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顶碗舞》和新疆的《顶碗舞》有何不同

蒙古族的《顶碗舞》和新疆的《顶碗舞》有何不同,第1张

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 顶碗舞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顶碗舞》是一个集民族性、民间性、技巧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女子集体舞。它表现了在节日里年轻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头顶茶碗,载歌载舞,喜迎宾客,欢庆节日的庆典场景,抒发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真挚情感。舞蹈开始,每人头顶六只茶碗的姑娘迈着舒缓而端庄的舞步,用手上的顶针和小碟敲击着节奏,继而,姑娘逐渐加快了步伐,不停地交插变换着队形。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群姑娘挺拔的腰身,一片不停晃动的裙摆,使气氛愈加热烈。一个姑娘旋转起来,几个姑娘旋转起来,最后,二十几个姑娘一起飞旋,宛若满台彩蝶飞舞,舞台和观众同时沸腾起来。

蒙古民间舞蹈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地区,是这些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蒙古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节奏感而闻名,通常表现出牧民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特点。舞蹈动作流畅、灵动,强调肢体协调和身体灵活性。舞者通常身着传统蒙古服饰,如锦袍、蒙古靴和皮革头饰,舞蹈中常使用道具如鞭子、弓箭等,增添视觉效果。蒙古民间舞蹈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蒙古族人民生活和价值观的反映。它承载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家庭和群体的深厚情感,并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历史记忆。这种舞蹈也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共同参与舞蹈,人们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灿烂悠久的文化艺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韵味,在表现自己民族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理想愿望和生活方式中,舞蹈乃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段。民族民间舞蹈就是产生于本民族生活的沃土之中,是抒发人们内心的真挚情感、寄托自己的理想而生产在人民之中的,这种艺术形式也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把流行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自娱和半自娱表演的业余群众舞蹈活动,同在表现形式和动作形式上吸取和借鉴民间舞素材,以反映新的时代生活内容并作为剧场表演艺术的创作舞蹈,都一概笼统的称之为民族民间舞。在说细点,民族舞蹈,指包括汉族舞蹈在内五十六个民族的舞蹈。每个民族又有他们本民族的古代舞蹈、宫廷舞蹈(有过地方政权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及其他形式。民间舞蹈,则指仍在流传的各种民间舞蹈,使用时应冠以民族的称谓,以示区别。如汉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等。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民族民间舞蹈,那为什么我们能够将各个民族民间舞蹈分清楚呢?是因为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传统、舞蹈形式和生活的地区地域,所以他们各自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都不尽相同。这里所指的风格韵味即“味儿”。 就拿葫芦笙舞来说吧!彝族葫芦笙舞,主要流传于云南楚雄、大理两个自治州的彝族聚居区,两地风格韵味也有不同。楚雄地区以大姚、姚安一带,名为“跌脚”(彝语称作“古则”)的形式最独特。表演时,以一葫芦笙为伴奏,舞者牵手,周旋踏歌,上身无动作,步伐单一古拙,大跳、大跺为其特色。服饰中尚有披羊皮,羊皮末端留其尾,无尾的,也要用彩线黑布缝上一条,以为美;尚有头上插羽尾的古俗,带有原始狩猎生活的遗风。大理地区的巍山、弥渡、祥云等地的打歌,较前者大有发展,舞者已不牵手,可以甩臂、拍掌、腿部抬高重踏,而且各有不同名称的步法组合,如“三跺脚”、“羊撕打”等。当地尚保持着定期到“本主庙”打歌祭祖祈年的习俗。拉古族葫芦笙舞的表演形式中,自娱性舞蹈和彝族的生活形式相似,而吹奏葫芦笙的各种表演,却很有特色。表现劳动生活时,舞者左手执笙吹奏,右手作喂鸡、撒种、割谷的功能动作;或用脚做内侧“扫腿”,向外“蹁腿”,表现收割谷物。傈傈族葫芦笙舞中“鸟喝水”、“穿山甲爬岩”等表演都很别致,还带有古代狩猎生活的痕迹。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当中,用舞蹈来传达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喜、怒、哀、乐是他们主要的表现形式。而在舞蹈表演中,常常使观众激动不已,赞不绝口的,乃是演员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但是,若没有掌握好舞蹈的风格韵味的话,那么观众也不会真正的激动起来。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贾作光老师,就是怀着对蒙古人民的热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及特有的艺术表演和强烈内在情感表现来打动广大观众的,但如果他没有对蒙古族舞蹈风格韵味的掌握,没有那股“味人”,那么他也不会被蒙古人民称为“马乃”贾作光,就是因为贾老师融入到蒙古人民之中,因而对蒙古族舞蹈的“味儿”把握到了“火候”,所以贾老师才被誉为“草原之子”。现在有许多编导为了创新,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舞蹈、新潮舞蹈的一些语汇、技巧,不经消化、盲目吸收、信手拈来,穿上民族服装,便堂而皇之的称为民族舞蹈,其实这时民族舞蹈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失去了它的民族“味儿”。 进一层,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应该是本民族文化的反映,是一个民族主体精神的展示,但这种展示要有实在的生活内容,而舞蹈又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写照,舞蹈艺术应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和写意性特征。舞蹈的抒情特征使这种“反映”和“展示”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尽管如此,只要真正深入到本民族的实际生活中去搜集、积累创作素材,在这个层次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味儿”便是不难做到的。 最深层的民族“味儿”表现在神韵上,一个舞蹈从动作、姿态、韵律到结构的启承转合乃至演员的一颦一笑,都应该传达出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在鲜明的时代精神中表现鲜明的民族风情。这一层虽比较难以捕捉,但也并非玄妙莫测,如果编导和演员能够长期深入民族生活去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惯、心理,以及其观照人生的方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

陶,让这种民族“味儿”浸透自己的心灵,创作中便会自然融进作品,融进舞台上的表演中。民族“味儿”,是构成民族民间舞蹈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民族“味儿”需要的是自然,本色,却又不可流俗。 可以这样说,“味儿”是情感表现的前提基础,没有“味儿”情感表现是苍白无力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味儿”是广大观众欣赏民族民间舞蹈时最起码的审美心理需求。 舞蹈艺术的灵魂存在于舞蹈的表现本体,人的内心情感中。舞蹈与人的各个外在的感觉器官去表现,在表现中人要以自己的内心感觉、理解,去支配外在动作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舞蹈以人自身为工具和手段,它能最直接地体现人内在的情绪、情感和思想的内容。这种情绪上的感染可以推动观众情绪的产生,及达到有一种要舞蹈的欲望。可想而知,舞蹈在传达人民感情冲动和艺术感受时,是一种最为简便、直接的手段。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为“表情动作”。舞蹈中的表情性动作,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主,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的。我们一般所谓的表情动作,是指那些与人的情感和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如面部的表情动作称为面部表情,身体各部分的表情称为身段表情。人的表情动作及为丰富多样,这是由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多种多样与繁复变化所形成的。人的各种情感,不管是人的初级情感还是人的高级情感,舞蹈都可以充分、深刻、淋漓尽致的予以表达。可以说,没有任何人的情感领域内容是舞蹈不能表现的。如著名的蒙古族舞蹈家敖登格日乐所表演的《蒙古人》,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蒙古舞特有的风格韵律,集民族舞蹈的各种动作与性格于一舞这中,借女性之躯,高度概括的表现了蒙古民族历史气魄与英雄气概和那宽阔的心胸与顽强性,这是一个难得的概括力度较强的舞蹈,尤其结尾强悍奔腾着的蒙古小伙子们,簇拥着一位雕塑般神圣的蒙古母亲,在激情奔放与深沉大度的动与静的强烈对比中,民族升华为母性的光辉,母亲成为民族的象征,感染力极强,感人至深。敖登格日乐的表演,体现了蒙古舞所具有的内在感觉和情感特点,从而也丰富了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她富有激情的表演,说明她所表演的舞蹈,不管是从面部表情还是身段表情来说,都是本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的直接表现,从而具有了艺术的感染力。所以无论蒙古舞还是其他少数民族民间舞,在造就一个演员走向成熟成为其特有的表演风格,没有这种深深的内在感觉和内在情感的体现和表现,是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 我们的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它作为人类自身纯洁、纯美灵魂的物化形态,作为人的自由本质感性直观的外化显现,它就应当闪烁着真、善、美的理想灵光,它把人的自然生活情感提炼、熔铸为舞蹈的审美情感,进而在舞蹈中表现出来。我们大家都熟知的青年舞蹈家杨丽萍,她所表演的《雀之灵》,通过手指的孔雀头造型和手腕、手臂、肩、胸、腿部的灵活秀丽的舞蹈动作所呈现出来的孔雀的寻觅、展翅、跳跃、旋转、飞翔以及吸水的舞蹈意象而得到充分体现。《雨丝》中,她的两手在头上、面前,手指向下微微的颤动,音乐的音符好象就从她的指尖缓缓流泻出来,她的手指又似迷朦的水帘或不停的雨珠``````清凉、温柔的雨丝浸润着她的面颊,湿透了她的全身,她缓慢的行进在弥漫的雨中,婀娜的舞姿倩影,就如一股清新浓郁的诗沁人心脾。她的表演细腻优美、纯真生动,从中我们明显的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关键取决于演员高超的表演艺术风格和打动人们心弦的情感表现力。 我们的舞蹈艺术家大多是来自于人民,他们对生他们的地方和养育他们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家,他们对那里的人民和民族的感情用言语是难以表达的,他们所感受到的如同母亲在抚育婴儿一样,是人民的乳汁在哺育他们成长,这种发自内心所体验到的强烈感情,他们便用自己掌握的舞蹈艺术进行了充分的表现,所以这些舞蹈家们所表演的舞蹈才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民族民间舞在内在情感的表现,还需要有广泛的生活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我们才具有高度的想象能力和较好的感觉能力,从而产生创作和表演的欲望,来帮助我们深深的感受作品内容,从而更好的把舞蹈的意境

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我们知道民族民间舞产生于人民之中,人民用舞蹈来反映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我们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达到我们所感受到的艺术想象境界。这就证明,以生活为基础加之融合各种知识给予我们想象能力,通过感性认识转化到理性认识,通过我们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创造力,加强我们所要表现的舞蹈内容,使之较全面较细致的掌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以达到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舞蹈艺术感受来,这样,在表演中才能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我们所讲到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情感表现,就是生活和广泛的知识促使你产生内在情感,而内在的情感才会使你孕育出感人的艺术表现力。现在有些演员,在表演民族民间舞时,只注意到了外在动作,而对舞蹈的内在感情、感觉、韵味没有重视,使观众看完这样的演出,感到象喝白开水一样,平平淡淡、索然无味。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不仅仅是外表的动作而已,关键取决于演员的内在感受所产生的艺术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得到的。 首先,需要较长时间的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在广泛的深入生活过程中,与那里的人民建立深厚的感情,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化为艺术表现,再通过长期艺术实践,逐渐的掌握民族民间舞所具有的内在感受,只有在这种内在感受的烘托下,才能够产生出民族民间舞所具有的内在情感的表现力来,从而才能取得完美的艺术效果,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有丰富广泛的文化知识内涵再加上高超的语言艺术的教师,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挖掘学习者的智能和体能,使学生兼受各种知识的培养,从而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在我们学习跳蒙古舞时,老师用文学语言来启发我们:眼前是辽阔、美丽的草原,眼睛要放远些,情绪要奔放些。一些神情呆滞的学生理解了该舞的意境后,表演情绪逐渐活跃起来。这主要在于通过启发,调动了他们已有的关于草原及蒙古风情的印象,使他们深入意境,张开想象的翅膀。又如藏族舞动作中膝盖的屈伸、颤动,往往不容易掌握。这时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空气比较稀薄,加上鞋是用皮制的,较沉重,藏民又习惯于背东西上山,走起……

1关于舞蹈的诗句

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2、水龙吟

吕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3、采莲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作者: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参考资料:

2关于舞蹈的诗句

1、朱火灼烁照佳人,含情会义邀相亲。

嫣然一转乱心神,非子之故欲谁因。 2、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琯玉柱响洞房。

双心一影俱回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寒闺昼密罗幌垂,娇容丽色心相知。

双去丹还誓不移,长袖拂面为君施。 4、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

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5、水龙吟 吕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6、采莲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

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

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

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7、咏舞诗 可怜称二八,逐节似飞鸿,悬胜河阳伎,暗与淮南同,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腕动苕华玉,衫随如意风,上客何须起,啼乌未肯终。 8、舞诗(杨玉环)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9、《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 娘舞剑器,壮其蔚跂。

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 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 园二伎坊内人,洎外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 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 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 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 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 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 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 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 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茧荒山转愁疾。

10、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11、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12、孔尚任《平阳竹枝词》第一首“踏歌词”有:“凤 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

13、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4、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李群玉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15、柘枝伎 白居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迥。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16、舞曲歌辞。白纻辞 李白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且吟白纻停渌水, 长。

3写出一句关于舞蹈的诗句:————————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王暕 《咏舞诗》

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逐唱会纤手,听曲动蛾眉。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日暮留嘉客,相看爱此时。——何逊《咏舞妓诗》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迥。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白居易《柘枝伎》

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刘禹锡《和乐天柘枝》

红筵高设画堂开,小妓妆成为舞催。珠帽著听歌遍匝,锦靴行踏鼓声来。——张祜《柘枝》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双舞柘枝伎》

微动翠娥抛旧态,慢遮檀口唱新词。客看舞罢轻云起,却赴襄王梦里期。——《金吾李将军柘枝》

4有关舞蹈的诗句

这是一首写拉丁的诗

我的舞伴就如同我的爱人,她离我很近,她离我很远

舞蹈时,我深情注视她的眼神,拥着她的身体,感受她的气息,体会她的温存

她温滑的手臂轻轻环着我的脖颈,

她炽热的脸膀紧贴在我的胸膛

她轻柔的指尖缓缓滑过我的肩膀

快乐在舞蹈中缠绵,情感在舞蹈中交汇

彼此的心在优美的乐曲中尽情沉醉

那些飞扬的乐符如同天使的翅膀,将我们紧紧环绕

我的心随之荡漾。。

我深深的,深深的感激我的舞伴

即使,即使有一天,

我不再是她的舞伴,也触不到她的身体,嗅不到她的气息

我仍然,仍然要深深的感激她,

感激她给我的快乐,感激她对我的深情注视,感激她曾经擦拭我脸上的汗珠。。

因为,我知道,在舞蹈的那一刻

我是真正的爱着她,就如同她真正的爱我,

如果,如果我们要真的分手,

那我们就约定在一个路口,

牵着她的手,给她最后的嘱托

--好好爱自己,就象你曾经那么真诚的爱我,

然后,我们用最甜美的微笑,轻轻道别。。

写歌舞的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5要一些描写舞蹈的诗句

写马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写鸟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两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写黄河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写爱国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写思乡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书达何处,归雁洛阳边。

哲理的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琨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歌舞的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写学习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6有什么关于舞蹈的诗句

1、朱火灼烁照佳人,含情会义邀相亲。

嫣然一转乱心神,非子之故欲谁因。 2、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琯玉柱响洞房。

双心一影俱回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寒闺昼密罗幌垂,娇容丽色心相知。

双去丹还誓不移,长袖拂面为君施。 4、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

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5、水龙吟 吕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6、采莲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

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

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

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7、咏舞诗 可怜称二八,逐节似飞鸿,悬胜河阳伎,暗与淮南同,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腕动苕华玉,衫随如意风,上客何须起,啼乌未肯终。 8、舞诗(杨玉环)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9、《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 娘舞剑器,壮其蔚跂。

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 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 园二伎坊内人,洎外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 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 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 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 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 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 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 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 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茧荒山转愁疾。

10、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11、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12、孔尚任《平阳竹枝词》第一首“踏歌词”有:“凤 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

13、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4、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李群玉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15、柘枝伎 白居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迥。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16、舞曲歌辞。白纻辞 李白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且吟白纻停渌水, 长。

元代回族诗人曾描绘了鞭鼓舞的情景:

马乳新桶玉满瓶,

沙羊黄鼠割来腥。

踏歌尽醉营盘晚,

鞭鼓声中按海青。

狞猎归来,人们团聚欢宴,品尝着沁人心脾的喷香的马奶酒,而且敲着鞭鼓,踏歌尽醉。鞭鼓,即挎在身上的长型蚊,据1982年考古发现:赤峰市郊一元代贵族弘吉刺部德薛禅的后裔贵族墓室的壁画上,画着一元代乐队,其中一人便身挎鞭蚊,右手持鞭击之。以手击蚊,边唱边跳,所跳所歌也是对狩猎的歌咏。

击拍而舞是蒙古族古老的习俗。甫宋人盂珙在(蒙鞑备录)中记“国王(指木华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官乐等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与鞭鼓舞不同,这里是“拍手为节”。而在汉族使者眼中感到奇异的不同凡响的舞姿,显然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

牧人的艺术像浩瀚的大海,我们只是从大海中拾起几块贝壳,但仅仅这几块贝壳,已足以证明大海的丰富与富有。纵观草原区域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可以看出:

牧人的艺术与牧人的生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艺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总和,从具创作方式、生存环境、表现内容和功利特点看,它生存于牧人的生活之中,它与草原的生活环境互相依存、相互适应。以民歌为例,牧人在放牧时唱起民歌、热恋时唱起情歌、节日礼宴上的住祝赞,怀念家乡时的情曲,草原生活是人类文化艺术的母体——民间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壤”和“宝库”。草原生活与牧人的一体关系,反映了艺术活动与生活中的主体——人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草原的艺术具有游牧文化的特征。地处中国北方,辽阔无垠的蒙古草原,是中国骑牧民族的发祥地,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勇猛、剽悍的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叱咤风云,生活繁衍。马在牧民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牧人与马的亲密关系,由此而形成草原艺术的特征。在文学上,关于马的传说故事与祝贺词数不胜数,在音乐上,有别具风味的马头琴声,在舞蹈中,他们把马的特征和牧人对它的深切的情感融汇在肩部的动作和腿部动作中,马是游牧民族的民间艺术中最为常见的美好形象。

草原艺术的特征不独表现在对马的形象的模拟和摧豢上,还表现在其具有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民族艺术传统上。牧人的文学一歌谣、祝赞词、史诗、民间叙事诗、说书、好来宝,常用马头琴、四胡、三弦或笛子伴奏,无伴奏的“徒歌”也同一定的曲调相结合,有的还辅之以动作。游牧民族是喜爱歌舞的民族,<魏书·高车传>有“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的记载,描绘了游牧民族盛大的歌舞活动。在歌舞活动中,往往有说有唱。因此诗歌舞一体构成游牧艺术的另一特征。

依吉乐这支舞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蒙古舞特有的风格韵律,集民族舞蹈的各种动作与性格于一舞之中,表现了蒙古人民族性格和宽阔的心胸,体现情感线收和放的基本形态,出现“眼神”“表情”情感的流露,对观众的感染比较大,深深地把观众吸引住。

舞者的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经过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舞蹈艺术的灵魂存在于舞蹈的表现本体——人的内心情感中。舞蹈用人的各个外在的感觉器官去表现,在表现中人要以自己的内心感觉、理解,去支配外在动作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舞蹈以人体自身为工具和手段,能最直接地体现人的内在情绪、情感和思想的内容。这种情绪上的感染可以推动观众情绪的产生,以及让观众产生对舞蹈情感的共鸣。可想而知,舞蹈在传达人类感情冲动和艺术感受时,是一种最为简便、直接的手段。

民族舞蹈有新疆舞蹈、秧歌民族舞、藏族舞蹈、蒙古舞蹈。

1、新疆舞蹈

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夏地亚纳、萨玛、那孜尔库姆以及盘子舞等使用道具的舞蹈。

2、秧歌民族舞

汉族的一种大众化的民间舞蹈,现在主要是以东北二人转的风格流传到现在,它的民族性和风格等都是一最基本的民族化而形成的一种风格。

3、藏族舞蹈

云南藏区历来被誉为歌舞的海洋,每逢佳节,喜庆,重大聚会,人们便盛装欢聚,高歌狂舞,通宵达旦。云南藏族舞蹈主要有卓,弦子,热巴尼西情舞羌姆及酒歌,刀舞,棍舞,龙舞等。

4、蒙古舞蹈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

民族舞的代表作

傣族孔雀舞,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中。千手观音,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观赏价值很高的舞蹈,它通过多个舞蹈演员以及音乐的配合达到给观众一个视觉上的震撼。

蒙古舞蹈,蒙古舞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努力,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城乡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种类包含有,安代、顶碗舞、筷子舞等。

以上内容参考-民族舞-蒙古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1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