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
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受到生活环境及性别的影响,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有差异性,家长要认识一下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什么特征?
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1一、0~6个月生长发育进程表 1月龄的宝宝应该会对外界的声音有一些反应,有的宝宝视线会随着人或者物追到正前方的中线位置,也会注意到人脸。 2月龄的宝宝应该会俯卧抬头,发出哭以外的声音,比如咿咿呀呀哼哼唧唧的声音,视线会随着人或者物追到正前方的中线位置。 3月龄的宝宝应该会在俯卧的时候会向上45度抬头,会给出反应性的微笑,可能会将两只手握在一起。 4月龄宝宝应该会发出尖叫声和笑声,视线会随着人或者物追到180度的范围,这个时候双手还是紧握在一起的。 5月龄的宝宝应该会俯卧和可向上90度抬头和抬胸,可以用手抓住拨浪鼓等。 6月龄的宝宝应该会双腿支撑一点重量,拉坐的时候头部不会后仰,能够伸手去够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7~12月生长发育进程表 7月龄的宝宝应该会翻身和自己吃饼干,甚至还会拒绝别人把玩具拿走。 8月龄的宝宝应该会独自坐着,叫他名字的时候会有反应,抓住不止一块积木,还能想各种办法够到更多不好拿到的玩具。 9月龄的宝宝应该会扶着东西站立起来,能够把积木块从一只手拿到另一只手上面,会玩各种游戏,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又不同于看到日常看家里人的反应。 10月龄的宝宝应该会发出类似于dadamama的声音,但这是没有目的性的,能够用其他的手指抓取东西。 11月龄的宝宝应该会自己坐下来,拉着物体站起来。 12月龄的宝宝应该会扶着家具走,会咿咿呀呀学说话,用手指着东西和敲击物品等,能够玩拍手的游戏,和别人挥手等。
三、1-3岁生长发育进程表 13-14月龄的宝宝应该会站一会或者自己独立站着,再到弯腰再自己站起来,逐渐会自己走稳,还指着物品发出dadamama的声音,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或者动作传递自己的需求; 15-16月龄的宝宝应该会熟练的自己轻轻松松搭积木,模仿爸爸妈妈做家务,用自己杯子喝水等。 18-20月龄的宝宝应该会自如的跨上台阶,熟练地推着走路,清晰地叫爸爸妈妈,准确地说出其他几个词语,拿着笔涂鸦。 21-23月龄的宝宝应该会熟练地踢球,准确地把两个词组合起来说话,熟练的说出一两个名称和身体部位。 2-25岁的宝宝应该会对方向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自己吃饭的时候能够保持桌面的整洁,自己穿脱外套和鞋子以及裤子。 25岁-3岁的宝宝应该会熟练跳远和单脚站立,并且时间会延长,越来越熟练地扔球和双脚跳,会模仿画直线,上幼儿园,自己吃饭的时候能够保持桌面的整洁,自己穿脱外套和鞋子以及裤子,自己洗手上厕所擦手等。
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2幼儿在1—2岁时会产生想象的萌芽,但是孩子4岁前的想象力还是很零散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通过后天学习与强化形成条件反射,才有利于适应自然,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儿童行为培养的重要方法。我就是根据这个知识,在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时候, 有针对性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培养了她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生儿对光和温度的反应很敏感。2—3个月的婴儿对人脸和活动的物体感兴趣。3—4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够辨别色彩,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是红、黄、绿感兴趣。1岁儿童可以出现10—15秒的随意注意。新奇、鲜艳的刺激可以使2—3岁的儿童集中10—20分钟的注意力。在这里要提出心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再认和再现。
再认是当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能够确认出来的能力。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取决于以下条件:
(1)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
(2)眼前事物与头脑中过去事物的相似程度。
(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我们教孩子认字,需要经常不断地重复让他看到,这就是提高再认能力。我们读书就是再认能力的体现,里面学过的字,再看到还可以认识。
再现就是回忆,把过去曾经经历而当前并非作用于我们的事物,在头脑中将其映象自行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一般这种能力的发育要比再认迟缓一些。背诵就是再现能力,比如孩子不识字,但是她照样可以按照家长教的儿歌背出来。
认识字和能背诵是两个概念,我们读报纸时不经过刻意地反复背,看一遍是背不下来的,但是我们拿到报纸就可以读,这就是再认和再现的本质区别。
再认是用眼,再现是用脑。在犯罪学里面,辨别罪犯靠再认能力,比如,找几个人过来问见没见过。而描述当天发生的情况靠再现能力,比如描述那天下雪,当时自己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周围有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等等。
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是短暂的,一般来说1岁的孩子对人或物的再认能力大约只维持数天,2岁时可达数周,3岁时延长到数月。所以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孩子见自己的朋友,孩子开始认生,等熟悉以后便高兴起来,但是过一段时间,再带着孩子去见这个朋友,孩子又会用警惕、害怕的眼神看着这个他曾经认识的长辈。很多妈妈还会和孩子说:“你怎么不认识了?这就是你见过的某某阿姨呀。”如果大家知道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记忆特点,就不会奇怪孩子的这个反应了。
很多家长因为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希望孩子从小眼界开阔,所以孩子1岁左右时就带去迪士尼,或者出国旅游,以为带着孩子去这些地方会增长孩子的见识。其实如果家长了解孩子智力发育的过程,就会知道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徒劳的。带1岁左右的孩子去迪士尼,他的记忆力也就几天,隔一周再带他去,他还会觉得新奇,跟没有去过一样。所以带这么大的孩子出门,经常在家周围逛,也可以给孩子新鲜感。因为孩子还没有长期记忆,在孩子眼里,迪士尼和楼下街心公园的区别并不大。
所以根据孩子这个时期的记忆特点,带他们出国旅游的意义并不大。因为他们的记忆能力只能维持数周或数月,根本无法达到开眼界的目的。我记得女儿3岁的时候,在三峡工程开始施工之前我们带她去三峡,本来想要带孩子看看这里最后的美丽风景,因为以后再也看不到了,结果她现在完全不记得三峡什么样子了。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需要睡在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中,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适宜的温度为20—22摄氏度,湿度最好保持在55%—60%。有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过度保温,夏天室内温度超过22摄氏度也会以怕孩子着凉的名义不开空调,而且还给孩子包裹得很严,造成孩子烦躁哭闹、睡觉不安、食欲下降,甚至因为过度受热而诱发很多疾病。在冬季给孩子穿得过多容易造成“婴儿捂热综合征”,医学上也叫“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其症状包括:发烧、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是一种婴儿冬季常见病。
因此,儿科专家呼吁,在寒冷的季节,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条件良好,冬天屋子里有暖气的情况下,切忌把婴儿包裹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能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奶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
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3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婴儿期(胎儿娩出至1周岁)又称乳儿期
1、在生后第一年是体重、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也会出现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生长高峰!
2、婴儿期生长速度快,需要营养素丰富的食物,但是消化功能不成熟是该时期的一个大问题,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情况。
3、婴儿期也是感知觉、情感、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
4、6个月后从母体过得的被动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主动免疫机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幼儿期即1~3岁的时期
1、该时期的宝宝神经心理发育迅速是个性形成、语言表达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宝宝会出现第一个违拗期。
2、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在生长速度方面会较第一年缓慢。
3、消化道、肾功能发育逐渐成熟:4岁后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清除率、最大肾小球清除率达成人水平。
4、由于活动范围大,对各种危险认识不足,容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机体免疫功能也较差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
5、饮食也从乳类逐渐过渡为普通饭菜食物。
三岁半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
三岁半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但是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而外幼儿3岁以后,孩子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三岁半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
三岁半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1三岁是幼儿期。
幼儿期,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的年龄段略有偏差。临床医学领域根据生理学的特征,一般将1~3岁定义为幼儿期 ,也有观点将3~7岁划分为幼儿期。
上述两种分法的特征描述基本一致。即:此期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
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营养和辅食添加,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儿童年龄分期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一共7个时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约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或称为妊娠龄。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生后满28天,按照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单独列为婴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时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
(4)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自入小学(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7)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按照《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到达18岁之后即非儿童,所以此处的“青春期”只包含“儿童”部分,与医学上青春期的年龄划分稍有差别。)
三岁半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23岁内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1、从4个月开始保护乳牙
一般宝宝4~10个月开始长牙,2~3岁间乳牙可全部萌出,凡是孩子13个月内长出第1颗乳牙就是正常的。孩子长出1~2颗乳牙时,家长需用指套给孩子清洁牙齿且对牙龈按摩。长出2~3颗牙齿时可用医用硅胶牙刷,弹性良好且软硬适中,能清洁牙齿上的残渣,同时也能保护牙床。等乳牙全部长齐后,需选择刷头小且刷毛软硬适中的牙刷。
2、满6个月添加辅食
给孩子添加辅食时不能操之过急,循序渐进的增加辅食量,从单一到多样,从少量到多量,从细到粗。一岁以内的孩子尽量不要吃海鲜、羊奶、可乐以及蜜饯果脯类食物。
3、六个月用水杯代替奶瓶
虽然奶瓶良好,但不能长时间用。孩子6个月后需学习用杯子,一岁时停止用奶瓶,最晚不能超过一岁半。4~6个月的儿童可选择鸭嘴杯,8~9个月的儿童可选择吸管杯,12个月以上的儿童可选择普通杯子。
4、7~8个月独坐和用枕头
孩子7~8个月时能独立坐着,说明颈前屈形成,可以用枕头了。合适高度的枕头,头应该是平的且保持颈部生理弯曲。不建议用羽毛或纤维棉材质的枕芯。同时也要注意枕头的软硬度,手稍微用力就能按下大概50%的深度,且两秒内能快速回弹,这种枕头软硬度合适。
5、12~18个月利用好学步工具
孩子一岁时开始学习走路,一岁半前学会独立走路就可以,推荐助步车或学步鞋。
6、两岁时告别辅食
孩子两岁后就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饭了,不过饮食以清淡、少油少盐为主。一岁以内的孩子不能额外加盐,不然会增加肝脏和肾脏代谢负担。一岁以上的孩子饮食要清淡,吃盐量不能超过2克。
7、两岁时训练排便
一般孩子两岁左右就应该进行,如厕训练,帮助摆脱纸尿裤。孩子纸尿裤能保持两个小时干燥、对坐便器产生兴趣、大便时间变的规律、会用表情或语言表达自己排大小便,就可以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
8、两岁半是叛逆期
一般孩子两岁半时进入叛逆期,在此阶段家长也不能过于焦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呈现稳定突破再稳定的状态,这是正常的现象。
温馨提示:家长要抓住孩子以上8个黄金时间段,做好引导工作。一般孩子三岁之后才能用含氟牙膏,牙膏用量米粒大小即可,家长需做好监督,以免出现误吞。另外,家长要注意孩子饮食均衡,平时要适当给他补充水分,不能喝碳酸饮料或含糖饮料等,可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来增强抵抗力。
三岁半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33~4岁,可以在父母的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4~5岁,可以在父母的提醒下,保持正确的坐、立、行;
5~6岁,即使不需要提醒,也可以长时间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行走姿势。
温馨提醒:3-6岁的少年儿童又被称作幼儿阶段,这一环节少年儿童一般是读幼稚园的阶段,3~6岁的孩子,每天应该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午睡1~2个小时左右,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在孩子写作业、看书、画画时,父母要提醒孩子坐直、不驼背、不耸肩。
健康情绪的表现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偶尔会因为一些小时而哭闹,但通过安慰能很快平定情绪;
4~5岁,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就算有不愉快的时候,也能接受父母的解释,不再随便发脾气,能与人分享快乐;
5~6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能自我化解消极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能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快的转换情绪和注意力。
温馨提醒:允许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谈论一些事情,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开心或不开心,不可以惯着孩子。
能达到什么样的适应能力?
3~4岁,能在成年人的帮助下,较快的适应集体生活,但偶尔还会因不适应而哭闹;
4~5岁,能在较冷或较热的环境中,持续活动半小时以上,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建立人际关系,适应新的老师或照顾自己的人;
5~6岁,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能持续活动一个小时以上,能拥有自己比较好的玩伴,对幼儿园已经完全适应。
温馨提醒:每天都要给孩子安排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经常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带孩子去游乐场和不同的`孩子接触,让孩子适应各种不同环境。
能达到什么样的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
4~5岁,知道饭前便后洗手,简单的衣服能自己穿脱,自己的物品在提醒下可以收拾整理;
5~6岁,能根据天气冷热要求增添衣服,会自己系纽扣、系鞋带,能主动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
温馨提醒:孩子肯定没有你想象中做的那么好,但父母一定不可以指责,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不要所有事情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该具备什么样的安全意识?
3~4岁,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提醒下不做危险的事情;
4~5岁,在公共场合知道紧跟父母,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说出自己和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家长电话号码;
5~6岁,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玩耍时能主动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警察、医生、消防员分别是做什么的。
温馨提醒:在生活中跟孩子讲解周围安全事务,比如燃气灶、电插座不能乱碰,药片不能随便吃,告诉孩子遇到某种危险时,具体应该怎么做。
应该掌握哪些文明语言?
3~4岁,能在家长提醒下,说一些简单礼貌用语,说话声音大小适中;
4~5岁,能主动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能根据场合改变自己说话语调,不随便说脏话;
5~6岁,别人讲话时能主动回应,和他人正常交谈,能用不用的语气表达自己的心情,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温馨提醒:孩子的文明语言,大多数是在模仿紧家长,所以家长要注意平时说话方式,提醒孩子如何使用礼貌用语,什么场合下要打招呼、要说谢谢。
3岁宝宝处于什么阶段
3岁宝宝处于什么阶段你见过那些?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身体和智力上,都发育得非常快,而且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强。那么,3岁宝宝发育标准是什么呢?那么在宝宝3岁处于什么阶段呢?
3岁宝宝处于什么阶段1
3岁男童身高标准是86、4-109、5cm;体重标准是10、62-20、65kg;3岁女童身高标准是85、5-108、2cm;体重标准是10、24-20、12kg。孩子的发育速度都不太一样,而且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宝宝的发育情况偏离标准很多,就要到医院检查了。
3岁的宝宝在语言能力上已经比较强了,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很多3岁的宝宝都很喜欢自言自语,这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在正常阶段。这个时候的宝宝,有了想法后已经不会再直接说出来了,而是会静静地思考,然后再作出某些决定。
3岁宝宝已经具备了一些动手能力,但大多都是在搞破坏,经常会将家里弄得一团糟。孩子在平时总是闲不住,大多数时间都是跑跑跳跳的,这表明孩子的'运动能力有了增强。孩子已经学会了拍球、抓球以及滚球。宝宝们都很喜欢玩翘翘板、滑梯,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岁宝宝处于什么阶段2"三岁到三岁半的孩子成长发育到了什么阶段",见以下特征:
一,特征:性格温和·快乐友善。
这一阶段,一个先前吵闹不安的孩子会突然变得安静斯文起来。挂在嘴边的是“好!”或“要!”,而不是“不!”;最经常出现在脸上的表情是笑,而不是哭;对你的要求最多的是接受和妥协,而不是拒绝。
二,基本身心特征:
1、动作顺畅 。
2、走路稳定 。
3、有调节视线能力。
4、能察觉大人的一举一动。
5、语言上乐意学习新鲜词语。
三,心智能力
1、有自我意识。
2、有时间概念。
3、数学能力开始出现 。
4、开始学会合作。
四,人际关系:
1、合作意识团体意识出现。
2、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互动游戏。
3、有喜恶之分。
4、开始理解大人的感受。
5、权威人物对他产生影响。
6、学会使用技巧。
五,饮食:胃口不错
六,睡眠:睡眠很好
七,读写等兴趣:
1、对交通工具、带彩图的书感兴趣。
2、喜欢跟着音乐唱歌跳舞。
八,大小便:需要大人稍微帮忙
九,洗澡穿衣:
1、偶尔拒绝洗澡、
2、喜欢自己穿脱衣服
三岁进入什么阶段
三岁进入什么阶段,每一个孩子对于家里来说都像是天使一般的存在,所以一旦孩子身体有点不舒服或者是长什么东西,家长就会十分的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以下分享三岁进入什么阶段?
三岁进入什么阶段1三岁后进入思维训练关键期
1、0-3岁:侧重动作思维训练
孩子在这阶段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主要是靠感知与动作。因此,在这一阶段训练的侧重点应该要与之相符。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游戏时,遵从由简到难的原则,尽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毕竟兴趣是世上最好的老师。此次,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动手来参与,即使任务完成得不是那么完美,必须要保证参与度。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游戏,让孩子容易上手。比如,分类游戏。准备一套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玩具。
让孩子自己根据玩具的大小、颜色及形状进行分类排列,家长们在一旁给予孩子一些提示与引导。或者也可以让孩子玩玩数玩具、数台阶等小游戏,从小锻炼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
2、3-4岁:侧重形象思维锻炼
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要比上一阶段的更好,大脑对图形化的事物理解度更高。比如,你问孩子五根饼干吃掉一根,还有几根呢?
孩子可以通过拿走其中一根饼干,再数剩下几根饼干会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直接问孩子5减去1等于多少,他们就回答不上来了。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还是偏向于孩子形象思维上的训练。
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当孩子进入形象思维阶段,就表明思维能力训练进入了关键时期。经过专门训练的孩子比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孩子,
在思维能力上开始产生差距。因此,宝妈们一定不能忽视。在这一阶段,父母们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玩一些锻炼观察力的游戏,如“找不同”,另一方面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带有的科普书籍。
3、4-6岁:侧重抽象思维锻炼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比上一阶段更强。不仅能理解式的形象事物,而且也开始能够看懂抽象类事物。也就是说,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复杂推理、判断的能力。
当然,进入抽象思维阶段,就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高级段的层次,完成任务的难度也有所提高。因此,父母在这一阶段付出更大的耐心,不要太过心急,让孩子有自己的过渡时期。期间,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表达其看法。
总结:
思维能力作为学习、生活于工作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培养学习的。要想拥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抓住关键时期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只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还不一定得到理想的结果。因此,希望自己的宝宝长大后成为一个“天才宝宝”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啦,在不同阶段给到宝宝适合又适量的训练任务哦。
三岁进入什么阶段2宝宝3岁前成长六大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分娩之前
初为人母,既有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又有一个重要的疑问挥之不去。怎样做一个真正合格的父亲或者母亲呢回想自己的幼年时代,感觉父母的一些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特别希望对宝宝采取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抚育方式。
其过程必然是困难重重,然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尚不可知。因此,宝爸宝妈要经常与其他父母沟通交流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积累抚育经验,针对宝宝的问题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第二阶段:宝宝诞生
宝宝出生后虽然在你怀中只是个几斤重的小肉团儿,但是他已经是个独立的个体了。他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一定的反应,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每个孩子的感觉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千万不要拿别的宝宝做参考,更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阶段:学习认人
宝宝出生后,立刻就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整天的哄他、抱他、与他讲话,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所有的事情都在围着宝宝画圈,悠闲舒适的生活从此不复存在。在出生3个星期后,宝宝变的更加灵动。一张活泼的小脸,一双闪亮的眼睛,开始寻求与人交流。
宝宝刚刚开始融入到成人的世界,对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心,时刻需要父母的安抚。因此,父母的责任不仅是喂饱他,更重要的是,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和宝对视、讲话、交流,帮助宝宝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真正成为家庭里的一员。三岁的宝宝发育
第四阶段:与父母交流
2个月以后,宝宝开始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大人都围着他转,时时刻刻照顾着他。他也变的十分活泼,经常手舞足蹈。他会长时间的盯着父母的脸,会咿咿呀呀的说个不停,还会经常咯咯的笑。这样一来,父母要用大量的时间陪宝宝玩耍,并且,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他的脾气和性格。因此,这个阶段里,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阶段:传递感情
在宝爸宝妈的辛勤努力下,宝宝逐渐的长大。宝宝慢慢地学会传达感情,对待父母亲的态度也是不同的:面对母亲会比较安静,而面对父亲则表现的非常兴奋。并且,他知道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对于宝宝取得任何一点点进步都会欢喜异常的宝爸宝妈来说,在这个时期更是能够深切体会到宝宝对自己的重要性。
正所谓血浓于水,宝宝是他们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天底下最让他们牵挂的人,说“孩子就是我们的一切”一点都不夸张。而且,这个时期,父母与宝宝所传递出来的亲情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它能保证宝宝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第六阶段:学会坐立
到了7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学会坐立,喜欢摆弄玩具,一会放进嘴里,一会又把它扔到一边,随时观察大人人的反应,看看父母是否又把它们重新整理好。并且偷偷的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不停的测试着父母的忍耐力。他开始懂得表现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经常打断父母的谈话,开始试图模仿大人们的动作或讲话,虽然就是“爸”、“妈”……
一些简单的字节,但是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就和进步。根据宝宝的表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能够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时候不要惹他。但父母也有了疑惑:他以前喜欢这样那样,可现在怎么不喜欢了没什么不对劲吧
了解了宝宝在3岁以前成长过程中的六大重要阶段,宝爸宝妈们都努力起来吧,和宝宝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一起拾级而上。
三岁进入什么阶段30-3岁宝宝身高体重发育标准表
宝宝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0-3岁宝宝的八大发育要点
宝宝的成长很快,这实在是一件神奇的事。宝宝每达到一个发育阶段,我们都会为之感到玄妙和快乐。我们要牢记宝宝成长发育要点。
1-5岁孩子标准身高体重
新的婴儿成长标准称,婴儿之间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在区域和全球大规模人群之间,平均成长显著相似。新的标准证明,在婴儿出生至5岁时成长差别更多地受到营养、喂养方法、环境以及卫生保健而不是遗传或种族特性的影响。
0至3岁婴幼儿成长阶段
0至3岁婴幼儿成长阶段,0~3岁的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想要宝宝大脑发育好,需要内外助力。在这个阶段是家长们应该密切注意的时候。以下是0至3岁婴幼儿成长阶段内容
0至3岁婴幼儿成长阶段1婴幼儿的早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在这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中,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生后的最初几年是儿童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等方面充分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而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期。现代研究表明,出生后3天的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母亲的脸上,半岁的婴儿能够形成初步的概念,1岁以后的婴儿开始具有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2~3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
可以说,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所以家长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或者敏感期,为孩子不断创造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让孩子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全面发展,让早期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家长要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一、动作发育的关键期
运动和动作发育可促进体格发育、扩大活动范围、发展观察力、增加与人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小儿独立生活能力及活泼、勇敢、坚毅等优良品质。0~3岁是宝宝运动发育的敏感期,宝宝出生从仰卧位到能走会跑,从伸手取物到能灵活运用双手均是在3岁前完成的,
宝宝抬头的敏感期是2~3个月,坐的敏感期是6~7个月,走路的敏感期是1岁左右。1岁以后动作发育更为迅速,手脚的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而手的动作发展如伸手取物的的动作敏感期是5个月左右,手的精细动作的敏感期是15岁―3岁。根据其特点宜重点培养粗动作和手及手指的精细动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生后2个月即可训练抬头、俯卧、撑胸的动作。3个月时,帮助小儿由仰卧转为侧卧,完成翻身动作,训练主动改变体位、姿势的能力,为爬行做准备。5个月开始可扶小儿学坐,但时间不要太长,避免脊柱弯曲,4~5个月,训练其抓握胸前的玩具;6~10个月可训练用手指取小物体,创造可爬行的环境。
6个月开始可以训练扶站;8~9个月可学扶走;10个月后应训练从扶站至迈步的能力,并逐步过度到独立行走。1岁半后,在走稳的基础上,训练小儿上、下楼梯、跑、跳和攀登的能力,练习两脚交替独站,使双肢力量均衡,教小儿蹦跳,还可让小儿练习从台阶跳下和跳远,促进大肌肉的发育。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和草地上进行游戏,跑步等促进其活动能力的发展。
可通过学画画、搭积木、用塑料绳串有孔玩具、学习用筷子来取东西、折纸等训练小儿手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还可通过游戏、手工和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的发育。
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是孩子学习的基础,也是智力发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喜欢听到能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语音和语言感知环境,让婴儿充分感知语言,经常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婴儿自发“baba”、“mama”等语言时,应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使婴儿逐渐理解这些语言和特定人物的关系。2~3个月时,母亲可利用哺乳和小儿亲切“交谈”。
开始学说话,便应主动教其正确的发音,使婴儿能积极模仿成人的语言。通过日常接触的人和物,引导其将物、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进行表达。适合婴儿的语言刺激有广播、小故事、儿歌、亲切的语言交流等,这些都能引起婴儿感知语言的兴趣。
小儿从语言理解阶段开始,日后的言语积极性高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逐渐丰富,言语交际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主要培养和加深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利用不同的场合创造言语交流的机会,教日常语,启发小儿说话;教小儿认识周围的人和物,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要多和小儿讲普通话,发音要正确,口齿要清楚,语句要连贯完整。
鼓励小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在模仿成人语言时应及时纠正错误发音,使其吐字清楚,用词正确,发音准确,语句连贯完整。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音词到多音词,不断丰富小儿的语言词汇量。随着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可进一步教小儿念短句和儿歌;复述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并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对于孩子将来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孩子模仿能力的敏感期,也是孩子出现第一个逆反心理的时期因此需在本性形成的起始点上就为其提供适时、适量的条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卫生等习惯和爱劳动,关心他人的品德;训练穿脱衣服、鞋袜、解纽扣和鞋带等自理生活的能力。鼓励小儿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其遇到困难时,教育着不要马上伸手相助,应鼓励其进行尝试,小儿经尝试获得成功后,对将来智能发展和学习的意志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向小儿传授多方面的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技能,为小儿提供练习有关社交行为和技能的场所。
让小儿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使小儿在游戏中懂得遵守一定规则,相互合作,团结友爱,通过这种游戏培养小儿建立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多带小儿接触社会,教会小儿有礼貌地称呼周围的人。
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如教育小儿爱护玩具,有礼貌、不乱扔果皮、主动收拾玩具、公园的花不能摘、不随地大小便等。成人要尊重小儿,不要当面评论其缺点,如果犯了错误,要教育其认识错误并勇于纠正,在其做出努力后及时表扬和鼓励。应及时表扬小儿好的行为,批评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0至3岁婴幼儿成长阶段23岁内宝宝有两个发育高峰期,分别是 0-1岁、 2-3岁。今天一起来看看他们有哪些特点吧!这两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有以下主要特点:
★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 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
★ 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 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0-1 岁阶段,宝宝每个月都会掌握一种新技能,比如翻身、抬头、坐立、站立、爬行等等,动作发展也影响着心理发展。口欲期,孩子会用嘴来探索世界,当孩子发现自己能「摔」东西开始,会发现自己手臂的力量,会用双手来触碰各种物品,了解周边环境的变化。
2-3 岁阶段,是语言发育的阶段。原本说话还比较含糊,这个阶段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学会与同伴相处和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孩子也开始探究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多事情喜欢自己来做决定,有自己的一套行动逻辑。给宝宝进行性格塑性,一定要把握 3 岁前这段时间。
宝宝什么时候能翻身,什么时候会爬行,什么时候会走路?每个阶段都有哪些发展特点?这些是新手妈妈们非常关心的话题。有了下面这个图解版,如同一张发展地图,妈妈们的心中就非常清楚了!当然,这些只是个参考,切不可“照书养孩子”,
0至3岁婴幼儿成长阶段3一、0-3岁婴幼儿行为发展的四个阶段
1、依恋的0岁
通过关注性的满足发展宝宝的依恋感;
2、好动的1岁
通过安全性的保护发展宝宝的安全感;
3、探险的2岁
通过支持性的参与发展宝宝的信任感;
4、自主的3岁
通过尊重性的引导发展宝宝的自主感。
在人生最初的头3年里,让婴幼儿建立良好的依恋感、安全感、信任感和自主感既是早教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也是为构建婴幼儿成年后的良好人格奠定基石的工程,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依恋感出现得最早,0-1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父母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充分的肌肤接触、情感表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都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基础感情,其他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基础感情之上的,为此我们不可小视宝宝依恋感的发展。
二、早期教育实施关键
1、保持高度“敏感”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发展情况,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高度敏锐的洞察力。
2、选择适当的育儿法
作为优秀的父母,除了要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还要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程度,来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概而论。
3、善于使用教育工具
教育工具最好不要单一,、CD、多媒体、玩具、亲子互动等都是父母教育孩子可以利用的工具。
3岁小孩属于哪个阶段
3岁小孩属于哪个阶段,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开心与快乐,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下面为大家分享3岁小孩属于哪个阶段。
3岁小孩属于哪个阶段1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
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5、青春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7、成年期(25~50岁)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50岁以上)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3岁小孩属于哪个阶段23-4岁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
有人认为,让这么小的孩子又是认字、又是学算术、又是学英语,太可怜了,应该让他们尽情玩耍才对。
可是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把单纯的玩耍作为有益的学习,那么这对于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的大脑将是有害的。我想再三强调一下:大脑成长的速度比一般人想象得要快,三岁时完成百分之六十的线路,六岁时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如果孩子过了六岁再开始学习,就会因为大脑已经生长完毕、脑的质量也已定型,而使得改变大脑的回路和提高大脑的素质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应该说,可塑性极大的两三岁正是孩子最适合学习的年龄。在这时教孩子学习,会令他们的大脑产生出与此相应的优秀回路,并且提高其脑神经细胞的质量。我们所做的只是小小的一点努力,却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效果,这叫“事半功倍”。
孩子在两三岁时的学习,不仅仅汲取了知识,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脑神经细胞的质量(即在神经细胞中,记忆元素RNA的密度很大),使他今后的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希望大家知道,教育的最佳时期就是在接近零岁时。孩子的大脑是否获得了天才的发展,取决于三岁之前的教育;而在紧随其后的三岁至六岁期间,若对其施予恰当的教育,其素质将会更上一层楼。
如果在这一阶段里教孩子下围棋或象棋,有的孩子甚至能够获得连大人也无法匹敌的棋艺。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能够让他们把自然赋予自己的各种机能、记忆力、思考力以及运动、绘画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的良好环境。
可是,通常我们在做些什么呢?真是恰恰与此相反。虽然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涌动着非常强烈的愿望,但却被我们忽视、限制、压抑,得不到自由伸展。
父母们更多的是把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当做玩耍的最好阶段,不是光让孩子尽情玩耍,就是什么也不做地让孩子稀里糊涂地度过无聊的每一天。为此,本来有着非常美好前景的大多数孩子,他们的才能之花还没有结出果实就落了,无论是记忆力还是理解力都成长得很糟糕。
曾听到有人讲过这样的话:“给两三岁的小孩教这种东西,一点也没有用。到上小学的时候,他会变得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这倒是真的。根据幼儿大脑的功能以及才能递减法则来看,这的确是事实。不过,这仅仅适用于教育没有持续进行、中途而废的情况。只要每天用上二十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坚持不懈地给孩子以相应的教育,那么孩子一定会获得优秀的素质。
此外,在前面我曾谈到过两岁孩子的自立期。其实,这个自立期在三岁孩子的身上依然存在。所以,也应该尽量让三岁孩子做些家务活。
外出买东西时,可以叫孩子帮着拿东西,也可以让他帮着挑选商品。当他做得不错的时候,就热情地表扬他。孩子在被肯定、被当做一个大人来对待时,就会一点一点地滋生出成人的意识来。对于三岁的孩子,有必要进行这种小小的社会学习。与此相反,那些总是被当做小娃娃来对待、丝毫不做家务、在大人的责备声中长大的孩子,是极其不幸的。
孩子确立自我、渐渐变得成熟起来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被父母肯定、信赖的这一意识深入他的大脑中。不被父母承认,成长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责备声和失败的体验,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确立完整的自我的。
为了把你的孩子培养得更加活泼可爱,给予肯定和称赞是非常重要的。恳切地希望大家对此加深理解。不了解这一点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情绪不安定、性格异常、存在着各种各问题的孩子。
3岁小孩属于哪个阶段3孩子从三岁开始其思维可以基本落实三个阶段
1、依恋期(0~3岁)比如小孩子需要自己的舒适空间,开始分享自己的食物。到了五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宝宝就开始逐渐独立了,比如要房间了,喜欢自己自己的小房间了。
2、独立期(4~6岁)这个阶段主要在养育和环境两方面,比如不喜欢跟大人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自己做事情,慢慢调整自己的自理能力等。养育阶段家长的环境要有规律,要能和孩子一起发展,比如养成好的习惯等。
3、叛逆期(7~9岁)这个阶段主要是孩子对家长的态度,比如喜欢随大人,不喜欢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等。以上是三个时期的特点,家长要对应好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及时跟孩子沟通,提高教育效果。
无论哪个时期都要以身作则,温暖有爱,有耐心,专注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我们做家庭教育工作,把孩子养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一直在试图引导孩子学会社会化,从而变得现实、阳光、有行动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可是正是有这么多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时候陷入以下困惑:“我家孩子这么小,要这样那样的技能,真的可以吗?”
“我家孩子现在什么都不会,除了说还是说,应该也不是没有学习能力吧?”“我们家孩子什么都要,我给他买车、买房、买衣服、考驾照让他长大去社会上去试一试,他到底要学什么,他到底适不适合?”有人问我:“我家孩子现在这样,让他去社会上试一试,会适合吗?”其实,这是家长给孩子的期望,他想变得更优秀。但他并不懂社会规则、社会礼仪,他什么都想要,想得到那个时候,社会、世界给他的,他想要的。
可家长给他的社会启蒙知识、环境启蒙知识是什么?对一个人来说,社会成长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你给孩子一个正常的成长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基本的教育模式,当他一旦离开家庭的时候,有足够多的空间,有丰富的社会性教育。就是讲社会就是要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察言观色,也就是说家长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让孩子适应社会。
在他社会性培养的快速发展时期,他通过观察,通过学习,也会慢慢学会社会交往能力。这样一个孩子在出社会后,在他出社会一两年后,就有一种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最初的情绪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幼儿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幼儿在看**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幼儿看**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⒉ 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幼儿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⒊ 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幼儿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黄煜锋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孩子已能辨认到别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幼儿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二) 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先前不能引起幼儿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进入幼儿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
情绪的深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较小的孩子感到亲切,较大的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小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幼儿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⒈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直到幼儿晚期(5-6、7岁),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他们逐渐养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⒉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幼儿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⒊ 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3-4岁)的幼儿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完全外露,丝毫不加掩饰。随着语言和幼儿心理活动随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及其外部表现,这一阶段的幼儿,从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因此,情绪仍然是明显的外露。
幼儿晚期(5-6、7岁)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能较多地调节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学前到学龄期间,幼儿情绪的发展成就惊人,他们的许多情绪技能例如控制消极情绪的爆发、表现出不同于真实感受的“表面情绪”或“情绪外壳”,尤其在3-12岁之间飞速增长,这时儿童在交往中掌握了许多情绪技能,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儿童情绪逐渐内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