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的源泉 [激活学生情感的源泉]

情绪和情感的源泉 [激活学生情感的源泉],第1张

  托尔斯泰说:“作文就是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的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狄德罗说:“ 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产生情感效能。情感是作文的源泉,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1巧设悬念,诱发情感

评书、相声、魔术、小品要想扣人心弦,都离不开悬念,即行话所谓的“包袱”。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有曲折,起波涛。怎样做到这一点?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巧设悬念”就是在作文中设置一定情节后故意不揭开谜底,写出结果。这种方法,可以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让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沿着作者巧布的谜局读下去。当然,设置悬念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符合人物性格,否则就会显得虚假。如果作者能在记叙类作文中巧妙地设计出扣人心弦的悬念,就可以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神奇的构思效果。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释悬”。此外,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凸显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主题。

2以情传情,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品的。”由此看来,只有将情感渗透在写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写作真情流露,使文章鲜活灵动。因此,不断地引导学生调动情感、积累情感、丰富情感,乃是作文教学之本。教师要拥有童心,回味童趣,驻守童真,用自己不泯的童心去感染学生,一句真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甚至是一次激动的啜泣,都会生动传神,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流露真情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时机为学生创造表露真情的氛围,如在班级获得荣誉称号后的集体欢呼,在某个所谓“差生”做出精彩回答后的热烈鼓掌,在大扫除时的互相帮忙,在遇到误解又得到支持后的开心一笑……学生从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景,得到喜、怒、哀、乐的亲身体验,得到诸如生命价值、人间真情、做人真谛、生活激情等的感悟,有了弥足珍贵的“情感积累”后,再加上语言文字、作文章法方面的知识积累,就会内化为个人的语文素养。动笔习作时,就有了一股股源源不断的“活水”,就会催生出一篇篇说真话、诉真情,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好习作。

赞科夫也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好的情绪使学生振奋,而坏的情绪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表达难度较大的作文,有时还要立足学生,实现教师经历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情感互动。例如在一次自由习作中,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但文中却没表达出快乐,评讲时我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拨动他们情感之弦。我对学生们说:“老师也有过最快乐的一天,你们想听吗?”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齐声说:“想!”当我讲到多年失去联系的好友突然送来端午节祝福,电话中那种久别“重逢”的激动,嘘寒问暖,聊了一个钟头,学生不由得发出“哇”的赞叹;当回忆起和好友一同学习、玩耍的美好时光时,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微笑,充满了快乐和幸福。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语言的神奇魔力――虽然他们没有经历我的故事,却被我的快乐深深感染着。我刚讲完,学生就好奇地问:“真的吗?”我肯定地说:“真的!”只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记录下自己的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的情感其实就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的碰撞。

在我的引导下,几个反应快的孩子高高举起了手。他们这次讲的明显比作文本上好多了,不光取材广泛,在言词中无一不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有的不光神采飞扬,还手舞足蹈,甚至讲到高兴处有同学还笑出了声。可见,只有真情的自然流露,才会写出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真实的自我,也才会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3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以景传情,是用特定的景物,传达作者某种情感的一种写作技法。“情”是核心,“景”是载体,“景”只为“情”服务。运用以景传情可具体分为:(1)选取具有特定意义的景物。(2)选取不同色调的景物,传达不同的心情。(3)使用不同的修饰语,或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使景物与你的心境吻合。比如有学生在《想念我的好友》中这样写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又到了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弥漫了一股清幽的香味,我又想起我们一起在校园读书的情景。这里的一切几乎没怎么变,只是多了几声鸟鸣,天空还是那样蔚蓝,阳光还是那样温暖,我亲爱的朋友,你在哪里?”寥寥数笔,就把对朋友的思念勾画纸上。

4以美传情,情满胸怀

世界是美好的,人生也是美好的,反映主客观的文章也应该多写美好的人生和景物,陶醉自己,也感染读者。生命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美不息追求的过程。我们在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过程中,要时常关注和感悟其中的美,并把它再现出来。美和情一样,不是孤立的,它是客观景事物在人们心理和情感上引起的愉悦。因此,感受美和表现美,也需要通过具体的景事物及情,才能有较好的表达效果。

如一位学生在《秋天的校园》中这样写道:“枯黄的杨树叶随着袭来的阵阵秋风,打着旋儿飘在空中,就好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美极了。不大一会儿就给树下的‘串儿红’穿上了柔软的彩鞋。‘串儿红’火红火红的,犹如天边洒落下来的片片红霞,点缀着操场的四周。”小作者从对落叶的姿态描写到树下的“串儿红”的颜色描写,细腻逼真,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反映出了秋天的美。

5以理激情,陶冶情操

理,主要是指哲理。哲理,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对宇宙万物、人生世事,总会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看法。把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看法系统化、理论化,就是所谓哲理。生活中本来就充满着辩证法,充满着哲理。哲理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体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借写花生给我们阐述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形象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充分的感受和思考,教他们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而不是让他们说大话、空话、假话。重点教他们如何融理于情、于景,不用大段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三言两语,点睛之笔突出文章主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情动而后辞发,要想以理服人,必须重视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的沟通。

6以神传情,内化品格

作文是学生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生命体验的倾吐和主体人格的坦露。鲁迅先生也曾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们在辅导学生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情感的流露必须是健康的高尚的,有人文性的,决不能是低级庸俗的。作文的命题尽量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如:我被( )触动了心灵,学生可以填充动物、植物、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在他们进行作文构思的同时,也在内心里重新审视了自我,校正了自己的精神航向。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产生创作的灵感,激发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写 调查报告 ,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其具有健全的人格。

“言为心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挖掘学生内心的这些潜在的情感,鼓励他外化成文。于漪老师说过:文章不应该是硬写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会生意盎然。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挖掘,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机活力。

说明你看的作品没能引起你的共鸣,你选择的那些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经历遭际与你自己没有相通的地方,也就难以形成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共鸣是阅读过程中读者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达到强烈程度的表现,同时也离不开读者对文本意蕴的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至于没有共鸣的原因嘛,有两个可能:一是你选看的小说档次太低,根本不值得你看;二是有些小说内涵很深,你的理解力还没达到与其共鸣的程度。选这两种之间的来看吧,祝你早日碰上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因为共鸣是文学阅读的高峰。

文字讨好症是指写作时过分追求受众喜欢,而忽略了最初写作的目的和个人表达风格的一种状况。人们面对不同的读者,得出不同的文字要求,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文字讨好是一种“说客式”的写作风格,写成这种风格的文章不是为了明确传达某种信息、阐述某种议题、阐述某种思想等等,而是将读者的情绪、情感和需求置于第一位。因此,这种写作风格很容易产生极端的读者导向,追求讨好读者,从而丧失作者独有的思想、风格和价值。

文字讨好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有被他人理解和认同的需求。在写作领域中,作家也会追求被读者认同和接受。诸如网上评价中用户的评价,点击次数、转发数量和留言之类的反馈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讨好这些读者,而不考虑自己的良心,甚至偏离了原来的写作初衷,就有可能产生“文字讨好症”。

这种情况会导致文章的内容迎合读者所喜欢和认可的东西,但却没有自己真正的想法,造成文章没有深度,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情况不仅会使义、词不仅造成原则上的混乱,而且可能会使文章结构和思路也产生偏差。

文字讨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写作都会追求这种风格。人们面对不同的读者,得出不同的文字要求,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但是如果文字讨好症太严重,就会导致文章的内容失去自我特点,无法体现个人思想和价值,因此在写作时,尽量追求与读者真诚沟通的方式。不必过分追求讨好读者,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独有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在文艺心理学中,文学接受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它涉及到感知、理解、情感共鸣、诠释和反应等多个方面。以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例,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深入的阐述。

首先,读者会通过感官来感知这首词,尤其是视觉和听觉。当读者看到“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和“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等词句时,他们会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如少年时的红烛昏罗帐,壮年时的客舟中江阔云低的景象。这些视觉形象的构建是文学接受的第一步。

接下来,读者会在之前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他们会解读这些词句的符号意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比如,他们会理解“断雁叫西风”所描绘的孤独和漂泊感。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每个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同时,读者也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他们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投射到这首词中,从而产生情感反应。例如,当他们看到“壮年听雨客舟中”时,可能会联想到自己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无助感。

然后,读者会开始诠释这首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情感共鸣和背景知识来解释和评价这首词。有些人可能会把这首词解释为作者对人生的回顾和感叹,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把它看作是对时间的沉思和对生命的反思。

最后,读者会产生反应。他们会对此词产生情绪和行动的反应,如感到悲伤、激动或思考自己的人生。这种反应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它取决于读者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投入程度。

总之,文学接受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它涉及到感知、理解、情感共鸣、诠释和反应等多个阶段。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个人化的情感共鸣和独特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体验。

题目,题目,题即是目,处于文章的顶端,如同人的眼睛。若睛”点得好,不但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它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贾岛老先生认为文章标题是:“如人之眼目,眼目明,则全其人之相,足以坐窥万象。”

我以前在给学生上作文课时,反复强调要拟好文章题目,因为多年来高考作文题目不再是命题作文,大多都是给一段材料,然后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所以文章题目很重要,一个好的题目,令人眼前一亮,会吸引阅卷老师认真耐心地阅读,点评。我们在上写文章也一样,若想使你的文章从千千万万篇的文章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个吸引读者的好题目。文章阅读量的增加,应该是多数作者的最大渴望和主要动力,而文章能否被大量点击,好的题目是首要条件。另外好的题目应“题由文出,文以题传”之效。

怎样拟好文章题目呢?

一、有吸引力

文章题目是读者最先接触的文字,如果有吸引力,会吸引读者有点开文章的欲望,能促使读者进一步耐心阅读文章内容。如魏巍当年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起初文章题目叫《自豪吧,国家》。战友们都认为题目含义太大,笼统又一般,最后才改写过来。那篇文章曾经感动了千万读者,现在我还依稀记得文章的大概内容。所以文章题目要拟得尽可能有吸引力。

题目新颖奇巧也具有吸引力。如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

题目太含糊,读者没兴趣。若太具体,读者可能已经预料到了整个文章的内容,也无需再看。多用疑问词,引起读者好奇心,想更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如《我写作几个月,得到了什么》,《两个月减肥二十斤,我是如何做到的》。李笑来的《为什么你一定要学会写作》等。

二、文题相符

题目与文章的内容相吻合,做到名实相符。题目就像一顶帽子,要不大不小刚好扣在头上。因为题目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和其它部分相称。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过现在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盛行,标题党除外。某些商业性质的文章含有营销性,往往文不对题,读者奔着题目点开的,结果一看内容大失所望,标题和文章内容谬之千里。这样的文章只兴一时,不会流传太久。

三、简洁明确

文章题目力求简洁精炼,能省略的尽量省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比起人体是很小的,眼睛贵在有神,题目贵在简洁有力。文章题目一般都以词语或短语形式出现,其它文学作品也是,而不是一句话,或一段话。如鲁迅的《药》、《祝福》,短而精,简洁而意味深长。题目不宜太长,显得啰嗦。当然公众号里的某些文章,作者为了吸粉,增加阅读量,标题岂止是一句话,简直是一段话。如《他耗时6年,斥资1200万,用一吨白银创作了9米银雕《清明上河图》》。不过这另当别论了。

总之,我们在写文章之前,要反复思考,仔细揣摩,怎样给文章起个好的题目。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命题文章是先有题目后有文章,若我们自由写文章,不妨先把文章写出来,表达好文章的中心内容,然后再根据内容,多拟几个意思相同的题目,再反复比较,反复推敲斟酌,究竟用哪个题目更合适,更吸引读者,最有新意,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用那个题目。

拟好文章题目和写好文章一样,是一个不断学习,长期积累知识和摸索的 过程,是一场持久战。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好,越写越精。文章题目和内容质量会步步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13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