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渔家傲》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赤壁》《渔家傲》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赤壁》: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渔家傲》: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

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扩展资料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看完《刺杀孙策》,正是月满中天的晚上,满世界的清辉,天地幽幽却又澄明。恰如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如那晚月光般令我心思悱恻,荡气回肠。

那晚在单位值完班,骑车回家的路上,依然沉浸于那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中,却蓦地想起一个画面:有天上班时,也正是十字路口,车水马龙,绿灯还剩一两秒,我奋力骑了过去,对面一个交警用手指向我,吹起了尖锐的哨子。我以为他要大声呵斥我,骑到他身边,正准备停下接受责骂。没曾想他低下头,开始看地面。

之所以想起这个画面,是觉得那个善良的交警和小说中的主人公小吏尹昭,竟有几分相似。

这本书里的一些人物看似平凡普通,但极富有魅力。比如:阿蘅说:“其实,曲有误,周郎顾,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哼,不过是有机会学弹琴的人太少罢了。”

比如:燕崇也认真地看着尹昭,说:“其实我也明白,但就是觉得你亲切。大概,这就是天性吧……从理智上讲,我知道跟你混,没有出路……”

少年时喜欢看与俊男美女有关的电视剧和小说,但年纪越长,觉得人的魅力并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很多。

主角尹昭,跟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看起来无甚差别。不是英雄,不是富二代,人性该有的弱点他都有。

但他又不太一样,比如,路过山坡的坟茔,他“忽然觉得无论多么不顺,都是小事,和寥廓的宇宙相比,人命也不过像蝼蚁,何况那点小小的凌辱。”

虽然我们如此平凡普通,可并非知觉麻木,也会去努力思考,丰盈人生。

看到这里,突然觉得,尹昭又不太像是一个古代人物。他好像是你,是我,是芸芸众生中跌打滚爬,却又始终不愿意放弃;摔了很多跟头,还拥有发现美好事物能力的那个人。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刺杀孙策》小说里,这首东汉之年流传的古诗十九首出现了三次,两次都是借燕崇之口。质朴,简单,又有击穿人心的力量。

燕崇,是我在书中特别喜欢的一个人物,单纯,善良,丰神俊朗,最终竟然死了。想想也并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如此恶劣时代环境下,能活着已是万幸。想到这点,不禁悲从中来。

我喜欢古诗十九首,也喜欢这本《刺杀孙策》,在我看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以简单质朴的语言,把人心中细腻幽微的情感都发掘了出来。

所谓的共鸣在这里,就是深深的叹一口气吧。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历史小说,你可以从中一窥东汉末年的风土人情。这也是一本世情小说,道尽了人间悲欢。

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提到一件事,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时候,董卓火烧洛阳,跑了。孙坚清扫宗庙,在皇宫废墟里找到了传国玉玺,就是当年和氏璧雕的那个,李斯篆文雕刻“受命於天,既寿永昌”。

后来王莽篡汉,被太后扔在地上,碎了一个角,用金子修补的那块。得了玉玺之后,孙坚就跑了,独自回长沙去了,间接导致了十八路诸侯联盟的解散。作为盟主,拦不住,又怀疑孙坚拿了玉玺,于是袁绍就写信通知刘表沿途拦截。

刘表是汉室宗亲,不可能看着玉玺落在外人手里,于是拦截孙坚。孙坚的家底在汜水关拼光了,只能对着刘表指天发誓,发了个毒誓。

回到领地后,孙坚发展,与刘表又有冲突,刘表采纳谋士蒯良的计策,诱敌深入,由吕公设伏成功射杀了孙坚,正好应证了誓言。

从此两家成了世仇。

换句话说,你也可以认为孙坚就死在玉玺这件事上。

等到孙坚的儿子孙策出场,他和孙坚的老部下们,比如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都已经是袁术的手下了。

孙策不想寄人篱下,想要杀回江东,无奈之下,拿玉玺抵押,换了三千兵马。

好,问题来了。

如果你是当时孙家军的手下,你怎么看?

我相信,孙策手下一定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

老东家就是为玉玺死的,当年那么多弟兄死在汜水关,那么多弟兄死在刘表手里,咱们为什么?

为的不就是玉玺么?

现在就这么被袁术强霸了,情感上受不了。

第二种声音:

玉玺是个石头,有实力,别人的石头也是你的,没实力,你的石头也是别人的。

带着三千兵,去占江东吧。

正确的决策是什么?是第二种声音。

袁术拿了玉玺称帝,很快就被诸侯围攻,挂了。假如孙策不走,结局和他一样。

可是孙策带着三千兵取了江东,从此三分天下有其一。

历史的走向告诉了你结局,好的结局,才是对的。

重要的话重复三遍:

好的结局,才是对的。

好的结局,才是对的。

好的结局,才是对的。

你说袁术这人讨厌不讨厌?

很讨厌。

情感上,孙策手下无论谁看他都很讨厌。

你拿了人家的玉玺,还到处显摆张扬,人家心里肯定不爽。

但是,第二种声音分得清当下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在于取江东,而不是和袁术争辩玉玺的历史。

如果你是个兵,发发牢骚无所谓,如果你是个将,那这件事就体现出你的水平和担当。

第一种声音说明你只有情绪。

第二种声音说明你是个人才。

我讲的是一段历史,想告诉你的,是思维模式。

带着这个思维模式,去看你看到的各种事情,你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当然,这不是强求,我没有强求每个人都有清晰的头脑,时刻理解当下的主要目标。

大部分人只有情绪,很正常。

在曹操的眼里,孙策和孙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孙策)曹操对孙策的评价是:“猘儿难与争锋也。”这句话是在孙策平定了江东,拥有了江东之地后说的。当时,曹操准备招抚孙策,但孙策不听招抚。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感叹了上面那句话。这里的“猘儿”,是小疯狗的意思。曹操这话是说,孙策这支小疯狗,真是难以和他“争锋”啊。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评价这句话,是在曹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对峙的时候,看到孙权军容整肃,感叹而说的。曹操对孙策孙权的评价,看起来都是赞扬。但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曹操并不欣赏孙策,而是更欣赏孙权。因为他说孙策是“小疯狗”,而愿意他的儿子向孙权学习。曹操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情感取向呢?

(曹操)咱们得从曹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曹操的理想是什么?是扫六和,平天下。因此,他最欣赏的,同时也最忌惮的,就是能平定天下的人。曹操在刘备势力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对他很防范很忌惮,就是因为刘备是一个和他一样,有大志向,而且可能平定天下的人。在他眼中,孙策虽然打起来很厉害,但是仅仅是一员战将,是一个项羽似的战将,当不了君王。就算他把江东打下来了,但那是以力服众,这并不是君王应该采用的方式。项羽最终没有获得天下,同样的,可以预料,孙策也可能坐不稳江山。这种看法,不仅曹操,郭嘉也是这样看的。当时曹操和袁绍准备官渡大战,大家都害怕孙策从后面偷袭。当时郭嘉就说:“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郭嘉预言孙策这样的人会死于“匹夫”之手,最后果不其然。

(孙权)就算孙策最后没有被仇杀,对付这样的人,只需要派得力战将就能解决问题,并不值得重视。而孙权就不一样了。孙权是当君王的。当孙策去世,他当权后,结交豪杰,礼贤下士,察纳雅言,勤政爱民。很快,他就消除了江东人民对孙家的仇恨,江东的人才都云集到他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最终他能够打赢赤壁大战,就是胜在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作为想统一天下的曹操来说,很显然,孙权这样的人,是他又欣赏又忌惮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历》)

孙策与小乔通奸,被周瑜发现,可是不好得罪孙策,于是和太史慈搞基,以满足床上欲望,但太史慈深爱着曹操,于是拒绝了周瑜,周瑜告诉了他一个消息:“慈慈,那个曹贼已经和孙坚好上了,都要结婚了,你就放弃吧,跟我在一起吧。”这时,太史慈不禁潸然泪下,痛苦的跑走了婚礼的当天:太史慈带着孙权若干人,前来抢婚,但刚到门口,便被参加婚礼的大乔死死抱住,大乔说:“我已经暗恋你好久了,曹操给你的我照样可以给你(除了小JJ)。”太史慈说:“我也很喜欢你,喜欢你的笑,喜欢你的哭,喜欢你撒娇的样子。” 于是2对新人共入洞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8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