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是一种美丽,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健康美丽是生命的延续。要拥有美好的生活、幸福的家庭、良好的事业基础,就必须拥有健康。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女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什么呢
全国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宫颈癌和乳腺癌,它们已成为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30~50岁为多发年龄段,其中35~45岁为发病高峰期。尤其是乳腺癌,已居城市女性发病率之首。令人担忧的是,女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跟现代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薄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的中青年人,往往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忽视健康的现象比较普遍,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通常都不太重视,往往到了问题严重的时候才去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形容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四十岁以前是以命博钱,四十岁以后是以钱买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工作做不好可以再努力,身体却像是空心玻璃球一样,一旦碎了就不能再恢复了。”
2002年,国家一级演员李媛媛因患宫颈癌去世,时年41岁。2007年,深受观众们喜爱的“林妹妹”扮演着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去世,时年42岁。同年,著名歌手叶凡因患乳腺癌去世,年方37岁;2009年,台湾歌手阿桑因患乳腺癌去世,年仅34岁……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这个夺去无数生命的病魔,已成为中青年女性关注的焦点。
其实癌症并不可怕,不论是宫颈癌,还是乳腺癌,都有最佳的治疗期,好多人都是被所谓的事业,所谓的忙,给耽误了。早期可以治愈,晚期则是人财两空!在此,我呼吁女性朋友们,在维护外在容貌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内在的身体做做检查,每年要做体检,而且一定要做针对乳腺和宫颈的体检,30岁以下每年一次,30~50岁每年两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极为重要。早在2009年,卫生部将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就列入了医疗重大专项,提出了针对全国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的筛查。但是目前很多人还没有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很多人体检时只做了常规的检查,并不做两癌的筛查。
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人患两癌的越来越多呢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如高脂饮食,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促成了乳腺增生和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还有现代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如频繁接触环境中女性的雌激素,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以及烟草的污染等与癌症相关的危险因素,都对女性的乳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再譬如,近年来女性乳腺病的发病率增高,就跟滥用保健品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富裕的西方国家一样,乳腺疾病已成为成年女性失去乳房的主要原因之一。
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人乳头瘤样病毒(简称HPV)确认为引发宫颈癌的根本性致病因素,宫颈癌的病因明确,HPV感染是致病根源。
八成的女性在体检中发现了乳腺增生,应如何看待呢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实际上从十几岁,以后到育龄期,一直到绝经期后,因为受到内分泌的影响,乳腺增生基本上大家都会存在,只不过50%的人表现出一些症状来,譬如乳房疼痛,胀满,甚至一些人疼痛的非常厉害,影响工作,影响学习,而且有这样的症状,跟以后是否会患乳腺癌也不一定正相关。往往乳腺癌的病人,原来并不是乳房老是疼痛,大多数是无意中摸到乳房有一个肿块,可能这样发现的人占有2/3。当然,现在通过体检筛查发现乳腺癌的也不少,有些人出现了腺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可能跟乳腺癌有一定的关系。
乳腺疾病长期危害广大女性,根本的原因在于发病期具有一定隐秘性。那么
乳腺疾病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乳腺疾病常常表现为乳房的胀痛,有肿块,伴有部分皮肤红,烧灼感,轻微的疼痛,或者是乳头溢液,患者如果忽视或者大意,不及时规范的去治疗,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乳腺癌。乳腺癌在乳腺肿块中占的比例很大,某些乳房良性的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也有恶化的可能。因此女性对乳房肿块要倍加警惕,仔细检查,以防误诊和漏诊。人们对乳房感到疼痛,其实是个好事,那是乳房对乳腺发出了信号,警号,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治疗。那么,
到医院做两癌筛查,应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做检查还是要医生为患者制定一个标准,盲目的做检查会花冤枉钱。目前常用的乳腺检查方法有:触摸,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B超,红外线检查,钼钯摄片检查,病理检查等,各种检查中都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女性朋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宫颈癌的发病率始终位于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们国家每年的新发病例可以达到13万,占世界发病率的1/3,每年约5万人死于宫颈癌。如果定期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首先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可预防宫颈癌,对肉眼看不到的早期癌也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宫颈涂片还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检测方法,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检查阳性率,HPV检测也将成为宫颈癌筛查的必要程序。宫颈癌的发生也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和缓慢的过程,早期宫颈癌通常是是没有症状的,即使妇科检查时,医师肉眼也难以鉴别宫颈糜烂与早期宫颈癌。晚期可出现阴道的大量排液,这种液体的形状可以是米汤样或者是血性。通过宫颈涂片以及阴道镜活检,很容易做出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早期宫颈切除,中期子宫拿掉,晚期性命难保。那么,
正确的宫颈癌普查程序如何
早期的宫颈癌筛查只能依靠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检查”,通常称为宫颈刮片,可有效检查出异型细胞或可疑癌细胞,但无法判断它来自宫颈那个部位,也难以判断病变性质,是癌前病变,还是早期癌或浸润癌HPVL1检测和阴道镜活检对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极为重要。HPVL1是反映HPV感染预后的重要生物标记物,宫颈刮片细胞正常,HPVL1检测阴性,为正常人群,
HPVL1检测阳性,提示HPV感染,预后较好,正常随访。
宫颈刮片普查到异型细胞或可疑癌细胞时,HPVL1检测阳性,提示预后较好,定期复查;如果HPVL1检测阴性,应行阴道镜活查,有的放矢地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这样就可以提高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阳性率。好多女性没有宫颈,因为发现异型细胞,就把宫颈给切除了。HPVL1检测可以避免患者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HPVL1检测很有必要。
宫颈癌的危险信号主要有:接处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异常,可增多伴有腥臭味。可发生尿频、尿急、腰骶部疼痛和下肢胀痛等。
目前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已相当先进。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PVL1检测相结合,可有效地检测宫颈癌,诊断准确率达96%以上,可检测99%的高度病变。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使宫颈癌成为唯一的通过努力可以预期得到全面控制的肿瘤。
不少女性30多岁就会切掉一只乳房,年纪轻轻的子宫就没有了。你以为切完就完了吗我告诉你,三五年之后你可能会切第二个,没了子宫你可能还会患卵巢囊肿和乳腺疾病,再过三五年你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因为很多人不懂得这些知识,所以才逐步对我们女性造成了伤害。
总之,女性朋友们平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体育锻炼。注意合理饮食,科学使用保健食品,保持好的心情,定期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早诊治,想不健康美丽都难!
扩展:女性心理健康知识
女性心理特征
1、恩格斯曾把人的心理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女性的心理活动则是花中之冠。女性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比男性富于感情。这是因为女性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兴奋性,对任何刺激反应都比较敏感,无论是愉快的,或是厌烦的,都会通过表情和姿态表达出来,如脸红、哭、笑、发怒、喊叫等等。
2、女性的弱点是脆弱、胆小,做事不敢冒险,好背后议论人。由于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犯罪明显少于男性,一般估计为1:6。但有时妇女一旦成为罪犯,其情节往往极为凶恶、残忍。
3、女性最容易接受暗示,各种形式的催眠术对她们容易成功,因此女性常被迷信活动所迷惑。女性因其母性本能,多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怜悯心和爱心。她们往往在慈善事业的和人道主义活动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4、爱美是妇女的天性。她们举止文雅、娇柔,在社交活动中最受人爱慕。她们的形象思维强于男性,适于从事音乐、戏剧、美术、舞蹈,唱歌等艺术工作。
5、女性的虚荣心和自尊心较强,不愿意别人说她的短处,对伤害过自已的人往往耿耿于怀。一旦做了伤害别人的事,心中后悔,但不愿意公开道歉。现代化的家庭,不少女性由从属地位变为主权者,丈夫对她言听计从,往往使一些女性产生自我优越感。如果她们自不量力,对丈夫求全责备,势必影响夫妻感情。因此,现代女性更就注意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
现代女性面临的压力
女人的一生,从结婚、生子到养育,是人生中最繁忙最美好的时光,女性不仅要身体健康,更要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样人生才会美丽。
1、围城内的压力
美满的婚姻是女性心灵的港湾。一般来说,女性比较感性,感情也较脆弱,经营一个美满的婚姻是她们一生的追求。但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使围城里有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2、职场上的压力
现代女性,不仅要温柔懂生活,还要在工作中独揽一面,职场中的许多职业女性跟男性一样打拼天下,但女性往往要付出比男性多几倍的努力,女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男性多得多。
3、冷暴力带来的压力
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更需要精神的交流,亲情的抚慰。那种冷漠、形同路人的情感忽视比家庭暴力更可怕,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伤害也更大,这种冷暴力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家庭中存在。
4、自我评价的压力
女性到了35-45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她们对自己的外貌特别不自信。一方面孩子长大了,抚育的事情轻了,内心寄托的东西少了,另一方面感到青春不再,不免伤感。为此对外表更加注重,买高档化妆品、服装,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说她年轻漂亮比什么都高兴。
女性心理压力化解妙法
1、哭出来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二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2、说出来
找个人倾诉,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在倾诉过程中,倾听者的情感支持对心理有很好的安抚作用。
3、写下来
把事情经过、委屈和愤怒等不满的情绪都写下来,这样做一方面能起到宣泄情绪情感的作用,一方面能帮助自己理清事情真相,让自己冷静下来,以便更好的面对现实。
4、转移注意力
先放下烦恼和问题,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如看看书,购物,看**,唱歌跳舞,旅游,约上朋友喝喝茶,或者干脆一个人穿着打扮成自己从来没有过的样子去咖啡厅坐坐或者走走。当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愿以后,心情会特别好,心理学上说到人在心情愉悦时候,看事情更倾向于积极乐观,对他人对世界更包容和亲和。“问题”会变得不那么糟糕,这样的知觉会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更有力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5、换个角度看问题
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问题,问题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站在更远的地方看问题,问题是那么渺小,或者从他人角度,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问题也许不是问题。在人生长河里,很多问题都不足挂齿。
6、内观冥想
安静的一个人盘腿坐着冥想下,保持情绪的相对平稳,内心平静,调节身心。
7、叹息法
把内心郁结的不良情绪情感,通过发出声音呼吸的方式宣泄出来。
8、接纳现实
接纳现实,是平衡内心最好的方式,嫉妒,抱怨只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悲催,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接纳吧。
9、享受当下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就在当下生活中努力去寻找乐趣,在工作生活中寻找乐趣,尽力把生命历程当成享受而不是劳役。行走在人生路上不要只是盯着那个目的地,还要在行走过程中,去享受路边的风景,去享受行走过程中闲庭闲步的惬意或者大汗淋漓的酣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帮助学生适应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本教程围绕中小学生在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中突出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选取和组织材料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往人们在谈到健康时,往往只注意到生理及躯体方面,但对心理方面却知道不多。如果一个人躯体健康却没有健康的心理,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健康的人。所说的心理健康,概括地说是指一个人个性健全,智能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解控制能力,以及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活动与外界环境能保持一致,行为正常,情绪稳定,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本教程针对中小学生心理成长障碍、网瘾、厌学情绪、考试焦虑、性早熟、逆反心理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解答,将理论与案例融汇贯通,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要的经验,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唤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感受,从而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难题,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本教程包括光盘和书籍,分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围绕中小学生在心理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了解掌握和学习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常识,以达到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二模块:本模块为心理辅导活动的概述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实录,其中包括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流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素材、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实录,以及如何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及操作要点。
第三模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与问题,编排成情景剧。把生动有趣,使学生怦然心动,充满哲理的小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以喜闻乐见的影视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编辑过程中,力求做到给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提供一套有价值、可操作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整个教程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内容: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智力正常,人格完整。
本教程既可以用于学校心理健康专职和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可以作为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了解心理健康常识的阅读教材。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1同学们: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荟萃》月刊7月号发表的文章说,人类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碍疾病今后几年将大幅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自2001年以来已把关注精神疾病问题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20年内,全球将有1/5的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项将源于心理因素。还有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杀倾向。
据天津精神卫生国际论坛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许多17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面临小学毕业和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产生抑郁的比例最高。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的常务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冯志颖教授指出,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可许多孩子都认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道绳索、一座座大山。长期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会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自卑自责、丧失学习兴趣、思维联想困难、精力食欲减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问题、人格缺陷、心理障碍等几种类型,这些问题正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冯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减压,同时接受一些“心理调养”方面的教育,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进行疏导。他警告说,过大的学习压力只能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严重的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卫生局健康播报:北京10万大学生患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报称,近期一项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60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抑郁症,而在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不少于10万人。其中629%从未求诊或接受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导致抑郁障碍更加严重。
(一)我国儿童心理存两大缺陷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我国儿童心理与行为进行过不同方式的调查和测试,取得了上万条数据。“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是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沈德立主持这项研究已达十年之久,出版相关专著300多万字。沈德立说:“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大误区,正是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孩子包办一切,且过分地关注孩子表面的东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没有给孩子搭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识。
学校、家庭教育的八个误区
重成功轻失败:关注成功重于面对失败(忽视了失败对于成功的奠基作用)
重物质轻精神: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忽视了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发展)
重结果轻过程: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忽视了成长和积累的过程)
重智商轻情商: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忽视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重答案轻问题: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忽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重行为轻心理: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忽视内在的心理因素)
重共性轻个性: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忽视儿童的个性化表达)
重说教轻交流: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2幼儿健康的心理包括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是十分的重要的,培养好幼儿良好情绪才能保证幼儿的心里健康!
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一)、涉及幼儿情绪培养的课程:
1、测量情绪概念的游戏:没人和我玩、有人弄坏了我心爱的东西。
2、情绪配色游戏,当我快乐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颜色表现我的情绪呢?
3、拍下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理解。
4、教幼儿学会控制情绪。
(二)、满足幼儿对积极情绪的体验
当幼儿的情绪体验要求不被满足的时候——他们的外在表现:分心、不安、给老师捣乱——对此切忌批评。
(三)、营造逾越积极温馨的教育环境要求我们:
设定合理规范
为由而创造与伙伴交往机会的条件
避免暴力武力色情等场景在幼儿面前出现
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要融洽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3培养儿童健康心理10不要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162天
一、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曾经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真的有这么高的比例吗?想向王老师求证一下。
1区分两个概念。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什么是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是我们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的一过性情绪反应,它是由具体的负性事件引发的。比如经历一些负性事件,考试失败,求职失败,生意失败,和领导闹矛盾等。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在医学上、临床上诊断的一种精神类疾病,以思维迟缓、情绪低落、言语及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抑郁症的诊断有四个:(一)症状标准。(1)三低1、情绪低落;不开心,不高兴,想哭。2、活动减少;懒。这个懒和我们平时的懒是不一样的。平时的懒是有能力干,就是想休息一下,偷个懒,抑郁症的懒是也想去干可就是干不了。严重的连下个床,端杯水都是做不了的。3、思维迟缓。脑子转的慢,想半天想不出来。(1)三无1、无望,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2、无价,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感、一无是处;活在世上是个累赘。3、无助,觉得自己的糟糕状态是无可救药的,没有人可以帮助解决的。(3)三自(三无导致了三自)1、自责,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2、自罪,觉得自己活着就是浪费资源,是家人的累赘;3、自残,严重的就会发展自杀。除了三个三,还有失眠,个边是嗜睡,早醒、食欲减退、消瘦,抑郁情绪晨重暮轻(或昼重夜轻)等。(二)病程标准。症状至少持续持续两周以上。(三)严重标准(社会功能的损害)。不能上学,学习学不进去,不愿意见人,不和同学交往等。(四)排除标准。排除其他躯体疾病所导致的抑郁障碍。诊断是非常严格的。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可以评估,不能诊断。心理门诊专业的心理医生才有这样的资格。您刚才讲到的这个数字是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不是抑郁症,没那么高,但这些年确实是逐步提高,需要引起重视的。咱们国家对五个省市的6 —16岁的青少年,做个调查,结果是抑郁症的检出率23%。也就是一百个学生中有两个多的学生患上抑郁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并且是女孩多余男孩,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
二、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我们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是最美好的年华,他们本该无忧无虑。抑郁症真正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并不是特别明确。但权威专家一致认为是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遗传。父母抑郁,孩子患上抑郁的概率是15%至%45。 2环境因素。(1)学校(学习压力大,鸡娃,学校霸凌(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教师要求严格)(2)家庭(父母离婚,争吵,体罚等)(3)社会(整个社会压力大,压力传递给父母,父母传递给孩子,孩子只能忍受,孩子是整个链条中最薄弱脆弱的一个存在。) 3儿童青少年本身的发育特点。身心发育不健全,处理问题的方法欠缺等。主持人总结:这样看来,儿童青少年的抑郁,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孩子身上的一个集中体现。有句话说:全家生病,孩子吃药。
三、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危害? 1给孩子本身带来很大的痛苦。抑郁就像穿了一件湿雨衣,裹在身上,特别难受。长期罹患抑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这样形容:“心中的抑郁就像条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它能夺走人感知快乐的能力,让人随时随地崩坏。(视频:抑郁是只黑狗,可以看看) 2学校功能的损害。不能上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同学教养减少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 3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4对社会的影响。八九点钟的太阳。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四、最应该关注危害是什么?孩子的自伤自杀问题。特别是自杀问题。每年咱们国家有10万个青少年自杀。其中,百分之60是因为抑郁。青少年做事冲动性。没有顾及。自伤问题,很多孩子并不是想去死才自伤,而是太痛苦了,内心的那种痛,远远超过身上的痛。像这种割腕的孩子,你问她,孩子疼吗?她会说,不疼,看到血流出来,心里就轻松了很多。全球范围内14%到15%的比例,有这样的自伤的行为,咱们中国的比例是287%。
五、如何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的蛛丝马迹?为什么就没发现呢? 1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2家长本身的压力。忽略孩子的情绪情感问题。 3家长只关注成绩。孩子能去上学,成绩还不错,就认为没问题。孩子成绩下降了,才引起重视。 4家长对心理问题的不够重视。怎么去发现? 1基础是要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加强沟通交流。 2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比如这段时间突然闷闷不乐,不说话,不理人了。特别强调一下,青少年抑郁和成年人抑郁还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1)她自己主诉的少。她一般不会跟家长说,我不开心,我难过呀,我最近莫名其妙特别想哭呀。一般会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我胃疼,我恶心,我胸闷。(外化到行为上)家长这个时候,往往会认为孩子是在装,逃避上学。 (2)抑郁症状持续时间短。有的时候还和朋友一起玩,打游戏呀。家长就更以为他是在逃避学习啦。
六、有一种现象,孩子出现抑郁,家长就比较回避这个问题,病耻感,怕被别人贴上标签。怕影响孩子,怕孩子接受不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家长的担心可以理解。毕竟人们对于精神上的疾病接受程度还是不高,有羞耻感。其实,现实中,接受不了的往往是家长,不是孩子。孩子更多愿意求助,愿意治疗。就像心理咨询,很多家长跟我说,我想让孩子去接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我怎么跟他讲,让他去?我怕孩子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的不是孩子,是家长。抑郁就像心灵感冒了。常见性普遍性。
七、网上测试靠谱吗?可以参考。最终要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诊断。
八、孩子出现抑郁怎么治疗?综合干预最好。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轻度中度采用心理治疗。重度药物治疗。(服药提醒,一定遵医嘱)重点是要家庭治疗。家庭互动模式需要调整。(举例说明)
九、自愈的可能性有吗?不管是轻中重度,损害都有。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积极治疗,功能恢复的越好。症状会消失,但影响不会消失。(长大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显得很幼稚呀。)
十、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是家长比较担心的问题?病的影响远远大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副作用一般是消化道的副作用,会不想吃饭恶心等。初期服药会比较明显,到最后完全消失。可以跟医生讲,调药。总有一款适合你。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美籍华人医生张道龙的治疗案例。)
十一、家长如何配合治疗? 1对病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理解了病,你才能理解孩子。是病让孩子呈现这样一个状态,不是孩子本身不好。 2调整自己的心态。任何一件负向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意义。3家庭的互动模式要调整和改变。4培养一个爱好(体育运动),参与一个圈子。运动本身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人心情的好坏,同大脑内分泌出来的内啡肽的多少相关。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十二、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接纳(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七种智力人的智力至少可以分为七种:语言的智力、逻辑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音乐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内心直觉的智力。) 2开家庭会议,全家共度美好时光。3共情(理解感受孩子的情绪,而非压抑。)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最后,敲黑板,划重点:1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关注精神需要。2与其下游抗洪救灾,不如上游植树造林。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积极阳光的孩子。4做学习型家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