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蜡炬、角声、月色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江边阁》
作者: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
1、谢灵运诗:林壑敛暝色。《孟子》:山径之蹊间。
2、《襄沔记》:城内有高斋,梁昭明造《文选》处。简文为晋安王时,引刘孝威等放此综核诗集,因号为高斋。次,乃次舍之次。《易》:旅即次。《汉循吏传》:召信臣开通沟洫,起水门。梁简文帝诗:寒潮浸水门。《杜臆》:《名胜志》载关耆孙《瞿塘关行记》,则高斋即在关上,耆孙与客饮此,诵少陵薄云孤月诗,叹此老具眼。夔江山粗恶,唯少陵所纪处独异。
3、庾信诗:云宿凤凰门。
4、梁简文帝诗:夕波照孤月。
5、《左传》:郑偏愿为鹳,其御原为鹅。《抱朴子》: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6、《秦国策》:譬如豺狼之逐群羊。《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
7、《楚辞》:夜不眠以至曙。《孔丛子》:处战伐之世,务收英雄。
赏析: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着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似鹤的水鸟。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对结。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它既写景,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杜甫 宿府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译文:
深秋时节,
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
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
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
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
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
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
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
暂借幕府偷安。
赏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赏析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大约写于元和四年(809)。
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做左拾遗,为什么会宿紫山北村呢?开头两句,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紫阁,在长安西南百余里,是终南山的一个著名山峰。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峰上耸,若楼阁然。诗人之所以要晨游,大概就是为了欣赏那烂然而紫的美景吧!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其心情不用说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
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我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不应随便读过。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我毕竟是个官,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要人们想一想暴卒凭什么这样暴,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是为什么?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怎能不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我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一百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天宝时期,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初年,宪宗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采造家,就是这个官府派出的人员。元和时期,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元和四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使人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家伙凭什么这样暴?但究竟凭什么,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就把我吓坏了,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
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杜甫 春宿左省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赏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赏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杜甫 宿江边阁
《宿江边阁》
作者:杜甫
原文: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
1、谢灵运诗:林壑敛暝色。《孟子》:山径之蹊间。
2、《襄沔记》:城内有高斋,梁昭明造《文选》处。简文为晋安王时,引刘孝威等放此综核诗集,因号为高斋。次,乃次舍之次。《易》:旅即次。《汉循吏传》:召信臣开通沟洫,起水门。梁简文帝诗:寒潮浸水门。《杜臆》:《名胜志》载关耆孙《瞿塘关行记》,则高斋即在关上,耆孙与客饮此,诵少陵薄云孤月诗,叹此老具眼。夔江山粗恶,唯少陵所纪处独异。
3、庾信诗:云宿凤凰门。
4、梁简文帝诗:夕波照孤月。
5、《左传》:郑偏愿为鹳,其御原为鹅。《抱朴子》: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6、《秦国策》:譬如豺狼之逐群羊。《后汉张纲传》:豺狼当道
7、《楚辞》:夜不眠以至曙。《孔丛子》:处战伐之世,务收英雄。
赏析: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着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鹳,形似鹤的水鸟。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对结。中间两联都写诗人不眠时见闻。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东下,第二年春末来到夔州。这时严武刚死不久,继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骄奢,为汉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等又合兵讨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乱。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毫不见雕饰痕迹。它既写景,又写情;先写景,后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杜甫 宿府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译文:
深秋时节,
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
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
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
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
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
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
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
暂借幕府偷安。
赏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译文及注释
我和你同步走上朝廷,分属两个官署而站立在两边。早上随着皇上的依仗队上朝,黄昏沾染着御香炉中的馨香回来。我的头发花白,悲叹花已落去,远望青天,羡慕那些飞鸟。如今皇帝圣明而没有缺憾之事,自然感觉到劝谏的奏折少了。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
4、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5、限:界限。
6、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杜甫的,当时杜甫任左拾遗。表面是歌颂圣明,而实际上是说:看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我们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不是么?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定了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呢?没有。诗人特意告诉我们,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我们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又何须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呢?很显然,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江南春杜甫的诗 。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唐代·杜甫《宿府》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唐诗三百首 , 感时孤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赏析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 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创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唐代·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唐诗三百首 , 送别友情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代 :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
展开阅读全文∨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唐诗三百首 , 妇女 , 舞蹈咏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杜牧《赤壁》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咏史怀古 , 战争怀才不遇
表现了在国事动乱,边塞萧条时期的十年辗转漂泊,颠沛流离的经历。“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宿府》诗词1
杜甫《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1、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2、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
3、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长夜。
4、自语:自言自语。
5、中天:半空之中。
6、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指时间推移。辗转。
7、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
8、伶俜(pīng):流离失所。
9、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10、强移:勉强移就。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11、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杜甫此次入幕府,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任职,虽是应严武盛情邀请,但也只是求暂时安居。
韵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讲解
杜甫,唐代诗人,生活在唐由盛到衰的年代。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作者一家人为避战乱,过着颠沛流离、贫苦困乏的生活。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他在成都得到了节度使严武的赏识,做了严的参谋,被封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但上的互相倾轧、尔虞我诈,他的地位低卑以及与严武的`政见不合,使作者的政治生活并不得志,经济上也很窘迫。他在成都的将军府工作,而家却安在城外浣花溪畔,晚上不便归家,就常独自寄宿于幕府,这些都使他的情怀抑郁烦闷,本诗便抒写了这样的情绪。
首联中“幕府”即严武的将军府。“江城”指成都。以“清”饰“秋”,以“独”限“宿”,让词句陡生深意,耐人寻味。凄清秋时,诗人独自一人寄宿幕府,自是戚苦难熬。句中写的“井梧”与“蜡烛”是极具代表性的事物,最易寄寓情感,诗人又遣出“寒”“残”二字修饰,孤独寂寞、久不能寐的情愫便见于言外、跃然纸上。试想,如此时节,风吹梧桐,瑟瑟作响,更显秋意寒凉。独宿幕府,夜不能眠,看烛影跳动,其形渐残。这些都难免让不得志的诗人思及“人生苦短”而又悲凄难耐。
颔联中“永夜”指“长夜”“整夜”,“中庭”指“中天”。句中也写了两种事物——角、月,“角”指的是军中号角。彻夜角声不断,似在用悲凉的曲调与言语强化人们对带给人们无限苦难的战争的印象。此时,高悬中天的月亮虽皎洁明亮,但诗人观之,思及与家人的分离,便发出了“好谁看”的慨叹,再次突出了他孤独寂寥之情。此二句句式整齐,对仗严谨,用字准确,最为精到的是景为我用、以景寓情,为后世传诵的佳句。
诗的前四句写作者所观之景、所听之声,用它们来表现环境的寒凉,目的是衬托心中的孤凄,正所谓“境寒心悲,心悲更显境寒。”
颈联写诗人身处风尘乱世,叹时光流逝,与诸兄弟分别,音信断绝。自己流落在外,因关塞萧条、战争频发、道路险远而又无法归家,心情又如何不沉重?其中的“断”与“难”二字值得品鉴。
尾联中“伶俜”指“流离孤苦之形貌”。“强”为勉强之意。“栖息一枝安”是用的《庄子·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的典故。诗人在战乱之中,飘零辗转,只能苦捱硬忍十年,而今勉强被严武用为参谋,却不过和“鹪鹩”一样暂寻“一枝之安”,此二句充分表达了诗人虽重入仕途,但政治目标仍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的困境,字字透着哀怨。
此诗以景寓情,以情驭景,脉络清晰,十分准确、深刻地刻画出诗人的心情与遭遇,实为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的代表作。
《宿府》诗词2《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韵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评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宿府
杜甫
系列:唐诗三百首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译文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赏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