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名人名言
· 江山如此多娇,令无数英雄尽折腰。
· 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 苏轼名句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 困人天气近清明 —— 苏轼名句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苏轼名句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 苏轼名言
· 人生识字忧患始
·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语录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 小诗有味似连珠
·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苏轼名句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出门无侣漫看书 —— 苏轼名句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世间哪有扬州鹤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语录
关于苏东坡的励志名言警句(注明出处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潮州韩文公庙碑》
见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贵),无所不至矣。”伪:伪诈,欺骗。这两句大意是:一些人为了争权夺利,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上天是不容许他们这样伪诈的。这两句可借以说明:有些人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但天理难容,最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上神宗皇帝书》
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寿:长命。元气z精神。这两句大意是:人寿命的长短在于他的精神.而国运的长短在于社会风俗。人的寿命与其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精力旺盛,意志坚强。就不会为困难吓倒,不会为疾病屈服。国家的盛衰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关系至为密切。若民风淳朴,国家自然崇尚节俭.则人民可以体养生息.发展生产。若民风浮靡。社会习尚追求享受.好逸恶劳.国家就危险了。可以此说明国家兴亡与社会风俗关系甚为密切,强 化的重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 苏轼经典语录
见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衬得月亮小,水退落石头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写自然景色,由于它警约而暗含哲理,后人常以之阐发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欧阳修《醉翁亭记》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语),流传过程中意义逐渐定型,成为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便会彻底明白的成语。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策别十六》
见宋·苏轼《策别十六》。养:养护,调养。逸:安闲,休养。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养护自己身体的人,使自己既能够得到休养,又能够经常劳动。身体常安逸,则易怠惰失神,血脉不畅;劳动过度,则又会神形疲惫,这些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的作法应是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必须劳逸结合,劳逸适度,人才能健康长寿。
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
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思量:思念,记挂。这几句大意是:十年来生死阻隔,谁也不知道谁的景况。不必有意识地思念,心中自然难忘。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写的。当时,苏轼因政治失意而离开京师,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作知州,王弗辞世已有十年。二十一年前,十九岁的苏轼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夫妇之间十分恩爱。可是,王弗二十七岁时便在汴京去世,次年归葬于四川祖茔,这对苏轼是一个很大的精神创伤。十年以后的正月二十日夜,苏轼又梦见了念念不忘的爱妻,醒来后写下了这首记梦词。~几句是词的开头。“十年”写诀别时间之久;“生死”从妻、我两方着笔,一在人间,一在黄泉,生死阻隔;“两茫茫”写音信渺茫永无相见之日;“不思量,白难忘”用寻常之语,道深长之情。“不思量”是自我宽慰的话,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节哀,好自为之吧!但感情却不肯听命于理智的指挥,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记忆里,要忘悼她,不思量,谈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亡妻,却偏从“不思量”着笔,再反跌出“自难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铭心的感情力量,笔势也显得摇曳跌宕。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
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名言1、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苏轼
2、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望江南》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4、 "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 ——苏轼 《无题》"
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杂说送张琥》"
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7、 人间何处不巉岩。 ——苏轼 《慧湖峡阻风》
8、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10、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东坡
11、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苏轼 《临江仙(送王缄)》
12、 修其本而末自应。 ——苏轼
13、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苏轼
苏轼的名句苏轼是北宋留诗最多的诗人,诗词几千首,文几千首,名句何其多!
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⑷殷勤且更尽离觞唬此身如传舍, 何处是吾乡!(《临江仙》)
⑸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⑻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⑽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⑿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⒁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二、苏轼诗歌名句集录
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⑵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石苍舒醉墨堂》)
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⑷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红。(《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⑺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三、苏轼散文名句集录
⑴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糯,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喜雨亭记》)
⑵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超然台记》)
⑶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⑷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曰喻》)
⑸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书墨》)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⑻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答谢民师书》)
⑼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刑赏忠厚之至论》)
⑽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⑾夫当今生民水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教战守策》)
⑿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
苏轼的读书名言 5分苏轼 读书名言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海精思子自知。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关于认真细心名言警句 细心认真的名言警句 下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名言 弘扬中华文化的名言
1 关于感情古风诗句知乎
关于感情古风诗句知乎 1唯美的关于爱情的古风诗句有哪些
唯美的关于爱情的古风诗句:
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4、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7、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8、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9、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0、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1、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2、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3、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4、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5、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2古风诗句关于爱情
1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3 怎知红丝错千重 路同归不同
踏雪寻梅方始休 回首天尽头
4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5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6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7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8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9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0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11 佛家七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
12绝尘路,断谢昔日繁华舞宴, 泯灭情愁,憔悴落容颜。
13紫晶湮 韶华转瞬已百年 羲和曾现 凤凰醉荫间
14萱叶红 几许寂寞无人撷 飘絮染野 花蕊风中潜
15云带抹松间,晨钟心为安,若心能定心本然透空凡尘烟。
16夕阳唱霞染,风动枫叶乱,无色揭缔空本然透空薄雾间。
--------望采纳
3形容相思感情的古风诗句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4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8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10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玉楼春》1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12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陈端生《寄外》13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1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15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白居易1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17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18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19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鹊踏枝》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21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韦庄《应天长》22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2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戴叔伦《相思曲》24离别忧伤狂风雨;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点点繁星夜;续待明日彩霞天。25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26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玉楼春》27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4形容相思感情的古风诗句
1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2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3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4 白莲开,净颜照月牙,弱水三千尽繁华。
5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6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7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8 任春风十里乱胸襟,跨柳外青骢笑忘形。
9 若不是桃花纷扬对暮艳,又怎知梨花白雪景清浅。
10 十九恨琴瑟和鸣此生愿,年华已逝何人和,此恨为,生无知己。
11 时光长长长长到故里,唤回多少丽人唏嘘。
12 未央,悠思诉不尽,空留红尘曲,若心路无涯,心海无岸,我愿低到尘埃里,一世追随你左右,而你可愿?
13 一寸相思,一寸灰,谁拿流年,乱了浮生。
14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5 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16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7 你若无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把酒千杯平日月,吟诗百首度春秋。
18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19 看樱花满天,悲伤在流转,却掩不住斑驳的流年。
20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1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2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3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5描写爱情的古风句子
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有君兮君不知。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8、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9、风月入我相思局,怎堪相思不相许。
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1、诗经里的《蒹葭》《击鼓》等。
12、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古风句子:
1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2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3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4 看那天地,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5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6 青碑下不朽的风华,绚烂了沉沧的寂寞年,花的枯叶蝶,用残缺的翅,跃动着韶华,谁的血泪,阴埋地下,谁的佳话,乱世转换。千年之泪,夙世情缘,斩不断的无涯,竟是一个人的天下,空城缀染半城烟沙,断垣残壁下,孤魂灵暇着下一个求知的绝世神话。
7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8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9 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如霜。
10 乌云蔽,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11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12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3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4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15 琼浆玉露,待丞屦落,黯然伤魂,朝花夕拾,叹一地残鬓败影。独然孓立下,形影相吊。更持青灯看花殇,一曲独奏冷牙,满目狼籍,刹那芳华,遗失埋葬在梧桐雨下,悸动的花样年华,痴恋着你的三千青丝华发。
1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7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8 笔生花,浅痕暗,书素墨,带笺妆,眼眸含泪,笑靥冷残,轻斟浅醉,慰一生沧桑,摇晃舟楫,泛舟湖上,一蓑苍烟,独钓寒江逸雪,层层涟漪,渐次散去,虚弱的笔,仍旧为你,填补断句残章,残断的甲,依然为你争分天下,锈迹斑斑的戟,在血雨腥风中,倾塌谁不可一世的童话。
19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0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1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22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3 点绛唇,欲说还休,轻语华章,素写离人赋,醉逍遥,怎奈落花堪摘,几片灯火,阑珊彻夜,流连前世,风霜压梅,摩娑兰花橱窗,摇开折扇,头蒸枕青花,一卷幽帘,牵挂水木年华。
24 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25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6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27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28 谁在岁里长长叹息。
29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30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31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2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33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4 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35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36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37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全都一个字一个字打的。
6描写爱情的比较唯美古风的诗词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五,《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诗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句的直译是: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
诗句的引申义是: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用关注、迫切的语气把酒相问。体现了诗人对明月的羡慕与向往。
出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关键词注解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作品鉴赏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歌者袁绹,乃天宝之李龟年也。宣和间,供奉九重。尝为吾言:“东坡公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俄月色如画,遂共登金山山顶之妙高峰,命绹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吾谓:‘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
胡寅《酒边集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先君尝云:坡词“低绮户”,尝云“窥绮户”。二字既改,其词益佳。
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八: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蜺。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东坡语也。近世闲闲老赵秉文亦云:“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程洪、先著《词洁》: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郑文焯评《东坡乐府》: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湘绮王闿运诵此词,以为此“全”字韵,可当“三语掾”,自来未经人道。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原文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夜游赏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句意: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表面是这样的意思: 墙里佳人的笑声慢慢越变越小,墙外的行人再也听不见了。多情的行人得不到回应,不由感到沮丧,为佳人的无情所懊恼。
延伸: 多情还是无情,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笑容绽开的时候,似乎总有泪隐隐相伴。只是伤了自己的,总是无情的人和事。爱没有谁对谁错的是非标准答案。我们只同情那些笑渐不闻声渐消的无望者,却在很多的时候,并没有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所在,却会在胡思乱想中,考虑一些莫名的东西。有一些是实际的,有一些是虚无的,空到虚无,各种怪异的念头便会丛生,像疯狂的野草一样四处蔓延,而这样的放纵,时常让自己的思维放肆而行,在无边无际的空间及时间里,悲天悯人,横眉冷对。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翻译:古代成大事的人,不仅仅有超世之才,还要有坚韧不拔之志 。这里的“惟”是副词,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 这里的“亦”是副词,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
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翻译:养生必先养心,陶冶情操,追求美好。
佛心
一次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禅师你看我象什么?”
佛印禅师说:“你象佛。”
苏东坡心中欢喜,又问禅师:“禅师怎么不问我看你象什么?”
禅师不答。
苏东坡说:“禅师你问我你象什么。”
佛印禅师满其愿,说道:“你看我象什么?”
苏东坡说:“我看你象狗屎。”
回到家中,苏东坡洋洋自得,对苏小妹说:“小妹,今天我把佛印禅师赢了,你想不想听听?”
苏小妹问到“你怎么赢佛印禅师的?”
苏东坡说“你想听听吗?听我讲给你。……”
苏小妹听后,说道:“佛印禅师没输,你输了。”
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佛印禅师以佛心看人,看你象佛;你以狗屎心看人,所以……”
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而今想起,更觉人天永隔,备感痛楚。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心境是悲愤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适逢亡妻十年忌辰,正是触动心弦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令人格外感动。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不到,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词的下片才真正真正进入“梦境”。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在那里,与自己的爱侣相聚、重逢。这里作者描绘了一个朴实、感人而又美好的场景――“小轩窗,正梳妆”。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但东坡笔力的奇崛之处还在下边两句――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1 对苏轼诗词的评价
苏轼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水调歌头 中秋》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品。
2 后世评价苏轼整个人生的诗句苏轼评价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3 如何评价苏轼的诗词苏轼寓惠诗词深刻地反映出他被贬后思想上已经发生变化。苏轼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祖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教育与熏陶,因而“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他少年时代就表示要坚持反对宦官专权误国的东汉名士范滂作为学习的榜样。(据《宋史》)在他赖以考取进士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中,也大赞尧舜禹汤文武等名君之治,反映出他要“致君尧舜上”的雄心宏愿。他在朝中所写的许多策论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当他看到朝廷党争激烈,互相倾轧,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并且屡遭贬谪之后,思想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屡见于他的寓惠诗词作品中。他喟叹道:“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寓居合江楼》)“誓将闲送老,不著一行书。”(《无题》)“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迁居》)这些诗句表明,他当年的经世济时之志,现在已转化为“乐天知命”的思想。这种变化还集中表现在他40多首的“和陶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写道:“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可见他已改变初衷,厌倦官场,羡慕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了。
苏轼热爱惠州山水,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反复咏叹,认为“此邦宜住玉堂仙”。他一到惠州,地方长官便待以殊礼,请他住进三司衙内的合江楼。他开窗暸望,立即写诗赞道:“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安居之后,遍览本州风物。他爱罗浮山、汤泉、白水山、更爱西湖。他夜游西湖往往“逮晓乃归”,感受弥新。其《江月五首》首章写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按:此两句是说惠州西湖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月明之夜,物我皆忘,把自己融入西湖的景色中了。
苏轼热爱人民,关心民瘼,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通,“杖履所及,鸡犬皆相识。”这在他的寓惠吟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夜访翟秀才时写道:“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中原北望无归日,邻火村舂自往还。”绍圣二年三月,他游览白水山佛迹岩,在归途中遇到一位80多岁村叟,便与之畅谈,老者热情地请他饮酒,并约他待荔枝成熟时再来一游。随后他便写诗记其事:“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寓惠期间,苏轼为惠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助建东新、西新二桥,倡建水碓 ,推广秧马,呈请改革税赋缴纳办法等等,足见他不是在诗歌中玩弄文字,空喊口号,而是出于真情实感。他在惠写成的光照千古的《荔支叹》,是其“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也不是姑妄言之。
苏轼寓惠诗词视野开阔,题材多样,自然酣畅,挥洒自如,但也夹杂着庄子、佛老思想的消极成分。不过,他感悟的一些人生哲理,对人们是有一定启迪作用的。早在他谪居黄州时,在《前赤壁赋》中就借曹操的故事并托客言作了第一次的阐述:“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喟叹人生须臾,事业有极。及谪惠州,他亦往往把这一哲理写入诗词中。例如《和陶咏三良》诗云“仕宦岂不荣,有时缠忧悲。”《西江月》词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说明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我们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慨当以慷,泰然处之,才不至于心为形役。
4 名人评价苏轼的句子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5 你是怎么评价苏东坡的诗词的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他的诗和文章。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他将传统的主要表现风花雪月和男女情爱的女性化词扩展为可以表达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同时将词范围扩大,不仅可以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还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苏轼把词正式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苏轼开启了豪放派词风,但并不表明他的词的风格都是豪放风格,其词现存的362首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的新风格,如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词作。
总之,苏东坡的诗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主要以豪放为主,兼具各种风格。
6 名人评价苏轼的句子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