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啊?,第1张

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山居秋暝》,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如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作品赏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山居秋暝

1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

2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3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4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5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6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7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8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9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山的面积是陆地的三倍。山虽然以石为怀,却从不嫌弃泥土,始终与泥土相依相伴。山虽然雄奇伟岸,却甘愿把泥土表露在自体周围。人们赞叹山之伟大,而山却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巅。山因为有泥土,孕育了坚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苍翠葱茏描绘着大山永远不老的情怀。山正因为有泥土为伴,方衬出挺拔茂盛英姿勃发青春常在。

望采纳,谢谢!

据考古学家分析,人类赏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0年前。战国时期儒家经典之一的《书经》中,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篇记载石头的文章《禹贡》。

文中记载了各种矿物石种并将产于泰山的怪石列为给禹王进献的贡品,可谓开创了石文化研究之先河。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中,有“轩辕赏玉,舜赐玄圭,臣贡怪石”的记载。

最早的赞美石头的诗见于《诗经》中的《扬之水》、《渐渐之石》等。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喜爱赏石并为石著文作诗。古人将赏石作为一大嗜好,并将奇石佳品视为宝玉,爱如儿孙,足见古人对奇石的酷爱。

在我国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爱玩石、藏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喜欢收藏石头,这在他的《东坡志林》 中有所记载。宋代书法家米芾更是爱石如命,每见奇石,便叩首下拜,被人称之“米颠”,并留下“米颠拜石”的佳话。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爱石藏石,一生收藏奇石无数,据说现在蒲松龄故乡纪念馆还保存着他当年收藏的奇石。

现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郭沫若、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梅兰芳、老舍等都是奇石爱好者,他们爱石、赏石、写石、画石、咏石,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石文化的发展。

扩展资料:

“米颠拜石”典故: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记载有这样一件事:“(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

译文:米芾担任无为军事长官,刚刚到达州官坻,看见一块立石极为奇异,十分惊喜地说:“这奇石足以让我祭拜”。于是就命令部下给自己穿上官袍并手持笏板拜祭它,一边拜还一边喊着“石丈”。喜欢传话的人听到后就四处谈论这事,在朝廷百官中也把它作为笑话来传播。” 

在宋人费衮《梁溪漫志·卷六》中,记有米芾另一件拜石之事:“米元章守濡须,闻有怪石在河,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译文:米元章做濡须的太守,听说河边空坝上有一块怪异大石,不知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人们认为它是神异之物,不敢搬动它。米元章命令把这奇石搬运回州郡,作为人们游玩的景物。当大石搬运回来的时候,米元章十分惊异,即刻就命下属摆设宴席,跪拜于庭堂之下,并且说:“我想见到您石兄已二十年了”。

《山行》古诗的意思: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赏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绘和歌颂秋未山中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古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中秋景图:山道、人家、云朵、枫叶,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灵巧、清晰地抓取能够表现自然之美的形象,然后把自己的情感汇聚其中,使情感的美与自然之美浑然一体,场景互为一体。

本诗咏颂山中秋景,展现了一幅美妙、清悠的秋天斜日的山色图。前两句描写黄昏时候山中的明艳风景:深山老林之中的寺院为绿树所拥簇,霞光掠过山亭;

后两句写山中之清幽:这是美丽的秋天却没有游客来欣赏,路上仅有松花在不时地飘下。整诗共四句,句句描景,一、三写静,二、四句寓动于静而愈发其静,技法新巧独特,描绘精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7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