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中讲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阿长的什么性格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中讲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阿长的什么性格特点?,第1张

1,写了阿长的睡相不好,把鲁迅挤到一边的事。表现了阿长大大咧咧的性格;

2,写了阿长郑重其事地教鲁迅初一起床第一件事是如何拜年。表现了阿长封建守礼的性格;

3,写阿长讲“长毛”的可怕故事,表现了阿长对革命的无知和畏惧的性格;

4,写阿长帮鲁迅买到了“最心爱的宝书”山海经,表现了阿长粗中有细,关心他人的性格;

记得采纳噢,关注我可以随时帮到你

大致来说共分六件事:   

1阿长名称的由来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 

4令人烦恼的规矩 

5讲长毛的故事 

6给我买《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内都昌坊口新台门,1936年10月19日清晨逝世于上海。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道:"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作者写起来自然也就浓墨重彩,因为正是在作者的态度转变中突出了长妈妈的形象及其品格。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长妈妈“名称的由来”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但正是这地位卑微的长妈妈,身上却闪耀着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扩展资料:

《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笔调最温暖的一篇。此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阿长与山海经

变化:从厌阿长妈妈——烦阿长妈妈——敬阿长妈妈

写作方法: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好处: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1、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共写了7件事情,分别如下。

2、阿长的名字来历:先前我家有个女工叫阿长,后来她离开,长妈妈补缺,仍被大家叫做阿长。

3、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我一有什么事就打小报告给母亲。

4、睡觉摆“大”字: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手,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阿长告诉我正月初一的规矩和其他很多道理。

6、讲“长毛”的故事:她之所谓“长毛”,不但指洪秀全军,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先前长毛进城,砍了门房的头丢给煮饭老妈子,让她吓破了胆。长毛还会带走姑娘和小孩。

7、谋害我的隐鼠: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是她的时候,我就叫她阿长。

8、给我买《山海经》:我从一个远房的叔祖的书房内看到过《山海经》就一直念念不忘,阿长知道后,在告假回家归来后将《山海经》送给了我。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概括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长妈妈“名称的由来”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但正是这地位卑微的长妈妈,身上却闪耀着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事,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内疚、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通过写阿长的特点,表达对当时妇女阶层愚昧无知的同情。

创作背景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1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2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3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4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6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主题: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3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