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故事

袁隆平故事,第1张

袁隆平故事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 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 袁隆平 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然而,回眸 袁隆平 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江西德安。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主要是在武汉和重庆度过。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并自小就上教会学校的人来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违背母亲的意愿选择学农,实在是出人意料。

  “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着。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当年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永远,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并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6亿中国人的命运。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

  在安江农校,他一呆就是19年。回顾在安江农校的教学生涯,袁隆平感触良深:“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生物学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以后的作物育种科研中,才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袁隆平以非凡的努力完成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将来的科研打下了基础;同时,一场梦魇般的饥荒最终促使他全力以赴的编织杂交水稻梦。安江农校成为袁隆平腾飞的起点。

  一生的付出,为的是战胜记忆中那梦魇般的饥荒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安江农校宁静的校园也无法幸免。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三年困难时期,我亲眼见过有人饿死倒在路边、田坎上,很多人因饥饿得了浮肿病。当时我们农校的老师被下放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集体食堂里,我们吃的菜就是一大锅红薯藤,加一小酒杯的油来煮,跟猪食差不多。饭是双蒸饭,用水蒸了两次,饭粒儿看起来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顿饱饭就好了。

  “人类能否战胜饥饿?我认为主要靠科技进步,再有一个和平环境,通过不断研究,取得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就能解决饥饿问题。我是学农的,每年做点优产育种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经做过一个好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几个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回忆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与关爱,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与博大。

  梦当然只是梦。为了通过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杂交水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 袁隆平 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

  “通过科技进步,现在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700斤左右,我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800斤左右。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内培育成功,那时又将推动全国的水稻产量上一个大的台阶。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对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1998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1000亿元人民币。对此,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各方面给予积极评价,并誉为昭示着中国知识经济的风暴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代的真正到来。

  “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虽已届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虽已没有了园艺场的美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质朴,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界。

5月22日传出了袁隆平院士逝世的信息,一时间举国上下悼念,针对这一素不相识但又令人觉得亲近十分的名人的离去,大伙儿的情绪全是厚重又缺憾的。

袁隆平去世后,亲属曝光他的夙愿,运输袁老尸体的车驶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管理中心,让袁老最终再看一下他一生偏爱的“杂交稻”,再看一下他繁育的实验室。

一则他死前最终的视频也在网络上传了出去。大概在一周前,他独自一人在三亚的马路边候车,当日他衣着质朴,身旁没有随同,没有一切阵仗,猛一看好像一个平平常常的老人。那时候的他看上去人体还很粗犷,想不到短短的一周以往,就始终地离开大伙儿。

袁隆平的一生是热血传奇的一生,也是令人泪目地一生,他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为了更好地让十几亿同胞们能吃饱饭,他拼搏到性命的最后一刻。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以后去湖南怀化市地域的安江农校执教,自1960年逐渐专注于稻谷研究,变成了我国杂交水稻繁育权威专家,一生得奖成千上万,被称作“全球杂交水稻鼻祖”,袁隆平曾说:“我一生追求完美便是让任何人避开挨饿。”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他的造就,却不知道在取得成功的路程中他也经历过很数次不成功,投入过许多艰苦。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会有外国人发觉稻谷的雄性不育状况,但基本上所有国家的研究都只滞留在基础理论方面。那时候袁隆平还仅仅安江农校的一位一般老师,但他胆大地明确提出并设计方案了培养杂交水稻的全套计划方案。

1964年,袁隆平顶着炎日,消耗了很多时间,在14000颗稻谷中寻找到6颗纯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发布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以后的研究确立了基本。但之后的研究并不顺利,前八年他的杂交稻都失败了,不但没有使水稻高产,反倒提升了近七成麦草。那时候外部诸多提出质疑迎面而来,还被那时候的学术权威抵制,但袁隆平一言不发,也毫不退缩。他前去了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等地,在简单的标准下实验,和本地的农户睡在一起。有志者事竟成,历尽磨难他总算得到了取得成功。

袁隆平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手机版饥荒的情况下饿死人,大家都食不果腹饭,我还亲眼目睹见过。”当新闻记者问起:“您是否尤其担心,那样的情景再次发生?”袁老坚定不移地回应:“不太可能了,不太可能了。”

袁隆平一生清苦,一生辛勤。几十年来,他一直专注于杂交水稻技术性的研究、运用与营销推广,为在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趋势做出了卓越贡献,解决了在我国甚至全球谷物的提供难题。他说道,他也有2个理想:一个是“禾下纳凉梦”,在梦里他研究出了一种“看起来比高粱米还高,穗子有扫把那麼长,谷粒有花生仁那么大”的非常杂交水稻,另一个是“杂交水稻遮盖全世界梦”。只愿在另一个世界里,袁老可以美梦成真。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发明的杂交水稻在短时间内增加了水稻产量,养活了中国数十亿人。可以所袁老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袁老可能我们还活着靠天吃饭、饿殍满地的惨烈生活,袁隆平现在已经90多岁了,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活跃在科研的前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现在安定和谐的中国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人们已经解决了吃不上饭的难题,袁老的贡献确实非常伟大,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从一年级开始,书本中就介绍了他,所以现在不管是小孩子还是老人,都知道袁老袁隆平,我相信不管走到哪里,人人都会为他伸大拇指。这个是必须的,应得到的。

因为袁老的贡献真的太大,所以很多人都想问袁老成功秘诀,他也非常的热心,很关注现在年轻人的发展,这也是一个让我们应该敬仰的,他鼓励现在的年轻人,要学着不断的尝试,不停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他的思想,他坚韧不拔的勇气,都让我们对他产生浓浓的敬仰之情。

袁老用自己毕生的经验来激励学子,短短的几句话,八个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经验,不仅是工作还是人生,最重要的是袁老一直在用自己的亲身行为告诉大家,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与经验,机会总是留给时刻准备的人

   袁隆平影片观后心得感悟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正是有了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袁隆平影片观后心得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袁隆平影片观后心得感悟一

 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那样荣光,那样威武,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欣赏之余,难免有一种羡慕的涌动,《袁隆平》 观后感 。可是我们又深知,任何成功的人士,他的成长道路都有一段艰辛的历史,甚至不为人知。袁隆平——水稻杂交之父,他也不例外。前几天观看了《袁隆平》**,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只从电视上看到过他获奖的镜头,看到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老头,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不由衷的对他产生敬意。是啊,一个科学家能如此的专注,潜心研究出一种成果,从而造福了广大的老百姓,这就是他的人生价值。

 他曾经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农科院的大学生,为了研究水稻,在文革期间曾受到多少的侮辱和迫害,可是他研究水稻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甚至不惜抛下妻子和儿子,把研究阵地转移到海南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研究出优良的水稻品种,产值每亩上千斤的好收成,实现了自己的宏伟志向!现在的人们生活在蜜罐子里,什么都可以随手拈来,岂不知这些都是别人的劳动果实,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奉献呢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只有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那怕是收获甚微,那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所以我们应以次为契机,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点功夫,比什么都有意义!

 袁隆平影片观后心得感悟二

 听闻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看微博,全是关于他的短视频。当我第一次知道他的时候,他已经研发出了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但是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农民伯伯的形象,他的笑声特别爽朗,很有感染力,他喜欢小奶猫,喜欢打麻将,是个“接梗王”……。当我们认识一个伟人的时候,大多看到的是其光鲜亮丽的一面,很少有人去关注这背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今天下午看了《为时代而歌·袁隆平》纪录片,才知道他的成功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辛酸和无奈。

 袁隆平院士之所以学农,是因为在汉口上小学时老师带他们去园艺场郊游,当他看到鲜红的果实挂在枝头非常漂亮,他很兴奋,于是在那个时候埋下了学农的种子。这是个天真烂漫的男孩,在他19岁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填报了农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于是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小山村——安江。在他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中,他提到:“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确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吃了很多的苦。

 去到安江,他和一位支教的女老师谈恋爱谈了3年,就在他们准备结婚的时候,女老师却嫁给了别人。这件事情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回忆说,他个人性格自由散漫,在政治上不求上进,家庭出身也不好,所以女老师嫁给了别人。但是袁老是一个痴情的人,女老师结婚后就后悔了,于是袁老就等了她三年半,然而女老师后来有了孩子,袁老才放弃了这位女老师。

 起初袁老研究的是红薯等农作物,1959年中国持续三年闹灾荒,于是袁老就转向研究能让老百姓解决温饱的植物——水稻。在他提出要研究杂交水稻时,就得到了各种负面的言论,说这是跟我们平日学习的相关理论背道而驰,并且在日后寻找不孕雄株,栽培时受到了冷嘲热讽,第一次在试验田里培育的稻苗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全被人拔光了,袁老一次次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无助中。但是袁老并没有放弃,正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走到了最后。把一件不被人看好的事情做好是很难的,但是袁老做到了,这就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内核。

 回想我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比起袁老遇到的困难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不值一提啊!在以后的道路上,袁老的事迹激励着我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受得了打击,承得住冷嘲热讽,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

 袁隆平影片观后心得感悟三

 普通的农业教育者通过实验,经过不懈努力,饱经风霜后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在实验中,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形状奇特的植物,他欣喜若狂,经过研究证明出了它是杂交水稻,而且它比一般的水稻结出的稻粒还多出了许多,于是袁隆平就在崔主任的阻碍中不懈努力研究杂交水稻。有一次,崔主任和一些人来袁隆平家闹事,还把袁隆平精心研制的杂交水稻摔烂,幸好袁隆平的徒弟把几盆比较好的给藏好了,不然袁隆平多年来的心血就会在这转眼间就化为乌有了。还有一次,袁隆平的一块杂交水稻田也被崔主任他们全部糟蹋了,虽然崔主任一直在和袁隆平作对,但袁隆平始终坚持着他的信念,所以他取得了成功。

 看完《袁隆平》,我又联想到了自已,现在我们的家庭条件可比以前好多了,照道理说我们成就自已的理想也比以前更容易了,可是在我小时候学笛子时,刚开始笛子对我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因为好奇所以我学得很高兴,学得也很好,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太没劲了,学了一年我就不学了。我又去学跳舞,可是有许多动作做出来都很疼,我便也不学了。可是现在看到小伙伴们吹笛子,跳舞时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回想起来当时没有坚持自已的信念真的很后悔。还有一次,我在科学课上做实验,好几次我都没能把电池装到小装制中,虽然如此,但是我没有气馁,坚持又做了七次,终于把电池装了进去。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

 **《袁隆平》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已的信念,最终才能取提成功。我们一定要向袁隆平学习!

 袁隆平影片观后心得感悟四

 古人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以前也略知一二,但并不了解,这次,自从学校组织观看《袁隆平》**后,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袁隆平虽然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可以说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那是什么让他坚持着,培养出杂交水稻是什么人呢看了这部**,我明白了,是他那执着的、坚韧的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是他那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让他永远停留我们心中。

 我崇敬袁隆平总共有三个理由:其一,他热爱大自然,不刻板,那时候,搞科学研究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工作,虽然整天埋头苦干,却并没有搞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简直就是书呆子。而袁隆平则相反,他亲近自然,喜欢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这也是让他人生成功的一大步。

 其次,他不屈服。当红卫兵冲进他家,砸烂他的稻子,要批判他的时候,他还喊着:“打倒袁隆平!”这不代表他无能,他软弱,只是他保护家,让他继续研究水稻的做法。这又让他成功了一步。

 再次,便是他热爱人民,关爱家人。他爱妻子,不让妻子受到伤害,不让她受苦。他爱人民,为了人民,他努力研究,想要造福人类。也正是妻子的支持,百姓的关心,让他扑在书桌前研究,这也是他成功的动力!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伟大,不平凡的奉献,袁隆平爷爷是个耕耘者,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2、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米饭”;“旧中国饥荒”组图;“袁爷爷”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组图;“珍惜粮食”组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米饭”,引导幼儿讨论米饭的由来。

 ——看看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

 二、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1、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引导幼儿感知当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上的人们有大米吃吗?

 小结:以前,因为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人没有米饭吃,常常挨饿。

 2、出示组图“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后来,有位厉害的老爷爷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结:袁隆平爷爷常常顶着太阳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后,袁隆平爷爷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

 三、播放动画视频及组图《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不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种植水稻、收获大米也非常辛苦。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2、出示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由来。

 ——种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呢?

 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插秧、除虫、除草、施肥等过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还要进行收割、干燥、去壳才会变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苦,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看看上农民们正在做什么?

 ——他们是怎么插秧/打农药/收麦子的呢?(双脚泡在冷水中,弯着腰;背着重重的农药箱;顶着太阳弯腰割麦子)

 小结:水稻从种植到收割再到变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农民们一百多天的辛苦劳动。大米来之不易,每一粒都是农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

 四、出示组图“珍惜粮食”,引导幼儿了解珍惜粮食的方法。

 1、鼓励幼儿讨论纪念袁爷爷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怎样珍惜他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组图“珍惜粮食”,讨论图中的现象。

 ——这些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双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随意丢弃;去饭店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1、教师在用餐环节提醒幼儿不随意倒饭菜,珍惜食物。

 2、在过渡环节可适当播放“宝宝巴士APP”中的“古诗国学”第一集《悯农》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五、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树立榜样,倡导“光盘行动”,帮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人物形象)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件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熟悉人物,能写出袁隆平简介,师指正。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熟悉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人物。(简单提示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附后)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面对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我们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神秘,也可能会认为他天生是一个天才,那么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袁隆平的访谈录,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袁隆平。请大家阅读时摘下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文字,并请谈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课件展示访谈录,附后)

 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

 提示:“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

 “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不迷信权威)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云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爱好广泛)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毕生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

 知识拓展: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有关的名人名言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角度基本一致的)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查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资料。

 2、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通过预习,课文的几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吧。出示生字词课件:

 (指读生字词)

 2﹑解题,了解袁隆平。

 (1)同学们对字词地掌握都比较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袁隆平

 老师总结:这是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所知道的内容。

 (2)谁能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情况?同学发言后,老师进入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现了什么?(5分钟)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

 知道:袁获得的荣誉(如果学生说到了就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不说就不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就全文说,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说。)等。

 发现:全文先写袁研究杂交水稻的结果,后写研究过程;虽是写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学的写人文那样——详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文章篇幅长,课文自己标出四个部分等。

 三、拟定小标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1、学法提示:这么长的课文,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把握课文内容哪?(引导学生说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2、那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段,请你认真默读,划出能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的语句并概括段意。(找同学读中心句,教师随即出示课件,审视同学概括的段意。)这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这是学生已具备的能力。

 3﹑请你按照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二﹑三﹑四部分。

 4﹑展示两组同学的段意,然后学生审视、修改自己写出的段意。

 (二)引导学生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修改后的段意简单多了。但要把刚才我们写的段意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显得长,你能不能用简练的几个字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1﹑拟定小标题和写段意即有一致性又是有区别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

 (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2﹑我们怎样根据刚才的段意来概括小标题呢?(出示课件:指导第一段小标题的两种列法)

 3、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方法根据段意列出各段小标题。

 4、展示一、二组较好的小标题。结合你们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学生归纳,教师相机点拨)

 出示课件:列小标题的要求:A、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B、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列小标题的方法:A、摘法B、拟法

 5、指导列小标题尽量做到角度一致。

 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心理进行细致刻画来突出人物特点。而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选取事件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来介绍人物。因此,给报告文学列小标题,要抓报告文学的主干,标题角度要尽量一致。

 展示标题角度一致的师生写的作文提纲。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艰难——培育成功(因课题中有“杂交水稻”字样,标题中可以简练不写)

 6、小结归纳学法: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说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列小标题、解题、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报告文学,认识并了解了这位出自中国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深深地为他的爱国热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动。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课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引导学生认识袁试验的目的是伟大的;实验设想的创新——智慧超人;实验中的艰苦付出——拼搏钻研劲儿超人;丰富的知识等。

 2、刚才同学都是从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来说的,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引导学生抓住巨大贡献和所获得的荣誉来说。

 3、为什么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你现在明白了吧。你能用这个句式回答吗?

 出示课件:因为袁隆平,所以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五、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了长文的学法——通过浏览快速准确提取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2﹑现在,你理解作者为什么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命题吗?

 (含有赞叹的意思。)

 六、作业

 本课成语比较多,课下希望大家归类摘抄,积累成语。

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搜集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

 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

 穗(suì) 杆(gǎn) 摄(shè)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

 ②师补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主要成就表现在杂家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影响。他虽然年满80岁,仍让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板书设计:

 17 袁隆平访谈录

 1认识生字词

  2交流资料

 课时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挫(cuò zuò) 穗(huì suì) 摄(shè ni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辛-----(艰苦) 偏僻-----(偏远)

 反义词:失败-----( ) 创新-----( )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度边思考:

 ①从体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点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可以看出

 2分组交流

 3合作交流,师引导

 ①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访谈的过程,是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②指名回答课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语句。

 学生交流,师小结袁隆平先生的特点。

 a 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还不断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积不多,而且不断地减少,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粮食问题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b 不怕困难,不败失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花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出路,印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 开朗乐观,虽然一辈子进行科学研究,可个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

 d 敢于创新,袁隆平谈到创新的时候用了“不断’,说明他对“创新”非常重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同桌互读

 ②指名互读,读袁隆平的话也不要过分强调激情,应以朴实,充满智慧的语调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另选采访对象,小组商量采访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访谈录,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学探索的艰辛。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壮志。

幼儿园袁隆平的故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

 2 搜集袁隆平农业研究事业的有关信息。

 3 学习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难点:理解袁隆平的“梦”和“寻梦园”的含义,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

 1 搜索整合文中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圈点批注文中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阅背景资料,明确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家都很熟悉,现在国际上称中国出现了第五大发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吗它就是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体感知:

 ⑴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谷物3500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40年来他在此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他为了寻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顶着烈日,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袁隆平是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命,选择了艰苦陌生的农学。

 研读与赏析:

 梦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往往能使人们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并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荣。一个中学生要以什么为光荣,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是一次梦想与荣誉的美好展示,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文章一开始就借笔者的口提出了一个读者们关注的问题:“像袁隆平这样一个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拥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学研究之路”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带着它去研读课文,才能够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以袁隆平的“寻梦”作为线索,运用倒叙的手法,层次清晰的展示了袁隆平梦想的几个阶段,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答案。明确梦想的几个阶段对于研读课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袁隆平生命中,他的梦想是在不断推进扩展的:幼年时,他见到美丽的园艺场,郁郁葱

袁隆平,籍贯江西省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者。 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传奇一生。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关于袁隆平的故事篇,欢迎阅读!

袁隆平

关于袁隆平的故事篇1:给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著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而且会越来越美好。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助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一定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充满著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责任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关于袁隆平的故事篇2: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非常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义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关于袁隆平的故事篇3:骑摩托车去实验田

袁隆平手里掌握著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八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关于袁隆平的故事篇4:农民的“米菩萨”

出生在1960年的曹巨集球,是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农民,因为出生在粮食大饥荒的年代,小时候吃了不少苦。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暖大地,脑子活络的曹巨集球率先在村里种起了杂交水稻,他家责任田的粮食产量,年年都有好收成。此外,他种的蔬菜瓜果也比别人好,还培育出无籽苦瓜新品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将田里的活交给妻子打理,他则改行专门养蜂,口袋渐渐鼓了起来,不久就被郴州地委表彰为科技致富典型人物。

他对袁隆平心怀感激和敬重,萌生了自费为袁隆平雕塑一尊汉白玉塑像的念头。为了弄到袁隆平的照片,他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收到曹巨集球情深意切的信后,袁隆平请同事回了封信。袁隆平在回信中说,“你和广大农民的心愿,在我看来,比诺贝尔奖还更荣耀。你们的这份情我就领了,但我为人民为国家做一点贡献是应该的……因此,请你千万不要把钱浪费在为我塑什么石雕像上,我实在受不起你的这种厚爱。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

后来,曹巨集球为了表示对这位“米菩萨”的崇敬之情,他自己拿出五万元的积蓄,请人为袁隆平雕塑了一尊真人大小的汉白玉雕像。在竣工时乡亲们放鞭炮,扭秧歌,还在雕像前供上象征长寿与祝福的寿桃果品。在乡亲们眼中,袁隆平是恩泽乡里的米菩萨。袁隆平听闻之后很不高兴。但后来听说曹巨集球家因为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时,袁隆平赶紧让人给他送去了两万元钱。而因为日晒雨淋,曹巨集球无力维护雕像,这位老实的农民只好又跑来长沙,希望袁隆平能资助一下,但这回他却碰壁了,袁隆平听说是要钱维护雕像,他坚决不同意给一分钱。

>>>下一页更多关于袁隆平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3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