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大兵简介及详细资料

金马大兵简介及详细资料,第1张

概况

导演: 金鳌勋

编剧: 开全编剧小组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国语/国语

上映日期: 1990

剧情简介

李文新、杜宗奇等新兵抽签下部队,等集结时知是「金门」俱各忧心忡忡。

接船的是一位素称严厉的炮兵炮长--杜宗勤-- 他甚至见到了亲弟弟杜宗奇也不显露亲热之情。对好胜的宗奇和不合群的文新,更是「照顾有加」!

适应了坑道生活和配合严密的炮兵作业后,众兵才不再糗状百出,挨整受罚,也知道如何制造趣味,互相消遣,建立了兄弟般情感。一日,宗勤派文新参加五项竞赛,引起宗奇醉后肇事,文新反而主动代罪受过,令宗奇惭惭不安,请求宗勤给予补过机会。于是众兵联手奋斗,争取到炮阵竞赛的最高荣誉,宗奇与文新亦成为莫逆。

众兵离开金门,最感念的却是原先最怀恨的炮长--杜宗勤。

这部影片不是完全的只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是让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浩劫。《拯救大兵瑞恩》以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军登入法国诺曼底海岸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为背景,派出小队寻找,一名叫瑞恩的伞兵为剧情主线,经历重重挫折,终于找到大兵完成任务。

1)影片主要讲述的则是在二战中前线组织一支八人的小队在枪林弹雨,人海茫茫中寻找不知生死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仅仅是这八个人,就要不顾生死,不畏艰难,只为了寻找失踪的战友,只为了将其救回。并且,《拯救大兵瑞恩》也被誉为最能够反应二战时期的战争**,其**中渲染的气氛也是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中逼真的画面,应景的配乐,任何一处所表达出来的方式都让人觉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本片荒诞中却体现着人性善良和温暖的一面。先不考虑真实性,部队上级为了不让全家儿子参军的母亲得知四个孩子全部丧生于战场,特地下令去寻找唯一一个还活着的孩子士兵瑞恩。八个人在寻找瑞恩路上有去解救帮助小孩子而不幸牺牲的人。这些善良的人们用信来将自己的对人间的情感传递下去,塑造了多个生动的形象。如冷静理智的米勒上尉会手抖会紧张也会害怕。

3)这部**里除了战争的真实,故事的戳心,更是把人生揉在了每个镜头里。平凡的老师,居然来带兵打仗,战争改变了每个人,也改变了历史。但瑞恩,和拯救瑞恩的人,结束战争也开启了新篇章,不辜负这一切,真的不负拯救。这是一部足够简单也足够复杂的**,一个足够残酷也足够温暖的故事,一篇足够直白也足够婉约的章节。感谢每个瑞恩,每个拯救者,人生就是不辜负!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_**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4

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不太一样,我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说的直接点,以前基本上对此不太感冒。经常搞不懂为什么一提起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们总会兴趣倍增滔滔不绝。

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也是从它开始,我慢慢的懂得了从战争片中发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称赞的口碑,虽然它与9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却赢得无论影评人还是观众的一致好评,二战老兵看完本片后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真实和震撼的反映二战的影片。

于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开始了这一次特殊的观影历程。

当影片结束时,我的胸口添堵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厚实。这不仅仅是看过一部好片的充实和快感,中间夹杂着思考,震撼,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曾听人说过在战争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内在的人性。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想想确实是这样。习惯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们早已经体会不到战争时期的那种恐慌和危机感,自然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战争状态中人性的善恶。

但是,当它赤裸裸的以一种触目惊心的直观方式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

还好,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个怀着童心的老男孩,一个能拍出《ET》这么温情的童话的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为犹太人的他的那部惊世的《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仍然是一个人的救赎,结局仍然给人以希望,即便是那个内心挣扎的纳粹军官最后还是放走了他喜欢但却极力抗拒的犹太女佣。所以,怀揣着天真的他能够还原战争的惨烈,能够刻画战争中种种人性,但他永远不会像库布里克那样对世界的刻画绝望得让你不敢直视。他始终会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择后给你以希望,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激,让你对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而且我知道,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接受!!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己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考虑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后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己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己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己,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对比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面对战争之时,会有怎么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责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己,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己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后,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后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希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5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直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在某个程度上是因为不能接受那血腥的战争场面,而这一部战争片,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这部影片主要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伤心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8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

“一只颤抖的手、一句临终时的遗言、一个用六个士兵拯救的生命”这三个情结构了火爆的美国进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题。

看过这部**的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角色,那就是米勒上尉。那一只颤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这只手。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学老师,战争的不断升级和扩大改变了他原有的平静生活。戎马倥偬,硝烟弥漫,使他的身体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战争的烙印,这种伤痛本身就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看完影片我们依然无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负的伤。但是总是在战争场面就要一触即发之前,导演都有意地让这只手出现我们的眼帘中。影片中这一只颤抖的手不是说米勒上尉在战争前的心理恐惧,而无非是要说明战争给人留下的无法抹灭的苦痛的记忆。

从这一只颤抖的手,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或惊栗,或惨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伤痛。

在战场中找一名士兵,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更难,那不仅仅只是漫无边际的找寻,还时时刻刻面临的是生命的危险。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战争的需要驱使着米勒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用一把小手枪在做着实际上是无谓的抵抗的时候,他仍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务是把最小的瑞恩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能够安全地回到母亲的身边。因此,当生命即将离去,他哽咽着在瑞恩的耳边说道: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一定要活下去。这句临终的遗言,不仅影响着瑞恩的一生:“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而我们的观众也会因为这句话而更加激起内心对法西斯发动这场战争的仇恨,所以在剧中瑞恩是一定要活着回到母亲身边。

“生命诚可贵”而在战场上,那一张张长长的死亡名单,是那么轻易地从报音员的口中读出。“用六条生命去拯救一条生命”,这样的生命价值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深思。在影片中,分队的一些成员的想法也是可以让人理解和同情的,“为什么用我们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难道我们没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我们不是一样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凭什么他就有这个特权”这样的生命价值观也只有在战争中才可能出现。战争是无情的,在战争中这样的情形又何止瑞恩一人呢可导演的刻意,无非的意图是:珍惜生命和帮助他人。在影片中,拯救队员因为帮助瑞恩而知道家庭的温暖和生命的可贵,而瑞恩因为米勒上尉和拯救队而感悟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照顾更多需要拯救和帮助人们。爆发战争对于每个人是不能选择和左右的,但帮助他人是自己可以选择和作决定的。

《拯救大兵瑞恩》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人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血流成河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

《拯救大兵瑞恩》这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给他们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影片的强烈音响效果中,我们观众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一样惨烈,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深思。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6

由著名导演斯皮尔博格执导的二战**,《拯救大兵瑞恩》,一经放映,便好评如潮。不仅是由于该片所带来的逼真的视觉冲击。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

故事的开篇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美国二等兵詹·瑞恩的三个兄弟全部阵亡,将军派出八名战士寻找瑞恩并将他送回母亲身边,战士们找到他后,随即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八名战士全部牺牲。

争论的问题是:用八个人的生命换一个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在八个人开始寻找瑞恩时就讨论过,瑞恩是死是活尚且不知。而寻找一个士兵如同大海捞针。况且八个人也都有母亲,只为了安慰一个母亲,做如此大的牺牲。从人道主意或数学比较大小上看,81,这当然不值了!既然不值,他们为什么还做呢而且是那么毅然决然呢!

记得影片中,当两个同胞牺牲后,团队中出现了矛盾,八个人的上尉,米勒给出了答案:“活下去,回家。”米勒抛开了明面上说的“任务”啊,“崇高的事业”啊“为了和平”等等诸多光彩的理由。而是从自身出发,回归到人的本性——真实!这个理由也成为了战士们坚持下去的信条。

“活下去,回家”这句话也暗暗透露着米勒对战争的反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正是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大段血腥的镜头下,观众从心而发地感受到了战争就是地狱。

接下来,六名战士好不容易找到了幸存的瑞恩,他们的任务总算快完成了,可是瑞恩却因要参加一场重要战役而拒绝回国。米勒上尉再一次面对选择,如果现在放弃,不管瑞恩,他们也算完成了任务,可这又算什么难道之前两位同胞战友就白牺牲了吗决不能留有遗憾!战士们重回到战场。兄弟间的心紧紧相连。他们为了让更多的人自由,能回家,战士们艰守阵地。战友情、兄弟情在本片中又是一个亮点。

最后牺牲的米勒上尉临死前嘱托瑞恩:Earnit中文译成:“别辜负”,也可以理解为“好好的活着”或者“值得”。我个人理解为“值得”。它为本片起了悲壮的一笔。为了让这一行动“值得”,瑞恩必须要好好的活着,必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米勒以此告慰战死兄弟们的在天之灵,也是对自己说,“这一切都值得!”

八个人的生命换来一个大兵生命,这只有在战争中才会出现的局面吧是战争把人们推到一个圈中,圈中的生命的价值在改变。

或许一文不值,可任意践踏,记得在抢滩登陆时,前排的士兵被机枪扫射,一排排倒下去;

或许生命是惨不忍睹,苟延残喘的,忘不了那些断足断臂的伤兵、那些向外蛹动的内脏,士兵们那绝望的神情;

或许生命是捡来,是幸运女神主宰着生命。一颗子弹打在士兵的头盔上,幸运的士兵欣喜地拿下救它命的头盔欣赏。

或许生命是换来的,正如本片所讲述的故事

应该说一下,团队中先牺牲的两个士兵中,有一个在临死前把自己写给父亲的信交给了战友;另一个高呼“妈妈,回家!”那场景,不能不让人心酸落泪。影片中有句名言:

“对世界,你是一个大兵;

对母亲,你是整个世界。”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还坚持说这场任务“不值得”。那么从现在起,你好好的生活,做个好人,善待你的亲人。用你的实际行动让“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_**拯救大兵瑞恩影评相关文章:

1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2《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3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4让子弹飞观后感

5《细细的红线》观后感

写一篇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800字

观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惊叹于斯皮尔博格深厚导演功力的同时,一些东西似乎压在心头,用一个夸张些的句子来说就是——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如何评价拯救大兵瑞恩?本剧经典之处在哪里?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这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经典之处在于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撼,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弘场面,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撼,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弘场面,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给他们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影片的强烈音响效果中,观众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深思。

扩展资料:

《拯救大兵瑞恩》的创作背景:

**由二战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故事的主角真正本名为美军第101空降师E连士兵弗里茨·尼蓝,在E连攻下卡伦坦湾后得知他在第82空降师的哥哥鲍伯阵亡的消息,同时他在第4步兵师的另一位哥哥也阵亡于犹他滩头。

不久后三哥在同一周中于中缅印边界被击落失踪报备,同一天中尼蓝夫人同时接到三封儿子阵亡的电报,弗里茨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儿子,陆军于是下令将他优先送回国。

**后段小镇攻防战的情节则纯属虚构。而最后弗里茨的三哥并未阵亡,只是成为日军的俘虏,最后被英军所救。

马基科的本名若热-冈萨雷斯 (Jorge González),因为出众的球技,球迷们称他为魔术师(El Mágico)。久而久之,连同他的姓氏便成了Mágico González。这个老气横秋,略显邋遢的男人,用魔术般的双脚征服了萨尔瓦多的民众。在1981年的中美洲及加勒比海锦标赛(金杯赛前身)中,他率领萨尔瓦多获得亚军,Mago的声名传遍美洲。

马基科拥有出众的盘带能力,而在盘带中动作的变化和斜街十分流畅,同时兼具着速度和冲击力。无论是持球突破,还是小范围摆脱,他将变向、停球、拉扣等技术动作演绎得十分完美,过人如麻,一气呵成。

1982年,24岁的马基科远赴欧洲大陆。他曾经一度与拥有乌戈-桑切斯的马竞走得很近,却出人意料的加盟了身处西乙的卡迪斯。这个西班牙西南部的沿海小城,远离豪华都市的喧嚣,正是马基科想要的生活。在那里他享受足球的快乐,享受略显慵懒的生活。

而他也没有辜负球迷们的期望,82/83赛季西乙首轮,马基科首秀破门,1-1逼平穆尔西亚。他令人眼花缭乱的盘带过人和充满想象力的传球,很快征服了当地的球迷。在卡迪斯的处子赛季,他交出了15个进球的答卷,帮助球队成功升入西甲。

83/84赛季,马基科再次攻入15球,但实力不济的卡迪斯不幸降级。而场外的马基科,则饱受诟病。他流连于夜生活,经常无故缺席训练。与管理层的矛盾终于爆发,1985年冬窗,球队将他卖给了巴拉多利德。

糟糕的状态延续到了巴拉多利德,他仅代表新东家出战9场。而卡迪斯在连续炒掉了两位主教练后,勉强保级成功。1986年,在球迷的呼吁下,马基科重回黄衣军团。为了防止他再次卜昼卜夜,合约里包含了激励条款,即他每参加一场比赛可获得700美金,缺席则得不到任何报酬。

这样的条款,也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马基科的职业生涯。1987/88赛季,在乌拉圭名宿埃斯帕拉戈的指挥下,他再次闪光,成为球队保级路上的首要功臣。直至1991年,他连续5年帮助卡迪斯保级成功,这也成为这支小球会迄今最辉煌的时期。

先后两段黄衣生涯,马基科交出了194场58球的成绩。1991年,33岁的马基科回到萨尔瓦多联赛,直至41岁才退役。2001年,卡迪斯特意为马基科举办了一场慈善比赛,为萨尔瓦多地震救灾募捐,整个卡迪斯为他们的偶像筹到了11亿比塞塔的善款。

1982年,萨尔瓦多第二次参加世界杯,作为球队核心的马基科参加全部三场比赛。双拳难敌四手,萨尔瓦多三战皆负,其中包括1-10惨败给匈牙利,创下了世界杯迄今最大分差。但这并不妨碍马基科的伟大,他为国家队征战20余年,62场比赛攻入21球。2003年,为了表彰马基科的杰出贡献,萨尔瓦多国家 体育 场以改名为“Estadio Magico Gonzalez”。

有些球迷了解他,可能是因为马拉多纳。球王是马基科的好友,亦是他的拥趸。1982年世界杯小组赛上,是马拉多纳第一次见到马基科,随后在两人都在世界杯后进入西甲。马拉多纳曾经力主巴萨引进马基科,但最终因为马基科的场外问题而搁置。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关系,球王曾不止一次的表示,“马基科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十名足球运动员之一。”

他首先内心是伤心失落的,其次是痛恨愤懑。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积极、向上、要强→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

一落:出于对钱的欲望,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第一次感到不公、对生活仍是满满的希望、绝不服输。

二起:把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抱有希望、感到温暖和亲切。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积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陷入迷茫、认命、麻木。

三起:虎妞与祥子结婚了。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祥子又能拉车了。

三落: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又知道小福子死去的消息→混混度日、彻底堕落、失去任何希望。

虎贲死了,大兵加入了灰鸽子继续征战。

文中虎贲是退役特种兵,也是大兵的战友,加入了熊三明的团队。在文中第476、477章为了救熊三明被鲸鲨杀了。文中大兵也是退役特种兵,他并不是叛徒,而是作为主角团队中的卧底,打入了敌人内部。其内在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后加入了灰鸽子。

虎贲和大兵均和文中主人公熊三明有关。该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熊三明,出身也算是“根正苗红”,当年五阎王南家的孙子。熊九东当初应该深受南家大恩,同时敬佩熊三明的亲生父亲“妖孽太岁"(九东亲口所说),于是在得知南家要被人灭门,将南家的孙子南战,也就是熊三明抱走,将其交给自己的本家哥哥抚养(其养父母不详)。从小熊九东作为熊三明的二叔,成天以变魔术为名,变着法的让熊三明学习扑克(估计没时间教其他千术),三明到了要上高中的年纪,熊九东开始变相的”坑骗“熊三明,暗中帮助熊三明成长,启蒙的方式除了江湖经验,就是吃喝嫖赌。这也让熊三明在他本应花季的年龄承担他不该承受的痛苦。

倪建峰(大兵)字三川                                 

出生河北邢台 北京人  职业画家 师承李津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2000年入伍在省军区警备司令部服役五年,期间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

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创立艺术家独立品牌尼尔瓦娜

2018年  清风入夏 吴昌硕故居清风馆双个展

2018年  生长 宋庄优秀艺术家五四青年邀请展

2017年  中国艺术品博览会  中国国际艺术展览中心

2017年  素美术馆  叶问

2017年  北京宽的空间 六合雅集

2016年  青岛 中国水墨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6年  吉祥大理 优秀艺术家作品展

2016年  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学术展

2016年  美学中国 中国新民艺运动特展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2016年  北京798感叹号艺术空间个展

2015年  北京1+1艺术中心 执心各异

2015年  法国 斯特拉斯堡 艺术节

2015年  北京 国际首饰设计艺术年展

2015年  北京展览馆 国际艺术品交流展

2015年 798 圣之空间 食-物 当代艺术展

2015年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2015年 798 悦美术馆 际当代艺术展。

2014年 中国西部画院 起点的结局

2014年 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双年展获大奖

2014年 树美术馆 个展

2014年 颐和悦馆(个展)

2013年 红门画廊(亚洲顶级画廊) 挪威展

2013年 红门画廊(亚洲顶级画廊)

                                                   我看大兵 —— 陈震生

     大兵选择了用中国画的技术来画他的画。但他并没简单地用一般的方法来进行这事,而是依据自己独特优异的造型能力,确定了以色彩的写意的没骨法做为自家的手段。这意味着:舍弃了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以墨色为主调的清雅、细微的刻画。他必须在浑沌的块面中突出线条的质感,必须协调色彩在斑斓中透出严谨的秩序,必须在粗放中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这不容易,大兵却已坚定起步在这路上。

在画什么上,大兵以中国式的诗性思维表现着西式的幽默,以天人合一的视角去观照万物,同时又不泥于某一物完全本色的意义。他画的一切都穿着喜剧的外衣:变形、夸张、玩具化,却又似是而非地调侃、批判着什么,让人不由自主地去咂么着某种与众不同的滋味。能这样,需长有一个诗的心眼。

郝中豪   Hao  Zhonghao

曾用名郝洪亮,山东菏泽人,职业画家。现居北京

作品曾参加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

2006 入选法国卢浮宫中国当代画家联展,并参加法国卢浮宫中国当代画家回国精品展;

2007 全国政协和谐颂名家特邀展。

2009 全国政协澳门回归十周年名家特邀展。

2013 南京五味子画展。

2013、14中韩国际当代水墨交流展。(南京、扬州、韩国济州岛)

2014年中国国际艺术大展。(临沂)

2015年北戴河国际艺术精品展。

2015年“清风出袖——七大闲人成扇艺术”精品展。

2015《十人阵线》当代青年水墨邀请展(南京)

2016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东营

2017入选《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大展(南京)

入选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走向(上海)

2017尚意精神全国中国画大展(写意)优秀奖

《2017中国梦》上上国际美术馆邀请展(北京)

2017书香门第邀请展(北京)

2017《墨问》扬州八怪名家邀请展——(扬州八怪纪念馆)

2018水墨柔情海丝梦全国中国画入选奖(福建省美术馆)

2018国画《且听风吟》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

2018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成都)

逸笔草草:郝中豪的禅意中国画作品

        最近,每个周末都会去大兵工作室一坐,因为每次去,大兵都会叫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谈谈各自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个人的艺术理想……说实话,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氛围来单纯的谈艺术了!大家都很真诚,而且在每次的交谈中,都会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并带引我重新思考和梳理一些艺术问题。

     上周相遇的正是中豪老师,并欣赏了他的水墨作品,品赏过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和感动。个中原因,恐怕最重要的是中豪所画,于我心有戚戚焉!

      中豪的作品,如果用一句话评价,元代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再合适不过了。

       什么是“逸”?曾看过一篇文章,朱庚博在《中国画之境界——逸格》一文中,根据历代对“逸”的论述,将其内涵概括成六个字:“不象、自由、出尘。”

     所谓“不象”,是不愿意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意即实在不屑于那个“象”。

     所谓“自由”,是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刻,不雕,不其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所谓“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要求。当然她又决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人们欣赏它是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所以,“逸”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的超越,尤其是个体的超越,从而流露出本我、真情、自然的状态。如果没有超脱的境界,是断然不能洒脱、不能“草草”的。而看了中豪的作品,完全是这种感受,不得不说这和中豪的禅宗信仰有关。而中豪也说,“我的绘画受佛教的影响,表现出‘清冷虚无’、‘韵味幽深’、‘浑然一体’的意境,使‘禅’、‘画’、‘文化’三者的交融。”其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我们知道,禅宗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直接参与并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体系。古代士大夫常说,诗贵有禅思,画贵有禅趣。唐宋以来,禅宗风靡一时,几乎到了文人士大夫“人人谈禅”的地步,而细品中国画论,无不是“禅思”的结果。但随着明清以来佛教人才的稀缺,禅宗亦渐渐失去了往昔那种活泼泼的精神气象,时至今日,禅宗更是一种边缘文化被修行人士所理解和认识,真正深入禅宗精神的更寥寥无几,仿若禅宗思想已与中国文化的血脉血缘渐行渐远。

        再观中国绘画研究,发现禅宗思想只是深刻影响着古人的绘画创作,如王维、梁楷、法常、八大、石涛等,而很少与当代画家有关系,即使被认为当代最能代表禅宗思想艺术审美倾向的“新文人画”,也被指责为类“禅宗”,多少有些做作,并没有真正体悟禅宗精髓。当然,这一方面和中国的大环境有关,唯物主义的信仰使当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非常淡薄,再加上禅宗涉及到高深的佛教思想,真正领会是需要证悟的,确实亦令很多艺评家、画家避而远之。所以真正深入禅宗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来进行艺术创作了。我不敢说中豪已经有所证悟,但他长久学佛,以及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体现在作品上,即自然流露着淡泊、清寂、悠闲的禅意。

        古人讲,绘画创作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的融入在艺术家的血液里。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在佛学影响下产生的一个艺术理论命题,心源为本,造化为师,方有妙悟。当下书画艺术虽然看似异彩纷呈,但又有多少人只是用笔在画,而不知道心去了哪里?而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中豪践行的是“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大自然的画,要通过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这才是自己的。”因此也呈现了自我的独特面貌。

       其实,艺术的创作也是一种修行,从“有我”到“无我”的境界,每一步舍弃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修炼。中豪这样一种风格面貌的形成,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他最初也是从工笔入手,但随着自己对禅宗思想的感悟,对艺术的理解也更加开阔、包容,最终舍弃了被市场、大众接收认可的艺术,进而走向了追寻“本我”的艺术道路,也许并不能“雅俗共赏”,但言有尽而意无穷。

        自古书画就有正统和野逸之分,中豪无疑属于后者,而宋庄画家的境况大家都有所了解,一个体制外的画家,能在当下经济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做出如此追寻,大概也是一种大无畏精神了,真为中豪这种精神感动称好。但这也是极令人欣喜的,因为中豪在艺术上找到了一条自我修行之路,愿他能在这条道路越修越好,走出更高的境界。

宛真于北京  2017122

塞下曲》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必胜的信心。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订阅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一师是美军战斗序列中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极其强硬和凶悍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曾在仁川登陆中,一举改变朝鲜战争的战局。1950年11月25日,这支美军王牌师却陷入了志愿军在长津湖设下的埋伏圈。11月27日,战斗打响时,陆战一师已经被志愿军第九兵团的20、26、27军15万将士分割包围。为了实施这次的围歼,九兵团的战士们已经在冰天雪地里守候了6天6夜。仅仅交手一天,从不言败的陆战一师便知道自己对手的强大,再想往前进已经不可能了,该好好考虑如何撤退了。

只要美军的炮火稍弱,四周便会想起冲锋号的声音,志愿军战士便会潮水一般的涌上来。白天美军派了大量的飞机进行掩护轰炸,但是天一黑,他们面临的还是让他们心惊肉跳的冲锋号声和手榴弹。零下30多度的气温,枪栓都几乎来不开的情况下,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在长津湖畔到处可见。陆战一师的美国大兵穿着羽绒服,裹着羽绒被,尚且冻得直哆嗦,每当冲锋号响起,便有无数穿着单衣单裤单鞋的志愿军战士冲杀而来,陆战一师第一次在朝鲜的战场上胆怯了,他们所看到似乎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兵神将,让他们神经崩溃。

展开剩余7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7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