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童年的玩伴,还有少年时代的朋友,慢慢的会失去联系。一旦失去,可能就是一辈子。这几年我努力了一下,和以前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还有刚工作时候的同事都重新建立了联系。没办法,年纪大了,越老越怀旧。但还是有些朋友已经彻底没了音信,可能永远也不会再遇到。人生就是如此,有些人有些事,注定只能陪你一段时间。
一:第一个玩伴
小伟是我第一个玩伴,我们应该是四、五岁的时候就在一起了,真正玩尿泥的关系。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内蒙古的乡村,房后面不远就是黄河。七八十年代的乡村,还是原始和朴素的。我对童年最多的记忆,除了屋子后面经常玩狗刨的水塘,就是村镇中心大街上的供销社,因为经常可以花几分钱在这里买些糖果。
小伟和我疯打疯闹的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那时候没有早教也没有钢琴,甚至连幼儿园都没有,于是玩耍成了唯一的主题。那两年有个小孩子老欺负我们,这小子头顶比较尖,因此我们叫他尖头头。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发现这小子居然也在这个学校,比我和小伟大两级。我和小伟商量说,为了避免以后再被他欺负,我们应该主动出击。于是经过精心策划和一夜未眠的心理准备,第二天我们开干了。在学校操场上我们拦住了尖头头,我二话不说冲上去就给了他正脸一拳,然后小伟又上去狠踹了一脚。尖头头吓得大哭的跑开了,以后见了我们都低着头,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哈哈。
小学一年级之后,我们举家搬到了城市去居住,我和小伟也失联了。直到1999年,我都大学毕业了,经过各种辗转我们才又在内蒙重逢。老友相见,谈到童年的趣事,大家都不禁开怀大笑。我们留了****,约好以后经常见面。两年后,小伟来上海出差,约我吃饭喝酒。那时候我刚开始创业,各方面都不顺,甚至有些自暴自弃,特别不愿意见人,所以就推脱婉拒了。那一年小伟来了三次上海,我一次都没出来和他见面。时隔多年我反思当年的心境,可能是觉得自己很失败吧,自尊心作祟不想让朋友知道。总之,那两年我都没见小伟,直到后来我主动和他联系的时候,他的手机号码已经换了。他一定是对我很失望,所以换号码也没告诉我。之后的几年,我一直试图再次找到小伟,但始终没能实现,我和我童年的第一个玩伴就此失去了联系。
之后我再也没犯过这样的错误,老友相聚,哪怕车马劳顿,我都不辞辛苦。好友淮明在西安结婚,我是从上海赶回去的;黄昕结婚我是从澳洲飞回去的;每次同学聚会我都是不远万里。我始终觉得情感永远都比工作和生意重要,年纪越大认识的就越深刻。
二:大院时光
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大院文化了,我觉得这是当今孩子们最大的损失。三、四十年前的中国,大院就是一个小社会,也是孩子们的天堂。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东胜的南边大院,父母都是当地各单位的知识分子,号称是知识分子大院。大院里孩子很多,每到周末,或者傍晚的时候,楼下面都会聚集很多的孩子。我们玩捉迷藏、枪战、扇烟盒,互相借阅小人书,还一起逛街。每天晚饭前的一个小时,我的心总是痒痒的,因为楼下孩子们玩耍的欢叫声让我无法再专心学习。我父母还是比较开明的,这时候也总是允许我出去玩一会儿,饭熟了在阳台上喊一声我也就回家了。
那时候我最好的朋友叫范明园,比我小两岁,矮半头。那时候口袋里要是有个两块钱,就是绝对的孩子王。可以带着一帮子小朋友前拥后簇的去玩个半天。去小卖店买些糖果,然后走到百货商店逛一圈,在门口的烤肉摊上吃几串烤肉,然后再耀武扬威的回到大院。我和明园几乎每天都会在一起,或者玩耍或者去街上逛一圈,谁有钱都会买些吃的一起分享。我和明园还像模像样的拜了把子,给关老爷磕了头,颇有桃园三结义的感觉。我们大院的旁边是一个酒厂,我和明园经常去捡些废铁来卖,卖的几块钱够我们当孩子王耍个半天,有时候还去**院看个录像啥的。后来我们捡废铁上瘾,还把不是废铁的炉条拿出去卖,结果我和明园还进派出所被问了半天。初中生就被派出所叫过去问话,也算是“涨脸”了,幸好那时候没有互联网,要不然我就成了有“案底”的人了。不过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和明园的关系更紧密了。
初三的时候我全家搬去了西安,在那个电话都没有的年代,自然也和明园失去了联系。因为我和明园不是同学,共同的朋友很少,所以想要重新联系非常困难。我也尝试过几次,找了一些当地的朋友去打听,但始终没找到。后来我回内蒙的时候,还会去当年的大院看看。二、三十年过去了,大院基本都被拆了,还剩两栋孤零零的大楼也显得破败不堪,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就这样又过了好多年,直到2004年的时候,那一年我居然梦见好几次明园,梦见他就在大院的房子里等我。梦里的场景是我敲开熟悉的房门,然后明园就站在门口对我说:“乔新宇,我知道你会来找我的。”那一年,我又回到内蒙,又来到大院闲逛。然后,我试着在明园住的那一栋楼面前停下,看着楼道里厚重的尘土。虽然我知道已经不会有人住这里了,但我还是走上楼梯,敲了明园家满是蜘蛛网的门。然后,梦中的场景出现了。房门打开了,明园站在门口看着我,几乎没有一秒的犹豫,他就对我说:“乔新宇,我知道你会来找我的。”我惊讶的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这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聊了以后才知道,这里确实好多年没人住了,但明园家的房子在装修,所以他不得已过来旧房子里住几天。
当年比我矮半头的明园已经长成一米九几的大小伙子了,我说话得仰头看着他。明园后来的学业和事业都发展的很好。他中学毕业后当了兵,转业以后在事业单位工作,一切都顺风顺水。我们在内蒙的大雪天里喝了一顿大酒,怎么回的家都忘了。和明园重逢的故事告诉我,不管机会有多渺茫,我们都应该试着敲一下门,也许奇迹就在此刻发生。
三:周姑娘
98年的时候,我在青岛呆过两个月,期间也认识了一帮子朋友。我对青岛最深的怀念,就是夏天黄昏的时候,在一个大排挡点一桌子新鲜的不得了的海产品,再配上现打的鲜啤喝个够。一大群人吹牛聊天几个小时,有时候还和老板娘逗几句嘴,一结账也就一百多块钱。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行情了。那时候经常在一起的,都是一些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好多还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面,其中就包括周姑娘。
周姑娘的名字我还是记得的,涉及隐私就用周姑娘来代指吧。她是江苏人,南京大学毕业后一个人来青岛发展。她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嘴特别能说,还有腰很细,所以有个外号叫伶牙俐齿小蛮腰。我们经常在一起聚的都是男人,除了周姑娘和小白以外,她们两个住一个员工宿舍。我呆在青岛的那两个月是五、六月,青岛最好的季节。除了把各种海鲜吃美了,我们也会一起去石老人游泳或者去八大关逛街。那时候虽然出行都是公交车,吃的也都是大排档,但日子还是过得行云流水般的快乐。
离开青岛的时候,大家还给我搞了好几场欢送会,害得我醉了好几回。在去火车站的前一晚,周姑娘来找我,说带了个礼物。之前我们都是大家一起聚,我从来没和周姑娘单独在一起呆过。我们在马路上一边走一边聊,周姑娘一反平常的伶牙俐齿,而是略带忧伤的给我讲了关于她的很多故事,从童年讲到大学毕业。我倒是很诧异这么伶牙俐齿的姑娘居然从来没谈过男朋友。话聊到这里,我自然也明白了她的意思。我说你知道我有女朋友,而且我也要离开青岛了。她说她考虑过了,觉得这些都不是障碍,关键是我的态度。她拿出了给我的礼物,是一张她的照片,她说如果我觉得我们有可能,就三个月之内写一封信给她。如果我觉得没可能,就要把照片寄还给她。我当时其实心里很清楚我们之间一点可能没有,但也并没有当面明确拒绝。然后第二天,我就离开了青岛。
离开青岛之后的那几个月是我工作的忙碌期,每天都工作到很晚,还要经常出差。说实话,一个月之后我已经忘了那晚和周姑娘的谈话了。我觉得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我认为她也已经把这件事淡忘了。但没想到的事,三个月之后我颇感意外的收到了一封信,是周姑娘从青岛寄过来的。我现在还记得那封信的哀怨和恨意,也是收到信之后,我才知道周姑娘真的每天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我的回信。我记得她在信里面用了这样几个句子:“你就像拿刀在我身体里面每天都割几下、你为什么不守承诺、你到底有多恨我才会这么折磨我。”我一连好几天都没缓过来,说实话我当时也并不认为我哪里做错了。我和周姑娘也就是坐在一个桌子上吃过几次饭的关系,在一起单独见面不超过半小时,连手都没拉过,我有欠她什么吗?至于三个月的约定,我真认为她也就是在情绪中那么一说。几天以后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她们宿舍,那时候大家还都没有手机。她并没有出来接电话,是小白接的。小白不停地质问我为什么这么无情。我这才想起来在我离开青岛前她们宿舍给我搞过一次欢送会,六个女生陪我喝了一顿酒。那天周姑娘就坐我旁边,现在想起来那次聚会应该就是她们宿舍在刻意撮合,只是我当时没那个心情。小白说周姑娘问我要照片,可我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到。可能是怕女朋友发现不好交代吧,照片不知道被我放什么地方了,反正没找到。小白在电话那边气的大骂我没良心,说她们宿舍从此和我绝交,然后就挂了电话。之后,迎接我的是更加忙碌的工作,这件事也作为一个插曲,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画了一个句号。
时隔多年之后,我终于理清了这件事的脉络。有一个心理学术语,翻译过来应该叫心境反差。当时我除了有女朋友之外,全部心思都在工作上,打着鸡血的想着如何出人头地。但周姑娘不是这样,她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求的是稳定。而且她从来没谈过男朋友,所以对情感的需求是压倒一切的。我们那时候的心境和核心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所以才会发生那样的故事,我不觉得我做错了什么,但事实是她又觉得被我伤的体无完肤。我终于明白了我带给周姑娘的伤害,可惜连道歉的机会都不再有了。这件事带给我的教训,是要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尤其是在涉及情感的时候。
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总有一天也要写关于今天的怀旧笔记。时光啊,慢些走吧,让我慢慢的记录,记录美好、或者伤感……
第25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第25集李宝丽儿子在学校被三个小混混欺负,于是李宝利请小混混吃饭,闫妮是《亲爱的》里的主演,饰演李宝丽,《亲爱的》是由裴军执导,闫妮、何冰、曹炳坤等主演的家庭伦理电视剧。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如果摩擦和矛盾发展激化到一定程度,那么吵架就再所难免了。这时,旁人如果加以合理的劝解,往往会使矛盾迎刃而解,同时双方都会感谢你的劝说,并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面对愤激的吵架者,怎样劝架才有效,是要讲究点艺术的。
首先,就是要了解情况,不能盲目地劝架,讲不到点子上,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有可能会说:“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如果你先侧耳细听,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会比较好了。要先了解吵架的原因,如果比较复杂时,应该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话说到点子上,说进当事人的心里。还要分清主次,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辞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其次,劝架要分清是非公正,不能没有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地各打五十大板,以为“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响叮当”,笼统地对双方都做出批评,这样就不能让双方都信服。在吵架时,双方脸红脖子粗,气氛紧张。这时,如果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加以调解,那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和“放松”,缓和紧张的气氛,达到使双方冷静的作用。人在吵架时火气比较大,头脑处于兴奋状态,耳中听不进劝告。这样,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的言辞,要多用委婉的语言,注意不要触及当事人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避免火上浇油。当然如果形势十分紧张,吵架双方矛盾达到白热化,动起武来,就要用高声呵斥,使当事人震惊,从而暂时冷静一下,得以放下过激的情绪,能使头脑得以清醒。
当他人发生冲突和纠纷时,你有意出面调解或是别人请你出来做这一工作,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你是受人敬服的,而且对他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要做一个好的调解人,首先必须得到双方信赖,其次是所提出的调解方案切实可行。因此在调解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弄清实质
比如楼上的住户浇花时,水滴到楼下住户晾的被子上,两家因此发生了冲突。这很可能只是表面现象,而实质却在于两家的男主人在单位里因某件事产生了矛盾,而这矛盾一直没能消除。如果你仅就浇花时洒下的几滴水来进行调解,显然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调解人必须弄清冲突的实质。通过观察和了解,看看冲突双方都做了些什么,听听周围的人对此有何议论,不难找到冲突的根源。找出这个根源以后,知难而进,对症下药,不仅解决表层的矛盾,并且使冲突双方在心理、感情上有所沟通,最终达成谅解而握手言和。
保持中立
这是一条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调解能否成功的前提。调解人必须做到不偏不倚。你偏向楼上的住户,楼下的住户就不会相信你,而且楼下的住户可能以为你是在帮助楼上的住户与他们较劲。另一个需要避免的是,你不该有打抱不平的思想。偶尔对冲突肯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作为一个调解人,目的是为了让矛盾双方息战并和解,而不是“仗义执言”、“拔刀相助”,那样只会让人产生误解,使冲突加剧。所以调解时不必专讲是非曲直,甚至对明显有过错的一方也要表现出“理解”,目的是为了使冲突双方能坐下来面对面地交谈,而调解人则坐在中间,一手执甲的手一手执乙的手,以达到最终目的。
避免在冲突达到高潮时出面调解
冲突刚起时,调解容易成功,但这需要有先见之明,当两人的冲突达到高潮时,调解人所能做的只能是致力于双方一时息战,消散一下他们的火气、如果两人都在火头上,你出面调解,多半会无功而返。因为这时候你无论提出什么办法,他们都听不进去,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参战者”。谨慎而聪明的做法是将冲突的双方劝开,避免再动干戈或进一步说一些有伤感情、事后难以收回的话。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调解: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对冲突感到疲乏并且有调解的愿望的时候,虽然不像冲突刚起时调解那么容易,但是却能收到实效,这时双方都会对你成功的调解表示感激。
刺探双方最大限度的让步
做具体的调解时,不要想当然地提出调解的办法,这样很容易碰壁。必须刺探双方最大限度的让步是什么,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分歧点,经过反复分析、商量,辅以劝解、讨情,然后提出一个使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办法。
总之,调解工作并不轻松,本来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人,弄得不好却很没面子,有时还要忍受委屈和误解。为了使调解的成功率更高,不妨动员其他人一起参与,当然是同自己思想基本一致而且是冲突双方都可信就的亲友、同事等。自己单枪匹马,可能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而和这些人“同舟共济”,则会变压力为动力,促使冲突双方向和解的道路上迈进。
宣传自己
现实生活中常有些人不善理解人,你出现差误、疏漏,他不但不能原谅、理解,即便你是正确的、愿望良好的,他也不能充分认识,善意相待,甚至会抱怨声声,说三道四。对这些人,你也许会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态度,冷然相对,不屑一顾,结果双方误解加深,关系越闹越僵,不利于双方合作共事,也无益于彼此融洽交往。如何让不善理解人的人理解你,是交际中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话题,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多向他袒露自己
不善理解人的人首要表现是他不善于认识和了解别人,他们比较内向,孤僻执拗,既不愿作深入细致的了解、透彻合理的分析,又习惯于想当然,而且狐疑重重,爱钻牛角尖。在他面前,你最好把自己袒露出来,尤其是他关心的东西,或直接与他相关的问题,应主动促使他来认识了解,你这样他会对你建立正确认识,也会对你的行为举动有个透彻理解。有一位母亲60多岁了,只身住在乡下,她的儿子在城里工作,儿子工作忙,常常跑几十公里路回家探望老母。老人深感孤寂,也特别希望儿子回来。本来她完全可以主动一些到儿子这里来,但老人脾气又怪又拗,非要等回儿子不可。而儿子并不知道老母的想法,好久未抽时间回家一趟,老人憋不住了,见到儿子一肚子的气都泼了出来。儿子感到母亲太不理解他了,也生起气来。母子俩一时间闹起了别扭。你想,如果儿子平日里多向老母袒露自己的想法,多把自己的情况说清道明,老母就是一个再不善理解人的人,想必也会理解儿子的。
把他挽到你的一边
从心理状况看,不善理解人的人封闭、孤傲,自我意识强,自以为是,常把自己与别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你应据此出发,把他挽到你的一边,让他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看人待事,多商议,多解释,请他参与,他便会打破封闭,与你走到一起,岂能不对你持认同和欣赏态度?所谓不理解又从何而起?小王自认为一个大小伙子做了收发员有些尴尬,他性格孤傲,自行其是,工作拖沓,常把报刊稿件压着不送,秘书小吴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不料小王不仅不改变工作态度,反而更加肆无忌惮,为此小吴深感小王是个不理解人的人,一气之下把这事汇报到领导那儿。假设你是小吴,能如此吗?最好帮助小王端正心态,认真工作,疏通彼此情感,理顺双方关系,’止小王从你的工作角度及工作重要性上理解你的心情和愿望。如此,既会缓和双方的对立关系,又不会影响工作与他密切关系。
不善理解人的人在交际上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交往上态度被动,行为消极,从而对太多的事情和问题不能理解和认同,保持一种对立的或对抗的情绪,你应从他的这一实情出发,主动亲近他,温暖他,与他增加友情,发展友谊,让他消除对你的疏淡感、距离感。当你与他的关系进入融洽的境界,他会对你有良好的感受,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便不易产生不理解之举了。小赵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对爱好与工作的关系处理得也很好。但他的同事小黄却是一个不善理解人的人,常对小赵挑挑拣拣,抱怨声声。小赵设法迁就小黄,在工作上尽力多做一些,可小黄更不能理解他了。小赵开始改善与小黄的关系,努力发展双方的友谊,虽然颇费周折,但彼此到底结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而此时再看一看,小黄不仅能理解小赵,而且对小赵十分支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高姿态。
老人和三个青年的道理是做好自己,不要轻易评论别人怎样,因为你说的不一定是对的。
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种树,邻居家的三个青年说开了风凉话,要是为了建房子种树还说得过去可瞧他这么大年纪还种什么树一定是老糊涂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