《我爱人民币》(歌手:吴品醇) 、《回来我的爱》(词曲:方正)、《就算我是周星驰》(歌手:天蝎)、《醉清风》(歌手:弦子)、《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歌手:阿正)、《芙蓉姐夫》(歌手:王蓉) 。

2012年,一年一度的网络十大洗脑神曲评选尘埃落定,十首网络当红歌曲在网友的投票中脱颖而出,荣登排行。将这十首网络“神曲”一一听来,不得不感叹“神曲”年年有,今年更夸张!今年的十首上榜神曲,赢在洗脑,胜在搞笑。他们分别是:No1《洛天依投食歌》、No2《江南style》、No3《每天回家都会看到我老婆在装死》、No4《最炫民族风》、No5《你有本事抢男人》、No6《喂鸡》、No7《我的歌声里》、No8《伤不起》、No9《滴答》、No10《想你的夜》。

2013年,随着韩国洗脑歌曲《可爱颂》、挪威歌曲《狐狸叫》、任昌丁《请开门》、龚琳娜《法海你不懂爱》阿肆《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PSY《Gentleman》、大庆小芳《爱情伤了你爱情害了我》、祁隆《等你等了那么久》、美国情侣艾沃里·金和乔纳森·曼《我们刚刚分手》,等新潮、搞怪的风格网络洗脑歌曲袭来,让网民们措不及防。

网络化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并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在工业化文明秩序里,大多数人无奈地过着模式化的生活, 激烈的竞争和生活压力, 导致人们寻找精神的安慰。在这种背景下, 网络歌曲不断地为人们构成充满趣味的快感, 充满希望和温情, 不断地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中弥合着人们的理想与现实的裂缝, 为人们提供宣泄情绪, 放松心情的处所。网络歌手在虚拟世界里演绎着现实世界的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4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