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弃
科学家找来马林鱼做试验:在水池中用一大块玻璃隔着,马林鱼总想能够冲过去, 却碰到玻璃,一次、两次、三次,十多次了,马林鱼碰得头破血流,仍然向着玻璃冲 去,仍然又是头破血流……
学会放弃!
学会放弃,放弃不是舍弃,是一种等待,等待更好的时机。“义”字化身的武圣 关公,不也有过“降汉不降曹”的经历?可他“人在曹营心在汉”,心中总想着扶刘 复汉,最终就有了“千里走单骑”的壮举!
学会放弃,放弃不是退避,是一种贮蓄,贮蓄更大的勇气。古语谓“大丈夫能屈 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拳头收回来, 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取得大败吴国的战绩。
学会放弃,不要硬挺着坚持,这样只会消磨你的意志,终究会迷失自己。一味地 坚持再坚持,只能作出无端的牺牲,这是一种愚蠢者的傻与痴。孔明出山有出山的辉 煌。约玛奥利拉使诺基亚放弃电视机制造、机械以及其他产业,专心搞好电信业和移动电话业务,自有他的奥妙之处。握住手中最后一张牌固然美丽,那得看看你的脸 上挂满泪水还是写着笑意。
学会放弃,永远不要放弃的是你人格的尊严、做人的本质。放弃了荣华富贵,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放弃了懦弱苟且,闻一多便 有了面对敌人枪口仍然挺身,大义凛然发表最后一次讲演的壮举;放弃了美国面粉, 朱自清用死诠释了一个中国男儿的骨气。正确地选择放弃,会有一种更多的得到、更 大的自豪!
学会放弃,放弃是一针清醒剂。让你静下心来反思,让你的头脑更加清晰。做什 么事都得量力而行,你不会一伸手就能摸着天际。学会放弃,放弃是一个更新的起点。
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就会焕发出你应有的美丽。有了一个清新的头脑,你就可以认真 构想你的前景,你一定会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
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的美丽。懂得放弃,才更懂得拥有,懂得珍惜。
今天在公交车上碰到一对母子,他们就坐在我后面,我没有回头打量他们,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估计那个男孩最多不过读小学那么大,听声音也许刚上小学一、二年级。他们引起我注意是由于这对母子一路上的谈话。男孩的思维很活跃,不停地跳跃性问问题,年轻的母亲则认真、准确地回答他,男孩会对妈妈的回答或多或少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母亲再耐心的解释、回应。他们的谈话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使用到了好多科学知识,有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地理知识、语文知识等,有些知识我都了解地不够,这让我很佩服那个年轻母亲的学识,同时还有她如此耐心、细致地呵护、培养孩子求知欲的做法。此外,这对母子一路的谈话也让我感悟出一句话——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这是由于上面我谈到的那个年轻母亲给我的感触,其次是男孩问的问题都属于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一些都习以为常、不被注意、很少会思虑缘由的事情,但男孩却产生意识要挖掘其所以然。他们的对话让我想起了当前的教育方法——课堂上枯燥、空泛的讲学,殊不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中感惑进而解惑地去学习知识比课堂上抽象理论授学更有效、更有意义、更有兴趣。这也引起了我这两年来才渐渐品悟出来的一个事情的记忆:以前学语文总要求学好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要背成语、诗词,要学会鉴赏美文等等,那时感觉学习很累,不明白为什么要学那么多东西,也许老师也曾经解释过,但当时就是对于学语文要学那么多东西的意义没有直接感触和意识。可是这两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较多地写东西,加上一直的人际交往说话表达,逐渐明了了当初从那么多方面学好语文真的很有益——自己的谈吐表达、书写文笔有一定的内涵、逻辑性等,最重要的是能够较贴切、较真实地描述自己的内心想法、感受领悟,而非浅薄无味地反映,这也正是最好的证明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中考阅读常见的就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较少,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希望对你在学习和考试时有所帮助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 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一、 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白杨礼赞》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
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 能否
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
比较热门的情感话题主要是两个人关系很好,现在面临难易解决的问题。包括
1彩礼过多,男方没有那么多钱,面临分手。
2第三者插足,
3离婚财产分割
4老年人再婚问题
1 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 ;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 (7)反问;(8)引用等。 9、比喻有何作用?(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0、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 ; (2)欲扬先抑; (3)象征 ;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 12、开头语段有何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3、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 (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14、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回答: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5、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结果怎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实际上就是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 注:此类题变形题极多,如概括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的,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有把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的,有给新闻加标题的等。 16、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了某某中心;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 (5)点明主要人物;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 (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某种氛围,让人产生某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的某某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某种事物如职
少男少女朦胧的情感 文 / 榕树网友
肖晓第一次遇到安的时候,还是个没有长成的丫头片子,胸脯扁
扁的,脸色苍白,黑黑的眼睛总在躲闪着什么。那时的她正为自己的
身体烦恼,看到女伴们都像开了的花苞似的,有些撩拨人地咋咋呼呼,
总爱往男生多的地方凑,然后发出夸张的尖叫,她就为她们害臊,然
而又隐隐地觉察到里面微妙的变化,是不是非得长大?自己将来也会
那样吗?她有点不安,又莫名地期待着什么,被这种矛盾心情折磨着,
她渐渐缄默起来。有时候甚至不敢抬头望男生,也不能坦然地和他们
交谈,一切好像都不自然了。
那天她远远地看到安,他推着自行车正在跟欣儿的表姐白婷婷说
话。欣儿是她转学到这所寄宿制重点中学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每天
她们都手拉手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安大哥!”欣儿欢叫了一声就
牵着肖晓奔过去。安是那种高高大大的男孩子,看着你的眼睛沉沉稳
稳的,就像把你定住了似的,肖晓在那一瞬间仿佛听到了一串风铃声,
叮叮当当地在她的心上快乐地响着。不知哪本书上说过,女人的心就
像一扇门,推进去不见人影,只是门移风动,惊惹了一串风铃,而你
一直等待着的就是这个不经意地碰响了风铃的人。
想到这,肖晓的心“砰砰”跳了起来。
“你们还没回去?”白婷婷问,“正要走呢,”欣儿回答,
“你不和我们一起?”白婷婷说:“不了,我和安还有点事。”她的
态度落落大方,没有丝毫的忸怩和遮掩。这是个几乎无可挑剔的女孩,
挺拔的正在发育的少女的身姿,着一件米色的短袖,一条白底碎花的
布拉吉,腰间系一根细细的红腰带,朴素亮丽。肖晓不由得被她吸引,
特别是她那种和男孩自自然然相处的样子。望着她和安站在一起,真
是挺般配的一对璧人儿!不知为什么,肖晓心里涌起了一丝嫉妒,一
丝灰心,她垂下头,瘦削单薄的身体仿佛在明媚的阳光下化了似的,
一点点小下去。
“听说你马上要当我们的学生会主席了?”欣儿问安,安笑着反
问:“你怎么知道?”“我就是知道嘛!”欣儿又问,“新官上任三
把火,你有什么动作?”安装作神秘地说:“到时候你就等着瞧吧。”
欣儿有点失望,撇了撇嘴,“哼,不告诉算了。”她拉起肖晓的手就
走,没几步又回头说:“有什么活动可别忘了我!……对了,还有肖
晓!”
几个月过去了,肖晓也没有再碰到安,有时候她会冷不丁地想起
他,想起他的同时总是又想起白婷婷,他们一个是学生会主席,一个
是文艺部部长,听说已经组织了乐队,还在排练话剧《雷雨》的最后
一幕,但好像这一切都不关她的事,欣儿倒接了《雷雨》里四凤的角
色。肖晓有些泄气。可是不久她却又遇到了安。
那是个雨天,肖晓因为沉迷于一本外国小说而误了晚餐时间。从
床上下来,已到了点灯时分。宿舍里空空的,都去晚自习了。撑把伞
出来,天已经暗了。路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行人,只有远处的小吃
店门开着,看得见昏黄的灯光。顶着风,肖晓缩紧了双肩,向那里走
去。
小吃店里没有人,她坐在那儿等着。当安从门外进来,径直在她
对面坐下,她仿佛又听到了那悦耳的风铃声,叮叮当当快乐地响着。
她和安好像有了默契似的谁也没开口,只是看着老板在里间拉面,
热腾腾的蒸汽使小小的屋子暖和起来了。“好咯!”老板一声喊,他
走上前,说:“让我来!”双手端了两只大海碗,一个给肖晓,一个
给自己。肖晓笑了笑,接过来,并不说感谢的话,似乎说了就生分了。
他吃得很快,好象今天的饭特别得香!偶尔抬头,肖晓望见安头发上
还沾着细细的雨珠,很调皮地闪着光,真想伸手去抚摩一下。
那晚的情景肖晓一直记得很清晰。吃完饭,雨噼噼啪啪下得更大
了,他没带伞,站在屋檐下有些犹豫,是不是冲过去呢?“哗啦”,
肖晓的伞撑开了,她回头幸灾乐祸地瞅着安,安笑了,不客气地钻了
进来。此时此刻,在肖晓的心中已充满了那种不期而遇的惊喜和小小
的浪漫。肖晓明白,他是那种可以让她放松的男孩,而在他们之间已
拥有了一个独处的秘密,快乐而温暖。
安是校爵士乐队的鼓手,常常在礼堂排练。肖晓悄悄去了很多次,
坐在台下黑漆漆的座位上,不出声地看他神采飞扬旁若无人地击鼓,
看很长时间,但又不让他发现。有一回欣儿撞见了她,吃了一惊,
“怎么你也来了?没听你说喜欢爵士乐呀?”肖晓脸红了,幸亏灯光
暗,躲了过去。欣儿是那种热心的直话直说的女孩,在她们回宿舍的
路上,她突然问:“你是不是也喜欢安大哥?”肖晓顿在那里说不出
话来,她们沉默了一会儿,这在欣儿是很难得的。“其实没什么,我
也喜欢他,好多女孩子都喜欢他呢,只是大家觉得我表姐和他最好。”
肖晓埋头走路,不作声,一时心里不是滋味。
很快就轮到市中学生调演了,欣儿他们每天放学后都要留下来排
练,肖晓替欣儿把饭打来,然后自己一个人到大自习室读书。那是一
段枯燥的日子,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肖晓独来独往。有时
她也试着和男生说话,但常常是不到一两句,就自己扭断了,好像赌
气似的转身走了。心情不知为什么时好时坏,那天有个叫祁明的男生
在她不在的时候拿了她的笔记本去抄,可她回来又忘了告诉她,她找
了半天没找着就发火了,抽屉盖被摔得“砰砰”响,书本翻得乱糟糟,
“谁拿了我的笔记本?”她的声音陡地高了八度,连自己都觉得刺耳。
祁明走过来,“哦,是我拿的,忘了说一声。”语气轻描淡写,“你
怎么敢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肖晓狠狠剜了他一眼,“这有什么大不
了的?”祁明扔过书撂了一句,“你这人怎么这样?!”然后掉头走
了。肖晓忽的觉得浑身瘫软,坐在椅子上,脑子里反反复复尽是祁明
的那句话:你这人怎么这样?!你这人怎么这样?!是啊,自己怎么
会是这样呢?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她赶紧伏在课桌上把脸埋在臂
膀里,她也不愿意啊!
安在那棵老柳树下等着她,“来看我们的演出吧!”他说,递给
她一张市剧院的票,她抬起头望着他的眼睛,说:“我去。”
《雷雨》获了二等奖,安的爵士乐队得了个表演奖。皆大欢喜,
大伙儿吵吵着要好好庆贺一下,最后决定到大泉沟水库去,因为那儿
可以游泳。第二天在车站集合的时候,男生们都骑了自行车来,女生
一律空着手,这是说好了的,男生带女生,天经地义,该轮到他们显
摆力气了。欣儿早就在嘀嘀咕咕,说是哪几个事先约了,哪几个会跟
谁谁,一边说一边还神秘兮兮地“咯咯”笑,肖晓不由得也有些兴奋,
就像猜谜似的。安早到了,看到她们,招呼了一声,“来了。”欣儿
和肖晓走过去,白婷婷已经在那儿了,她还是那样出挑,发髻上系着
一根蓝色的丝带,在晨风中轻轻飘动着。不一会儿,人就来的差不多
了,大家都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恨不得马上出发。“来,肖晓,我
带你。”安朗声说,肖晓听得真真的,她走向他,感觉到了欣儿和白
婷婷的目光,灼热而滚烫。可是她没有犹豫,准备坐上后座,这时,
安说:“肖晓,坐前面,横梁上。”肖晓看了他一眼,脸微微泛红了,
“哗”,男生们齐笑了起来,安也笑了,“怎么样?你们敢吗?”
“有什么不敢?”几个男生吵吵嚷嚷,纷纷叫自己的女伴坐在前杠上。
肖晓也坐了上去,他们出发了。
清晨的风凉凉的,湿湿的,带着露珠的芬芳和潮润,沁人心脾。
安刷刷地骑得很快,肖晓觉得自己的头发要吹到他脸上了,她有点不
好意思,又有点紧张,在他的双臂里几乎能闻到他的呼吸。但很快,
她就释然了,他们轻快地交谈,说到他们的朋友,说到他的乐队,说
到某某老师,等等,有趣的无聊的,都显得格外亲切。太阳渐渐地升
高了,白亮亮的,是个好天。路旁的白杨树笔直笔直,哗哗地响着,
而那边的油菜花开得正盛,一大片一大片,火烧了似的,“多美啊!”
肖晓赞叹道,安脚撑地停下车,他俩静静地站着看了一会儿。后面的
人跟上来了,他们唧唧喳喳吵吵闹闹,的确,乡村的风光在他们是很
久没见到了,整天不是功课就是功课,难得这么放松一回,可要畅畅
快快地玩。有人提议唱着歌儿前进,于是全票通过,老歌新歌,中国
的外国的,时髦的流行的落伍的,凡是知道一点调调儿的,都被拿出
来吼了一通。
直到中午他们才到了大泉沟,日头毒毒的,男孩子们已经汗流浃
背,急着下水游泳,女孩子们则躲到一棵大柳树下,铺开了塑料纸,
摆上吃食零嘴。欣儿没睬肖晓,径直挽了表姐的手臂沿岸边走去,两
人勾着头低低说着什么。肖晓望着她们的背影,没吭气,独自找了块
清静的地方坐下。湖水远远地铺开去,波光粼粼,是一种耀眼的金色,
看久了竟有些恍惚,水声一浪一浪,哗哗啦啦。早听说安来自南方,
来自海边,是随着做军人的父亲迁到这儿的,不像他们这些土生土长
的北方娃子,一年到头见过的雨水不多,也没见过什么江呀河呀海的,
只有这个水库因为灌溉农田的需要兴建起来,成为唯一可以玩水的地
方。肖晓也是在这里学会了游泳,可是技术不高,有一回竟呛了水,
幸亏周围有人,把她拉上岸,从那以后她就惧怕水,不再轻易下水了。
这时,好像听见有喊声,“肖晓”远远的,她看见几个男生的头和肩
膀,其中一个向她挥舞着手臂,隐约地可以辨出是安,她扬起手答应
了一声,“嗨”他们又向前游去,渐渐地不见了踪影。不知为什么肖
晓有点担心,也许是上次呛水的后遗症吧,她安慰着自己,他不会有
事的,再说他从小在海边长大,又是一副好水性,然而在她的心里还
是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几年后竟得到了证实。
那次玩之后,安和白婷婷他们就投入了高考的复习。安说他要考
回老家去,那儿有海,天蓝蓝的,远远的,和海接着,他喜欢海,喜
欢海的气息和海上的日出。每当说到这儿他都会稍稍出神,仿佛忘掉
了自己的所在,以及身边的肖晓。肖晓听着他的描述,总不禁在想,
那究竟是怎样的海啊?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看到海呢?她暗暗下了决心,
长大以后一定要到安的故乡去看一看安的海。
现在肖晓和欣儿的关系明显地疏远了,欣儿很快又有了别的女伴,
肖晓没觉得什么不妥,有时候她宁愿独来独往,她的性格反而变得活
泼了,见到男同学也能开两句玩笑。那个她凶过的祁明下课时倒常常
来找她说话,她发觉这个个子不高理着平头的男生知识面特宽,时不
时能把根本逻辑上不相关的两码事连起来。偶尔他们会一起上阅览室
翻翻书,天晚了,他也会送她回宿舍。有一次,他们撞见了白婷婷。
白婷婷看见他俩在一起,好像很吃惊,不过她是那种气质高傲涵养又
深的女孩子,脸上很快就掩饰过去。晚上,欣儿却把肖晓叫到走廊上,
质问她:“你这人怎么这样?脚踏两条船?!”“你在说什么?”肖
晓问,“你自己做的事难道你自己不清楚?”欣儿几乎喊起来了,
“简直是卑鄙!”肖晓顿时气起来,她怎么可以这么说,就算她是她
过去的好朋友,也不能随便污辱她。正想反驳,却见两条清泪从欣儿
的脸上流下来,欣儿捂住脸一扭身跑了。肖晓呆在当地,这才掂出了
安在欣儿心中的份量。
后来,她跟欣儿也没再说过话,时间长了,也能面对面走过时客
客气气地向对方点点头。她知道欣儿是个好女孩,但是有了芥蒂装没
发生过,她做不到,欣儿恐怕也做不到。
日子过得真快,冬天到了,下起了头场雪。肖晓早早起床第一个
走出去,听着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她的心也快乐起来,回
头看,那陷进去的一个个窝就是她的脚印。也是这个冬天,肖晓发现
自己的身体起了变化,以前穿得好好的衬衣现在绷得紧紧的,胸前的
纽扣快要系不上了,她下意识地多加了衣服,可好像还是掩饰不住,
那是从身体的深处身体的内部散发出来的气息,是一种正在成熟的少
女的气息,它使她有点迷醉,有点害羞,又有点急迫,虽然是早已等
待着的,可来临时还是让她感到了惊喜,恨不能一下子跑到终点,看
看结果。“你不知道你看起来有多好!”安说,他把她的手捂在自己
宽大的手掌里,哈着热气,这时肖晓的耳边又响起了那一串风铃声,
叮叮当当,不知为什么,她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激。
第二年的夏天,安走了,白婷婷也走了。安回了南方的老家,白
婷婷去了北京的广播学院。他们是同一天的火车,肖晓和欣儿都去送
行。白婷婷伸出了手,“再见!”她对肖晓说,“再见!”肖晓握住
了她的手。如果能重新来过,她希望能和白婷婷成为朋友,她是那么
出色的一位少女,美丽,端庄,大方,又骄傲。安还是那么快乐,即
使在离别,他对她说:“不拥抱一下吗?”不待回答,就将她拥在怀
里,肖晓的眼泪已情不自禁地淌了出来。那时侯她还不知道,这一次
的见面竟成了他们的永诀。
那年的冬假他没回来,说是去看奶奶,要和多年不见的奶奶一起
过个春节。他们通着信,安的信总是很短,有时会夹张照片,在学校
门口的,在海边穿泳裤的,然后在照片旁调皮地题一句:你不会忘了
我吧?肖晓读着就会笑出声,她给他的信总是写得很长,把思念一点
点织进去,然后偷偷地塞进邮筒里。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又是春暖花开,祁明已成了肖晓最好的朋友,
下课时他常常来找肖晓,说说话聊聊天开开玩笑,有时仅仅是为了放
松一下,他们的功课越来越紧张,黑色的七月就快到了。可正是这个
节骨眼上欣儿带来了安的消息,她眼睛红红的递给肖晓一封信。欣儿
很久没主动找过肖晓了,“我觉得你应该知道。”她说。肖晓的心头
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她接过信,是白婷婷给欣儿的,她最先从同学
处知道了安的死讯,那是一次意外,是一场游泳比赛,所有的人都回
来了,只有安没有回来。永远的没有回来!肖晓的眼泪流了下来,滴
在信上,一点一点咽湿了信纸。
欣儿走过来抱住了她。
为什么?为什么?不是昨天才收到他的信吗?肖晓在心里喊着。
有时候死为什么那么难,有时候又那么轻易??
肖晓第一次窥见了死亡的面影,它好像就在她的身旁,随时准备
将她心爱的东西夺去,这种感觉一直维系了很久,虽然祁明常开导她,
欣儿也来陪她,她还是恍恍惚惚,好长时间缓不过来。那一年她没考
上大学。欣儿和祁明走了。
两年后。
肖晓大一的第一个暑假,她和祁明约好了到安的故乡看海。他们
分别从自己的学校出发,坐火车去。肖晓到的是深夜,海黑魇魇地咆
哮着,睡在旅馆的木板床上她听了一夜的海浪声。第二天一大早,她
就到海边去了。走下高坡,就是海了,蓝蓝的,宽阔无垠,此时此刻,
它像还没睡醒的大孩子,在你的脚底下温柔地呢喃,一轮红日升起来
了,印在海里,印在肖晓的眼睛里,她心里说:“安,我来看你了!”
泪水模糊了视线,海浪冲上来打湿了脚。
祁明来了,他刚到,站在高坡上向她挥着手,肖晓向他走去,第
一句话就是:咱们今天游个痛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