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纳兰性德)诗题的意思

“长相思”(纳兰性德)诗题的意思,第1张

”长相思山一程“诗题的意思是:长相思,这是词牌,没什么意思,只是标明格式名称而已,原词没有题目,“山一程”,只是依照编辑的惯例,以第一句作为题目。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扩展资料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词人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年),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以小令见长。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长相思》一词表现了词人( )对家乡的思念

《长相思》一词表现了词人( 纳兰性德 )对家乡的思念

长相思一词中,“长相思"是什么名,词中最能表词人思念家乡的勿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作者未知)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后主李煜词名《长相思令》。宋人林逋有“吴山青”,又名《吴山青》;张辑有“江南山渐青”,又名《山渐青》;张先词名《相思令》;赵鼎词名《琴调相思令》。金代嘛钰词名《长思仙》。元代仇远词名《越山青》;王行词名《青山相送迎》。明人孙秉宗词名《长思令》。清人沈谦新翻仄体词名《叶落秋窗》等。原有平仄两格。双调三十六字。平韵格为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仄韵格如是压仄韵。别有四十四字三首联章一体。唐时张继《长相思》一首,令狐楚二首,俱乐府诗,非词体格。《长相思》词牌共录入平仄韵十三体(参考文献《中华词韵(增订本)》谢映先,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白居易、陈东甫、林逋、晏几道、万俟咏、纳兰性德、李煜、王灼、欧阳修等。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爰。( )是对的还是错误

对的!

这三首诗都以思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希望采纳!

除了秋思、泊船瓜洲、长相思这几首表示思念家乡的诗词之外还有哪些表示思念家乡的诗词呢?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相思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爱上了一个不应该爱的人!主张你放弃!相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大家人的事,主要是你太年轻,你不是30岁了或者是35岁,你根本没办法承担家庭的重压。看似只不过你和她结婚,再把小孩一起养育,实际远不止这个事,还有她的美貌对你并不是件好事,只怕她有诱惑人的其它可能性,她可以不断结婚,而你却为她付出了感情。主张你放弃她,为她好也为你好!

长相思是( )代词人( )

清 纳兰性德

与“思念家乡”中的“思念"一词表达意思相同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乡乡思思恋想念惦念

对家乡的描写,要表现出对家乡的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的情感的作文

先略微的描写家乡的季节美景 再举出一两个在那里发生的事 加以叙述 最后道出自己的情感——对家乡的思念和爱 (情真意切的文章最能打动人心 即使是语言平实的文章也能打动人哦 尽量不要抄袭别的文章但可以借鉴写法)

希望这能帮到你

《长相思》是表示战士们想念家乡的情感吗

战争中,思念家乡和亲人,歌颂情谊,反应边疆战士心情,生活和爱国主义。

与“思念家乡”中的“思念”一词表达意思相同的词有哪些?

挂念 怀念 想念 惦记 惦念 思慕 思恋 留恋。

麻烦采纳,谢谢!

亲亲您好,长相思表达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长相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

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容女相思,似有寄意;

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

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赐金放还忆当年

《长相思》共有三首,相传是在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心情郁闷,在沉思当中回忆过往之事时所写下的。

“长相思,在长安。美人如花隔云端。”

第一首通过描写寒冷凄清的景象,渲染孤独寂寞的气氛,抒写了异地男女的相思之情;第二首诗则通过描绘独居深闺的妇人弹奏琴曲、借曲传情的画面,表达了她对自己亲人的思念,颇有望眼欲穿之感;第三首则用花和床为意象,站在男主人公的视角描写,抒发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想念。

虽然全诗三首所采用的形式、意象,甚至描写角度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却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离别亲友的相思之苦,读来让人顿觉意味深长。

相思背后的政治寓托

我国古代诗集中一直有把贤人志士比作“美人”的习惯,而这首诗也不例外,李白并非是想要表达对某位女子的想念,而是借此意象,来表达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比如“长安”这个地名,就暗示了它其中深刻的政治内涵。

全诗读来情真意切,让人动容,诗人更是在自己奇特的构思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想象。这也从侧面凸显了李白当初进入仕途,对政治抱有巨大渴望的心理,然而无奈受到奸臣小人的诋毁和排挤,满腔抱负最终竟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长相思·山一程》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长相思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感情。

《长相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

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

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扩展资料:

“忆君迢迢隔青天”独立成句,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这四句诗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情形的表达,思妇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容颜憔悴,不禁悲从中来无法断绝。“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是唐时名句,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

曾经清澈如水明眸善睐的双眼,而今却成了流泪不止的两眼清泉,如此的想象和夸张让思妇的形象更具灵动的色彩,艺术之美感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一样,令人为之动容。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思妇不关心自己的容颜憔悴,也不担心自己双眼如泪泉,反而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出现,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肤入骨的思念也无所谓。

只要他早日归来,断肠人也就心满意足了。所谓“不信”云云,无须深究,只是夫妻俩的窃窃私语,取镜相照,更是带有了闺房亲密的意味,显然,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