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的表现有哪些?如何快速平稳地度过职业倦怠期?首先从个人情感入手。在职业倦怠的情况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对工作没有激情,每天上班都处于一种极度懒散和无所事事的状态。这个方面主要是主观的,觉得工作技能不能再提升了,升职空间有限,职业规划处于瓶颈期,因此工作无活力,每天跟咸鱼一样的混时间,混日子。其次是态度。有意识的不去参与工作,不做事情,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漠,非常敷衍,每天上班的所做所谓很奇怪,与正事不沾边。最后是行为。在对工作失去激情后,觉得什么事情都无能为力,工作中很难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底下,觉得任何事情都索然无味,和看透了人生一样,无精打采。
那么,当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应该如何寻求新的自我,找到突破呢?认真静下来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职业倦怠是很容易理解的,当一个人一直从事某个职业时,每天面临的人和事都是一样的,没有新鲜感,这个时候一部分人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下来思考,思考哪些事情呢?比如,思考当初选择这份工作时的原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思考这份职业是否还有盼头,是否开始处于瓶颈期,往后还有木有更好的发展;思考一直这种状态的后果,那就是被解雇,是否可以接受这种最坏的结果等等。
发泄情感,抒发心情,可以是找朋友或家人;其实这种方式,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效的。不管是什么糟糕的情况出现,能够找个倾听者,认真的听完自己的故事,并给予中肯的意见,这是非常幸运的,这个倾听者可以是家人、朋友等。或者出去吃美食,去旅行,做自己迫切想做的事情。情感发泄出去后,整个人的状态可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又复活了。因此,职业倦怠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找到突破口。
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疲惫、缺乏动力和充满负面情绪的状态,出现在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环境下。如果不及时应对,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以下是改善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的几种方法。
1调整工作节奏和时间安排。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并适当调整工作节奏,避免过度劳累。
2锻炼身体。通过运动或者其他方式适量增加身体活动量,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身体负担,并能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3注重营养和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注意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并避免暴饮暴食、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4寻求心理帮助。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来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掌握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寻找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通过参加兴趣班、阅读书籍或者其他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身心素质。
6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建立高效的工作流程和时刻关注自身动机和目标,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持动力。
总之,职业倦怠是可以改善的,要注意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并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情况下产生的身心疲惫与耗竭的状态,就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很多年轻的职场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不同程度上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近期看了一份2019职场人年终盘点报告中的数据显示:904%的职场人在上半年都有过裸辞的想法,究其原因发现想裸辞的人大部分都存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仿佛成为了现代职场人的“时代病”,下面就与代价一起分析探讨如何治疗这种职业倦怠的“时代病”。

职业倦怠表现
想要面对职业倦怠,首先需要了解职业倦怠的基本表现,从而正确判断“病情”。通常职业倦怠的表现为工作力不从心、办事拖拖拉拉、为个人的前途感到焦虑以及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等,简单来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心累、不想干、认为自己能力不行的情况时,就说明产生了职业倦怠,需要对症下药,进行调节。
1 工作力不从心
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整天处于非常疲倦的状态中,这种感觉可能是情感方面的,也可能是精神方面的,或者是身体方面的,像是耗尽了身体里所有的能量一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感觉很疲惫、力不从心。当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挫折感大于其所取得的成就感的时候,这个人就很容易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如果这种挫折感一直持续或者频繁出现时,就很有可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倦怠感。
2 办事推拉随意
职业倦怠的第二种表现就是“拖”。工作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只有到了最后的交付节点才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当一个人没有了工作的动力以及自我效能感的驱使,就会致使工作动机减弱,而工作过程中注意力也不能高度集中,工作质量就会极具下降,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对此不以为意,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职业倦怠感已经产生。
3 工作无积极性
职业倦怠的第三种表现即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对工作产生倦怠感后,工作的热情将会逐步被抱怨、愤世嫉俗所取代,或是对工作成就感的不满,或是觉得不被重用,或是觉得学不到东西等,接着昔日的工作热情将渐渐被消耗,直至不复存在,便开始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从而认为工作毫无意义。
4 为前途而焦虑
当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片茫然、对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感到忧心焦虑的时候,就说明很有可能产生了职业倦怠。他们通常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做,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一方面渴望通过努力的工作让自己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的情况下,导致其认为自己没有一个明朗的发展前途而感觉到迷茫和焦虑。
产生倦怠原因
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通常是并非来自工作本身,或者与工作无关的因素导致的对工作的倦怠感以及工作满意度的降低,比如个人兴趣转移、个人期望过高等。客观原因通常是直接与工作有关的某些因素对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比如工作负荷过大、工作无成就感、发展空间受限等。
1 工作负荷大
一部分人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致使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从而需要通过频繁的加班来保证工作进度的正常进行,导致长时间内高负荷工作,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自身又无法调节,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另外也存在一些企业由于制度、体系、文化的不完善,出现工作多、任务紧、人手紧张;岗位职责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导致员工承受压力大,积怨较深,职业倦怠也由此产生。
2 不重视工作
对于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来说,通常企业会组织相关的岗前培训,先让其了解公司的制度、文化、体系,熟悉各项工作的流程并尽快融入新环境。而在这期间交代给他们的也都是比较简单、基础的工作,但有些新人却认为自己有能力能够完成更深入、更难的工作,也想去做更多能够展示自己能力的工作,公司却没有提供能够让其发挥能力的平台,从而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积极性逐渐降低,简单应付了事。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其实都是因为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导致对各项工作的推拉、随意。
3 积极性不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遇到喜欢的、感兴趣的工作,通常积极性较高,如果对所做的工作不感兴趣,则工作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也有很多刚进入职场不久的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规划,感觉自己喜欢就去尝试,但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当前工作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失望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积极性又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倦怠感就会不断增多,对个人及团队的工作完成度造成负面影响。
4 认知程度差
还有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且自己的认识不清晰,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差,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刚刚身入职场就异想天开的以为自己能够一口吃个胖子,殊不知吃不下去却要兜着走时,造成了对个人精神的严重打击,体验不到想要的工作成就感,如此往复,将一直处于被打击的情况下,逐渐打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认为公司没有给其提供良好的环境,继续在公司发展提升空间也很小,最后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
应对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想要改善员工的职业倦怠,一方面需要员工个人的努力应对,另外也需要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晋升机制,以此来应对职业倦怠。
1 保持工作热情
工作热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人热切的投入到工作中,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注入热情,事情就很难做的出色。每天利用一点时间来调节心情来给自己的心情充电,比如在办公桌上养养绿植、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等,补充正能量,让自己更加有活力。为自己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尝试一些突破,主动梳理工作流程,增加新的体验,在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和各种可能性。最后将以上的方法一直坚持做下去,才能够真正地做到一直保持热情和活力。
2 提升学习意识
当今社会环境日益更新,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要想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就,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学习意识,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够一口吃下胖子的人少之又少,不要幻想自己就是其中一个,从小事做起,职场如战场,小事做不好,何以“开疆拓土”?在做小事的过程中注意学习和积累,也可以挤出一些时间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或者参加一些专业相关的培训,为自己的知识充电,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根源上解决“力不从心”,同时也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及发展路线奠定基础,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准备。
3 提供有效资源
面对员工产生的职业倦怠,企业同样不能坐以待毙,员工是为企业增值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组织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员工提供有效资源,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核心力量。从管理体系上细致分析导致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的企业自身原因有哪些,并针对性进行完善和调整。帮助员工清晰的认知自己的能力所在,端正态度,同时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增强员工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不同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晋升、发展空间以及薪资提升空间;对于员工完成质量较高的工作给予适当地表扬和认可,增强员工成就感和幸福感。
4 岗位轮换机制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胜出,就需要寻找合适的人才、保留优秀的人才并不断挖掘人才潜力,在保持企业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员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员工进行岗位轮换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出更多可以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轮岗,可以让部门内部的人员熟悉彼此的工作内容、具备的相应能力,不断开拓员工视野,同时能够扩大员工知识面。而且对于员工来说,通过岗位轮换可以帮助员工定位自己发展的目标,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身价值及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持续助力。
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出现的高频词,这种倦怠感在工作中滋长扩大后,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企业如果对员工的职业倦怠充耳不闻,无所作为,最终也会逐渐导致企业内部员工态度消极、负面情绪增多,最终阻碍企业向前发展,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重视起职业倦怠,及时把控、调整,才能促进个人和企业一同积极、正向发展。
长期的压力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导致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疲劳、头痛、肌肉酸痛等。以下是一些改善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的有效方法:
1 平衡工作和生活
工作和生活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平衡两者的关系,让工作不会影响到生活,同时生活也不会干扰到工作。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更好地面对职场挑战。
2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包括足够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定期锻炼身体,改善身体素质,加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3 提高职场技能和知识
职场技能和知识是我们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职业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职场变化。
4 积极参加团队活动
在职场中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可以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团队活动体验到的成功,能够增加个人的自信和成就感。同时,这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办法。
5 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长时间的紧张压力往往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可以向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通过倾诉、沟通和咨询,缓解自身的压力和情绪,解决自身的不适。
总之,要改善长期压力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导致的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需要从认识问题、调整工作方法、建立生活平衡、学会放松和减压等方面入手。同时,寻求支持和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耐心和毅力同样关键。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最早由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职业倦怠者心理方面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感觉过敏或迟钝,记忆力下降;个人缺乏成就感,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评价降低,怀疑自己并缺乏自信;情绪抑郁、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常体验到无能、无用、无助和挫败感。具体可表现为认知、注意、情绪、个性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一、职业倦怠表现为认知功能改变的症状
职业倦怠导致认知功能变化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症状。(1)感知觉的变化:感觉减退。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感觉减退或反应迟缓称为感觉减退(抑制),例如对外伤而引起的强烈疼痛感觉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麻木,反应迟钝,即便是较大的声音也感觉很弱,好像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
‚感觉增强。对外界一般性的刺激感受性提高,过于敏感,例如感到声音特别刺耳,阳光特别耀眼,普通气味异常刺鼻等。
ƒ感觉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挤压、牵拉、气流、蚁爬感,但这些感觉无法确定明确的部位。由于出现这些异常的感觉,一些人因此怀疑自己患病而去医院检查,其结果是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疾病。部分人因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信任医生和医院的检查结果,于是反复检查,其结果是由开始怀疑自己有病逐渐到相信自己已经患病,可能会发展为疑病症(神经症的一种类型)。(2)记忆力减退:职业倦怠者时常感觉记忆力下降,有时觉得自己的脑袋就像被掏空了,一片空白。思考问题或说话时经常词不达意,在熟悉的环境中也容易迷路,说不出熟悉物体的名称,很难回忆最近发生且较为重要的事件;运用已经学会的技术的能力下降;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明显降低;对环境和工作的适应能力明显不如以前。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显得漫不经心,而且常常出错。(3)思维问题: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职业倦怠状态下思维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通过感知所获得信息的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下降和过程的错误,例如对工作程序不能进行审核或估计,做出错误的推断而导致失误。
思维能力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速度和推理的逻辑性变化,具体表现为联想困难、思路阻塞、语言迟滞、反应迟钝,例如在会议上发言时大脑一片空白,面对领导的提问不知所措等。
二、职业倦怠表现为注意力方面的症状
职业倦怠者常常会觉得难以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容易分散注意力。例如即使看了很久的资料也不知所云,就像没有读过一样。一部分人还发现自己会去注意那些以前从来不曾留意的事物,包括自己的一些想法或他人的一举一动,甚至某些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警惕。还有些人的注意范围狭窄,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注意某些细节而不能总揽全局,或注意力转移困难,即很难将注意力从一个事物上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还有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的刺激转移注意,因此其注意力不能持久,经常转化注意对象,导致不能持续的谈论一个话题或从事某一活动,工作效率无法保证。
注意力非常重要,在精神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均有注意力的参与。注意力如果出了问题,人们将无法清晰的感知一定的事物并深入的思考问题。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因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
三、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方面的症状
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表现中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情绪衰竭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失,情绪烦躁,很容易发脾气,也很容易迁怒于他人,或者是对人冷漠、麻木不仁、没有爱心,经常表现出悲观、沮丧、抑郁、无助、无望、消沉,具体表现如下:(1)焦虑:多出现在职业倦怠的早期,是一种很难找到具体、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提心吊胆或没有根据的恐惧。个体凡事都往坏处想,将任何平常发生的事情(无论大小)均想象成即将面临危险时的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没有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仿佛要发疯、要死掉、感觉世界末日到了,或大叫、或哭泣),多数人伴有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和便秘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2)易激惹:也出现在职业倦怠的早期,是一种容易对外部细小刺激产生剧烈但较短暂的过度情绪反应状态。当人们处于易激惹状态的时候,即使遇到很轻微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如员工表现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与同事争吵,与领导顶撞,甚至大发雷霆等。(3)多疑:多出现在职业倦怠的中期,主要表现为过分的敏感、紧张、偏执、敌意。例如看见两个同事在交流,就以为在说自己的坏话;把别人无意的眼神看成是不怀好意或别有用心,或是认为别人在挑剔自己的过失(实际上别人并不知道他是否做错了什么);把别人无意的笑话当成是在讥讽自己;认为人们不友好或不真实,甚至是虚假的,没有人值得信任,世界也很黑暗;觉得自己无人理解更无法与人交心,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心慌、焦虑。(4)情感冷漠:是职业倦怠中晚期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情感活动逐渐衰退,内心缺乏情感的体验,对周围的事情表现出漠不关心,即使一些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事情,也无动于衷;对亲人冷淡,对同事无情,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5)抑郁:抑郁情绪是职业倦怠晚期最突出的表现,也是最严重的症状之一,轻者闷闷不乐,重者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持续疲乏;无自信,甚至自卑,有内疚感;部分人(严重者)可有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还可伴有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睡眠、食欲、性欲的改变。
四、职业倦怠表现为个性变化的症状
职业倦怠对个性的影响包括:缺乏兴趣和理想。职业倦怠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职业缺乏基本的兴趣。发现现在的工作是自己无法胜任或不喜欢的,自己的工资报酬与自己的要求差距较大,觉得现在的工作与自己的个人价值取向之间差距太大。因而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也不再抱有任何目标和理想。‚动机改变。职业倦怠者会因为自我评价下降以及自我效能感降低,加之体验较多的挫败感和无助感,缺乏控制感,而使得工作的动机明显减弱。投入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也不再努力,消极怠工,甚至辞职离开。还有一些患有职业倦怠的人上班不再是为了工作,在消极怠工的同时,会采取别的方法来补偿自己。如把上班时间当成休息,上班时间做私事、打瞌睡,下班后精神焕发去从事其他的事情或职业。ƒ无价值感。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降低。一方面觉得自己做什么工作都没有成就感,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和快乐感;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做好现在的工作,工作效率很低,经常出错,经常体验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缺乏热情。在工作中对他人疏远、没有人情味。表现为对人冷淡、缺乏热情,因此会降低工作质量。如医生对患者冷漠,缺乏同情心而引发患者的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教师敷衍学生而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服务行业的员工也会因为对顾客的不耐烦而引发顾客更多的投诉,影响服务质量。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
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
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情感衰竭 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去人格化 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工作负荷 如工作过量;
控制 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
报酬 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社交 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
公平 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
价值观冲突 工作不匹配理论提倡对职业倦怠的干预训练项目,应该放在对工作不匹配的转变上。这就不仅需要对员工个体进行训练,更强调在管理上的训练。管理上的训练,是指改变上述六个工作不匹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这就非常需要组织的配合。只有员工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该理论对目前组织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虽然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该领域的专家们还是根据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正处于职业倦怠困境中的个体和组织。其中指向个体的干预强调:
认知改变 要求个体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
积极面对问题 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
归因训练 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等,将帮助你成为更加内控的人;
另外,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地去改变环境,以及合理的饮食和锻炼,都有助于你逃离职业倦怠的困扰。
对于企业或组织的领导,面对员工职业倦怠时更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以下一些手 段帮助你有效减少和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情绪:
明确任务分配;
阐明角色和责任;
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更多地接纳员工对流程和再造的意见;
工作业绩评定时,员工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
提供跟工作相关的训练和信息。
职业倦怠对策详解:
职业倦怠作为客观存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积极行为的障碍。如何让他们告别倦怠,我觉得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首先,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在最近的商报和南北人才网公布首份宁波企业管理者痛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上级总是不信任我,授权不充分”和“公司预定的工作目标过高”是最痛苦的应激源。因此作为上司和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员工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员工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但这是不以员工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寄希望于应激源的改变。这是告别倦怠的根本。这非常有效。
(一)认识自我:就是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勇于面对各种现象、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从而避免遭受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才能对可预见的应激,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设置缓冲区,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水平。因此,只有从自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及周围环境,才能把变化视为正常的事,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倦怠。
(二)寻求积极的应付(coping)方式:应付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1、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暗示,指的是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每个人可把自我暗示作为提高自己应付应激能力的策略。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否则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走过去就是个天”,“工作着就是快乐的”,“与其痛苦地做,不如快乐地做”,“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会为你做些什么,你只有靠自己”,
坚信“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因为我觉得快乐,所以我快乐”……学会随时对自己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使是阴天也是别样的美好”,“积极的生活态度比生活本身更重要”。当面对孤独、寂寞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环境时,要学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喝彩,哪怕是自己的一丁点的进步,都不要忘记对自己说一声:“哦,我做得真不错,明天继续努力哦!”。在经常的这样的言语的自我暗示下,个体就会由急躁、泄气、灰心变为情绪稳定、有条不紊、信心十足,自信有能力控制各种应激。他们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心理活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苦难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2、学会适应的策略
听过NBC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员之一查理琼斯故事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因为害怕而拒绝变化,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带来的应激,能积极应付、迅捷灵活地作出反应,必然会在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也许它会让你付出很多的艰辛和代价,但它会帮助你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所以在各种应激事件和压力面前,自己一定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会对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并积极地投入到变化之中,这样才不致于感觉受到极大的伤害。应激研究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随着应激而改变,这是适应的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要改变,那就行动吧!
管子《心术》下篇中记载:“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运用心理策略来影响心理状态,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告别倦怠。而对已经出现的,通过医院排查病理上找不到任何异常的身体不适,应该主动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早防范,尽早治疗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症状,通常表现出心理疲劳、情感平淡、动力不足、缺乏创造性和效率降低等特征。长期的压力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导致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以下是一些改善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的建议:
1优化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环境不舒适或者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和上级或者同事进行沟通,并共同制定改善措施,例如调整室内温度、减少嘈杂的环境声音、增加自然光源等。
2寻求工作间歇期:为了缓解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建议劳动者不断地适度放松自己,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寻求工作间歇期。利用这些时间,可以去参加一些休闲活动、放松身心、恢复精神状态。
3持续锻炼身体: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利用健身房或户外空地活动,让身体得到锻炼和放松,可以改善身心健康。定期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轻身体压力、控制体重、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等。
4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建议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和糖类食品的摄入量,避免大量饮酒和吸烟,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充分的恢复。
5培养爱好:工作之余,建议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例如读书、旅游、运动等,这样可以让自己更为放松,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6寻求心理咨询:如果长期的工作环境导致严重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让自己的情感状态得到更好的调节和治疗。
结语
职业倦怠和身体问题可能导致劳动者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例如优化工作环境、寻求工作间歇期、持续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爱好以及寻求心理咨询等。通过这些方法,劳动者可以放松自己、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精神状态,从而提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