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落实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落实,第1张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相关措施以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物理实验;情感教育;情感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几年,从教育部颁布的《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物理课程的三维具体目标看,既强调“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也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体现人文维度的目标。

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的信息时代,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丰富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品质,因此,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描述有六点,诸如发展对自然界和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体验探索中的艰辛与喜悦,同时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等,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的展现。

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实验教学这一阵地,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巧妙设计好课堂实验教学各环节,能对情感教育的真正落实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笔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是如何创设情感氛围的:

一、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曾强调:“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凝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以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而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在《全反射现象》这一课例的引入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实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烧杯里放入一根里面插有铅笔的试管,如图所示,把烧杯放在明亮的地方,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试管中的铅笔,学生发现,在某些角度观察水中的试管时,可看到试管壁好象镀了银一样明亮,但试管中的铅笔却看不见了。当从水中取出试管后,试管又是透明的,又可以看到铅笔。正当学生大惑不解之时,笔者巧妙地问:“笔为何消失了”?这一趣问把学生的求知欲推向高潮,学生迫不及待地期望答案,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此时笔者再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它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这样自然而然把《全反射现象》这个课题引了出来。

再如在引入《向心力》一课时,笔者拿了一个装了水的杯子,问学生:“如果我把杯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呢?” 听到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水难道不会流出吗?此时笔者故作战战兢兢地给学生演示了“水流星”这个实验,学生好奇地发现,在做圆周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候,尽管杯口是朝下的,但水却没半点洒出来,“到底是谁把水托住了呢?”这一故作深沉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这样用实验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愿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团队协助精神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分组实验,鼓励学生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同时达到培养团队协助精神的目标。

教师在设计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增强合作者的责任感。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合理组合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个人能力、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合理编组,并设定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教师还应指导各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如确定组织者、各项目的操作者、记录者、成果分享发言人等,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当然各自角色并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责任感。

(二)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创造分组实验的机会,如粤教版必修1《摩擦力》在新教材中并没有安排滑动摩擦力的探究实验,但笔者为增强学生合作机会,也设计了简便易行的随堂分组实验。此外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如果条件允许是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探究的。例如粤教版必修1中“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是要求演示的实验,但为了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在要求学生预习并对实验进行设计的基础上改成了学生分组实验。

(三)及时评价,让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

教师要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不仅仅针对实验数据的准确度这个指标来评价,要把小组各成员的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等纳入评价的体系,以增加学生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更要关注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互相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和互相打分等活动,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三、提倡运用随手取材的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新课标倡导加强实验教学,其中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倡,在注意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同时,更应提倡运用随手取材的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创设生动的实践情景,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其实能随手取材的教具和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吸引力强,学生的参与感强;实验本身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性教育的因素;实验的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比如,笔者在上《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时,叫学生用左手拍右手,及用手掌压笔尖,感受反作用力;上《离心现象》时,用半个矿泉水瓶演示“水流星”及叫学生摇透明胶布,感受胶布粘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产生的离心现象;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叫学生自己准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硬币和同样大小的纸片;上《重力》时,有个演示实验,叫“用悬挂法测物体重心”,笔者就改为随堂学生实验,叫学生自备薄木板或厚纸片或直接就用书本,还有细绳,上课时分组实验……

四、巧妙设计随堂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

一直以来,学生实验是极其薄弱的环节,新课标提倡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在探索中既锻炼受挫能力,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除了落实和改进教材中所要求的实验外,还要多搜集资料,开动脑筋,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随堂小实验,创设一个有活力的课堂情景。

如《摩擦力》一课,笔者为学生安排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这个实验,需要两块规格相同的方木块,实验室里只有几套这样的器材,如何找到规格相同,又能被拉动的物体呢?看着手上还算崭新的课本,笔者灵机一动,心里想: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书本,再加上一个小夹子,不就可以被拉动了吗?于是,笔者只需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弹簧秤,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小夹子,再利用手头上的物理课本,这个实验就能轻松完成。在设计这个实验时,笔者巧妙地埋了一个伏笔,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做实验,而做实验的书本又大,故在用弹簧秤拉书本时,有学生把书本拉出了桌面,其中一些敏感的学生担心实验受影响,便把求救的信号发给教师,此时笔者适时提出了一个问题:“物体所受摩擦力与其接触面积有关吗?”并引导学生设计了实验记录表格:

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教师事前并没有提出,因此学生探究的劲头非常大,得出结论后的不可思议的感受和快乐,让整节课充满了感叹和欢笑,这样有意无意间把这节课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轻松解决了,即便这实验让他们少做了几道题,但换回的却是学习的快乐与学习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一个开端。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壤上。”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真实课堂大多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按方抓药”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痛苦,最终导致的恶果就是培养出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这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实现知识、技能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给力载体。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卓云把捉妖方木给了花月,然后说他(方木)会一直保护你;阿绣跟刘子固结婚了,但是阿绣有了花月的内丹容颜不老,刘子固是凡人中年发福。

《青丘狐传说》中饰演凡间女子阿绣,为感恩灵狐花月救过自己把受伤的花月弄去家里疗伤,两人成为一对关系很好的姐妹。阿绣和书生刘子固彼此有情,然而阿绣父亲却极力反对女儿和穷书生刘子固走到一起,其中刘子固还误以为心爱的阿绣去世了,心灰意冷之下跳河自杀,被花月救下。

为了鼓励刘子固活下去,花月变成阿绣的模样一直陪在刘子固身边,刘子固这才放弃自杀。

《幻狐篇·阿绣》:狐女花月(陈瑶饰)冒充人间女子阿绣(乔欣饰),与刘子固(张若昀饰)纠葛,她从贪婪人间爱情滋味,到明白人间真爱,最后牺牲自己,成全了真正的阿绣与刘子固。

《青丘狐》阿绣篇简介

人间书生刘子固,喜欢聪明善良的人间女子阿绣。花月是游嘻人间的狐女,化作阿绣的模样和刘子固有了一段感情纠葛,刚开始花月本来是抱着玩乐的态度,却渐渐的爱上了善良的书生刘子固,然而刘子固喜欢的却是真正的阿绣,而且人妖殊途,两人注定有一段虐恋纠葛。刘子固和花月有过一段欢乐的时光,然而在知道对方并不是真的阿绣之后陷入了情感漩涡中,一个是本身深爱的阿绣;一个是深爱本身的花月,最主要的是此时的刘子固内心对花月也是有关键的,所有面对两个女人,刘子固陷入了两难。

人妖殊途,花月虽然深爱刘子固,但是也知道对方的矛盾挣扎,知道善良的刘子固对待爱情很是忠贞,不能辜负最开始的阿绣,明白人间真爱的花月选择了退出,在最后还牺牲了本身成全了刘子固和真正的阿绣。刘子固应该是喜欢花月的,然而这份爱终究不能相守,花月死去之后一切又回到了远点,带着对花月的愧疚,刘子固和阿绣相亲相爱厮守到了一起。

参考资料:

《青丘狐传说》

作者是个这方面的从业者。

我觉得原型是作者通过观察多位身边人的行为加上自己思考过程的结合体。

因此方木拥有冷静的头脑,广博的知识和细腻的情感。

总之任何人都是矛盾结合体。包括方木。

因为这些矛盾,那些书中的人更真实,更迷人。

关于结局还是有话想说,感觉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原著党和非原著党感觉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感受…在我看来…最终boss乔教授才真正明白何为大爱。我更愿意这样想:一开始确实是孙普杀人就是他想挑战方木的个人行为,乔教授也是在不停地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凶手就是孙普,而他本人本身年纪也大了而且老年痴呆,而后他选择了将孙普所有的罪名拦下来。他是想要帮助他的这两个最出色的学生:帮助方木走出他的梦魇,为这辈子已经失去荣耀的孙普尽力挽回一下形象。

**《心理罪》是一部重口味的充满血腥和阴暗人性的悬疑片,里面有令人瘆得慌的尸体、让人颤抖的解剖现场,惨白、阴森、恐怖的吸血鬼形象,还是挺吓人的。友情提醒:胆小者慎入。

故事围绕一起连环凶杀案展开,警方面对凶案束手无策,沉默寡言的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推理天才方木牵扯其中,他天赋奇才、洞悉犯罪心理,准确描绘犯罪心理画像,协助经验丰富的刑警队队长邰伟和警队破获连环杀人吸血案。

**《心理罪》的拍摄地点之一是滨海城市大连、码头、海边景色都不错,好想去看看。里面的夜景也很美,不知道是不是使用了电脑特技处理过的。

这部**,廖凡是男一号,扮演刑警队队长邰伟,廖凡是名副其实的演技派!实力碾压片中一众新面孔。他把一个情绪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刑警队长刻画得入木三分,演技可圈可点,跳楼追嫌疑犯、逃犯的戏码,和搏斗高手林海的码头船上、海滩上的格斗看得我心惊肉跳、有身临其境般的强烈代入感。

邰队去学校找乔教授,是第二次见到方木的时候,邰伟出于对李一曼惨遭刺伤、晕迷不醒的愤怒,对方木大打出手,方木却无视邰伟的情绪宣泄,对他进行推理,说他之所以先出左手再出右手,是因为天生左撇子,后天又被家人、老师纠正,所以导致邰伟一直都在纠结自己该用哪只手。

方木说邰伟是个左撇子,优点是:大脑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方木说邰伟情感匮乏,却被情感所累,被情感左右、控制。所以常常左右摇摆,犹豫纠结,所以邰伟经常自己内心都在打架。

而方木是个孤儿,他从小缺乏情感,就比常人更多了一份理智、理性,不被情感操控,不做情感的奴隶,所以可以置身事外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其实方木的言外之意,应该是暗指邰伟在平时破案的时候,也是经常游走在本能条件反射和理智压抑控制的边缘。

邰伟一开始不相信方木,以为心理侧写师是什么花拳绣腿的不中用之流,没想到第二次见到方木,就被他看穿犹豫用左右手的纠结内心,他的表情既惊讶又服气。

后来邰伟在锻炼身体的时候,方木去找他,他对方木使出激将法,既是挑衅又是试探方木的能力,又被方木一语击中,男人嘛,被人看穿本来就是极不舒服且没面子的事情,但是他也不得不服了。

这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虽然还带着未脱离校园的稚气,还又有着不适合做警察的缺点,爱表现又缺乏自信,急于求成又冲动、鲁莽,没有当警察需要的自信、谨慎、成熟,但他有识破人心的敏锐洞察力。

海岸滩涂上和蒙面高手林海的打斗,邰伟被出警经验不足但热血莽撞、胆大心细的菜鸟警员罗艺踢中要害,苦不堪言,脸部扭曲,既好笑又无奈。

马凯掉下天台,邰伟死死拉着他的手想救他,反被他割伤手臂放血的时候,真是骨软筋麻、肉颤心惊,好痛!心疼我邰队!

当邰伟从血迹斑斑的浴缸出抱出被马凯掳走的小女孩自己差点摔倒、向后踉跄一大半的时候,感动!拼了命保护每一条生命是他身为警察的本能反应,他是一个克尽职守、铲除邪恶、伸张正义的好警察。

李一曼就这样牺牲,也未免太狗血了,他这样的警察也太水了点吧?死得也太轻而易举了,一个刑侦队的警员,那么容易就被一个医院护工捅死。感觉他的警员身份是通过“搞关系”、“走后门”而进入刑警队的。就算为了衬托邰伟强悍强大能干凶猛,也不能把李一曼写得这么软弱无能,不堪一击呀。

李易峰扮演心理画像推理天才方木,演绎对陈希的初恋情愫,没有初恋的单纯、美好,反而有点呆头呆脑,愣头青一样莫名其妙的感觉。有点不入戏,不在状态,这是为了符合他孤儿身份的人设吗?不懂爱、不知道怎么接受爱和表达爱的木头人。

陈希对方木说:你就像住在一个外面看起来好像透明,但是却被重重的壳裹着的空间里,我可以帮你走出来,就像打碎一面镜子那样,把手轻轻一推。

方木也许是有天赋异禀,但是身为孤儿的他,也缺少了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一开始的他有点冷血动物,冷酷,是个将别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他幼稚,冰冷,心理侧写师只是一份职业,把工作做好就行。少了悲天悯人的同理心,无法很好共情,所以被孟阳用障眼法忽悠过去,没有成功地看出吸血案是有三人组合的。

方木拍诱导孟阳再次犯罪的视频上传到网上,这种无脑行为连乔兰都骂他:现在我也觉得你不适合当警察了。它间接害死了陈希,陈希确实是被方木的鲁莽、无脑行为害死的。

邰伟说方木少了些对生命的敬畏是对的。做事没有考虑后果,罔顾他人性命,没有一个警察的基本素养甚至是常人的血性。注定惹出大祸。

而这个也是方木在陈希死后如此痛苦的原因。陈希死了,他喜欢的,也喜欢他的人,死了,而且是被他害死的。美好的回忆一幕幕,他的内心痛苦不堪,无法释怀,连心理画像推理的能力都暂失。

方木的初恋情人李纯扮演的陈希,很清纯很美,一个清新脱俗的氧气美人,有点像台湾美女张钧甯和香港演员林嘉欣的美丽混血体。可惜最后被变态孟阳割腕放血而死,死得很惨烈。

邰伟为了安慰方木,让他振作起来,他修好之前被他摔坏的方木的机器人乌贼,跑到方木家陪他喝酒,然后酒后吐真言,说出自己埋藏多年的心结,他说他确实把自己父亲和慢半拍李一曼的受重伤而死的事情联系起来,因为他们的死而自责,一直抑郁寡欢,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铁血汉子也没忍住,眼泛泪光,说出了压抑、封尘在他内心已久的心声。

没想到,邰伟的袒露心声,让方木化悲痛为力量,全力以赴破案,最终成功解救了被迫害做卟啉症实验的受害者。

而马凯和林海都是需要血或救自己或救女儿而变成杀人、吸血、被实验的傀儡、棋子,自己在做病理研究的时候不幸感染上卟啉症的孟阳为了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而死,欲望就是原罪。

女法医万茜扮演的乔兰在方木的嘴里是:像个大姐姐,宽容大度,温柔体贴,脸上总带着一抹不易觉察的神秘微笑。这个女人深不可测,肯定有故事。

她对方木的感情也有点耐人寻味,既像姐姐,又像朋友。方木向乔兰吐槽邰伟的时候,乔兰说:你们都是神,人人都是自己的神。

神是无所不能的,而人是有血有肉、有欢乐有悲伤,有优点有缺点的。偏执地相信自己的强大,而无视自己的脆弱,就是偏离了人的轨道,很容易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所以个人崇拜,不管是崇拜自己,还是崇拜别人,过度的话,就不是好事了。

乔兰说方木是把双刃剑,锋利无比。而方木确实如她所说,说明她对方木的关注不是一般的多,才能那么了解一个人。乔兰和乔教授父女俩身上都笼罩着看不清真相的迷雾,隐晦、神秘,这层面纱只能通过继续看雷米的书去揭开了。

感觉张国柱扮演的方木的导师乔教授才是坏蛋终极大boss。他的脸有点阴森森的感觉。邰伟去找他帮忙让他推荐一个心理推理师的时候,他说听着邰伟的脚步声总让他有种错觉,像邰伟的父亲,三十年前邰伟父亲的死是不是和他有关?总觉得邰伟的父亲被区区一个小偷刺死,有点太易如反掌了点,让人很难信服和接受。

方木去找乔教授说:他就快把邰伟的心理画像画出来了,就差一点而已。

乔教授说画人先画己,你真实的自己,和你想象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他催眠方木去分析邰伟,这有点居心叵测、扑朔迷离。

原谅我有点阴暗的猜想,感觉看悬疑片,处处都有作者挖的坑,让你不知觉地会多想一想人性的阴暗面。

正如邰伟自己的自白:当警察是为了自我救赎,他救不了自己的父亲,只能拯救自己的灵魂。如果不走进阳光,就会被黑暗吞噬。

最惊喜的是戴着帽子、一身白色西装的老戏骨谢君豪的优雅亮相,太激动人心了。虽然他眼角皱纹深了,眼窝也有点深陷了,但是演技依然很赞!举手投足都是戏。就连冷冷地盯着方木看的直勾勾的眼神都在诉说着他的冷血、扭曲、威胁,让你被扑面而来的危险气息所恐吓,浑身被恐惧笼罩,让你不寒而栗以致毛骨悚然、鸡皮疙瘩骤起。

片中的方木就被吓到想象自己拿手机报警,却被孟阳单手轻轻一挥刀、割裂脖子动脉、抽搐死去的惊悚画面,那画风令人胆颤心惊,想想都要吓尿了。心理变态扭曲孟阳面对独闯虎穴的方木说:杀死陈希,是对方木的警告,没想到,方木还真的上了蝙蝠岛,方木也是从为了帮陈希报仇这里开始,有了感性的驱动,变得无所畏惧起来,爱真的会让人变得勇敢、盲目。爱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罪,爱同属欲望的一种。

对这部**有四个疑问:

问题一:

孟阳和林海杀陈希的时间太短了,怎么做到的?

陈希被女子天团催着上台表演,到升起的舞台上没有看陈希,应该就短短几分钟的事情吧,但乔兰追到天台去找陈希的时候,她已经死了,还被放入了玻璃水池。孟阳和林海还对整个杀害进行了视频拍摄,这个杀人速度实在是有点离谱。

问题二:

直接喝血,真的可以造血、补血以形补形吗?血难道不是通过静脉输入身体的吗?片中那么多把牛奶加入血液直接喝进嘴巴的戏码,仅仅是为了表达杀手的变态吗?

问题三:

如果乔教授想要了解邰伟,直接给他催眠就好啦,何必大费周章,安排方木观察、研究邰伟,给他画像呢?难道也是心理侧写师的作业,仅仅把邰伟当研究样本而已?那也太不人道了、太没隐私了吧?凭什么要人家给你做实验小白鼠呀?

问题四:

方木对邰队个人情况进行推理,说他单身、独居,生活粗糙、疏于被照顾。

邰队的人设年龄应该是35+的年纪。邰伟的爸爸走了,妈妈应该还在呀,怎么会没人照顾呢?他们母子二人应该相依为命才对的呀。

这些悬念,只能去看雷米的小说找答案了,喜欢侦探、悬疑类书的我已经迅速地路转粉,迫不及待想看他的《心理罪》系列书了。

前九章信息汇总——个人主观臆测

事件线索:J市局长非常抗拒邰伟办案过程中寻求方木给予的犯罪行为人的画像帮助,因为至少在4之前(邰伟是4年前来J市公安局的,但是并不知晓),因太过依赖(信任)这样的犯罪侧写吃过大亏,有所忌惮……

在之前的章节描述中,方木有非常大的心理阴影,就所看到的内容给出了以下推导:

1、在警察局中忽然有电话打入,可能是在与犯人进行博弈,博弈的后果可能极坏

2、方木梦到过火灾现场,且对呼救有恐惧(方木可能有梦游的症状)

3、涉及已逝人物:老李、王建、陈希(陈希与方木之间可能另有故事)

4、3中人物可能为救援不及而亡,极有可能是犯罪侧写出了问题,导致搜寻偏差(纯属猜测)

5、多处提及那个人(应该是犯人,依然未抓获)

6、父母、老师皆不同意方木再参与案件,且,在老师的训话中推测,4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为方木因运气不错致使的过度自信和对细节的推敲不当导致

之后的再更,还没看……

看完了,我才发现原来心理罪这一系列作品是有前后关联的,但我确实是只买了一本。在心理罪画像里,方木老师的另一个弟子,因嫉妒心理,以催眠犯罪的手段臆想与方木比较,针对方木身边的人下手。形似我在上面主观臆测的内容。

由于1、2、6中的细节内容并不在这本书上,我所做的笔记也未全部放上文章,因此探索的程度只停留在结果上。由于大学舍友最开始的报复行动(不是对方木的),且报复对象全都借过同一本书,被方木误解为针对借书卡上名单的猎杀,激发舍友的某种心理,以借书卡上的人员组成的自救小组几乎全军覆没。3中人物已逝,陈希为方木女朋友,在寝室里被大火烧死,方木因此附上心理阴影如2,凶手被抓获,并向方木说“我们是同一类人”。

当然方木与他并不是同一类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8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