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渴望一段足够浪漫的爱情生活,在深情的交互中能够成为彼此的盔甲和软肋,但网上也流行一句话"听闻爱情,十有九悲。"而其中最悲哀的是深爱一个人,却永远无法走进爱人心里。
真正美好的感情是彼此心灵相通的,当其中一个人关上了自己的心门,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就如同歌词里唱的那一句"我站在你左侧,却像隔着银河",孤注一掷的爱情也会让人感觉疲倦。
很多女人以为一味地付出就能打动对方,实际上却忽略了盲目的付出只会弄巧成拙,南辕北辙,想要走进男人的心里,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对方,把爱落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输出与需求对等,供需相合是关键
爱尔维修曾说过:"有多少伤害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做出的。"很多时候, 女人常常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自我付出,就好比对方喜欢吃梨,而你却买了一车的苹果,还反问对方"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还是无法走进你心里?"
爱一个人不是盲目的,想要走进一个男人心里,不是看你付出了多少,而是在于自我输出与对方需求的匹配度,把爱放在真正对的地方才叫做深情。
只有当真正满足了男人的心理需求,对方才会从心底里真正的接纳你,任何心灵以外建立的牵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你走进男人的内心深处。
一、情感共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情感共鸣包括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技巧,同时也是一种情商。
想要走进对方内心深处必定需要达到心灵共通的状态,唯有学会感受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处境,在情感共鸣之中让对方卸下防备。
共情是一座桥梁,可以用来沟通连接彼此,正如王菲歌词里唱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此懂得理解男人是走进对方内心的关键。
男人也是脆弱的,他们同样需要理解和关怀,正如电视剧《三十而立》中那一句"谁都想避风,可是谁做那个港?"
这世间上锦上添花的爱或许可以提升自我的好感度,但雪中送炭的情才真正能够走进对方的心,在相处的时候多关心对方,包容对方,鼓励对方,人在最脆弱的时候接收到的温暖往往都会感觉弥足珍贵。
二、满足男人最基本的"需求"
想要走进男人的心里,其实无非就是让对方完全地接纳自己,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让男人有满足感。
都说女人爱听甜言蜜语,经受不住弹衣炮弹,其实对于很多男人来说他们大多都有"虚荣心",渴望被赞美,渴望被肯定,女人的认可能够极大地满足自我的幸福感。
会赞美的女人往往也在男人心中的认可度高,不吝啬对男人的夸赞,和鼓励,正面积极的回应能够满足男人的虚荣心。
另外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极其有保护欲的,他们喜欢接受女人的崇拜,而被认可被需要满足了作为男人的责任感和尊严感。
因此聪明的女人她们会主动示弱,以此来寻求男人的"帮助",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另一方面更加强了彼此相处之间的沟通。
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这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深情,爱情对于男女来说实质上也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各取所需。
都说双向奔赴的感情才有意义,实际上想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就要学会如何真正地去爱一个人。
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承诺来说,一个人的行动对他人更具有打动的说服力,而那些所谓的相处技巧不过也是锦上添花,真正要打动对方内心的关键还是最简单又最难的东西:深情。
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只有用真情去打动对方,每个人都有一个敞开心门的阈值,当你的深情达到了相应的点,自然而然就走进对方心里了。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唯有落到实处的真心和爱,才能真正打动对方,爱的顺序是先去付出才能得到爱。
善良,真诚,真心在人与人相处中至关重要,这是与他人相处的基础,也是经营感情的关键要素,事实上让男人与你相处有幸福感,安全感,认可感,自然而然你就走到对方心里去了。
The End -
恋爱婚姻心理主笔团 | 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人生
微信公众号:恋爱婚姻心理
在感情中,为什么你全心全意的付出,却不被女人珍惜?
有句话说的好:女人爱一个人没有特殊标准的,谁对她好她便跟谁走。她对你的爱置若罔闻,只能说明你付出了这么多,但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这就能凸显出有所保留的必要性。
当你把爱全盘托出的同时要给自己空出空间做理智的分辨,认知女人内心的需求,这样才能精确的把握她们的情感需求。当你有所保留的去观察对方,你就会发现女人都渴望被男人关心、被男人达到、被男人重视,当你一味的付出忽略了这种要求,就会引起女人的抵触。
换句话说他们对你过多求爱,过多付出是抵触的,时间长了女人会理所应当的觉得:你对我好就必须一直对我好,乃至翻倍对我好,假如你做不到就是不爱我。那么从男女关系看来,你们之间的供需关系就已失调了,因为这种低姿态的付出,对示爱而言不仅没有帮助,反倒会损害对方对你的好感。
所以你在示爱的过程中,要会把握一个界线,时刻记牢大家必须彼此依靠,但却又具有自己的空间,把追求的过程当成一种享有而非压力。这样才能把握好你们之间的界线,保证尊重对方,成功找到一个彼此都舒心的地区,让你们有着均衡的心理关联。
举例说明,当你天天都给喜欢的人带早饭、接送她上下班,这一付出的过程使你很快乐,但有一天你真的很累了或是情绪很低落,你就可以直白的告诉对方:“我一直很享受给你付出,但我今日的状态很差,不愿危害你的心情,不能去接你,希望你能理解”。
这样说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意,又立即把你的感受告知她,女人全是感性的,这样做她关注的点就不是为何你不去接她,反倒会关心你怎么会心情低落,不知不觉的她便对你投入了情感,让其真正的重视你,你们也就能维持好均衡的感情关系了。
“遇到比自己优秀的男生,如何让他爱上我?”
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有上进心的女孩最头疼的问题。
反过来,我先问个问题: 你觉得如何才能吸引男生?
很多女孩的答案是这样的: 我的颜值高、身材好、品味在线、学历尚可、情绪价值高、情商高、温柔体贴、活泼乐观、社交圈层价值高、和他有共同的话题 等等。
于是,为了男神你不惜砸下血本努力,除了外貌,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能,扩展人脉,结果呢?
不一定有效果。
为什么?
你发现没有,前面说的那些 只是在展示我们自己的高价值罢了 。
这就是吸引力吗?不一定。
你的价值再高,男神也完全可以瞬间将兴趣转向下一个和你一样优秀的女孩呀。
“高价值展示”不完全≠吸引力。
能不能获得理想的爱情,不仅取决于你的个人价值,还受一个 关键因素的影响: 供需关系 。
01 有结果的恋情,都存在着供需平衡
我把恋爱过程比成供需关系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得理解爱情规律,把握规律才能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爱情。
大量的案例让我发现很多女孩受伤,就是因为 太容易陷入软绵绵的憧憬之中 ,而 忘记用理性思维看待这段关系 。
什么叫理性看待恋爱?
任何一种人际关系,说到底都是 供需关系 。
你会发现,生活中有些高大帅气的男生,女友不一定是女神;
事业有成的男性,妻子并非女强人;
所谓的高富帅们,实际结婚 对象很多条件也很一般 。
最早点明这个现实的,是韩剧《我叫金三顺》。
有钱又帅的集团继承人玄振轩没有和初恋女神俞熙珍在一起,却选择平平无奇的金三顺。
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挺符合现实逻辑。
从玄振轩看来,金三顺身上很多东西都是他的必需品——善良、乐观、简单、坚强、会照顾人。
当然,还有一条基本需求:健康啊,生命力啊!
编剧为什么要把俞熙珍设计成病怏怏的仙女,反过来把金三顺塑造成生命力勃勃的女性呢?
深谙人性啊。
女一女二要没这个 关键差别 ,整个剧都写不下去了。
男女的结合,往往 不是按照我们以为的“般配标准” ,可能只是 两人形成了某种供需平衡 (不一定公平,但供需确实达到平衡)。
不管你的男神是哪种类型,只要能让你们之间的供需达到平衡,就有可能成功。
02 理性分析你们之间的供需关系
具体怎么做?
首先,理性分析你们之间的供需关系。
经济学定律是这么说的:
价格由价值决定,但价格始终围绕着需求浮动。
(恋爱市场经济图谱)
也就是说, 一段关系受到两方面影响:
一是你自身价值,二是对方对你的需求是否匹配。
任何关系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来说价值。
1)价值决定价格,提升自我价值是基本
价值是一个人的基本盘。
它包括了外貌、智商(学历)、情商(社交价值、情绪价值等)、个性(三观)、爱好技能等。
老生常谈的话就不多说啦,比如提高颜值,改善体态,投入学习、衣品、技能、拓展人际交往圈这些都属于个人成长部分,可以单开一篇,这里不泛泛写了。
只说 关键一点 ,虽然说价值决定价格,但是 价值仍然离不开对方的需求 。
你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放大你的个人价值,让你的付出显得更有价值。
什么意思?
比如男神喜欢会做饭的女性,这是他的需求,而你正好烧得一手好菜,ok你们的价值需求匹配上了,这远远不够。
就算你厨艺再好,天天给他做饭, 价值也会边际递减 。
正确的做法是: 你要让他看到,你本来不会做饭,没有这一项价值,可是你为了他学习做饭,并且越来越进步,他见证了你的进步,见证了你为他做出的改变。
“她为了我改变。”
这是每一个男人的死穴。
这时候, 你的价值不仅他的需求完美匹配,而且不是递减,而是不断递增。
看准对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去建设你的价值,才有放大效果。
但是我要提醒一句:前提是你甘心乐意改变,千万不要委屈自己,不要为了对方去做你不愿做的事情,一是没必要,二来容易带来牺牲者的心态,让关系陷入埋怨的境地。
2)价格受供需波动的影响,找准刚需很重要
说完价值,来说 需求 。
需求远远比我们想的更重要。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那个谁谁谁变了,说人变了,很多时候是ta 在某个阶段的 需求改变了 。
我们自己也一样,一些需求改变之后,以前的朋友就满足不了你了,于是我们去开拓新的社交圈,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爱情里, 只要匹配到对方目前最需要的刚需 ,就算找到 命门 。
而男人的基本需求一点儿也不复杂,无外乎: 物质需求+情感需求
(第二次敲小黑板)
物质需求 ,这是很多宝宝会忽略的一类。
我们经常遇到男性出轨,女性伴侣求助的案例。
一个内部数据可以公布给大家: 在中年已婚出轨的案例中,70%男性不会选择离婚。
这个比例在高收入男性人群中还要更高。
为什么?
要承担的物质风险太高啦!
不仅是对妻儿的赡养费,还有自己的未来的养老问题。
只要家庭提供的安全感仍大于在外面得到的愉悦, 男人就不会轻易离婚 。
因此我们经常劝解原配:
一旦结婚,家庭就是男人最大的投资,就算他出轨了,他都仍然不想离婚,他会尽最大努力稳住太太和婚姻,因为离婚对他来说,要承受的风险大于离婚的可得。
所以,看到男人的底牌,我们就可以 稳住心态,一步步争取主动权即可,不要慌,不要崩溃~~~
Ok说回来。
男人的物质需求理解了,那么 情感需求 。
情感需求,一说起来就是 荷尔蒙啊、性吸引力啊、情绪价值啊 ,但对于男人来说, 不同阶段对于情感有不一样的需求 。
(男性基本需求金字塔图)
20-30岁的男人 ,核心情感需求是 性吸引力 ,这个阶段他们的稳定性不强;
30-40岁的男人 ,核心情感需求趋于 舒适度 ,这个阶段他们倾向建立稳定关系乃至家庭;
40+的男性 ,情感需求集中于 安全感 ,他们希望维护既定的物质基础,同时预防风险。
这里说一个典型案例。
学员小颖今年27岁,瑜伽老师,通过相亲认识了35岁的80后暖男于某,这里简称于哥。
于哥曾留美硕士,互联网中层,月薪50k+,北京人。
找到我们咨询前,小颖和于哥 暧昧3个多月却没有确定关系。
小颖很纳闷对方明明35岁,也喜欢自己, 为何迟迟不表白?
小颖猜测于哥早年留学,更喜欢活泼开朗,见过世面的女孩,于是她 努力拓展朋友圈,让生活看起来丰富多彩 ,奇怪的是,于哥 反而更冷淡。
后来,经过我们分析,发现于哥有一段藏得很深的 创伤性记忆 。
于哥,有两个让他铭记一生的女友——
一是初恋A,大学同学,温柔体贴,会照顾人,烧得一手好菜,毕业做了公务员,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强。于哥大学毕业出国深造,两人就此分手。
第二个女友B天壤之别,从小成绩优异,有主见,爱玩爱闹爱笑,社交圈广,经常独自旅行,两人在美国认识,女孩带于哥见到了更大世界,两人一起世界旅行,一起体验潜水、攀岩、滑翔…
两人相恋年,于哥求婚,可是在结婚前一周,女孩悔婚了给于哥留下巨大情伤
怎么样?听上去就像是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吧?
大多数男人,都曾在这两种类型的女孩之间摇摆——
既想要花花世界的自由,又想要温柔良乡的稳定。
他们想找的, 不外乎这两端之间的平衡。
而从前面的图我想你已经明白: 随着年龄增长, 安全感在男人需求所占据比例会越来越高。
经过大量验证,我们推测小颖的男神对于女友的需求是 70%的安全度+30%的精彩度。
身为瑜伽老师的小颖外貌气质很好,加上年龄小,让于哥喜欢,又让他有些不安。
加上小颖后来种种展示自己的炙手可热,就让他更却步了: 他觉得小颖还没玩够,无法安定下来。
找到根源以后,问题就好解决了。
具体老师如何帮助小颖从暧昧转为确定关系的,这里就不展开写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私信我,了解更多步骤。
好啦,需求的这一篇写了不少,总结几点干货:
1)放大你的价值,让对方觉得你的最大价值和自己有关;
2)找到对方刚需,即最迫切需求(重点考虑对方年龄阶段)
3)如果你们处于暧昧,可以适当拉开距离,让对方看清自身需求,重新发现你的价值。
第三点,是追男人的重要秘诀。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 嘴甜心硬 , 甜完后就要离他远一点,当他被你吊起胃口,对你感兴趣时,你却突然撤退了 ,留下他原地蒙圈,从而更想得到你。
这里我准备了 4个意料之外的挑逗拉远距离法 ,让男人捉摸不定你,还拿你没办法:
1约见面这事,男生一直没动静,你想搞点动静让他对你有所意思:
错误的做法: 直接问“你有空吗?请你看**呀!”无论被拒绝还是成功,都会处于低位被动。
正确的做法是:
先问他:“你今晚有空吗?”
男生:“没空”或者“有空”
你回答:“巧了,我也没空”或者“可惜了,我没空”
2男生说:如果见面了我没照片上好看!
怎样一句话回答引发他的狩猎欲,还觉得你幽默、有味道?
3男生说:你们女生好色吗?看你发了好多污污的表情包~
怎样机智回答让他觉得你很有格调,不是污女而是有主见?
4男生说:我喜欢你!
怎样回答,让他觉得你不是什么人都看得上,你有标准不随便,从而想要努力追你?
每个男人都有个开关,找到按钮就能随便打开他了。 私信我领取 3个意料之外的挑逗拉远距离话术 吧, 教你回答男人问话时有格调且高阶,不会随便看轻你!
#情感##情感事务所##小魔女教你谈恋爱#
无论鞋子多么昂贵和漂亮,它们都不能给我们带来舒适,我们也不会长久喜欢它们。同样,一个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伴侣,即使他们非常爱对方,通常也只能在相处过程中伤害对方,最终在痛苦和遗憾中分手。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你是否能创造一种舒适感不仅决定了你是否能亲密愉快地相处,而且还决定了你的关系能否稳定和长期。如果你给他太低的舒适感,抹去他的爱和热情,这种关系很容易破裂。如果在生活中,健康是1,其他一切都是0,那么在感情中,舒适是1,其他一切在1之后都是0。
爱是一个相互体验的过程,在不断的磨合中适应彼此的节奏。我们之所以和这个人在一起,一定是因为他有吸引我们的特质。当然,我们想和他一起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觉得和他在一起很舒服。为什么有些夫妻关系好的时候总是吵架?人们倾向于高估他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知,这通常发生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在别人眼里他们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之间存在着一个错误。例如,一个女孩通过不说话来表达她的愤怒。她会认为她的男朋友知道,但事实上,她的男朋友无法得到愤怒的情绪。
这很简单。在交流中,避免情绪化,减少猜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的表达可以更好地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客观事件和情感表达以及具体需求。人际关系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是你付出的不是你需要的。感情需要快乐、舒适和安全感。当一方的需求有一天发生变化时,你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或给出相应的反馈,两人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关系就会结束。所谓供需平衡必须是你给予对方愿意接受的东西,而不是把自己的需要强加给对方。
在物理学中,同频共振是指当一个声波遇到另一个具有相同频率的声波时,它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在爱情中,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相同的脾气、相同的观点和相同的目标,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好伴侣。人是情感动物。尤其是在亲密的人面前,他们要求更高。他们总是希望对方同情我们。当对方无法理解我们的心情时,我们不断地叹息,我们怎么总是互相交谈,所以我们争吵,冷战,甚至分手。因为双方的频率不同,所以对方不是你。他不能消化你的情绪,所以很难取得结果。
情人节是情侣们翘首以盼,商家们摩拳擦掌,不用说,鲜花市场就更加亢奋了。昂贵的玫瑰花自然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人觉得这是趁火打劫,有的人觉得这是爱情庸俗化,自然也有人把这事儿上升到了抵制洋节的高度。一百块钱一朵玫瑰花贵吗?贵。那这价格合理吗?对不需要的人来说不合理,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多贵都合理,没看半个月前就已经预订一空了吗?对于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这件事,我们以前说过几次,商品的价格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只要是有消费者愿意掏钱,那这个价格就是合理的。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商品也不仅仅是为了它的使用功能,往往一些其他原因,让消费者们愿意支付看上去高得离谱的价格。01成为情人节送花新宠
红玫瑰在人们印象中一直是人们情人节送花的首选,但随着人们审美选择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个性的创意花束,从鲜花的品种到包装都有了不同的新要求,华商报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今年的情人节不少花店都准备了郁金香香花束。芃木花艺的惠女士说:“郁金香花束更加高雅,许多年轻比较喜欢算是今年的热销款,但对于年纪稍长一些的顾客还是更喜欢红玫瑰。02”鲜花价格大幅上涨
因为供需不平衡、鲜花不易保存等因素,鲜花价格在今年的情人节大幅上涨,记者了解到最贵的玫瑰花单只售价高达25元,店家们纷纷表示的花价成本太贵了,成品花束的价格也跟着上涨。 “今年的天气不好昆明好多花农都改种蔬菜了,再加上疫情原因花价蹭蹭上涨。”惠女士说,今年的花束预定量也相对往年有所下降。但一些网红花束的销量还是不错,店里小香风卡布奇诺花束只剩一束了。03“如今我们否认纯真爱情的存在,是因为所有的爱和情都可以明确标价了。在商品化中我们失去了表达情感的手段和能力,因为所有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玫瑰的身价,并不能代表情感的深浅。如果“玫瑰越昂贵,心意越珍贵”的价值判断趋于认同,势必会让那些家庭并不优越、缺少财富积累的年轻群体陷入“不敢爱”“爱不起”的情感漩涡。这不是情人节的初衷,更不是纯真爱情的应有之义。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进口玫瑰的“天价”与国内玫瑰的“低廉”,强烈对比出国内花卉市场的不温不火。花卉行业专业人士坦露,国内花卉市场从种植到采摘,到后期的一些工作,都不是很到位的。这就要求花卉市场也需来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否则因关税和中间经销商的利润拉涨的“天价玫瑰”就难以绝迹。而最终变相被坑的,还是国内的消费群体。
话说回来,“天价玫瑰”有卖的,无价的爱情却买不到。关乎情人节,玫瑰之约不应成为甜蜜爱情的负担,否则其承载的意义势必就会大打折扣。有能力购买和赠送“天价玫瑰”并无不妥,但在经济实力尚且有限的情况下大可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感情有没有修成正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与玫瑰的价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这里对社交的定义,是两个个体,由于能够互相满足对方的某一部分需求,在某个特定的时机下进行连接,而共同进行某些活动。多人社交由多个双人社交组成。
我们可以根据目的对社交活动进行分类,亲密关系(包括爱情、性伴侣等强排他性的关系,强感性关系),朋友关系(非排他性或弱排他性的关系,感性关系)、其他关系(例如为了掌握资源而发展的所谓人脉,弱感性关系)。在互联网陌生人社交这一领域内,这里只讨论前两种。
社交的最基础元素,可以拆解为:供需关系,连接,活动。
先把公式抛出来
一、 人们在社交中的需求和供给
上述三个元素中,最核心的是供需关系,需求是一切社交的原动力。供需关系的达成这时社交的基础。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交这个市场中,供需关系是什么样的。
分析这个问题,要从社交市场中的商品开始,社交市场中有哪些商品,也就是人们想从社交活动中获得什么。
1常见的供给和需求
这里将社交关系中的常见供需分为两类:
1)社会认同&自我认同
外表被认同:颜值、身材
特质被认同:各种美好的特质,比如有趣、聪明、努力、有正义感
技能被认同:比如摄影、烘焙
掌握资源被认同:比如金钱、资源
…
我们可以把以上供给称之为常见的社交货币
这些常见的社交货币可以看作是用户画像的一部分
2)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瞬时的,因为某个话题或者某个观点产生共鸣,这种关系的典型特征是,一次对话结束后,不会有第二次对话,不建立好友关系,这里的一次对话,可以是几秒钟,也可以是几十分钟,当然随着时间的延长,建立起非瞬时关系的可能性更大
情感共鸣:双方对某个话题或者某个观点产生共鸣,并且有一定的输出表达的能力
第二种是,相对长期的,非瞬时性的关系的建立
性:性吸引力(外表、身材、其他幻想制造方式)
陪伴:对方拥有一定量你所想要的社交货币,以及时间
对其他社交货币的追求:其他社交货币
这里要说明的是,时间不能算一种社交货币,时间算是社交货币的一种系数或者计量单位,你的时间和吴彦祖的时间,价值能一样吗
2社交市场中的供需关系
和现实世界资源分布情况相似,在社交市场中,资源和对应的人数是呈两个金字塔分布的,资源是倒金字塔,对应的人数是正金字塔,所以社交市场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
用户人数 :取决于推广和运营
单位用户持有货币数量 :即用户的社交价值,这一点是最难提高的,人的自我价值提升何其难也
有效展示率 :这个比较有意思,需要提供工具或者设计有效的方式,帮助以及引导用户展示其拥有的社交货币,有意思的点在于,人可能会展示自己并未拥有的东西,比如美颜相机,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称之为社交市场的泡沫
可信度 :由于泡沫的存在,也就有了可信度这个概念,比如我po一张我和特朗普勾肩搭背的照片,我牛不牛逼,牛逼,你信不信,不信,这种时候即使我展示的社交货币数量大,但是由于可信度太低,有效社交货币数量还是很少
在具体的产品运营中,产品的投放推广运营共同决定社交市场的有效货币数量以及用户持有的有效货币的分布情况,如何基于用户画像和匹配策略来使社交货币达到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就看社交怎么连接了。
这里还想讨论一下的一个点是,为什么颜值社交在陌生人社交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无论是哪种社交货币,展示的难易程度和展示者的展示能力,决定了我们更容易看到哪种社交货币。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以(视频)为主,而不提倡文字,承载的信息量是一方面,但是表达难易程度和表达的效果是更主要的因素。这里和视频又有不同,视频的信息量大,但是信息量大不一定表达效果就好,和视频的差异,正如文字和语音的差异,语音和视频往往更真实,而人们喜不喜欢真实,是要看具体的场景的。所以对于陌生人视频社交,我认为它只能作为一种提供给特定用户的玩法,而无法推广给普罗大众。对社交产品来说,提高用户的展示能力是不现实的,只能想办法,如何降低用户的展示门槛。
二、 社交的连接方式
社交中的连接,本质上可以看作社交市场中,供给方和需求方交易的达成。下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陌生人社交中连接关系难以建立。
建立连接,可以理解为要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划重点, 同时,两个问题。
1)你是什么样的人?
2) 你喜欢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问题,就已经基本放倒目前所有的社交产品了,用产品的话来说,就是建立起丰富立体的用户画像。作为社交产品,目前收集用户信息的渠道真的乏善可陈,用户主动选择的标签、参与的话题,进一步的基于各种行为抽象出的标签、基于发布内容语义分析抽象出的标签,能收集到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其本质原因在于,有效地展示自己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在用户画像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是很难建立连接的,这又造成了用户发出的讯号很难得到有效回应,用户更没有发出讯号的动力,正反馈很难建立起来。
用户画像的建立,通常依赖于信息的收集以及行为的分析,在社交软件里,用户缺少提供信息的动力,用户行为也比较简单(聊天、发帖、参与话题等),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的社交软件使用的解法我不太了解,我推测有通过对社区话题的运营收集信息,至于通过语义分析收集信息,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上不知道应用到了什么地步。
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没什么进展的时候,第二个问题更是无从谈起。这里只谈一下对理论上解法的一点想法。首先,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其实不是一个好的问题。更好一点的问题应该是,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愿意做出和对方建立连接的尝试。但是,相较人的复杂性,已有的用户画像往往只是这个人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用户的偏好需要在不断地和其他用户产生连接的过程中被发现,算法应该是探索性较强的。
连接意愿度 :这里借用从俞军老师那里学到的理论,一样东西对你重不重要,不是问你想不想要,而是看你愿意为它付出什么,这里付出的东西可以是很多种,比如付费会员和道具,比如summer要求上传你证明学历的信息,比如Real如我要求你人脸扫描,这些不仅仅是商业变现方式,或者圈定目标用户的手段,它其中的一个目的可以理解为鉴定并筛选连接意愿度强的用户,甚至我猜测,在Soul这种把匹配连接作为主要手段的产品中,用户的动态数量、质量、连接的行为等数据,都会被量化,并产生相应的权重,进而在匹配中得到应用。同时在陌生人社交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在这里,人们对于和陌生人建立连接的意愿度是相当高的,只要双方有可建立起连接的点。同时,连接的意愿度是双向的,匹配模式的优势之一就是在此刻,双方都是有较高的连接意愿度的。社交产品的feed流分发策略,有时间序和个性化推荐,时间序跟情感强相关,通过此刻共情,产生强烈但不稳定的社交意愿,个人化推荐跟用户画像强相关,注重的是兴趣,产生不那么强烈但更稳定的社交意愿。两种形态都存在,但由于目前社交产品的用户画像比较单薄,大多以时间序为主。
连接门槛 :触发连接,用户需要的操作。还是拿Soul举例子,Soul之所以在陌生人社交中做的不错,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几点:1)通过强调非颜值社交,对抗探探式的刷脸模式,尝试勾勒出用户之间更多可能产生连接的点,这一策略能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是,在社交市场中,掌握大量颜值社交货币的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人的需求在刷脸模式中无法得到满足;2)主打匹配这一产品形式,将连接门槛几乎降低为0,虽然我知道匹配到能跟我聊起来的人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点一点发起匹配实在是太简单了啊,这和抖音的上下滑动本质上是一样的,极大降低使用门槛;3)通过有力的推广,获得大量用户,增加整个社交市场的有效货币数量。
连接次数 :这是陌生人社交比较特别的一个参数,在其他具有陌生人社交功能的产品中,例如豆瓣,是没有关于连接次数的设计的,只有在陌生人社交的语境下,人们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某个“人”,而不是某本书,某个话题等等。为了追求整体的连接效率,个体的连接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某种连接方式,它取决于用户的数量、总体的连接次数、总体的连接质量等各种因素,还是拿Soul举例,为什么普通匹配对普通用户不限制次数,而语音匹配是需要付费增加次数的。因为参与普通匹配的用户基数够大、交流门槛更低、用户期待更低,而语音匹配,参与人数本就不多,交流门槛更高,用户期待更高,需要更好地通过用户甄别来控制语音匹配的质量,避免高期待与差反馈对参与匹配的用户造成体验伤害。你愿意付费,那么就说明相比于不付费的用户,你愿意为这次匹配付出更多,匹配的质量也就会更高,普通用户每天限定的次数,也是为了让普通用户更加珍惜每一次匹配的机会。这绝不仅仅是商业变现的手段,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无法达到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是一定会扑街的。
除了匹配这一连接方式,广场、推荐、发现、话题、社区都是对匹配这一连接方式的补充,因为受限于用户画像和算法能力,再加上人本身行为的复杂性,可预见阶段的所谓智能匹配不可能帮你找到真命天子(女),或者说,在各种现实约束条件下,你们双方能够接受彼此的那个比较合适的人。
单次连接的质量 :取决于社交货币与需求达成连接的契合度,连接后活动的有效性。
社交货币与需求达成连接的契合度,也就是根据两个人的画像,两个人的匹配程度。匹配策略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里举几个例子:1)要尽量使全局的匹配质量达到最优,举个例子,有6个人,2个交流能力很强,2个交流能力一般,2个交流能力很弱,是强强、中中、弱弱,这种匹配方式的全局匹配质量高,还是强中、强弱、中弱,这种匹配方式的全局匹配质量高;2)考虑匹配度的同时,要探索用户的其他标签;3)要考虑用户的生命周期,例如新用户和老用户,不同的活跃程度所采取的匹配策略应该是有差异的;4)两个人的匹配中, 匹配的策略,除了同一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潜在连接点),聊天的意愿(连接的可能性)、输出的能力(连接的能力)、双方整体画像的匹配度,都要考虑,毕竟在陌生人社交的语境下,潜在连接点只是最基础的,最终还是要看,彼此对这个“人”感不感兴趣。
三、社交的活动内容
陌生人社交,在前期,由于缺乏信任,基本只能是线上活动,社交产品又决定了,内部只能是模式很轻的活动,比如小游戏,但是小游戏无法有效展示更多的社交货币,这就决定了,小游戏无法作为产品的核心点,而只能作为一种无关紧要的辅助工具。
陌生人社交的活动,在社交产品本身,基本就是聊天。然而语言只是一种信息媒介,它有着明确的使命,就是信息的表达和交换:1)展示社交货币;2)展示需求;3)用户画像信息的收集
人们在实际的聊天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只表达需求,而疏于展示自己的社交货币。
举个例子,你匹配到一个人,她主页第一张照片是看起来很好吃的火锅,你打了一句话“哇这个串串看起来很好吃”,请问,你让人怎么回?这就是典型的只展示需求。那么什么叫展示社交货币,你接着说,“我们家附近有一家火锅,超好吃的”,这就叫展示社交货币。
对于产品来说,尝试去改变用户是愚蠢的,人是很难改变的,提升就更难了。能做的事情是帮助用户提升动机,并且降低门槛。
提升动机方面,例如对潜在的连接点、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对方的标签进行展示,其根本还是用户画像的丰富程度。
降低门槛方面,帮助不知道开启什么话题的用户找到话题,帮助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的用户开启话题。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设计玩法,玩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开启话题,二是收集用户信息。举个例子,如果双方都没有照片,可以在征求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开启一个小游戏,双方共同完成之后,交换照片。即可以创造话题并满足双方的好奇心,又可以收集到用户的颜值信息。考虑到这种玩法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要求提前各自上传一张照片,系统监测是不是人的照片,在照片交换完成后,也可以针对使用虚假照片的行为进行举报。第二个方向是智能的系统帮助,这又依赖于丰富的用户画像,在这个基础上,系统可以针对双方的社交货币和需求,提供一些好的话题。
说是系统分析,也只是尝试抽象出自己的思维框架,识浅言拙,请多指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