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江南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也表现出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出自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在我上初中的一个暑假,老家到处传言有人收蜻蜓,那时应该是两块钱一个,好多人兴奋不已全家出动组成捕捉大队。听他们说收蜻蜓用来做化妆品,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那段日子村里有个叔叔聊天就是讲哪个地方的人一晚上捕蜻蜓就赚了两三百,惹得很多人羡慕不已。
我们邻居家的伯伯和哥哥也很想去试试,毕竟蜻蜓不需要什么成本,捉来就能变现。后来哥哥的奶奶不让他们去,因为蜻蜓白天到处飞很难捕捉到,只有等晚上天暗下来,蜻蜓在树枝草叶上歇息,才有捕捉的机会,但晚上在草丛野外容易惊到蛇 ,所以哥哥家奶奶坚决不让他们去,他们就没去。
后来就听到一些传言,有个邻村的中年男人带着自家的孩子,拿着手电筒去池塘边上捕捉蜻蜓,孩子帮他拿手电筒照明。据说在池塘边沿有棵不是很大的柳树,他一只手抓住柳树的粗枝,另一只手去捉旁边茅草叶上的蜻蜓 ,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柳树的枝桠断裂了,那个人一下子掉进水里,孩子看到这一幕吓傻了,拼命地哭喊救命。可农村地广人稀 ,又是荒郊野外的晚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听到。直到第二天早上出门除草的村民发现那个孩子惊恐的缩成一团,一句话都说不清,呆呆的看着水里,身上还不停地颤抖,抽泣着。村民最后叫来人把孩子爸爸打捞了起来,然后他们家的亲人赶到了把人带了回去。那个孩子由于受了大刺激,后面连学都没有上,呆呆傻傻的。孩子妈妈受了这种打击见人就哭,最后身体也越来越差,都不能干什么重活。
黑色蜻蜓在一些文化中确实被视为与父亲的爱有关的象征。在某些民间传说中,黑色蜻蜓是父亲送给孩子的守护者,它们会保护孩子免受危险和疾病。
然而,这种说法在现代科学中并没有得到证实。黑色蜻蜓只是一种普通的昆虫,它们的行为和存在并没有直接与父亲的爱相关联。
无论是在文化传说还是现实生活中,父亲的爱都是一种无条件、无私和深厚的情感。这种爱可以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例如对孩子的照顾、关怀、支持和教育等等。
如果你在家里看到了一只黑色蜻蜓,不要将它与父亲的爱直接联系起来。不过,如果你相信这种象征意义,可以把这只黑色蜻蜓看作是一种美好的寓意,激励你更加珍惜和感恩父亲的爱。
前些天,我有幸拜读了殷健灵阿姨写的《蜻蜓,蜻蜓》。看完书后,我的心中仿佛涌出了一阵又一阵的暖流,不能自已。书中所描绘的一个又一个细节,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蜻蜓,蜻蜓》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古镇——碧瑶,生活着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安安。她八岁时就成了“留守儿童”,妈妈去了大城市工作,只留下了大黄狗铁蛋和她做伴。可是发生了一次意外,连大黄狗也离她而去,不得已,安安被迫和从未谋面的外婆开始了共同生活。在三年多的相处中,两个人的关系磕磕绊绊,一波三折。就在安安习惯了和外婆的两人世界,并且努力想为外婆做些什么时,妈妈却要把她接到城里去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是一个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来不知道分离是什么样的滋味,我饶有兴趣,又带着无限伤感地走进了这个故事,走进殷健灵阿姨用细腻的笔触,构画的这个留守儿童安安的故事中,走进这片孤独﹑敏感,又充满情感饥渴的人群中。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经历了一趟美丽而又温柔的爱之旅程,我似乎重温了一遍人类最普遍的爱和最美好的情感。读着这一个个美妙又生动的文字,我万分感动,泪水情不自禁地溢满了眼眶。如果问,这本书中哪个片段令我最为感动?那一定非这段莫属了:外婆的眼睛有了一点光亮,人就一遍又一遍地呢喃:“安安,安安,外婆给你找竹子,做风筝,做蜻蜓……”她好像认出了她,又似乎没有认得。她迷茫的眼神越过安安的肩膀,穿过竹林的缝隙,落在远处未知的地方。安安把外婆冰冷的手拽在自己胸口,又用脸来贴外婆的脸,低声对外婆说:“外婆,我来了,我带您回家。”“终于,可以,一起,回家了!”……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润饰,但是,就是这样一段文字,一段结尾的描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安安和外婆的感情已是血浓于水了,也许,时间可以让人淡忘,距离可以让人分隔,但是心中的这番情感是怎么也抹不掉的。这样的场景我没有经历,但走进安安的生活,走进安安的心灵,我被一点一点地感化,我的眼泪在不经意间夺眶而出!
是啊!书中安安的外婆实在是太慈祥了,她是那么用心爱着她的安安,她知道也了解铁蛋的死让安安十分难过,所以,她每天都迈着艰辛的步伐走到几十里外的镇上,给安安寻找貌似“狗蛋”的小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外婆找到了貌似“狗蛋”的小狗,取名“小狗蛋”。还有当外婆知道安安在同学面前夸下海口,她竟然冒着生命危险来作掩护……外婆太善良了,她爱安安的心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终于,这颗心感动了安安,安安终于接受了这个可亲可敬的外婆!
擦去脸上的泪痕,我让自己露出灿烂的笑容。但我知道,我的心早已飞出了天外,它似乎也在寻找那个关于真爱的一个个故事……
爱,无需表达,它是深沉的,是浓烈的,深藏在人们的心底。无论他们之间有多大的代沟,只要互相深爱着对方,老天也一定会被他们感动,这就是爱的真谛!
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红蜻蜓》的词是著名诗人、歌人三木露风(1889~1964年)写的,曲是山田耕筰(1886~1965)谱的,歌词于1921年8月发表,刊登在《樫の实》杂志(1921年8月号)上。
词作者三木露风是日本抒情派诗人之一,1889年出生在兵库县龙野市。三木露风从小就爱好文学。小学、中学的作文从来都是优秀。所以经常向杂志、报纸投稿诗歌和俳句作品。
《红蜻蜓》是1921年露风32岁时,在北海道一家修道院完成的作品。歌词中的“赤とんぼとまっているよ竿の先”是龙野小学高年纪时写的。这首歌十分受欢迎,每天傍晚5时整,在龙野市就响起了《赤とんぼ》的音乐旋律。
三木的诗词都是山田耕筰给谱的曲。山田耕筰是在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作曲家、指挥家。1908年毕业于东京音乐学校,在柏林留学10年,后把精力用在歌剧、管弦乐作品的创作上。
《红蜻蜓》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 - ”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