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王维后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辛夷坞王维后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王维《辛夷坞》

借用此诗,王维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表达出内心的苦闷与矛盾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在王维看来,却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这个绝无人迹的地方,辛夷花在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零,既没有人对它们赞美,也不需要人们对它们的凋零一洒同情之泪。它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颤,几乎连时空的界线都已经泯灭了。这样的静谧空灵,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恬淡有如陶渊明,犹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怡然自得的神情溢于言表。而王维则连这样的一丝悠然之情也找不到,淡漠、冷清、空灵、寂灭。诗人的心境竟是这样的太上无情!其原因究竟何在?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①著花未:开花没有

〖翻译〗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解读〗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守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情。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