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和他的情人

伏尔泰和他的情人,第1张

1734年,39岁的“欧洲的良心”爱上了27岁的有妇之夫并且一直生活在一起,可是直到她去世还是别人的夫人。

在一起生活将近20年,为什么“欧洲的良心”伏尔泰都没有把这个有夫之妇娶回家?

1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公认的领导和导师,他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1734年,伏尔泰为了躲避法国当局的追捕,到夏特莱侯爵家暂住。

夏特莱侯爵是一位将军,常年在外征战,极少回家,除非家里有急事召唤。

艾米莉当年27岁,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精通多门语言,生活在上流社会,喜好打扮,气质不凡,是当时有名的女科学家。她19岁就和夏特莱侯爵结婚,育有三个孩子。

考虑到伏尔泰的安全,艾米莉和夏特来侯爵商量后,把伏尔泰安排在西雷宫——艾米莉祖先建造的一所房子,距离巴黎250公里,毗邻洛林公国边界。当时的西雷宫,人迹罕至,几乎只剩下断壁残垣,却是个极好的避难场所,远离尘世喧嚣,而且只要受到法国当局追捕,伏尔泰就可以越过边界到达洛林公国,法国当局就无权逮捕他。

伏尔泰听到要把他安置到一片荒芜,一片颓败的西雷宫,打算避一避就离开。他还觉得总是麻烦夏特莱侯爵不妥,总是麻烦艾米莉这个有夫之妇更不好。

但是,艾米莉把他带到这里后,自从看到西雷宫周围环境的第一眼,他就爱上了这个地方。这儿山清水秀,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是一个生活和写作的好地方。在这里,他不仅可以轻易躲过当局对他的追捕,还可以静下心来继续好好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思想,抨击天主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他不仅爱上了这个地方,并且打算长住下去。

2

“尊敬的夏特莱和学夫人,我请求将西雷宫修葺修葺,准备在这常住下去,请问能得到你的允许吗?”伏尔泰征求艾米莉的意见。

艾米莉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伏尔泰高兴极了,他马上请来工人和设计师,在这里大兴土木。不久,就把西雷宫里里外外修葺一新。

西雷宫修好后,原本极少来这里的艾米莉也在这里长住了下来,并且带来了厨师、园丁、保姆,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非要离开不可外,其它的时间都在这儿。

清幽的环境,无忧无虑的生活。伏尔泰天天和艾米莉在一起,他写作,她做实验。

每个清晨和傍晚,他们到林间漫步;每次进餐,他们同在一起。

从陌生到熟悉到相知,他们越来越了解对方,越来越觉得对方是自己灵魂的伴侣。

伏尔泰被艾米莉深深迷住了,艾米莉年轻貌美,有知识,有气质。伏尔泰是公认的导师,他的言行和思想让艾米莉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西雷宫成了他们的爱巢。

3

西雷宫虽然偏僻,但是他们并没有躲避公众,也没有沉醉在花前月下,他们依然在各自的事业中活跃。这段时间,伏尔泰的事业大有长进,艾米莉也发表了《论火的性质和传播》。

他们的同居生活甚至没有受到艾米莉丈夫夏特莱侯爵的谴责。

法国上流社会很快就知道了艾米莉的出轨行为。人们虽然议论纷纷,但是当知道她出轨的对象是伏尔泰后,居然觉得情有可原,不仅不再说三道四,并且还对她赞誉有加。

就这样,他们恩恩爱爱地在西雷宫高调地生活了将近20年。

夏特莱侯爵依然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对他们的生活毫不干涉,好像他是家里的客人,伏尔泰才是家里的男主人。当然,只要夏特莱侯爵在家,他们还是有顾忌,有收敛的。

艾米莉44岁时,怀孕了。

夏特莱侯爵长期不在家,艾米莉却怀孕了,无论长多少张嘴,伏尔泰都脱不了干系。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一定会成为巨大的丑闻,对伏尔泰,对艾米莉的事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人人都知道我们在同居,怎么就不可以把孩子生出来呢?”

“确实,怎么不能让我们的爱情结晶光明正大出生。让孩子冠上我的姓氏。”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们虽然可以对同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婚外怀孕,却绝对不原谅。”

“怎么办呢?难道要拿掉孩子吗?”

“让侯爵回家吧,让他相信这是他自己的孩子。”

4

果然,艾米莉的一封信就把常年征战在外的夏特莱侯爵叫回了家中。

夏特莱侯爵回来后,和侯爵在战场上历经生死的战友们,八竿子打得到或打不到的朋友们和亲戚们纷纷来西雷宫,他们天天欢聚一堂,忆峥嵘岁月,说当前生活,天南地北地聊天,大杯大杯喝酒,通宵达旦地唱歌,婀娜多姿地跳舞。

时间过得非常快,幸福快乐的三个星期就这样在弹指一挥间过去了。休假时限到了,夏特莱侯爵离开了家,回部队去了。不久,他到了一封艾米莉的来信,告诉他怀孕的消息。收到信的夏特莱侯爵天真地相信了,并且高兴得开了一个庆祝会。

这一年,艾米莉已经44岁了,是一个高龄产妇。她虽然已经生过了三个孩子,对生育没有丝毫恐惧感。但是作为一个44岁的高龄产妇,任何人都知道,还是要冒非常大的风险,身为科学家的艾米莉不会不知道。 果然不出所料,孩子难产。

幸运地迈过了难产鬼门关的艾米莉,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就在伏尔泰为获得爱女幸福万分的时候,艾米莉患上了产褥热,6天后死去。

失去了情人的伏尔泰悲痛万分,短短几天时间,他经历了从幸福巅峰到悲痛地狱的巨大转折。

他给朋友写信说:我失去的不只是情人,我失去了半个自己,失去了灵魂中的灵魂……

伏尔泰失魂落魄地离开了西雷宫。

他终身未娶。

艾米莉是伏尔泰一生中唯一爱的女人,可是直到最后,她也是别人的夫人。这真是伏尔泰爱情上的可悲之处。

中国自古有一句古话叫做:寒门难出贵子。

其实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社会,也适用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历史。一个无权无背景的寒门子弟,想要出名,想要成就不世伟业,那他要走过的曲折必然要比贵族要多的多,比如伏尔泰和卢梭这对冤家,就是典型的例证。

伏尔泰和卢梭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领导者,在我们后人看来,他们几乎是一样的高尚,一样的有地位。但是要真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伏尔泰是少年成名,而且就是巴黎本地人,他因为在文学上的天赋,再加上人长得帅气,家族也是贵族,年仅20就已经成为了整个巴黎有名望的人物,类似于今天的有文化的明星一样,走到哪里大家都欢迎他,女的见了芳心暗许,男的见了自愧不如。

而卢梭呢?他是一个标准的外乡人,四十岁来到巴黎混生活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看着诺达的巴黎,觉得没有自己可以容身的地方。因为他就相当于一个村里来的,自学成材的农民,没有任何地方能给他认证,他的才华也没有被大众知道,而且已经40岁了,还是一类似于屌丝的人物,这样的人,怎么混呢?

伏尔泰和卢梭的恩怨,开始于卢梭第一次去找伏尔泰帮忙,一个屌丝找一个明星,希望这个明星帮助他给自己的文学作品点个赞,提高一下知名度,但是伏尔泰当时看了这个所谓的卢梭的文章之后,他当即写到“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成野兽”。如此毫不客气的批评自然让卢梭觉得很没有面子。

之后他们的好几次交流之中卢梭和伏尔泰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共同话题,毕竟一个是从小生活在城市的贵族,一个是村里来的大叔,你说能找到什么共同话题呢?

伏尔泰瞧不起卢梭没钱还做作的样子,甚至写了一本叫做《一个公民的情感》这种书来暗讽卢梭和他的女仆生孩子的故事来讽刺卢梭。卢梭自然之道,于是写出了巨著《忏悔录》回应,二人彻底闹翻,再也没有交流。

细细想一下,伏尔泰为何如此排斥卢梭呢?只因为卢梭是一个异类,是一个乡下人,在伏尔泰眼里,这种出身地下的分子怎么能和他们贵族相提并论呢?于是伏尔泰就使劲的暗讽卢梭,想要把他排斥出这个圈子。

总之,如果卢梭稍微服软一下,他就败给了资本,所以寒门子弟,想要成名,真的很难啊!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启蒙时代又被称为“伏尔泰时代”,后世作家如雨果、博尔赫斯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伏尔泰传》是法国著名传记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作品,从伏尔泰出生时的法国社会环境写起,直到伏尔泰在耄耋之年回到法国,受万众欢呼为止,对伏尔泰的思想、创作和生活做了详尽中肯的评述,是了解伏尔泰其人其文的重要参考。

有人说,十七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十八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在莫洛亚的笔下,伏尔泰走下神坛,成为一个顽皮的孩童,一个反叛的少年,一个性情飞扬而不断受挫的青年。

他在成功与磨难中认识了社会与人生,在流放与牢狱中愈发坚韧。《伏尔泰传》是一代思想家的个人小史,亦是一个思想大变革时代的社会观察。

精彩片段他那样的爱人生,要遍尝人生种种方式的乐趣。

风声又紧急起来了,他决意重返西雷。那时正是冬天。“黑夜里在荒野中断了车轴,车身倾倒了。在等待从人修理的时候,伏尔泰与夏特莱夫人坐在雪地里,仰望星月,讨论天文学上的问题。”童时他把冰块放在圣水缸里,成年后他和情人坐在雪地上对着星球出神。伏尔泰的生涯与爱情的象征,早由神明巧妙地安排下了。

如在快乐庄时一样,他在费尔奈过着最勤劳的生活。他不但专心于文学工作,并且从事建筑种植,他说这是“慰娱暮年的唯一的勾当”。周围的土地养活了他家中的三十个人与十二匹马。他自朝至暮(他五时起身十时就寝)忙于农事与饲养马匹(因为他费了许多心血想改良马种,可惜没有成功);他接待无数上门求见的宾客;写无数的信札,小册子,故事,剧本,或是口中念出来叫人录写。晚上,大家玩些智力的游戏。或是他讲窃贼的故事。“夫人们,”伏尔泰开始说道,“有一天一个催征吏……哦,下文忘记了。”他觉得什么都好玩。他在费尔奈最不欢喜的宾客要算公牛了。“我讨厌公牛,它们走得太慢,与我活泼的性格不合。它们老是像生病似的。我爱强壮健旺,耕田干练的家伙。”

至于他,虽然身体不好,可是工作很快。他致书特方夫人说:“在那一无所有的死未曾临到之前,尽量享受区区的生罢。”他在给达朗伯Alembert(一七一七~一七八三),法国文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的信中又说:“得永远嬉笑怒骂的走向真理的路。”他行善的时候是否嬉笑怒骂可不知道,但他的确行了不少的善事。他把费尔奈的村落弄成一个繁荣的地方。他开垦土地,建造农舍,造好之后以低价售与农人。“我在贫苦的地方播种繁荣。这固然使我花费不少,但是为了最高尚的事业而花费的。”

那时日内瓦正闹着几件虐害无辜的大狱,他乘机使他的村落增加了许多居民。他开办织造丝袜的工厂,把第一双出品寄给舒瓦瑟尔侯爵夫人按舒瓦瑟尔(Choiseul)侯爵为路易十五之外交大臣。“夫人,只请你试穿一次,穿了之后可以把你的腿给任何人看。”他开办花边工厂。他又招了许多出色的钟表工人,像治理一个帝国那样的拼命推销他的出品。他对他所有的巴黎朋友宣传费尔奈的钟表:“此地的货色远胜日内瓦的……在巴黎值四十路易按系法国旧币名。的打簧表,我这里只要十八路易。如蒙赐顾,竭诚欢迎……你可有极好的表,附赠极坏的诗,要是你喜欢的话。”

年龄的增高,只有加增他的勤劳与工作的兴致。“我年纪愈大,愈需要工作。工作慢慢地成为最大的乐趣,代替我一切已经消失的幻象。”此外他又言:“衰老与疾病都不能消磨我的勇气。即令我只能开垦一方地,只能种成二十株树,也已经不是白费的事业了。”这已与《老实人》(Candide)的哲学相去不远了。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书籍品种浩繁,人们在拥有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面临着不知如何选书阅读。为此,李廿廿以“荐书员”的形式每日荐书,帮助缓解书友的“书籍选择困难症”。

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人物生平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 伏尔泰

伏尔泰才思敏捷,一生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亦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他又写过不少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在哲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统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也,但最终都由于他的叛逆思想而不欢而散。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伏尔泰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伏尔泰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他的各个方面都有局限性,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不过他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还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做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伏尔泰

1726至1729年避居英国期间,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发表《哲学书简》(又名《英国书简》, 1734),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简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女友爱特莱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 1746年并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伏尔泰抱着对开明君主的幻想,应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邀请,于1750年来到柏林。他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弗里德里希二世却把他当文学侍从看待。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这一时期他接近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为《百科全书》撰稿,文稿后来收入他的《哲学词典》(1764)一书。 1753年他离开柏林,寄居瑞士。 1760年起定居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与欧洲各国人士保持频繁的通信联系,并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撰写大量小册子,揭露宗教迫害和专制政体下司法部门的黑暗。 其间,法国发生宗教上的派性斗争,造成大批逃亡者。伏尔泰在自己的庄园内,先后收留过上百户难民。他还多次打抱不平,替穷苦人伸张正义,平反冤案。影响最大的一次,莫过于卡拉事件。 1761年10月13日,图卢兹市菲拉蒂埃街的一个住家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悲剧。这家的主人让·卡拉是颇受人尊敬的胡格诺派(新教的加尔文派)的商人。 当天深夜,让·卡拉发现长子马克—安东尼在店铺悬梁自尽,一时全家慌了手脚,母亲失声痛哭,惊动四邻。突然,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道:“马克—安东尼是被他父母杀死的,因为他选择了天主教。”天主教与新教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战争,至今已有两百多年,但对立依然十分尖锐。 伏尔泰

图卢兹一位法官(注意:是法官,不是教会)闻讯赶来,一不调查,二不审讯,甚至连现场也没看上一眼,便将“谋杀”事件那天晚上在家的人全部拘捕归案。 马克—安东尼为什么自杀?原来,这位28岁的青年曾学过法律,一心想当律师,但因无法弄到天主教徒的证明书,被迫从事商业。他想从父亲那儿得到一笔钱作生意,遭父亲拒绝,失望之余,天天上咖啡馆借酒浇愁,后因债务缠身,更觉前途渺茫,一念之差便寻了短见。 头发斑白、年近古稀的老人怎能吊死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谋杀”之罪显然难以成立。检察官迪库大义凛然,出庭替老卡拉辩护,却被停职三个月。律师絮德尔想阐明事实真相,但陷入狂热兴奋中的法官却不屑一听,反倒认为这位律师无能。审判长滥施权力,逼迫卡拉供出同谋,卡拉义正辞严,断然地说:“既然没有犯罪,何来同谋?” 1762年3月10日,法庭不顾一切无罪的证据,粗暴地判决卡拉车裂之刑。临刑前,老卡拉悲愤地说:“我已经说明真相,我死得无辜……” 事发不久,伏尔泰便听到各种传闻。他对教会历来持怀疑态度,认为无论天主教还是新教,都是无耻之徒。 伏尔泰

卡拉老汉的悲惨遭遇,激起了他对教会和司法当局的无比愤慨,他决心为维护人的尊严、为争取信仰自由而奋斗。 他通过各种渠道,沉着冷静地亲自调查和搜集证据,并将被流放到日内瓦的卡拉的两个儿子召到费尔奈,根据他们两人提供的详情和从过往旅客中听到的反映加以比较,从而对整个事件作出个人的判断。其间,他发表了卡拉两兄弟的口供,写了揭露这起惨无人道的冤案的小册子,并为卡拉太太提供一切费用,把她接到巴黎,以引起舆论的注意。1763年2月3日,伏尔泰亲自写了上诉书,作出“我敢肯定这家人无辜”的结论。3月7日,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蒙受不白之冤的卡拉老汉及其一家终于得到昭雪。

编辑本段思想观点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他在哲学上信奉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 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编辑本段文学观点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做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天真汉》。 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等。

编辑本段名言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神谕的最了不起的作用在于保证战争的胜利 ●预言从来都只是为大人物而作的,小民无此必要 ●任何人想以道理晓喻他的同胞,都会受到迫害,除非他是最强者。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无论天资有多么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天分就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编辑本段伏尔泰的故事

案件背景 1761年,法国朗葛多克地区的图鲁兹有一位颇富声誉的商人叫让.卡拉斯,他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当时已经64岁,他共有六个子女,其中有个儿子叫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后来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法科,打算改信天主教,因为性情抑郁,与人相处也落落寡合,他不愿意象父亲一样做商人,喜欢读《哈姆雷特》以及古罗马折衷主义哲学家塞内克论自杀的作品。1761年10月13日晚,卡拉斯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席间他先行告退,卡拉斯的另一个儿子掌灯送他出门,结果发现安东尼吊死在门框上,随着他的惊叫,全家人以及周围的邻居都来到安东尼尸体的身边,其中有些天主教徒立刻扬言是卡拉斯夫妇为了阻止安东尼改宗天主教而谋杀了他,并且捏造说新教徒家长宁可置孩子于死地也不愿意他们改变信仰。 尽管周围认识卡拉斯一家的人都能够证明卡拉斯的仁慈和宽容,并且他儿子路易在女仆的劝说下改信天主教并没有遭到卡拉斯的激烈反对也是事实——甚至连女仆都没有被撤换,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安东尼要改变信仰,更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但是案件落在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大卫的手里,在天主教修士们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谋害了安东尼,安东尼的葬礼也在天主教堂里举行,被煞有介事地作为殉道者对待。 案件被图鲁兹法院审理,卡拉斯全家人包括那位客人全部身陷囹圄,卡拉斯受尽严刑,但是没有因此而屈服自诬认罪,尽管法庭并没有能够拿出证据证明他们杀害了安东尼,但是最后以8:5的投票结果宣判卡拉斯处车裂,家产没收,家庭其他成员释放(有的说女儿被强行送进修道院,儿子被流放)。1762年,卡拉斯被处以车裂酷刑,并且处以火刑。 这起惨案发生以后,伏尔泰的一位朋友从朗葛多克来看望他,顺便将此事告诉伏尔泰,这引起伏尔泰的极度震惊,恰好卡拉斯家属逃亡到日内瓦,与伏尔泰住地法尔奈很近,伏尔泰在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立刻着手为卡拉斯的平反努力。他用了四年时间,发动他周围的朋友、法国上流社会的贵族们、甚至动用了普鲁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俄国新即位的叶卡特琳娜二世(即凯瑟琳女王)为卡拉斯案件呼吁,使得本案成为轰动全欧的重大事件,伏尔泰的申诉最后终于获得成功,1766年即卡拉斯遭受酷刑死去的四年后,巴黎法院最后审判结果是撤销原判决,法王还赐予卡拉斯夫人3万6千金币作为抚恤金[2] 。

编辑本段伏尔泰的养生法

概况

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伏尔泰21岁时还是个瘦弱多病的青年,后来靠各种保健与锻炼,体质不断增强,最终寿至84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他的益寿奥秘又是什么呢

整洁

他把干净整洁当成有教养的标志。他经常洗澡、换衣服;他的居所窗明几净,书籍井然有序。他不迷信医生,对一般药物不感兴趣,只偏爱灌肠剂,每星期以肉桂溶液或油滑的灌肠剂清肠三次。1748年,伏尔泰得了重病,但拒绝按医嘱服药,而是先绝食一段时间,尔后吃些肉干、烤面包、淡菜、大麦与清水,终于康复。

运动

他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乐观

他重义轻财,常以金钱和其他物品赠送年轻学生,将剧作报酬给演员,而自己的日常生活却格外朴素简单。他幽默开朗,平易近人,对所有的人都彬彬有礼。伏尔泰曾说,与农民讲话,“就像对待外国大使一样”。因此,他的朋友遍及各地。

编辑本段相关图书信息

概况

伏尔泰

书 名: 伏尔泰 作 者:勒内·波莫 孙桂荣 逸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208086494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

伏尔泰,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的领袖与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乇”“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也因此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多次被逐出国门。他那非凡的智慧的和犀利的思想,向旧制度中一切落后丑恶的现象投出一颗颗炸弹,为新时代的到来播下一粒粒种子。他的笑声中有一种革命性,这笑声“远比卢梭的哭声破坏性更大”。 法国人把18世纪视为伏尔泰的世纪。本书以玲珑篇幅,道出伏尔泰其人其作的鲜活生动之处。随伏尔泰的人生和作品铺展开的,正是那个造就思想者的风云时代。

作者简介

勒内·波莫,法兰西学院院士、伏尔泰研究的权威专家,主持编写过五卷本《伏尔泰和他的时代》及多部伏尔泰研究专著。

图书目录

伏尔泰评介 伏尔泰作品选 诗歌,小说与诗体故事,讽刺作品,历史,历史哲学,致“法国佬”,哲学论述,关于人的思考 后人评说伏尔泰 附录 参考书目 ……

伏尔泰是近代的人文巨人,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成为结束中世纪的伟大的思想利器,和构建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石。

楼主的上面一句话,本意是你有说的充分的自由,我有听的充分的自由。我们今天所享受的言论自由,就是从伏尔泰的这句话开始的。在古代可不是能随便说话的,中外都一样,所以记住伏尔泰吧。

誓死捍卫是说,你的自由是绝对的,不是任何人可以给予的,而且你应该享受的自由同样是不容侵犯的,如果你的自由受的侵犯,我,做为社会的公民,将为捍卫你的,更是这个社会的自由的理念而愿献出我的最宝贵的生命,因为我所追求的自由比生命更重要,没有自由生不如死,我所追求的自由不但是一个人的自由,而是全体人类的自由。

一部分人的自由,少数人的自由,那只是特权,是大部分人的不自由,所以自由是全人类的自由,谁如果侵犯了这一点,谁就是侵犯了自由,所以我要拔出我的剑,跟他决斗,哪怕为自由而牺牲。

  如果你仅仅是作为一个题目来谈的话,就简单点。

  伏尔泰的思想实质是天赋人权。

  他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这些都是其信奉天赋人权的解释。

  如果是做研究的话,你需要分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欧洲大陆的变革瓶颈时期)、他的作品及语录,最后还有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

  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和巨擘。伏尔泰生活的年代,法国完全被天主教会所控制,教会不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而且不断地压制并迫害新教徒。同时,旧教之中又分许多不同的教派,彼此争吵不休,相互迫害。面对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实,伏尔泰毕生致力于揭露和打击黑暗的封建制度特别是宗教统治,写下了许多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正如雨果所指出的,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他曾两次被捕入狱,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这些思想就是法国1789年8月26日由制宪会议通过的《人和公民权利宣言》中的核心内容。它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人权宣言,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权宣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他在哲学上信奉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

  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0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