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母亲满头的白发,我的心里总沉甸甸的。
记忆中的母亲,那么年轻,那么美丽,那么高大,总在我调皮贪玩的时候,用严厉的眼神惩罚我,却从不曾骂过我一句。屁股上只有她无可奈何时候的几扇热巴掌,如今已不再火辣辣。
贫寒的童年,母亲把我的胃口照料得好极了,一餐又一餐的饭,我不能一一记清,可是那些饭菜的可口味道,是我永远的怀想。每一次在外面呆得久了,嘴里热切地盼望一种味道,那是母亲调制的酸甜滋味。后来,我终于长得那么高,这也许是对母亲的疼爱最好的褒扬。
可是,母亲却越来越矮了,我上初中的时候都赶不到我的肩头,父亲总和她开玩笑说:儿子不是你亲生的。每在这时,母亲总欢喜着沉默不语,大概因为我是她的儿子,是她唯一的骄傲了吧。
从我离开村子上学,从初中上到师专,一共九年的时光,少了在学校住一周,多了数月,半年。每一次离开家,母亲总要去送我,无论风中雨中,她从不曾耽误过。如果不送,似乎总不放心,一旦离开,却更加地牵挂。
我永远忘不了回首里看到的母亲无力地挥动的`手,渐渐模糊的嘱咐的句子,给风撩乱的头发里已经有了白发,逐年憔悴的青春容颜。母亲站在那里,定定的,直到我一转弯,直到我的泪眼已经看不到她。她的身影成为我梦中唯一的背景,在我想家的时候。
也就是在我外出求学的那几年,母亲不仅头上添了白发,更沉溺在牵挂我的情绪里。也许,思念是母亲一生中最难熬的功课,认真地做着功课,却从不会如地里的瓜豆硕果累累,总无法得到满意的成绩。
因为思念属于进行时,也属于过去时,不用发现即可感知,而且那种啃噬心头的痛无法治愈,错过的问候与安慰永远弥补。其实是来不及弥补,脚步匆匆,又要在时空的阻隔里织一张新的思念的网。网里的天空,泪如雨下。
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能在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于是她央求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读我每月写的家书,在吃完晚饭,想我的时候;在天上风云变幻,牵挂我的时候;在我离开太久,还没归来的时候。
母亲用她一生的青春养育我,牵挂我,而我报与母亲的,只有平庸的学历,饱受诟病的德行,坎坷的旅程。难道这就是当日在灶屋里摊煎饼呛红了眼睛的母亲的期望吗?难道这就是母亲用大半生牵挂的意义吗?我觉得无颜面对母亲斑白的头发。
家里有了电话的时候,母亲在电话里嘱咐我,好好吃饭,天冷的时候,一遍一遍地唠叨着,让我穿得暖一些。不免受到无知的我的埋怨,她却从不气恼,一时语滞了,过不了片刻,又开始唠唠叨叨。
小的时候,觉得母亲不仅仅高大美丽,还坚强倔强。去山里拾柴,总会挑回比她个头还要高的柴草;邻里之间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一定会讨回公道。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因为家事与父亲吵嘴。那时候,我总是敬畏着母亲。
九年前,父亲去世了,本就多病的母亲再也经受不了打击,陷入了痛苦的悲伤中。从那一刻起,我才发现母亲的那么弱,那么不堪一击,我开始心疼可怜母亲。
家里的田地交由二叔耕种了,母亲搬到县城里与我们同住,照顾她的孙儿的衣食起居,一如当年照料我,那么心细,那么耐心,任劳任怨。我从母亲的皱纹里读到的,只有慈爱,那些严厉的影子本已隐约,此时,终于彻底褪却了。
褪去了华丽的外表和管教我时的那些严厉,我从母亲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里,读到了沉甸甸的两个字:衰老。
真的,她的记忆不是很好了,忘东忘西,只是忘不了对着我唠叨,要我天冷的时候添衣,忘不了孙子的玩具摆在哪个角落。虽然她很少感冒,一旦感冒,还是像在老家时那样习惯于忍着,如同忍着腰椎错位带来的疼痛,忍着脚骨增生带来的疼痛那样的忍着咳嗽,忍着吃药刺激胃的不适,忍着我们的埋怨。拿药来,我一遍一遍地嘱咐她吃药,她则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乖乖地点头答应。
母亲真的老了。
有时候,夜里做了噩梦,梦到母亲憔悴的面容,我会深深地忏悔,默默地啜泣。我觉得自己实在无用,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流浪一样地谋生活,不能天天陪伴着母亲,陪伴着家人。选择生活是需要一定的实力的,可惜,我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安身立命,本也是我默默承认的生活,只是,母亲是盼望我回到她的身边的。
她只有我一个孩子,我是她唯一的牵挂和疼爱,我是她爱的哺育,我是她镂刻的年华里唯一的仅存。只是,我不是无暇的美玉,甚至有些粗糙,与母亲在我身上倾注的三十多年的爱是极不相称的。母亲百之一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施爱于我,我却打了折还她,我是一个俗子,一个不懂得孝为何物的庸人。
默默地看着母亲在时光里斑白了头发,心里总是沉甸甸的。直到走过了迷茫的青春,才知道珍惜与感恩,似乎太晚。但母亲是不嫌晚的。我唯一的盼望,就是给母亲织一片云霞满天的黄昏,让她的时光更加恬淡,安心。
我相信:即使能力再小,我也是能完成的。
说起王菲的感情,不免有八卦之嫌,但一个人的成长是跟感情是密不可分的,事业成功的人不一定感情生活如意,尤其对娱乐圈的人来说,感情生活总是扑朔迷离。
而王菲的感情生活更是站在风口浪尖上,即使出门上个厕所,带个手套之类的也会上娱乐头条。
坦率说,我算不上菲迷,正因为我不是准菲迷,也许我对王菲的感情会有些客观中立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婚姻生活对于女人来说,相当于赋予了第二次生命!
王菲的著名的感情生活主要是来自于三段,这是众人皆知的,次要的就不在这里说了。
本想一次把三段都写完,但和窦唯的婚姻故事桥段很难用简短的几段话来描述,而这段感情我个人认为对王菲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窦唯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多少是知道的,如果不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过去的我只是在八卦上对他有所了解,感觉在我心里就是渣男的形象,离婚就离婚,干嘛说成“是个阴谋呢?”
后来又出现烧车事件,似乎更加把窦唯推向了谷底,感觉就是一个“不如意的暴躁落魄中年男”。
而最近的新闻,出现的又是一副油腻中年大叔的形象,实在没什么让我觉得可以关注的。
但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专门写写窦唯,关注他也是好奇,为何当初王菲会疯狂迷恋上他呢?
这几天恶补窦唯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看他以前演出的视频,听现在发行的音乐,以及他人对窦唯的评价,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
看一个人不能一叶障目,人是多面体的,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今天的我再重新看窦唯,瞬间高大起来。
综合指数评估,从事业上来说,他是当下不可或缺音乐界大神级别的人物。他的存在,代表了音乐路上的纯粹和坚持!
如果只是从一个家庭角度来评论他的话,确实很不公平!
我相信他们之间当初是真爱,而因为彼此性格上的执拗,分手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仅从1994年当初窦唯在香港红磡体馆的表现来看,简直可以说是"吊炸天的那种帅、酷劲",连当时的香港四大天王都要折服,也难怪王菲当初疯狂迷恋窦唯。
如果拿到现在来看,必有更多的迷妹们冲上来,大声喊着:“窦唯,我想跟你生猴子”天后也是人,自然也会被窦唯的才华和帅气所征服,硬生生把窦唯从姜昕身边夺走!
虽然窦唯不是我喜欢的菜,但他的才华我必须说是非常欣赏的,他绝对是那种才华可以溢出来留满地油的那种。
只可惜他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以至于天赋才华和商业价值之间是完全不匹配的。
而王菲恰恰相反,在我看来,她是在天赋道上走的非常成功的,并不是那么努力和勤奋,但凭着自己的天赋以及良好的人脉关系,可是说是一路顺风顺水。
即使嗓子有倒了的迹象,但只要她出来,还是热度不减,商业价值炒到极致!而这种来去自如的做自己,不正是我们羡慕嫉妒恨的吗?
虽然王菲也是有天赋才华的,但确实跟窦唯不在一个层面,尽管王菲已然是天后级别的人了。
但单从艺术层面来说 ,窦唯可以说是大师级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坚守自己的艺术,不断出新的作品,从以前的愤怒和躁动到现在的宁静之远,未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
从婚姻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王菲和窦唯都不适合结婚,毕竟婚姻会涉及很多两人感情之外的利益关系,本来单纯的感情世界,变得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丑陋。
窦迷和菲迷各说一词,窦迷说是窦唯成就了现在的王菲,而王菲毁了窦唯。而菲迷说:跟窦唯没有毛关系。
而在我看来,既然两人走在了一起,互相影响彼此是正常的,王菲能走到今天,必然有人无怨无悔的支持她,窦唯那么有才华,在事业上能够珠连璧合,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起码,王菲当初爱他是真实而疯狂的,虽然充满了侵略性,但毕竟青春年少,窦唯当时也是在各种三角恋中徘徊。
在感情里,我必须说,窦唯是一塌糊涂的,虽然,三段恋爱也不算多,但关键是纠缠不清,每段婚姻都伤害了自己,而王菲并没有沉沦在其中。
虽然当时盛传王菲先有外遇,但从后来窦唯跟高原的分手事件来看,窦唯在这方面确实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无法应对婚姻中的所需承担的角色。
对于他来说,也许只有静静在音乐世界里遨游,才是最适合他的吧!
在感情世界里,我赞同有一份象孩子般纯真的情感,但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必须成长起来,有勇气承担婚姻里赋予我们的这个角色,成熟地面对生活。
也许当初窦唯是奉子成婚,而离婚又是无可奈何,从外界报道来看,又是净身出户,甚至一直被舆论所谴责,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象个受害者,而事实也许就是个媒体下的受害者。
可是,这就是生活本身,光环之下必然要面对的一切,即使有很多无奈、痛苦,但它仍旧会在那里,重要的是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
如果窦唯不用那么激烈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那我想也不会有那么多无奈和痛苦,在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去经营好生活,而不能一味去责怪社会摧毁了我们!
尽管在他们相处期间,窦唯在王菲事业上的确起了不可忽视里程碑似的重要作用,但关键还是在于王菲愿意去赏识和接纳窦唯优秀的一面。
而每段关系的发生,都有着它必然存在的理由,我们唯有坦然面对,埋怨与责怪,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释然接受才是幸福本源!
而同样是窦唯的女友,也没有成为天后呀,所以,不管是生活还是事业,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去经营,你是想做王者,还是受害者,取决于你内心那股强大的力量!
不管感情世界还是事业上,如果你选择勇敢面对,你就是王者,而退缩到自己的城堡里,必然成为受害者,希望我们都可以在事业和感情世界里做回自己的王者!
最后我把王菲的《执迷不悔》送给大家,这是王菲自己做词的歌曲,相信是她自己对待感情的一种诠释吧!
这一次我执着面对任性地沈醉
我并不在乎这是错还是对
就算是深陷 我不顾一切
就算是执迷 我也执迷不悔
别说我应该放弃应该睁开眼
我用我的心 去看去感觉
你并不是我 又怎么了解
就算是执迷 就让我执迷不悔
我不是你们想的如此完美
我承认有时也会辨不出真伪
并非我不愿意走出迷堆
只是这一次
这次是自己而不是谁
要我用谁的心去体会
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
就算痛苦 就算是泪 也是属于我的伤悲
我还能用谁的心去体会
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 就算疲倦 就算是累
也只能执迷而不悔也只能执迷不悔 ---- 不悔
刘亦菲星光闪耀,但背后却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10岁时,父母离异。为此,不谙世事的她曾对父亲怨恨在心,数年后才得以释然,在亲情的关爱下,她在事业上越飞越高,因在好莱坞大片《功夫之王》中饰演神秘冷艳的“金燕子”,而受到了美国著名经纪公司威廉·莫里斯公司的青睐,并顺利签下全球经纪约,由此,她成为了章子怡的同门师妹跻身国际巨星。近日,刘亦菲首次披露了她与父亲的亲情往事。
父母离异心灵受伤
1997年的冬天,正午的阳光普照。武汉天河机场内,一个10岁女孩依偎在爸爸怀里,脸上泪花未干,离别的伤感让她不知所措。爸爸掏出手绢擦干了她脸上的眼泪,温和地说:“风儿,乖,爸爸很快就会回来的,要听妈妈的话!”可是,无论爸爸怎么说,她一句话也不回应。最后,爸爸在家人的簇拥下,拉着她往安检处走去。临近安检门,爸爸蹲下身子,想要好好抱抱女儿,可是,她猛地挣脱了,朝大厅外飞奔而去。飞机冲天而起后,她却蹲在地上,听不进妈妈的劝慰,放声大哭:“我要爸爸!我要爸爸!”
风儿就是刘亦菲,她原名叫安风,1987年8月25日出生于武汉。父亲安少康是武汉大学法文老师,才华横溢,气质儒雅。母亲刘晓莉是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那段日子,刘亦菲感受到了童年的温馨与美好。可她哪里知道,幸福深处,父母的关系早已有了隔阂。
一天傍晚,刘亦菲被安少康叫住了,爸爸问她:“风儿,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你愿意跟谁?”刘亦菲先是一楞,眼泪滑落下来说:“我不要你们离婚,那样我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那一幕,让安少康内心犹如刀割!孩子早已成了他们夫妇最大的牵挂,谁也舍不得放弃孩子的抚养权。考虑到女孩对母亲有种天然的依赖,在对女儿的抚养权问题上,安少康最终忍痛作出了让步。
那天,安少康拎着箱子走出了家门。接下来的半年里,安少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他想女儿却不敢见女儿,因为他担心看到女儿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1997年底,安少康因工作需要被派往国外。由于担心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女儿,走前的当天上午,他约见了女儿,恳求女儿能去机场送他,刘亦菲答应了。结果安少康飞往国外,而女儿那颗幼小的心被生生碾碎!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女儿由此对他生恨!
送走爸爸后,刘亦菲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学校总是惹事生非。很快,安少康知道了这件事,打来越洋电话想劝慰她。不曾想,刘亦菲一听是爸爸的声音,就把电话生生地挂断。安少康不安起来,他连忙托朋友从北京给女儿寄几套辅导资料,并通过写邮件,让女儿早日走出阴影。哪知,刘亦菲在收到辅导书后,看都不看就冷冷地扔在一旁,而对爸爸的邮件一封都不愿意回复。
父女间走过尖锐对峙
刘亦菲对爸爸的怨恨正是她对父爱的渴望。她不喜欢爸爸在电话里空有声音的关怀,更渴望爸爸能在身边为自己遮风挡雨。后来,刘亦菲就多了一项爱好——拼命学习英语,她内心有一个梦,有朝一日能出国读书,然后和父亲团聚!
1998年,为了给女儿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刘晓莉为女儿在美国联系了一所学校,而这正是刘亦菲梦寐以求的事。入校前,她的名字由原来的安风改为刘亦菲。在异国的天空下,刘亦菲欣喜若狂,因为她和爸爸的距离更近了,而且她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父母关系很可能由她而破镜重圆。
新的环境里,刘亦菲开始发奋学习,她希望某一天能给爸爸一个惊喜。而这一切,安少康根本就不知道。同年夏天,他回武汉看望女儿,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经多方打听,他最终找到了女儿在美国的电话,拨通电话时,由于长时间不在一起,这对父女的交流竟有些不自然,他们只是相互问了几句……
考虑到女儿求学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以及学习环境不同,安少康就用电子邮件给女儿讲解如何快速适应美国,以及美国人的生活习性。突然间,刘亦菲此前对爸爸的所有抵触在一瞬间轰然瓦解,她完全被久违的暖意感动了。此时此刻,对爸爸的每一封信,她都会认真去看,然后一字一句地给爸爸回信……就这样,父女俩的关系像回到了她10岁之前,而在爸爸的关心下,刘亦菲的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用两年的时间就学会了中学课程。
2000年6月的一天,安少康在女儿的要求下,飞往纽约与女儿相聚。因为几个月前,妈妈结识了一位华人叔叔,两人关系甚好,但刘亦菲心里不舒服,她一直期盼父母能破镜重圆。女儿的心思,让安少康心里暖暖的,但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风儿,你妈妈结交新的朋友,是妈妈自己的事情,在这件事上,你可以和妈妈商量,尊重妈妈的决定,帮她参考!”这不是刘亦菲想要的结果,她失望无比,对爸爸又产生了恨意。她不愿意再多说一句话……
安少康决定停留几天,和女儿再次沟通。那几天,为了弥补女儿,他给她买了不少衣服和礼物,让刘亦菲再一次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心里释然了许多。借此机会,安少康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风儿,你已经长大,虽然这件事曾带给你伤害,但感情是不能勉强的,你要学会正确地看待它。你妈妈很辛苦,身边也需要一个人来照顾,况且你以后要工作,不能一辈子陪在妈妈身边,妈妈有个头疼脑热,如果你不在身边,你难道不担心吗?”
望着爸爸慈祥的面容,刘亦菲终于想通了。
演艺之路扶摇直上
此后,父女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安少康很关心女儿的将来,当得知刘亦菲想往表演方面发展时,就特别叮嘱说:“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喜欢,爸就会支持。既然你想学表演,爸认为回国更好,毕竟那是我们的国家,而且中戏、北影都是专业学府,发展的空间也相当大!”
2002年初,在美国生活五年后的刘亦菲踏上了回国之路。她听从爸爸的建议报考了北京**学院。几个月后,刘亦菲金榜题名。
2004年11月,刘亦菲在《神雕侠侣》中饰演女一号“小龙女”。拍摄之际正值寒冬,一年没见女儿的安少康赶到九寨沟前去“探班”。
2005年8月17日,刘亦菲18岁的生日,这天,亲人们在饭店里为她隆重举行了“水晶公主,菲越十八”成人礼。看着大家为自己如此操劳费心,刘亦菲感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结完全打开……
生日的当晚,刘亦菲接到了爸爸的祝福电话,父女俩在电话里聊了很长时间,临挂断时,刘亦菲动情地说:“爸爸,这么多年来,你就只是知道担心我和妈妈,却从不为自己个人事情考虑一下……爸爸,女儿也希望你身边能有个人来照顾!”女儿真的长大了,懂得了爱,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孝顺……而这正是作为父亲的他所期盼的,欣慰的同时,安少康早已热泪盈眶。
在亲情的关爱下,刘亦菲的事业越飞越远,2007年5月1日,好莱坞大片《功夫之王》在国内首拍,刘亦菲得到了导演罗伯·米恩克夫的赏识,力邀她与成龙、李连杰、李冰冰连袂主演。
2008年4月份《功夫之王》全球上映之际,扮演神秘冷艳“金燕子”的刘亦菲因为演技出色,得到了美国著名经纪公司威廉·莫里斯公司的青睐,刘亦菲自此成为了章子怡的同门师妹,并紧跟章子怡之后步入了国际影星之列。看到女儿越来越成熟,爸爸内心很欣慰,他知道女儿真正成熟了。
本文摘自《民国十大奇女子》作者:肖素均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民国书生”陈西滢
1924年5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这在京城文学界引起的骚动不亚于台风登陆。一帮负责担任接待泰戈尔的文化人胫骨商讨后决定,为大诗人搞个不落俗套的茶话会。5月6日下午,凌叔华得以女主人的身份主持这场世纪大聚会,她穿梭于名流之间,谈吐珠玑,风华绝代,倾倒了在场所有男人,其中就包括陈西滢,凌叔华日后的丈夫。
陈西滢本名陈源,字通伯,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留英博士、学者、评论家。大凡知道陈西滢这个名字,多是因为他被鲁迅骂过。照中国人惯常的理解,和好人打架的肯定是坏人。于是,各种读物乃至中学教科书里都把他视为坏人。这便是陈西滢“名气”的由来。
事实上,多年的留学经历使陈西滢看惯了英国文化的理智和有序,对中国的一切都带着几分偏见而看不入眼。他对中国人的劣根性十分不满,却又同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有质的区别。他字里行间那种理智的态度和傲慢的神情,缺少了和时代相呼应的热度,让人很难接受。
所以,陈西滢与鲁迅的论战,无论从结局上还是道义上,他都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得让人难以同情”,而失败的结果,是他至今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的一名“反派”角色。
阎晶明评价,陈西滢的过于“理智”,使他在人们的印象中滑向了“反动”,也就是鲁迅所讽刺的“正人君子”和“绅士”。
他与鲁迅交恶之后,写新文化运动以来的10部著作时,只选了两个短篇小说集,一为郁达夫的《沉沦》,一为鲁迅的《呐喊》。他评时有敬意也有鄙薄:“鲁迅先生描写他回忆中的故乡的人民和风物,都是很好的作品。”在批评时指出“还是一种外表的观察,皮毛的描写。”后又说:“到了《阿Q正传》,就大不相同了。阿Q是一个type,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是同样生动,同样有趣的人物,将来大约会同样不朽的。”但话锋一转:“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的其余的文章。”接着便数落鲁迅先生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
作为评论家,陈西滢的可贵之处在于用一杆秤称世人,立论为公。他评论好友徐志摩的作品,在肯定他的文字贡献的同时,也尖锐地指出艺术上的毛病:“太无约束,堆砌词藻。”对徐志摩的译作《涡堤孩》,责其不忠于原著,批评他“跑野马”。
有人评论说,陈西滢的这种作风,颇有伏尔泰的“我和你意见不同,可是我宁可牺牲我的生命也要保护你发言的权力”之风。陈西滢的女儿陈小滢说,父亲告诉她,在30年代初的一次文坛聚会上,他与鲁迅邂逅,两人还礼貌地握了一次手。
与徐志摩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缘
徐志摩一生为四位女性所困: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和陆小曼。
徐志摩与张幼仪系奉父命而结合,以仳缡告终;与林徽因相见恨晚,是一厢情愿;陆小曼与徐志摩终成眷属后,却又悲剧收场。因此,《不容青史尽成灰》作者刘绍唐认为,“仅有凌叔华本最有资格做徐的妻子、徐家媳妇的”。
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侍奉大诗人左右。凌叔华是作为燕京大学学生代表去欢迎泰戈尔的,由此同时认识了徐志摩和后来成为其丈夫的陈西滢。
据说,泰戈尔曾对徐志摩说过,凌叔华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北京欧美留学生及部分文教人士每月有一次聚餐会。后将聚餐会扩大为固定的新月社,由徐志摩主持。上世纪20年代社交公开已蔚然成风,林徽因、凌叔华和陆小曼夫妇都入盟成为新月社的常客。
这时,最为新月社主要成员的徐志摩自然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接近当时最富盛名的三位女人。林徽因当时已有婚约在身,因此对徐志摩自然是以礼相待,而凌叔华和陆小曼却都因欣赏徐志摩的才气,而与之越走越近。
徐志摩双美在侧,自然高兴非常,他双管齐下,与陆小曼、凌叔华同时交往并通信。但毕竟,陆小曼是已婚之人,徐志摩多少有些顾忌。而凌叔华是自由之身,加之徐志摩对凌叔华的才貌很欣赏,他为凌叔华的第一部小说《花之寺》作序,是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人作序。他的处女诗集《徐志摩的诗》出版扉页上的题词“献给爸爸”,就是出自凌叔华的手笔。于是二人的交往便越来越密切了,相识半年光通信就有七八十封,差不多两天一封,再加上聚会,可以说这显然超出了一般的友谊。这恰恰表明凌徐二人相知极深。
徐志摩称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殊菲尔”。曼殊菲尔作为一个异性的外国女作家,徐志摩对她一直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称赞她“像夏夜榆林中的鹃鸟,呕出缕缕的心血制成无双的情曲,即便唱到血枯音嘶,也不忘她的责任是牺牲自己有限的精力,替自然界多增几分的美,给苦闷的人间几分艺术化精神的安慰”,而对于曼殊菲尔的外貌,徐志摩更是惊为天人,说她“眉目口鼻子清之秀之明净,我其实不能传神于万一;仿佛你对着自然界的杰作,不论是秋水洗净的湖山,霞彩纷披的夕照,或是南洋莹彻的星空,你只觉得它们整体的美,纯粹的美,完全的美,不能分析的美,可感不可说的美……”
当然,也许人说诗人就喜欢夸张的语言,可诗人夸张的程度往往和情感的程度相一致。
这样的一种才貌双全的也许只有林徽因可以比之,可是“中国的曼殊菲尔”这项桂冠,他却颁给了凌叔华。
然而徐志摩对凌叔华的感情,却又是那么地雾里看花,一种比朋友更亲,比恋人略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看他们含含糊糊地交往,仿佛感觉原来其实是“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的知己。
凌叔华也很豁达,在与徐志摩嘘寒问暖的同时,也与陈西滢音问不断。其间,当陆小曼活跃于徐志摩的视线后,徐志摩渐为陆小曼的艳丽、热情所融化。在那段时间内,徐志摩同时在两个女人中周旋,喜剧,或曰悲剧也就缘此开场了。
1924年8月,徐志摩由印度回国,住在上海新新旅馆,同时迭接凌叔华、陆小曼两封信。第二日早晨,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前往看望徐志摩,陆小曼的丈夫王赓亦同时往候。徐志摩深知其父喜欢凌叔华,因此当徐申如到来得时候,即说:“叔华有信。”然后就把放在枕边的一封信拿给父亲看。徐申如打开信来阅读,站在徐申如身边的王赓也跟着看,这时,徐志摩发现王赓的脸色大变,于是忙看了看自己的枕边。这才发现,凌叔华的信仍在,拿给父亲看的是陆小曼的信,徐志摩当下便失了声色,他知道自己闯祸了。
序幕一拉开,以后的故事逼得角色们将剧情发展下去,很快便进入了高潮。不久后,陆小曼与王受庆离婚并回到北京。自此,徐、陆的关系急转直上,不久就结婚了。谁也难否认,这封“阴错阳差”的信把徐、陆逼到墙角,他们不得不快刀斩乱麻做出唯一的抉择。
后来,徐志摩亲口对好友蒋复璁说:“看信这一件事是‘阴错阳差’,他总认为王受庆与陆小曼离婚是因他而起,自有责任。”徐志摩也无愧男子汉,敢做敢当,娶了陆小曼。更有趣的是1926年10月,徐、陆结婚,给王赓发一喜帖,王赓竟还送一份礼品,不失君子之风。
凌叔华后来也曾公开澄清“拿错信”事件,她说:“说真话,我对徐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我的原因很简单,我已计划同陈西滢结婚,陆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
“八宝箱”之秘
凌叔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本可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可是却极少有人愿意提起,或许是关于徐志摩的感情方面做的文章已经太多,或许是这牵涉到一些当事人,人们就不愿意提起。
林徽因和凌叔华都与徐志摩的关系非同寻常,“新月社”聚餐会期间,她们一度接触频繁。凌叔华租居过林家旧宅,林徽因父亲曾经甚至想请凌叔华作林徽因的家庭教师。
凌叔华较之冰心,伦理上多些叛逆,而对照林徽因,又未能完全挣脱传统道德羁绊。凌叔华的情感生活最能说明问题,她强烈地追求所爱,并付诸大胆行动,最终却不能义无返顾,造成情感生活缺憾。
凌叔华的性格,不像林徽因的率直任性,也不像冰心的矜持内敛。她温顺随和得多,但又掺入一丝心机,染上一点“俗”气。她的小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独放异彩,经久耐读,随着社会前进读者将与日俱增。日后的“八宝箱”事件,使得两位才女在这场纠葛中暴露了各自弱点,可谓两败俱伤。
徐志摩的“八宝箱”其实曾两次寄存于凌叔华。第一次就是1925年徐志摩外出旅行那一次,当时他与陆小曼的恋情引来满城风雨,徐志摩打算去欧洲避避风头。行前要将装有日记文稿的小提箱、即所谓“八宝箱”交予自己最信赖的人保管。因当时陆小曼处境同样不好,而且箱内有“不宜陆小曼看”的东西,于是便交到了凌叔华手中。因为徐志摩确信:“只有L(凌叔华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是唯一有益的真朋友。”
不久后,在武昌的凌叔华曾托人把箱子带给上海的徐志摩。徐志摩又把箱子寄放在了硖石老家。后来,徐志摩客居胡适家中,从老家拿回箱子,但感觉放在胡适家不便,所以他便再次把箱子交给那时从武昌回到北平的凌叔华再次保管。
只是,再次寄存时,箱子里多了几样东西,首先是陆小曼的两本初恋日记,写于1925年徐志摩欧游期间。徐临行前嘱咐陆小曼把他远行后她的所思所念记成日记,等他回来后当信看。陆小曼从那时起便开始认真记日记,把日记本当作爱人的化身,一个人的时候便去亲近、诉说。不过据凌叔华证实,那里面有不少牵涉是非处,其中骂林徽因的最多,也有关于胡适和张歆海的闲话。除了陆小曼的这两本日记和徐志摩1925年由欧洲返国、坐西伯利亚铁路途经俄国时写的几篇稿件之外,“八宝箱”里新添的什物还有徐志摩写于1925年和1926年间的两本日记及他两次欧游期间写给陆小曼的大量情书——大部分是英文的,文笔极其优美。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丧生,有关这个小箱子的秘密也被宣扬了出去。徐志摩一生风流浪漫,对他的私人日记及他和女友们往来的书信,很多人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打起了这个“八宝箱”的主意。
当然,最想得到这个小箱子的两个人还是陆小曼和林徽因。
陆小曼想争取到编辑出版徐志摩日记和书记的专利,为此特于1931年12月26日致信胡适,信中写道:
“……他的全部著作当然不能由我一人编,一个没有经验的我,也不敢负此重责,不过他的信同日记我想由我编(他的一切信件同我给他的日记都在北平,盼带来。)……还有他别的遗文等也盼你先给我看过再付印。我们的日记更盼不要随便给人家看。千万别忘。”在另一封信中她又写道:“林先生前天去北平,我托了他许多事情,件件要你帮帮忙。日记千万叫他带回来,那是我现在最宝爱的一件东西,离开了已有半年多,实在是天天想它了,请无论抄了没有先带了来再说。文伯说叔华等因徐志摩的日记闹得大家无趣,我因此很不放心我那一本。你为何老不带回我,岂也有别种原因么?这一次求你一定赏还了我吧,让我夜静时也好看看,见字如见人。也好自己骗骗自己。你不要再使我失望了。”
而“爱忠诚,爱自己的家胜过一切”的林徽因不知何故,似乎比陆小曼更想得到这个箱子。林徽因于是亲自登门到史家胡同凌叔华的寓所向凌叔华索取,不料遭凌叔华婉拒。只好转而求胡适帮忙。
胡适以编辑委员会的名义郑重其事地写信给凌叔华,要凌叔华交出“八宝箱”。凌叔华很勉强地把“八宝箱”交给胡适差来的信使。
凌叔华在1983年5月7日致陈从周的信中说:
“至于徐志摩坠机后,由适之出面要我把徐志摩箱子交出,他说要为徐志摩整理出书纪念,我因想到箱内有陆小曼私人日记两本,也有徐志摩英文日记两三本,他既然说过不要随便给人看,他信托我,所以交我代存,并且重托过我为他写‘传记’。为了这些原因,同时我知道如我交胡适,他那边天天有朋友去谈徐志摩的事,这些日记,恐将滋事生非了。因为陆小曼日记内(两本)也常记一些是是非非,且对人名也不包涵。想到这一点,我回信给胡适说,我只能把八宝箱交给她,要求他送给陆小曼。以后他真的拿走了……”
但胡适从凌叔华手中接过了这个小箱子,并没有送给陆小曼,而是送给林徽因。
在得到“八宝箱”18天后,胡适又紧接着写信给凌叔华,责备她把徐志摩的两册英文日记藏为“私有秘宝”,并指出她的这一做法开了人人私藏徐志摩书信的先例,会影响到全集的编纂工作。凌叔华最后似乎把余下资料交出,已不得而知。“八宝箱”公案也因此在凌叔华和胡适、林徽因等几位朋友的关系上投下了一层阴影。
凌叔华最后发现胡适把日记交给了林徽因,而非陆小曼,感到很对不起徐志摩。凌叔华曾写信给胡适说:“前天听说此箱已落入林徽因处,很是着急,因为内有陆小曼初恋时日记两本,牵涉是非不少(骂林徽因最多),这正如从前不宜给陆小曼看一样不妥。”
“八宝箱”的至今何处?却众说纷纭。
陆小曼曾不无幽怨地说,“其他日记倒还有几本,可惜不在我处,别人不肯拿出来,我也没有办法,不然倒可以比这几本精彩得多。”“别人”是谁,陆小曼既不便明说,其实知道得也不很确切,不过总不外乎林徽因和凌叔华两人。
然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否认他母亲存有这些日记;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也表示从未见过这方面的东西。凌叔华也否认自己私藏了“八宝箱”内的任何东西,晚年时几度致信陈从周为自己洗冤辩白。凌叔华声称,她当年就交出了全部案件,包括陆小曼的两本日记和徐志摩的两本英文日记在内。
本来还算得上是朋友的凌叔华与林徽因却因为“八宝箱”事件交恶,两人从此再不往来。
如今,与“八宝箱”有关的所有人都已作古,这段由一个箱子引发的迷案,也慢慢成为历史长河中又一个再也不可能解开的谜团。
南下武汉,经历“后方”
1926年6月凌叔华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以优异成绩获该校金钥匙奖,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绘画部门。7月,她与陈西滢结婚;凌叔华在婚前写给胡适的信中特别讲了这件事,信中写道:“在这麻木污恶的环境中,有一事还是告慰,想通伯已经跟你说了吧?适之,我们该好好谢你才是。……这原只是在生活上着了另一种色彩,或者有了安慰,有了同情与勉励,在艺术道路上扶了根拐杖,虽然要跌交也躲不了,不过心境少些恐惧而已。”凌叔华很明白地表达出自己对这桩婚事的期望与满意之情,对陈西滢的信赖与满意之情。
1928年10月,陈西滢应聘到武汉大学任教,凌叔华一同前往。当时,二人对武汉这个城市不看好,认为这是个不宜久居的地方,凌叔华更希望到法国去,以使自己的绘画得到发展。所以,刚到武汉时的凌叔华难免增添孤寂之感。她写信给北京的胡适讲:“自来武昌,一冬愔愔的白过了。”
不过凌叔华的创作倒是未曾停顿,她被誉为“新月圣手”即是在到武汉之后的三年之内。从题材上看,这时期的作品还是以以往的北京生活与体验为主,说明在这段时期里,她还没有从情感上进入到新的环境中,同时,也还未在此得到令她有深切感触的东西。
此后,另外两位女性的到来使她的生活有了丰富的色彩。一位是袁昌英,另一位是苏雪林,她们分别于1929年、1931年来武汉大学任教。这二人都是凌叔华与陈西滢的故交好友,苏雪林曾在法国学画,与潘玉良是同学,与长于书画的凌叔华自然是极易灵犀相通;袁昌英是文学家,她的女儿又拜凌叔华为干妈,所以,她们的到来,使一度感到孤单郁闷的凌叔华多了交心抒志的同道。就在1932年,武汉大学新校址在东湖之畔的珞珈山落成,陈西滢与凌叔华夫妇喜迁珞珈山新居,寓所名曰“双佳楼”。珞珈山乃武汉风光秀丽之地,山势舒缓而曲径通幽,临湖瞰江而气象生动,在这里,或面对山光,或眺望水色,都往往有诗情画意融入胸怀。凌叔华与袁昌英、苏雪林常在此谈诗论画、说文解字,自然而然地营造出了人文与环境的谐趣,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于是,当时她们也便有了“珞珈三杰”的美称。
凌叔华的心境与生活状态渐渐有所变化,她走出家门,游历了不少地方,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包括文化圈子以外的普通劳动者,不再有往日的孤寂。她在1933年写给胡适的信中说:“这两三年我脚没有停过,我的耳目不在城里在乡里,我比我们的朋友多认识一些真的中国人,他们是平凡穷困的人。”
1935年2月,《武汉日报》社聘请凌叔华创办《现代文艺》副刊,她应约出任主编。凌叔华在发刊词中写道:“若其让文化永落人后,岂非像蜡制人体模型一样,虽然具有美丽的躯壳而缺少灵魂吗?……我们把这片沙漠造成锦天绣地的乐园吧。”不到两年时间,《现代文艺》便吸引和团结了如苏雪林、袁昌英、陈衡哲、冰心、沈从文、朱光潜、徐志摩、朱湘、卞之琳、巴金、胡适、戴望舒等一大批作家。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牵动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10月,武汉大学成立战时服务团妇女工作组,凌叔华积极加入其中,并随工作组赴汉阳鹦鹉洲伤兵医院慰劳抗日伤兵。回去之后,感触良多的她写了一篇题为《慰劳汉阳伤兵》的通讯,寄到《国闻周报》发表。年末,因战争形势的发展,武汉大学由武昌珞珈山迁往四川乐山,凌叔华一家也搬至“后方”。1938年3月,凌叔华、陈西滢一同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4月,凌叔华与胡风等96人联名发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这期间,凌叔华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良知与热忱关心着抗战,同时也留心观察与体验着后方民众的生存境遇与生活状况。抗战期间,凌叔华写出了她的第一部、也是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中篇小说《中国儿女》,以表达她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义愤和对祖国家园的热爱之情。
与朱利安,一段悲伤的恋爱往事
凌叔华的魅力男人们无发抵挡,对女人似乎也通杀。1967年,苏雪林在《其文其人凌叔华》一文里说:“叔华固容貌清秀,难得的她居然‘驻颜有术’。步入中年以后……她还是那么好看……叔华的眼睛很清澈,但她同人说话时,眼光常带着一点‘迷离’,一点儿‘恍惚’,总在深思着什么问题,心不在焉似的,我顶爱她这个神气,常戏说她是一个生活于梦幻的诗人。”一个以刻薄着称的女人,居然可以这样以情人的口吻称赞另一个女人。
在那个年代,凌、陈是十分难得的自由恋爱结合的伴侣,且志同道合,简直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只可惜没有不灭的神话,他们七年之痒过了,十年之劫却没躲过去。
1935年,凌叔华平静的婚姻生活被一个年轻的英国诗人朱利安。贝尔打乱。
朱利安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侄子,他的母亲凡尼莎·贝尔也是一位知名画家。朱利安是一位有才华又有激情的青年诗人,他1935年应邀来武汉大学任教时,才年仅27岁。
朱利安与凌叔华在珞珈山相识,彼此都钟情并擅长文学、绘画等艺术,有共同的志趣,自然而然便多有往来。不久之后,这个浪漫的外国小子,就狂热地爱上凌叔华。朱利安从离家上学起,就喜欢给母亲写长信,每个星期总有一封两封。信里坦陈生活中的一切,这些信件很有文学史价值。朱利安在信中提到女朋友时,一向用的是编号,凌叔华是K,即第十一。
如此不同背景的两个人,坠入情网容易,理顺关系就极难。而且,对此事凌叔华一个字没有留下,这段“历史”只剩下朱利安的“一面之词”。
情事的过程有些曲折,也有些模糊不清,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明显的,那就是“东窗事发”。1937年,朱利安与凌叔华的事情在武大闹得人人皆知,朱利安作为“丢尽面子的洋教授”,不得不从武大文学院辞职,回到英国。
朱利安回国后不久,不顾母亲和阿姨的强烈反对,赴西班牙参战。在马德里守卫战中,德国法西斯的飞机炸中了他开的救护车,弹片切入胸腔,朱利安重伤身亡。死亡造就完美的情人,女人在回忆中慢慢老去,这是最圆满的爱情故事,凌叔华得到了。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这都是中西文学交流史上出人意料的一页,一个摧心荡腑的爱情,一桩卷进太多现代文化名人的悲剧。
朱利安去世后,凌叔华开始和弗吉尼亚·伍尔夫通信,经弗吉尼亚的鼓励,不爱透露隐私的凌叔华开始用英文写作,回忆自己童年的生活,写好一部分就寄给弗吉尼亚。通信最终因弗吉尼亚的自杀而终止。
1944年陈西滢赴英工作,凌叔华跟随前往。到了英国后,凌叔华找回了自己寄给弗吉尼亚的小说,后来以《古韵》的名字在英国出版。该书一经出版,很快即引起英国评论界的重视,成为畅销书。诗人维特·萨克维尔·韦斯特在该书的英文版序言中说:“她(凌叔华)成功了。她以艺术家的灵魂和诗人的敏感呈现出一个被人遗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对美好生活的冥思细想是不言自明的。她的每封信都能反映出她对于美的渴望。她的文笔自然天成,毫无矫饰,却有一点惆怅。因为她毕竟生活在流亡之中,而且那个古老文明的广袤荒凉之地似乎非常遥远。”
多年后,一位旅英女作家虹影根据在英国发表的有关朱利安·贝尔的材料撰写了一本讲述朱利安在20世纪30年代来到中国后,与凌叔华及其丈夫之间的三角恋爱。该书1999年由台湾尔雅出版社推出中文繁体字版,并在瑞典、荷兰、法国译成不同语言出版。
客居英伦,家国情深
1946年冬,陈西滢成为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常驻英国的代表;1947年,47岁的凌叔华便带着女儿小滢途经美国而抵英,与丈夫陈西滢一同在英国伦敦定居,住在亚当森街14号,开始了她客居异国他乡的生活。
在大洋彼岸的英伦,凌叔华无法用自己的母语写作,所以,除了完成并出版她的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之外,便主要将精力与才情倾注于绘画艺术与讲学之中。1956年到1960年,凌叔华应新加坡新创办的南洋大学之聘,担任该校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和新文学研究教授,课余时间还热心辅导文学青年进行创作。
之后的几年,凌叔华先后在伦敦以及欧洲其它国家和美国等地举办了多次画展,并在英国多所大学进行了中国书画、中国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其中,轰动法国巴黎以及欧洲的一件盛事,是1962年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的凌叔华个人绘画,及她收藏的元明清三代画家如董其昌、倪瓒、陈老莲、石涛、郑板桥等人的作品与文物古玩展览。
客居异国的日子,凌叔华一直思念与眷恋自己的祖国。1970年3月29日,与凌叔华相伴了40多年的丈夫陈西滢因病在英国去世。此后凌叔华愈加感到远在海外的孤独,她在与巴金、萧乾、冰心等友人的通信中均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国安度晚年的想法。
1985年9月,吴文藻先生的不幸谢世,凌叔华远在异国他乡亦写信来安慰冰心,并在信中表达了自己思念故土的心境:
“冰心,大作收到,吴文藻治丧委员会来示,十分难过。想到三年前回去,在你家午饭,文藻是如何健康安逸态度,只不过三两年,便已隔世,永远不能畅叙了!人生本来如梦如客,希望你在这苟酷无情的日子里,多想想快乐的往事,目前苦恼,努力忘记它吧!我本来想到今年十月回国还可以再找到一些老友相聚,以了心愿,不想只在一二个月内,先是郑林庄后是文藻,天道是无情的,还说什么?以前,我每次回国,总是一次比一次朋友少了,好比秋风落叶,一回相见一回稀了。好了,你已经够难过,我不应再招惹你了!我现定十月二十左右回国,回到北京后,第一个要见的朋友是你,希望你可以拨冗见我 ……”
1989年12月,凌叔华终于回到了北京,住入石景山医院疗治腰伤。1990年3月25日,她在医院里,在亲朋好友、文艺界新闻界人士以及医护人员的祝福中度过九十华诞。同年4月,凌叔华曾患有的乳腺癌复发并转移。5月16日,她从数日的昏迷中醒过来,向亲人和医护人员请求,希望再看看北京城。于是,由救护车陪护,凌叔华躺在担架上游览了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北海公园。眺望过白塔后她喃喃地说:“山湖美!柳树美!白塔美!”禁不住潸然泪下。之后,凌叔华又回到九十年前她出生的地方——史家胡同,如今已改建为幼儿园。此时,那儿的孩子们已列成整齐的队伍,手捧献花欢迎她。凌叔华曾在《古韵》最后一篇的结尾处写道:“我多想拥有四季。能回到北京,是多么幸运啊!”现 在,她终于如愿。这离别人世前所作的短暂的“观光”,表达出一个在中国古老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而又深谙西方文化的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心愿。“落叶归根”,她的身心都有了归属与安顿。
1990年5月22日——也就是重游北京后的第六天,凌叔华在北京逝世。正像她性格的温婉与画趣的淡雅一样,她的离去也是平和宁静的。如一株兰草散尽最后一缕幽香,亦如一片树叶离开枝柯飘落于地,显得自然而然。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亲切、温和、充满喜气,远比他穿一套高档、华丽的衣服更吸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受人欢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社会精粹语录6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一段情就这样慢慢的消失了,不再有曾经的那份执着。
2、以为自己最入戏。却不成想只是看别人演戏。
3、人说话一半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4、职场中的望闻问切:高雅的人,看背影就知道。奋进的人,听脚步就知道。和善的人,看到笑容就知道。自信的人,看眼神就知道。尽管我第一个灭灯,其实我看好,只是要给其成长印记对其长远好处。带兵的人要"情深不露",为TA好不必告诉TA,打击其实都是严厉的期许。
5、人类往往容易被倾诉所左右,当遇到冲突时,克服情绪才能成功。
6、走过,经历过,蓦然回首,母校曾是如此温暖的家。
7、孤独可产生若干崇高的幻觉。这象是从燃烧的荆棘中发出来的轻烟。精神上产生一阵神秘的震撼,可以使一个学者有先见之明,使一个诗人变成先知。
8、纯真、真挚的兄弟情,这是彼此交通的情谊,这是彼此帮助的情谊,我要好好珍惜,保持下去。
9、哈密瓜,笑哈哈,请你不要小看它;除烦躁,防暑热,它是佳品顶呱呱;利小便,止体渴,味美利身人人夸;提醒你,常食用,祝你健康美到家!
10、你不想当任何人的女人,可现在你却成了某某的太太。
11、对于我而言,把股票分成"价值股"和"成长股"就是瞎搞。这种分法可以让基金经理们借以夸夸其谈也可以让分析师们给自己贴个标签,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谱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12、人活着就要追求幸福及过得爽,自私是为了爽,承担责任帮助别人也是为了爽,只不过后者幸福感更真实更持久些。
13、繁华过尽,流年似水,前尘往事已如云烟飘过。不说情深也不问缘浅,就让往事都随风而逝。抹去浅浅的忧伤,淡淡的冰凉。站立于红尘风尖浪口,任岁月波涛汹涌。你在想,如果有一天累了,悄然离去,你会记得你把自己埋在了这时光里。
14、有些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我是撞了南墙我一定回头。
15、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又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不舍。
16、人格对于人的生存是必需的
17、回忆是一行行无从剪接的风景,爱始终年轻。
18、愈来愈麻烦的是爱情,不是女人。事实上,所有不进则退的东西都令人筋疲力尽,诚惶诚恐。—— 《拥抱》
19、再在好的姐妹关系,也又淡的一天。
20、‘喜欢一个人什么感觉’‘你吸过毒吗’‘放弃一个人什么感觉’‘你戒过毒吗’
21、不要一讲话就谈分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分数高低,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
22、保护一个原本无心事商的人,是尽量让她拥有更少,而不是拥有更多如果注定要做一个商人,那么就要随时准备接受被贪婪打败的命运。
23、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
24、我喜欢你 你叫我向东,我羊羔一样给你青草 你让我向西,我夕阳一样映你彩霞 你叫我向北,我是你冬风中的百合 你让我向南,你就是我空中的新娘 东西南北,你是我柔情的爱人 我思念中星星的星星 我喜欢你 你是我硕果的丰润,血液里流淌的思念 你是我梦中牵手的温情 我喜欢你 有分寸的、节制的、狂喜的、哭泣的我喜欢你 。
25、想把一个男人留在身边,就要让他知道,你随时可以离开他。一个人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早已已经忘记了;唯一可以强横地霸占一个男人的回忆的,就是活得更好。
26、我们所有的不幸,情感的、社会的、道德的,都源于我们什么都不肯放弃。——香奈儿
27、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很难过,少喝酒,少吃大排档,你的胃不好,不要随便找女人,其实你是特别脆弱的人,我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 《万物生长》
28、这世界上有那么许多人,可是他们不能陪着你回家。到了夜深人静,还有无论何时,只要生死关头,深的暗的所在,那时候只能有一个真心爱的妻,或者就是寂寞的。
29、谁的头脑和精神坚强,谁就是他们的主宰。谁胆大妄为,谁在他们心目中就是对的。谁藐视的东西越多,谁就是他们的立法者,谁胆大包天,谁就是最正确。从来如此,将来也永远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30、这你就不懂了,沉船葬海底墓,大部份的砖头都是空心的,能压不能砸,我们只要能找几个金属的东西,用力敲几下,肯定能搞出个洞来。
31、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32、最好的出路永远是朝前走完全程。
33、我和你是两种人,对你来说回忆是支持你活下去的力量,对我来说却是初始即已抛却的`过往。
34、你们不要让梦想之火熄灭,在这里发誓,要朝著自己的道路前进!《海贼王》
35、烟雾缭绕的蓝天,一切罪恶的根源。夺走你的肺,夺走你的肝,夺走你的健康,夺走你的笑颜。世界无烟日,倡导人们爱惜自己,让世界从此无烟。
36、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刺骨的寒风吹散了一杯茶的冥想,茶凉了,栏杆也凉了,寒风划破空气,凄凄的呼啸声将人们冷进了屋里,暂且避开这大自然的狰狞一面,夜来了,将希望留给了明天。晚安!
37、人们向往天堂,可天堂没有你。于是我堕落凡间追寻你的脚步,只因有你的地方才是天堂。
38、积极的思想会让你做的任何事情都好过消极的思想。
39、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40、没有一个正常人是蠢到一无是处的,上帝一定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样跟生活厮杀的利器,问题只在于你有没有找到。
41、把快乐渡给别人,算一种洒脱。
42、如果爱和不爱没有区别,那为什么还要爱?
43、如果你承受不住,结果就只能是死亡。如果你想活下去,就要足够坚强。任何痛苦,在坚强与勇敢面前,终将过去。学会执着,将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
44、艺术是献给全部有魂灵的人,可不定大家城市成为艺术家。
45、漫不经心的一瞥,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话,一场大雨,一场雪,一个背影,一个花瓣,那天,只是由于我们偶然去了同一个处所,我们相遇了,相爱了,结婚了。
46、在困境里,要树立信心,坚信一切都会过去,还要自我鼓励,以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
47、比起巨大却转瞬的爱,小小的但很深厚的爱更加美丽,知道吗?比起那样的爱,我更希望这种深厚的爱。
48、骗子,骗子,你都看不到,你都不说爱我。
49、好太在乎自我的长相,正因潜质不会写在脸上。
50、女人要学会播种,即使是在一个没有收获的季节。女人太习惯以谷穗衡量是否丰收,殊不知有时播种就是一切。开心的钥匙不是挂在山崖上,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51、华叔,我没出息是我连累了你。
52、当我明白人生的权势荣华不过是浮华浪荡一场时,我的人生已经完结了。
53、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即使这份爱不是你想要的,可以干脆利落的拒绝,却不能用厌憎的心态将它打碎。
54、如果你们像水手一样说话,那你们就要像水手一样工作。
55、人生是非常短暂的,先生们,有效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比别人更多的事情,那是一种盈利,东方有句古话叫一寸光阴一寸金,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亿万富翁,你们则穷困潦倒。
56、抱着善意去敲门,必见乐意来开门。
57、想取得成功,就要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换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
58、大张旗鼓难以持久,细水长流难以恪守,但有了相濡以沫的支持和领略,一切城市迎刃而解。
59、假如或人注定属于你,纵然打开世界上所有的门和窗,也无法让他分开。
60、"超级丹"是你们叫出来的,"林一轮"也是你们叫的。捧多了,百分之百起了副作用。运动员需要有自信心,但又要摆正心态。当年,"超级丹"让林丹心态起了变化,真把自己当成超级了,以为自己怎么打都能赢,不输才怪呢。
盗墓笔记表面看是一部盗墓题材的小说,核心内容讲的是一个关于千年以前的爱情引发的悲剧。
首先这部小说以远古神话作为底色,那时候人类均具有长寿基因,文明的起源伏羲能与有灵性的动物一起存活上千年。最初他们生活的地方是长白山,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们将家族迁徙到昆仑山,这个地方是西王母的隐秘境地,广阔的中原并不了解这里的情况,最终这里形成了陨玉、鸡冠蛇、尸蹩丹药等等外人所不了解的东西。想要从在这里出去只有找到云顶地底大铜门并顺利通过才行。但是西王母爱上了周穆王(西周天子),两人发展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感纠纷,最终西王母将周穆王放归中原并赠送给他穆王长生药,即玉佣和尸蹩丹药约定穆王百年以后使用这两样东西再来与她相见。
周穆王果然重生了并且变成了鲁殇王 ,但是周穆王是一个俗人,内心深处并没有把西王母放在第一位,而是更看重自己的地位、百姓的拥护、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因此周穆王闯入西王母的地方征集阴兵大肆征兵讨伐。变成鲁殇王 的周穆王死后又将自己变成血尸,军师铁面生 本想阻止这一切,但是以失败告终。铁面生暗自蛰伏,希望有一天能够阻止这场悲剧继续发生,于是将自己的真身藏了起来。实际上铁面生就是吴邪祖辈。张起灵张家是铁面生找的五个替身之一,原本铁面生复活后打算把自己的替身杀死,但是偏偏漏掉了张家,于是就开始自己杀”自己“。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云里雾里的谜团故事。
南派三叔在2007年出版《盗墓笔记》以后,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销售量就突破60万册,可见这本书的粉丝之多。
人类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动物。我们都感受被爱,学会去爱,我们都享受生活的精彩,学会看待人生的变化,我们都接受别人的关爱,也应学会一种人类该有的情感——感动。
感动,也许是春天里花花绿绿的景象;感动,也许是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感动,也许是秋季里稻香芬芳的气息;感动,也许是寒冬里一股温和的暖阳。我们感动于四季的奉予,我们感动于大自然的给予,我们是否也应该感动于家人、朋友、老师,甚至陌生人所给我们的不同感情的爱意。
感动,只因你的小心翼翼。
我还沉浸在偶像剧中时,父亲板着一张脸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动作利索地关掉了电源,气愤地对我吼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回房间睡觉。”在父亲的骂声中,我乖乖地放下遥控器,心里却很不服,小声嘀咕道“也才十点嘛,在学校都没这么早睡,难得周末,看会电视算什么,一周也就一次嘛……”我赌气的踏进房间,用力地甩上门,鞋也不愿意脱就爬上床,一头栽入被窝里。听到房间门外有脚步声,我知道的,是父亲。于是我假装熟睡,父亲轻轻地推开房门,轻轻地迈着脚步,走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为我脱下鞋子,小心翼翼地为我盖上被子,关上灯,轻轻地走了出去。父亲的背影却还是那么清晰,驼了的背显得父亲更加苍老了。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不服什么,我该满足了,父亲他不想我把时间浪费在偶像剧中,他只想我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他只想对我好。我该感动于父亲的小心翼翼。
感动,只因你们的悉心照顾。
前几天,由于淋了场雨,病魔找上了我。委屈的我不会照顾自己,幸运的是,我有那么几个好朋友,是她们一直在照顾我。
我感动于你们对我的好,你们都知道我不喜欢去看医生,便冒着风雨到药店为我买回退烧药,你们都知道我不喜欢喝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就特意到商店为我买回降火的菊花茶,你们都知道我会怕热,就不知疲惫地轮流着为我扇风,你们都知道……看着她们忙碌的背影,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委屈什么,我该满足了,我该感动于她们给我那么多关爱,我该感于她们对我的悉心照顾。
感动,只因你的不计前嫌。
还记得刚上她的课的时候,我不想听,我可以拿一个小玩意儿玩弄一节课,我也不想听。因为我恨她,她曾在课堂上让我下不了台阶,她曾在课堂上为难过我,她曾在课堂上当众撕毁同学们的作文,包括我。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郭老师。从那堂课后,我咬着牙对自己说,我会让她心服口服,这次作文是第一次被撕毁,也将是最后的一次。
也许,从那时起,郭老师开始注意我的吧。她没有再用那种语气对我说话,她开始关注我的作文,她在课后为我讲解作文缺陷,她会在我失意的时候给我安慰与鼓励,她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刻,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郭老师认真写着板书的画面,背影是那么平凡,平凡中透露着与众不同的气息,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记恨什么,我该满足了,我该感动于她给我无尽前进的力量,我该感动于她给我人生旅途中的希望,我该感动于她给我诚心诚意的的慰藉,我更该感动于她不计前嫌并更加地呵护我,教育我,辅导我。
感动,因你的举手之劳。
风雨中,我等待着母亲来接我回去,却怎么也等不到母亲的身影,阴暗的灯光下走近了一个陌生的身影,越靠越近,开始害怕了,所有的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人贩子?流氓?“小妹妹,在等谁吗?我送你回去吧!”一个清晰动听的声音,我抬头看他,一张俊秀的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一身学生制服,忐忑的心平静了下来,幸好,他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小妹妹,送你回去吧!”他对着走了神的我又重复问了一遍,我迟疑了一会,胆怯地说:“不用了,谢谢,我妈会来接我的。”他心疼地看了一下全身湿透的我,语气那么坚定:“我送你吧,看你全身都湿了,不赶快换了会感冒的,再说了,这么晚了,你妈可能有事来不了也不一定啊,放心啦,我不是什么坏人,不用怕的。”我微笑,点头接受了他的好意,一路上,他把伞撑在我头上,自己几乎是在伞外,雨水打在他身上,冷在了我心里。一直到了我家门口,一句谢谢送走了他,他微笑转身离去,高大的背影淹没在雨夜中。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害怕什么,我该满足了,我该感动于他的热心,我该感动于他的爱幼精神,我该感动于他的无私,我该感动于他的举手之劳。
是啊,我们身边有着太多的感动,我们应感动于公交车上,小朋友为老爷爷、老奶奶让座的情景,我们应感动于一身脏兮兮的清洁工人为我们带来清洁的环境,我们应感动于邮递员叔叔风雨中为我们送来家人的慰问,我们应感动于人们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微薄之力,我们应感动于烈日下一身装严的军装坚守岗位,认真维持交通秩序的叔叔、阿姨……
感动,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描绘,感动,不需要脆弱的眼泪诠释,感动,不需要丰富的物质修饰。我们需要用心去品味。感动,就在你我身边,那是一瞬间心灵的震撼,灵魂的飞扬,只要你用心体会,是的,感动,就在身边。
我们坚信,感动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