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3天传播一代!本轮疫情主要毒株传染性如何?

2到3天传播一代!本轮疫情主要毒株传染性如何?,第1张

我们历经3年多的疫情风雨,不管毒株传染性如何,我们都要经受住了考验。所以不惧疫情,坦然面对!

现如今的病毒已经变异了很多次,传染性比最初时要快很多倍,但目前很多都是无症状的感染。还有人是检测好几次都是阴性然后才检出阳性,说明病毒的潜伏期长了。我们能做的就是遵守国家的防疫规定。尽量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区。居家时常通风,回家勤洗手。快递等要消毒。外出一定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在疫情发生的这几年大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论病毒如何变异。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日常防护,别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如果有外出回来按规定上报。不能瞒报行程。目前仍然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从个人来说,出门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家里或办公场所要勤通风。当有疫情发生时,听从政府要求与安排,遵守防疫规定。对于新的新冠肺炎变异毒株,大家应该坦然面对,新的变异毒株毒性已经减弱,但传染性极强,所以自我防护措施到位显得非常必要。

另外,很多国家都放弃了抵抗疫情,说是传播性强了,死亡率小了。但是谁知道它的后遗症有多严重呢?之前看网上有的人感染康复后过几个月又感染了。目前我们也不知道它的后遗症是抵抗力下降还是对身体其他器官也有损伤。既然是传染病就要注意预防,尽量不聚集。。所以能做的还是做好最基本的防护。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们的家人。疫情防控关乎你我他,做好疫情防护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总结:疫情面前,不传谣不信谣,只要每个人都能按规定执行,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1 核酸检测三天两检间隔多久

核酸检测三天两检中的两次检测应间隔24小时。

核酸检测三天两检指三天内,也就是72小时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且两次检测应间隔24小时,目的是确定和排除无症状人群和密切接触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如果两次核酸结果阴性,健康码颜色会转为绿色,但超过规定的时间没有进行核酸检测,其健康码一般会转为**,会被一定程度的限制出行。

2 三天两检24小时是指哪个时间点

以采样时间为开始时间点。

因为核酸采样到检测中间会有一定的间隔,这个间隔可能是几个小时甚至更长,如果所采人员是一个传染源,从采样到出核酸检测结果中间这段时间,就可能会给管理或者溯源造成一定困惑,因此核酸检测出具的时间会以采样时间为起始时间,这样计算更加严格、准确一些。

如核酸检测采样时间为3月21日9点,而出结果时间为3月22日12点,则三天两检间隔24小时以目前距离3月21日9点的这个时间算,也就是说到3月22日9点即为24小时,之后可以再次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

3 三天两检间隔时间必须是24小时吗

准确的说是必须大于24小时,小于72小时。

1、核酸检测目前受检样本数量过于庞大,一般采样后到出结果的时间,在24小时内才能看到,因此两次核酸检测,最小间隔设定在24小时以后出结果为佳,方便受检者知道自己上一次的核酸结果,再以两次综合阴性结果对比反馈得出无感染的结果更为准确。

2、三天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的时间不能大于72小时,否则不利于尽快排除新冠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因为目前引发新冠疫情流行的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其感染后潜伏期多为2-3天,因此这段时间是一个关键期,早检测完可以早发现,早点控制好疫情,避免大范围传播感染病毒。

4 没有三天两检会变黄码吗

准确的说:健康码是“黄码”的人员须在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间隔须24小时以上。若第1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健康码将短暂转为“绿码”,其后再次转为“黄码”,以提示您按要求进行第2次检测,如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您的健康码将正式转为“绿码”。但如果是低风险地区的人群,没有要求要进行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健康码是不会无故变成黄码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出现以下情况会导致健康码出现黄码:

1、自行填报出现了:发热、气促、呼吸道症状信息的人员;

2、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4天内、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14天内、疑似病例排除后14天内的人员;

3、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和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等须实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4、相关部门确定的重点风险监测人员;

5、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在该区域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存在感染风险比较高,也会被赋黄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后的潜伏期在10天左右,最短1天,最长14天,受感染者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潜伏期也有传染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2日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方案提出,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

采取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可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

扩展资料

防护新型冠状病毒:

公众不需要对这一情况过度紧张,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有效防护,还是可以有效防止病毒传播的。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戴有防护效果的口罩外,另一项重要的防护措施目前被很多人低估——用正确的方式勤洗手。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也说,要用肥皂和水、含酒精的洗手液等洗手至少20秒。其他应注意的措施还包括:避免用未洗过的手触碰眼、口、鼻;清洁和消毒经常触碰的物品及其表面;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并把纸巾丢进垃圾桶等。

凌海市人民政府-科普:防病毒别忘了勤洗手

人民网-新型冠状病毒最长潜伏期约14天 潜伏期可能无传染性

德尔塔完整传播链全球首次被精确描绘

 德尔塔完整传播链全球首次被精确描绘,Delta新冠变异株具有传播力强、感染潜伏期短、致病性强、发病进程快等特点,逐渐成为印度甚至是全球疫情的主要罪魁祸首,成为全球疫情流行株。

德尔塔完整传播链全球首次被精确描绘1

 新冠肺炎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已迅速成为目前盛行的毒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唐小平、李锋教授团队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陈如冲教授团队,针对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5·21新冠肺炎疫情”,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组测序技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精确描绘了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的完整传播链, 并结合临床资源,多方位描绘了该起疫情中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毒动力学特点。近日,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杂志》上发表。

 根据此前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核酸基因测序,“5·21新冠肺炎疫情”为德尔塔变异株引起,具有明确传播链。而该研究首次追踪并完整报道了这起疫情的清晰传播链。疫情之始为75岁女性因意外暴露感染,并通过密切的家庭接触或聚餐而感染另外3人。

 研究者观察到,该起疫情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近距离接触,其中308%的感染者是通过用餐传播,其次分别是家庭接触(3013%)、社区传播(1859%),以及包括工作和社交接触在内的其他传播途径(1987%)。

 同时,研究者将“5·21”疫情感染者纳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野生株的患者队列进行研究,多方位分析了“5·21”疫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毒动力学特点,总结归纳出德尔塔变异株的特点,并寻求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

 研究者发现,德尔塔变异株的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中位潜伏期只有47天,明显短于野生株(63天)。 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非重症组中,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潜伏期(40天)明显短于野生毒株(60天)。德尔塔变异株在10天内可传播4代,其中最快的代际传播不超过24小时。

 与野生株相比,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显著升高(前者CT值中位数为340,后者为206,CT值越低表明病毒载量越高) ,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核酸转阴的时间也比野生株的'感染者明显延长。

 研究者还发现,感染德尔塔变异株是预测病情转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 在60岁及以上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人群中,德尔塔变异株组较野生株组危重症风险高145倍;而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发展为危重症比感染野生株快298倍。

 研究者认为,本研究揭示了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更易发展为危重症等特点。因此,快速追踪、隔离以及时发现病毒感染者,对重点场所实施及时管控和在特殊情况下实施局部地区全员核酸筛查均非常重要。 快速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为全国防控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提供了“广州经验”。

德尔塔完整传播链全球首次被精确描绘2

  一、什么是“德尔塔”毒株?

 新型冠状病毒不断进化和变异,陆续产生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毒株即德尔塔(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被发现。

 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Delta),该变异株被确定为是导致印度第二波疫情的驱动因素之一。

 随后“德尔塔”变异株又进一步变异衍生出“德尔塔+”、“AY1”变体,且病毒依然在继续变异和进化。因德尔塔病毒具有传播力强、感染潜伏期短、致病性强、发病进程快等特点,逐渐成为全球疫情流行株。

  1、“德尔塔”变异毒株与新冠病毒普通毒株的区别

 “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的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10天,随着变异毒株的代数传递潜伏期逐渐延长,新冠病毒普通毒株导致的感染潜伏期也为4-10天,但第一代潜伏期约为9天,长于“德尔塔”变异毒株的4天;“德尔塔”变异毒株阳性(或发病)前传染天数为1-6天,新冠病毒普通毒株阳性(或发病)前传染天数为0-9天;“德尔塔”变异毒株从密接到传染天数为2-4天,新冠病毒普通毒株从密接到传染天数为3-6天。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的感染时间更早,传播速度更快。

  2、“德尔塔”变异毒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英国:新增新冠病例中90%以上的患者为“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

 ●葡萄牙里斯本地区:近期新增病新冠病例中,超过50%的患者为“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

 ●俄罗斯:莫斯科的一项检测中发现,在893%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发现了“德尔塔”变异毒株;

 ●中国:广州、深圳和近期南京、扬州等地的本土疫情,也是由“德尔塔”变异毒株输入而导致的。

  二、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有哪些?

 病毒变异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需要。根据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对疫情影响程度的轻重,可以将变异的新冠病毒分为三大类:关注变异株(VOI)、关切变异株(VOC)和严重后果变异株(VOHC)。虽然,新冠病毒三类变异株其所导致的后果不尽相同,需要重点监控的是关切变异株,目前导致疫情反弹的几个变异株均为关切变异株。

  1、关注变异株(VOI)

 关注变异株是指病毒对疫情的影响只是具有可能性,病毒感染在某个地区流行或扩张有限,特定的遗传标记可能对病毒的传播、诊断、治疗方法或免疫逃逸产生影响,与某些病例或独特暴发人群的增加有关。

  2、关切变异株(VOC)

 VOC的主要特点包括传播力增强或流行特点出现有害变化;致病力增强或临床表现趋重,如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或死亡人数增加。公共卫生、社会措施或现有的诊断方法、疫苗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明显降低。

  3、严重后果变异株(VOHC)

 有直接证据表明:该类病毒或是病毒变体会导致先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或医疗措施失效或是效果大幅度下降,疫苗有效性严重降低或是在疫苗接种后出现较多患者感染,患者症状较重且住院治疗人数激增。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其基因组通过多种机制而发生变异。2020年3月,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当前分离的新冠病毒已产生149个突变位点。虽然,大多数突变位点并没有改变早期新冠病毒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但是依然有极少数变异株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相应氨基酸发生改变,进而使这些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甚至出现部分中和抗体位点免疫逃逸。新冠病毒重要位点发生突变,逐渐形成多种传播力和致病性更强的变异病毒,比较典型的有:

 ●2020年12月在英国发现的B117新冠病毒变异株(“阿尔法”Alpha),传染能力是原始毒株的17倍;

 ●2020年12月在南非发现的B1351新冠病毒变异株(“贝塔”Beta),可从天然和疫苗诱导的血清中逃逸,造成抗体免疫失败;

 ●2021年1月在巴西发现的P1新冠病毒变异株(“伽玛”Gamma),其传染性是普通新冠病毒的14-22倍;

 ●在印度发现的新冠双重变异株B1617(“德尔塔”Delta)。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宣布了一种名为Lambda(C37)的新型新冠病毒变种,该变种病毒目前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传染性较高,同时还会降低疫苗的中和能力。

 新冠变异株较多,其中“德尔塔”变异毒株由于其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病情发展快,以及可能出现免疫逃逸现象等特点,其所导致的疫情反弹在近期受到了更多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