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对中国人的看法

米兰昆德拉对中国人的看法,第1张

怎么说呢 政治意识形态很容易左右一个人对他国民族的看法的作家也一样 毕竟米兰昆德拉创作高峰期正直冷战敏感时期 苏联在1956年出兵匈牙利侵犯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严重伤害了米兰昆德拉的东欧民族主义情感 毕竟米兰昆德拉的祖国捷克斯洛伐克也在1968年受苏联军队的武装干涉 所以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颇有微词特别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镇压之后本人的著作被当作反动教材被禁 自己也被扣上个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这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文人的待遇一样 特别是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国民是支持匈牙利人民抗击苏联侵略者的 但与此同时正直中苏蜜月期苏联援助中国建设 中国政府为了取悦苏联政府在侵匈事件上是支持侵略者苏联政府的 中国政府也认为必须打击当时的匈牙利 所以中国政府的做法势必会得罪米兰昆德拉这类的反苏主义者 米兰昆德拉必然对中国人有负面的看法 这就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是一样的 所以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米兰昆德拉肯定对中国人没什么好感 认为中国人是苏联人的帮凶 就跟当今的韩国人看待帮着朝鲜人打自己的中国志愿军一样的心态 我们中国人认为抗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是神圣的 但遭到中朝军队联合打击的韩国人可不报相同的想法 战后韩国的主楼文化人就因为在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所作所为对当代的中国国民横加仇视 这跟中日历史原因导致的民族仇恨是一样的 作为同样遭到苏联人欺负的捷克人米兰昆德拉对支持苏联的中国人也同当代的韩国人如出一辙 但随着中苏交恶 中国在60年代和苏联划清界限 这也改变了米兰昆德拉对中国人的看法 从最初的厌恶转变为欣慰 所以说在伟大的作家也有服从国家意志的局限性 这就跟中日外交问题一样 抗战时期中日算是彻底的交恶了中国人当然会仇恨日本人的中国的知识份子必然也要服从民族意志 但战后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访日改善了中日民族关系 自然从对日本人的反感变为好感 自然中国知识界会做出促进中日友好的关系 但随着小泉首相在历史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中日关系又从之前的友好转向了敌视 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安倍政府修改安保法案 恶化了中日民族矛盾 这就导致了中国知识界转向了敌视日本的道路 米兰昆德拉在冷战这种大背景下对中国人的看法和以上列举的中日外交的变化是一样的 毕竟在伟大的作家在政府眼里也是渺小的 在大的环境里也得屈从于国家意志 哪怕是被强加的 这就是知识界的悲哀 一切以政治服务 毕竟米兰昆德拉是欧洲人对亚洲人没有什么了解 何况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历史又没有和中国的联系 作为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米兰昆德拉也只能受政治宣传的影响和摆布了 毕竟作家也是普通人

在图书馆到处找书看的时候,看到了米兰·昆德拉的短篇集《可笑的爱》,必须承认,有的书名就是没什么缘由的让人好奇。我只是翻了翻目录,看到第一个故事叫《谁都笑不出来》,我是真心觉得这个名字有些滑稽,所以借了回去。

第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书大概是刚上高中,看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对那本书没有别样的好感,甚至在但是觉得这是我看过的最讨厌的一本书,现在想起来,我把所有责任推给当时的自己,认定是因为年纪太轻,根本理解不了。虽然我现在仍然不能全部读懂昆德拉的作品,有些类似于哲学性的思想过于深邃,我暂时不愿深究;有的故事的主人公让我禁不住讨厌,所以读的时候囫囵吞枣,然后作罢。但是至少我开始觉得能从中找到乐趣,而不是痛苦地挖空心思去说服自己,读下去,继续读下去。

“在你的想象中,一个谎言跟另一个谎言是相等的,可是你错了。我可以虚构无论什么东西,尽情地讥讽别人,搬弄各种各样的玄虚,开各种各样的玩笑,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撒谎者;那些谎言,如果你想把它们成为谎言的话,就是我,就是我本来的面目;这些谎言,我不会用来遮掩住任何东西,用这些谎言,我说的实际上是真理。但是,有些东西,提到它们时我是不能撒谎的。有些东西,我认识它们的本质,我理解它们的意义,我爱它们。我不对它们开玩笑。在这些问题上撒谎,就将降低我的人格,我不愿意,不要强制我那样做,我是不会那样做的。”——《谁都笑不出来》

无数个谎言之后,主角的女朋友克拉拉要他用一个谎言结束所有的荒唐引发的闹剧,可是他拒绝了。他承认自己对女友的爱,却有些爱自己更多的意味,或者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原则问题不置可否。

“这倒没什么,我们有车子吗,只要您肯做我们的司机就行了。”

“您来当我们的船夫好了。”我说。

“您将是我们的飞行员。”马丁说。

“我们的星星。”我说。

“我们的北斗星。”马丁说。

“我们灿烂的金星。”我说。——《永恒欲望的金苹果》

有的人嘴里满口轻浮,有的人再照单全收,还有的人照着第一者的方式去试着改变自己,对第二者说出次轻浮的话。故事里的我其实算不上主角,马丁才是,他喜欢周旋,竖起了对女人永恒追逐的旗帜,却也爱自己的妻子,我相信他肯定对妻子说过“我爱你”,可我想知道这样的“我爱你”有多少意义。

“他不想看她的脸。他知道游戏已经结束,但他一点儿都不想回归到他们平常关系的世界中;他担心这种回归。黑暗中,他躺在她身边,避免跟她肉体的接触。”——《搭车游戏》

他因为“纯洁”二字喜欢这姑娘,却在一次搭车游戏中发现了些什么似乎不纯洁的东西。一个人的转变可能只发生在几分钟之内,都说女人善变,其实事实不过是,所有人都善变,并且隐藏着些伪善。她也许是沉醉于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形象里,也许是对这个游戏着了迷,可是有谁没什么阴暗面,我们不是圣女贞德,也做不成白雪公主。哦对,我忘了,贞德可是个军事家,是战争英雄;白雪公主来自于童话故事,可我不信童话故事。

“是的,给你的。因为我很幸福能来到这里跟你在一起。因为我很幸福你还活着,伊丽莎白。兴许我爱上了你。兴许我非常爱你。但这无疑更是一条理由,让我们的关系到此为止。我认为,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不生活在一起时,当他们彼此仅仅只知道对方的一件事,即他们还活着时,当他们彼此感激对方,因为他们都还活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都还活着时,他们会更加相爱。这就足以使他们幸福了。我感谢你,伊丽莎白,我感谢你还活着。”

弗雷什曼喜爱的是女大夫,女大夫却和主任医生有些什么关系,伊丽莎白钟情于哈威尔夫,哈威尔却为了摆脱这个恼人的累赘,指控弗雷什曼不存在的“粗暴与无视”,使他相信伊丽莎白想要的是自己,于是在看过伊丽莎白赤裸倒地的身体后,他说出了“爱”。我们羞于说出口的“我爱你”,终于在这本书里第一次被呈现了。但是啊,这算哪门子的爱啊,大骗子。

“但她从远处认出他,一边迎上前去,一边微笑地看着他,这微笑在最后一刻,于他们走到同一高度时,解开了他记忆中的一个扣子,把他从那半昏睡状态拉回来。”——《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过无疾而终的感情,得到了得不到的,逝去的遗忘的。所有的感情都有相似之处,所有的念念不忘都能记忆的红匣子轻易打开;有的人遇见了,一辈子可能都忘不了。我们应该探寻的不是爱情里的那些界限,有时候道德和约束全部抛开,年龄不能阻住这种感情的发生,其实性别也是。

“是的,可爱,”哈威尔说,“但是一条狗,一只金丝雀,或者一只在农场院子里摇摇摆摆的鸭子也可以是可爱的。在生活中要考虑的,并不是拥有尽可能多的女人,因为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胜利。更应该培育专门针对自己的一种需要。记住这点,我的朋友,真正的钓鱼人把小鱼仍回河里。”——《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

没啥好说的,我不喜欢这个哈威尔大夫。

“可现在虚假传言的陷阱打破了这个人物的和谐,爱德华想,阿丽丝的思想只不过是镶贴在她命运上的一件东西,而她的命运只不过是镶贴在她肉体上的一件东西,而他在她的身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肉体、一些思想和一段履历的偶然组合,无机、随意、不稳定的组合。她回想了阿丽丝,他一方面看到她的身体,另一方面看到她的思想,他喜欢这身体,而这些思想让他觉得可笑;而这身体和这些思想没有达成任何统一;他看到的她就像融进吸墨纸的一条墨线:没有轮廓,没有形状。”

“如果你只对他说实话,只说你对他真正的看法,这就是说,你赞成和一个疯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而你自己也是疯子。我们同周围世界的关系恰恰也是这样。如果你固执地当面对它说实话,就意味着你认真看待这个世界。而认真地看待那些不怎么严肃的东西,其本身就失去了整个的严肃性。我本人,为了不认真地看待疯子,也为了自己不变成疯子,我必须撒谎。”

有的人生活着,大多数依靠自己的躯壳,爱德华就是这样的人。女友教他相信上帝,学校反对这样神学的道理,想要遵循内心,可现实必须让人有所隐藏。于是为了隐藏内心对上帝的信仰,他选择每周一次去“看望”女校长。他渴望阿丽丝的肉体,一次次劝说与尝试,加上一些偶然事件的混杂,他在终于得到阿丽丝的身体后,选择结束了两人的关系,日子变得浪荡许多。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信仰,可能是因为活该吧。

七个故事,七种爱。我喜欢“7”这个数字,没什么原因,就像很多可笑的爱一样,没什么原因。

PS 来自**《水牛城66》

米兰·昆德拉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 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没有不是那么简单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生命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生活给我极大的快乐,但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的所有的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之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比喻是危险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净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活着的人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今天,不管我的提问能不能得到回答,我还是觉得无所谓它并不需要赋予任何意义,它只要就这么一直生长着就像速度一般,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大概到了忘却的时候,才会记起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源于将她以隐喻的形式,留在大脑诗化记忆的一刻 碰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命运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

1、他在女性身上找寻什么?她们身上什么在吸引他?之爱难道不是统一过程的无限重复?

2、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3、他在另一段生活里,另一段故事里,他无法在他目前所处的生活中拯救他已经不在场的生活。但是窗外的那个世界更加美丽。而如果他为此抛弃他所爱的女人,这个世界则会因为他付出了背叛爱情的代价而弥足珍贵。

4、就凭他是个陌生人,便超越于所有其他人这上。

5、让他们陶醉的城市景象之美事实上并非是个幻觉,只是在被践踏、侮辱和嘲弄之后,透过自身的衰败才隐约可见。

6、我们对它不必太在意,它就像是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一场。尽管这期间有三十万黑人再难以描绘德凄惨中死去,也丝毫改变不了世界德面目。

7、因此我们不能指责小说,说被这些神秘的偶然巧合所迷惑,但我们有理由责备人类因为对这些偶然巧合视而不见而剥夺了生命的魅力。

8、他站在窗前,目光越过庭院,盯着对面房子的墙,在思忖。

9、他们完全明白彼此所说的话语在逻辑上的意思,却听不到话语,问流淌着的一条语义之河的低声谜语。

10、我喜欢你的原因是你毫不媚俗。在媚俗的王国里,你是个魔鬼。

11、受到乌托邦声音的,他们拼命的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12、我们惟一可做的事,就是反抗不由我们选择的人类处境。

13、童稚的渴望摆脱了成人精神的一切樊笼,继续存在下去,有时候甚至在遥远的老年期依然还要冒出来。这种童稚的渴望抓住机会,在别人建议他的角色中体现了出来。

14、人是在雾中前行的人。但是当他向后望去,判断过去的人们的时候,他看不见道路上任何雾。他的现在,曾是那些人的未来,他们的道路在他看来完全明朗,它的全部范围清晰可见。朝后看,人看见道路,看见人们向前行走,看见他们的错误,但是雾已不在那里。

15、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16、有朝一日,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反复下去!

17、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像托马斯和萨比娜交换产生了圆顶礼帽这一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个物件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18、道路:这是人们在上面漫步的狭长土地。公路有别于道路,不仅因为可以在公路上驱车,而且因为公路不过是将一点与另一点联系起来的普通路线。公路本身没有意义,唯有公路连接的两点才有意义。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歇脚。

19、忠诚如果不是源于真正的,那该多么累人。

20、我们唯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

21、你从来不善于生活。你总是在想,你的义务,就像人们说的,是生活于其中。在现实的中心。但是,对你来说,现实又是什么呢。而,是生活中最不基本的和最不珍贵的东西。,是漂浮在河流水面上肮脏的浮沫,而实际上,生活之河则涌动于深深的洪流中。

22、所有的狂热信仰都带着夸张。狂热式的神秘主义,如果它要把狂热进行到底,把谦逊进行到底,把快感进行到底的话,应该对笑无所畏惧。正像圣女特蕾莎在弥留之际微笑一样,圣女安妮·勒克莱尔声言:死亡是欢乐的一部分,只有男性才惧怕它,因为他可怜地迷恋着他渺小的自我和渺小的权力。

23、我坚信,唯美的标准并不来自上帝,而是来自魔鬼。在天堂中,没有人能区别美与丑。

24、那是对一个女孩的责备:“你对我说,在爱情里只有肉欲。亲爱的,如果一个男人告诉你他想要的只是你的,你准会逃跑的。到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残忍的孤独感。”孤独。这个词反复出现。他试图用这种可怕的孤独前景来吓唬她们。为了让她们爱他,他像神甫一样对她们布道:一旦脱离了感情,肉欲便蔓延成无边的荒漠,人会在那里忧伤而死。

25、我突然明白到,我原先还想象我们自己跨在人生历险的马背上,还以为我们自己在引导着马的驰骋。实际上,那只是我单方面的一个幻觉;那些历险兴许根本就不是我们自己的历险;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由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它们根本就不能表现出我们的特点;我们对它们奇特的驰骋根本就没有责任;它们拖着我们,而它们自己也不知来自什么地方,被不知什么样的奇特力量所引导。

26、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27、自由并不始于双亲被弃或埋葬之处,而是始于他们不存在之处:在此,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却不知道谁把他带来。在此,人由一个被扔入森林的蛋来到世间。在此,人被上天啐到地上,全无感恩之心踏入这尘世。

28、在媚俗被当做谎言的情况下,媚俗必定出于非媚俗的境地。媚俗一旦失去其专横的权利,它就像人类的任何一个弱点一样令人心动。

29、噪音可有个好处,淹没了词语。

30、白天,她尽力相信托马斯的话,而且尽力像以前那样,始终一副开开心心的样子。然而,白天受抑制的妒意在夜里的睡梦中倍加凶猛,每次做梦末了,必定是一哭叫,不得不把她唤醒,才能停止。

31、待她不好的不是他,而是他的记忆,他无能为力,是记忆将她从爱情区域排除出来。

32、这时,她听见托马斯在唤她,这声叫唤太重要了,因为它来自一位陌生人,他既不认识她母亲也不认识这些酒鬼,每天,她耳朵里充斥的都是这些酒鬼一说再说的粗话和脏话。就凭他是个陌生人,便超越于所有其他人之上。

33、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嫉妒那样消耗一个人的全部精力。

34、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味,投向未知。

35、死亡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让你丢失未来,而在于让你没有了过去。实际上,遗忘是死亡的一种形式,贯穿于整个人生。

36、你是你自己掘墓人的杰出同盟者。

37、历史的加速前进深深改变了个体的存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个体的存在从出生到死亡都在同一历史时期里进行,如今却要横跨两个时期,有时还跟多。尽管过去历史前进的速度远远慢过人的生命,但如今历史前进的速度却快得多,历史奔跑,逃离人类,导致生命的连续性与一致性四分五裂。

38、卡列宁,他的微笑能持续多久,生活的主题就能持续多久。

39、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40、她的爱究竟值多少呢?几星期的悲哀。很好!那么,什么样的悲哀?一点挫折。一星期的悲哀又是什么样呢?毕竟,没有人能够一直悲痛。她在早晨忧伤几分钟,晚上忧伤几分钟。加起来会有多少分钟?她的爱值多少分钟的悲哀?他值多少分钟的悲哀?

41、从那以后,她明白了集中营绝无特别之处,没有什么值得让人惊讶的,而是某种命定的,根本性的东西,来到世上,就是来到它的中间,不拼尽全力,就不可能从中逃出去。

42、就像在这尘世之中,自打一开始,除了背叛就没有别的东西!

43、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为自我。

44、在一个小说家的创作历程中,向反抒情的转变是一次根本性的经验;远离自己之后,他突然带着距离来看自己,惊讶地发现自己并非自己以为的那个人。有了这一经验之后,他会知道没有一个人是他自以为的那个人,知道这一误会是普遍性的、根本性的,从此他会知道如何将喜剧性的柔光投射到人的身上。

45、感情很显然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而且常常是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当我们“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是通常所谓的歇斯底里。

46、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真正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47、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48、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点着数。

49、因为一切皆被事先地原谅,一切也就无情地允许了。

50、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51、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52、当你在我面前时我就开始怀念,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53、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54、浪漫型的迷恋:他们在女性身上寻找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的理想。他们总是不断的失望,因为,正如我们所知,理想从来都是不可能找到的。失望把他们从一个女人推向另一个女人,赋予他们善变一种伤感的借口,因此,许多多愁善感的女人为他们顽强的纠缠所感动。

55、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56、做的是自己完全不在乎的事,真美。一下班,就可以把工作丢在脑后,托马斯终于体会到了这些人的幸福。

57、我一向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直相信这两个世界是和谐的。这只是个假相。我已经在其中一个世界里被大家丢在一边。现实的世界没我的份,只剩下了另一个,幻想世界。

58、我在秋千上,所有东西都在下面,一会儿之前,所有东西都在上面。反过来说,也一样。

59、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一样去重温爱情。

60、显然,由媚俗而激起的情感必须能让最大多数人来分享。因此,媚俗与出轨无涉,它召唤的,是靠深深印在人们头脑中的关键形象:薄情的女孩,遭遗弃的父亲,草坪上奔跑的孩子,遭背叛的祖国,初恋的回忆等等。

61、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62、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63、其实,我们最平凡的经验说明了一件事(尤其当我们的生命已经拖得太长的时候),很可悲的,人们的脸都是一样的(人口如雪崩般疯狂增长,更让人加深了这种感觉),一张张的脸让人混淆,一张脸和另一张脸的差异只有某些非常细微的地方,几乎无法察觉,在数学上,依尺寸来说,这样的差异经常只是几毫米的差别而已。再加上我们的历史经验,我们也知道,人的行为是相互模仿的,就统计来说,人的态度是可以计算的,人的意见是可以操弄的,所以,人与其说是一个个体(一个主体),不如说是一个总体里的一个元素。

64、她想到艺术家的爱也许完全是出于误会,她老问他为什么爱她。他总是回答,他爱她就像拳击手爱蝴蝶,歌唱家爱沉默,恶徒爱村姑。他总是说,他爱她一如屠夫爱小牛胆怯的眼睛,闪电爱宁静质朴的屋顶。所以他爱她,是因为她与他不同,他破坏她,摧毁她,然后重新创造出一个他企望的她。

65、偶然性往往具有这般魔力,而必然性则不然。为了一份难以忘怀的爱情,偶然的巧合必须在最初的那一刻便一起降临,如同小鸟儿一齐飞落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肩头。

66、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67、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渴望有一个男人的重量。其实,女人所要的不单单是一个男人的重量,如果一个女人被男人、被情感绑架了,那么给她身上压一个穆铁柱、两个姚明都是轻的。在今天轻飘感官的世界里,每一个女人应该找回的,是男人和情感之外的重量,是烟火的重量。

68、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归为两类。一类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女性的主观意念。另一类人则被意念所驱使,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的无尽的多样性。

69、睡眠对于他来说不是生命的反义词;睡眠对他来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一种梦。他从一个梦转到另一个梦,就好像从此生命到彼生命。

70、直到此时,她显然仍未明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期盼嫁人的年轻女子期盼的是她完全不了解的东西。追逐荣誉的年轻人根本不识荣誉为何物。赋予我们的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对其全然不知。

71、他们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在愚蠢的时候才是真诚的。

72、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73、他们之间受到威胁而岌岌可危的不是爱情,而是身后的不朽。

74、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龄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个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75、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76、我们身后遗忘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而却是错误的。当人们垂死,死期将至,每一刻都弥足珍贵,便没有时间可浪费,去回忆什么了。应该明白怀旧之情数学意义上的悖论:往往年少时,过去生活的历程微不足道,人的怀旧之情才是最为强烈的。

77、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78、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79、在一个多种流派并存、多种势力互相抵消、互相制约的社会里,多少还可以摆脱媚俗的专横;个人可以维护自己的个性,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是在某个运动独霸整个权力的地方,人们便一下置身于极权的媚俗之王国。

80、嫉妒具有惊人的能力,能以强烈的光芒照亮惟一的一个人,而同时让众多的其他人滞留在一种彻底的黑暗中。

81、梦使人生各个不同的时期一律齐头平等,使各个时期处在同等的时间平面上,这是我们在现实里没有经历过的,让人难以接受;梦贬低了现在,否定了它的优先性。

82、比喻是危险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 ;

最近看了他写的小说的艺术

他创作的人物形象其实是几个词的缩影·

特雷莎是忠贞,眩晕,田园牧歌·

托马斯是重与轻·

他的文章毫无人物的内心对话·

完全用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进行讲述·

区别于一般读者·

所有的思想早就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存在于这尘世了,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借取,就像到公共图书馆借书一样。

       画家的责任并不在于再现事物的线条,而在于用自己的线条在纸上构筑一个新世界。

       一个女人不能充分享受自己的肉体时,这肉体就会变成她的敌人。

       艺术是从别的地方汲取灵感,而不是理性。

       爱情就是疯狂的,否则就不是爱情。

       梦中最美的,是能够遇见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遇到的人和事。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如果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世界,至少我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活,应当自由地去生活。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

       他爱她就像拳击手爱蝴蝶,歌唱家爱沉寂,强盗爱上了村里的小学教师,他说他爱她就像屠夫爱上小牛犊那惊惧的眼神,闪电爱上了屋顶的宁静;他说他爱她就像爱任何一个被爱的女人。

       睡吧,一只眼中是月亮,另一只眼中是太阳。

       这是一种美丽的忧伤,她看见自己被这忧郁的光芒照耀着,有一种忧伤的美丽。

       你好,忧郁。你被铭刻在我深爱的眼眸中。

       忧郁,美丽的脸庞。

       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

       他的家就在未知的地平线开启之际。他说只有不断地从一个梦转到另一个梦,从一片风景转到另一片风景他才能够活下来,如果他在同一个环境中待很长时间他一定会死去。

       睡眠对于他来说不是生命的反义词;睡眠对他来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一种梦。他从一个梦转到另一个梦,就好像从此生命倒彼生命。

       当一个男人非常幸福的时候,睡意总是会作为一种补偿而来临。

       一个空泛的,没有生命力的日子。

       无法拯救这段他已经失去了的生活,他只能赋予现在所处的生活以某种伟大的东西。

到处都在说青春是一生中最丰富的时期。那么这份虚无,这份实实在在的生命的浪费又是从何而来?这空虚又是从何而来?

你们以为过去的一旦过去就永远结束不可动摇了吗?啊,不,过去的外衣是用闪光塔夫绸做成的,每次回首往事,我们都会为它蒙上另一层色彩。

往事穿着闪光塔夫绸的外衣。

温情只有当我们已届成年,满怀恐惧地回想起种种我们在童年时不可能意识到得童年的好处时才能存在。

温情,是成年带给我们的恐惧。

温情,是想建立一个人造的空间的企图,在这个人造的空间,将他人当孩子来对待。

温情,也是对爱情生理反应的恐惧,是使爱情逃离成人世界(在成人世界里,爱情是阴险的,是强制性的,负有沉重的肉体和责任)、把女人看作一个孩子的企图。

两只乳房用一种神秘的语言彼此交谈。

人只有完全处于他人之中时才开始成为完全的自己。

通常情况下,当某种不可逆转的事情在即将发生之际,人们会加速事件的发生(也许是为了证明在事件的进程中我们还是有一点微小的决定权的)。

自由并不始于双亲被弃或埋葬之处,而是始于他们不存在之处。

在此,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不知是谁把它带来。

在此,人由一个被扔入森林的蛋来到世间。

在此,人被上天啐到地上,全无感恩之心踏入这尘世。

在爱情上没有阴谋可言。

爱情意味着一切。

在爱情的问题上,绝对难道不是意味着理解我们所爱的人,理解他所有的一切,包括他身上的阴暗吗?

他的一生就是在被遗弃的电话亭里,在没有连线,根本无法接通任何人的听筒前的漫长等待。

未来应该是全新的,否则就没有未来。未来应该是百分之百纯洁的,否则就会被玷污。

在世界面前炫耀自己和走入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一回事。

年轻,就是沉浸于未来,就是不要向后看。

因为真实而生活在别处。

一个人只有完全自由地拥有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可以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看到他,没有任何人会监视他,这才算是真正进入成人生活了。

韵和律具有一种神奇的权力:无定形的世界被包裹在这一首韵律齐全的诗里,突然之间就变得清澈、有规律可循、明晰而美丽。

抒情就是一种沉醉,人总是为了更好地和这个世界搅和在一起而沉醉。

世界总有一天会自由,一如飘溢漫山遍野的山榉树间的松树香味。

未来是肯定的反义词,是自我的反义词。

一个美妙的时刻只有在可以负载美丽的永恒时方才是有意义的;如果这个美妙的时刻来自于遭到玷污的永恒,那它就是谎言。

眼泪是洗刷耻辱的最佳产品。

爱上一个灿烂、完美、优雅的女人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只是美丽偶然在我们心里自然激起的微不足道的反应;但是伟大爱情所希冀建立的爱的客体,恰恰是不够完美的生灵,正因为不够完美才更加人性化。

如果说纯粹与和平的绝对不存在的话,却存在着一种无限的感情的绝对,在这绝对中,就像化学药剂一样,可以溶解所有不纯粹和陌生的东西。

在诗歌这片领地上,所有的话都是真理。

生命就像哭泣一样无用。

一切都结束了,在寂静中沉没,什么都没有结束,一切都在永恒地回响。

抒情的天才同时就是没有经验的天才。

我的灵魂是一朵散发着特别味道的奇葩,有点神经质。我有非同一般的天赋,也许我就是天才。

如果对残酷的人不够残酷,那就有可能是更大的残酷。

忘记那些耗尽我们短暂生命的无用功是多么甜美啊!

历史不仅仅会沿着到达生命顶峰的路行进,它也会沉浸在日常生活的一潭脏水里。

爱情意味着一切,否则就不能算是爱情。爱情是彻底,否则就不能算是爱情。我,我站在这一边,而他站在另一边。

真正的爱情就是听不进这个世界其他人所说的一切。

眼泪可以让一个人溶解,特别是这个人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他想穿越自然本性的界限时;他觉得人可以通过眼泪逃避物质的存在,逃避作为人的界限,可以和远方浑然一体,因此而变得广袤无边。

责任的光荣来自于爱情被切开的头颅。

死亡只是一种信息;死亡是在开口说话;死亡的行动有它自己的语义,我们不应当无视一个男人是通过何种方式,在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中死亡的。

水对于那些迷失于自己,迷失于爱情,情感,痴狂,生命之镜与生命漩涡里的人来说可以成为很好的毁灭性元素。

       ——摘录自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主旨探析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主旨素以多义、矛盾和自我消解著称,他对于“爱情”和“政治”的观念及反思就更显其复杂,至今众说纷纭且多有穿凿曲解者。另外,书中对“人”之“过去”和“历史”的反思问题亦大有探究和讨论的必要。虽然如此,笔者在此作为解读和阐释者还是希望能清晰明了地揭示出小说主旨,尽量给读者一个简单明确的指引,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读提供一点帮助。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抛给我们一个严重而不可回避的问题,人能否真的与其“过去”割裂?“传统”能否抛弃?我们所曾固执的信念、秉持、操守、原则、理想、是非等等自我的“历史”甚至人的“历史”是否真能抛弃?这里所追问的不是道义上的“应不应当”,而是事实上的“可不可能”?米翁的回答简单而直接:负载于我们的“生命之重”不可能抛弃!不抛弃“过去”;不抛弃“历史”,最终就是不抛弃“自我”!

      人在抛弃掉一些东西之后的状态就是“生命之轻”。但在人们不经意或义无反顾的抛弃某些东西的时候,焉知被抛弃的不是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东西,而往往在抛弃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每一次的反叛都使我们离最初的反叛越来越远”,小说中“萨宾娜”这个人物就代表了某种决绝的反叛者或反抗者的形象。现代生活中我们不断追求“前进”、“进步”、“创造”、“发展”,现代人匆忙的脚步、疲惫的身躯时时提醒我们要“轻装前进”,于是“抛弃”似乎成为生活和生命的必须(现代生活的主旨就是“抛弃”),比如对于“传统”、比如对于“历史”(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又比如对于无用的“道德”。但实际上在抛弃掉这些东西之后(所谓“包袱”),我们发现我们实际抛弃掉的是“自我”,是自我的丧失。生命顿时失重,生活方向迷失,这样的绝对无负重的“轻松”状态却是人所不能承受的。人就像希腊神话中有着悲剧意味的西西弗斯,沉重的背负、无望而执着地重复努力,这似乎是苦难的最好象征。但他的生存意义或价值,最终看来反倒是负重本身。我们试想,如果西西弗斯一旦摆脱了负重的宿命,或幡然醒悟于负重的“无意义”,继而毅然决绝地抛弃掉那压在背上的巨石,那他也就不成其为“西西弗斯”,而这神话故事本身就会瞬间暗淡了光彩而彻底被我们遗忘----因为他本身就没有“意义”。

      米兰·昆德拉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现代性”的(但他一点儿也不“后现代”,),他对“现代性”的各种“反动”又做了某种“反动”(或“反思”),负负得正而有所回归。他不是要“面对未来”,将历史作为包袱抛弃掉而轻装前进,而是反向回顾,对“过去”保持一种敬意和温情。在他看来“现在”只有指向过去、依附过去、涵涉过去,“现在”才能成立,才有意义。有“过去”之光照耀于“当下”,当下才顿显意义和美感,否则每一个“当下”便都成为飘忽的虚影,不知所谓、了无意趣。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就是“魅”------“过去”存在于“当下”,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可心通而不能目视。总之,“现代人”是向前看,让“过去”过去,而米兰·昆德拉是“向后看”,让“过去”回归现在,或者说让现在连接“过去”,于是这就产生出“美”了。“美”只存在于“过去”,更准确一点儿来说“美”只存在于虽立足现代而对过去的回望。“美”不可能存在于未来,未来对于每一个当下来说只具有浪漫化了的憧憬。但这种憧憬往往经不起检验,到来的现实往往将梦幻击得粉碎。只有“过去”能给人以美感和慰藉。“过去”虽然看似过去了,但它却真正开始属于我,“过去”反倒是我们真正能把握到的“存在”,其它的都将归于消逝------包括旋生旋灭的“当下”。

      米兰·昆德拉说““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正因为“缺乏经验”是人类生存处境,故而经验才弥足珍贵、“过去”才应倍加珍惜。如果说现实是重负-----因为现实承载了过去,是过去的延续和在场------那么,这种负重状态正是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存要求。如果失去了重负,人将失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向,继而否定生命和生活本身。我们在面对艰难困苦的境遇和非常的磨难时,基于过去经历的生命执守往往能促使我们呼唤出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但当我们一旦“勇敢”决绝地抛弃一切(我们从前所珍视和依赖的东西)后,我们发现面对的是彻底的虚无,但这种虚无却能将我们的生命意志彻底摧垮,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另外,呼唤“过去”的回归和对历史的重视,并不等于认同和赞美“重复”,相反在人类历史上一次次重演重复(错误)的悲剧正在于忽视过去的经验和历史存在。“现代人”立足于彻底抛弃,追求与过去的决裂而一味的“开辟”和“创新”,导致其反倒不可避免地堕入尼采所谓的永恒轮回当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才是真正的地狱重现(米兰·昆德拉如是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无数次的重复”恰恰是因为没有“历史”或忽视“历史”,而固持、反省和回望因延续了历史的“意义”或避免了历史的窠臼,反倒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开出了新异的花朵,“人”的创新和超越不在于抛弃而恰恰在于持守----如果一切只“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固然只有一次,人生也只能经历一次,但就个人所面对的人类整体而言,我们皆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浩如烟海的他人生存境遇中去寻找我们行为的坐标和定位,并且理解我们行为的意义(我们全部的创造和反传统的行为也恰恰是基于对过去和历史的坐标定位才显出其“意义”,否则就什么不是。)。在此,米兰·昆德拉又给了我们一次重大的反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未来”而在于“过去”,不在于纯粹和无休止的反叛、创造和抛弃,而在于某种坚守和保持,也就是说,人总要固守些什么东西才成其为“人”吧,至少才能活得坦然和自在些。

      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要注意:虽然米兰·昆德拉给了我们现代人一个重大反拨,似乎有拨乱反正的意思,但这绝不等于他又回到了“宏大叙事”,更并不等于他替我们现代人解决了问题。米兰·昆德拉自称只是个“小说家”,小说家只提出问题,而不回答问题。“小说家”不是哲学家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先知,他不能为问题作出回答,并且他似乎也认为并不存在确定的答案。“小说家”对各种“私人叙事”虽也有所怀疑(注意:“怀疑”是“现代性”的第一要义),且依据个人感受提出“新”的问题,但却并不准备提供答案。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描写“萨宾娜”时说了一段令人难以索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他的画家情人给她自己倒了另一杯酒,喝光,仍然一言不发,带着难以揣测的冷漠,慢慢脱掉了短外套,似乎完全无视弗兰茨的存在。她就象一个当着全班即兴表演的学生,要让全班相信她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没有人看着她。”其实很显然,这是“萨宾娜”反叛姿态的“私人叙事”已经完全变成一种孤芳自赏的生动写照。“她从裙子里退身出来,拉着他的手带向靠墙的一面大镜子。她没让他的手抽出,以同样疑问的眼光久久打量着镜子,先看自己,然后又看他。”这时萨宾娜静静地取过镜子边放着的旧圆顶黑礼帽“戴在自己头上。镜子里的形象立即变了:一位身着内衣的女人,一位美貌、茫然而冷漠的女人戴着一顶极不适当的圆顶礼帽,握着一位穿着灰色西装和结着领带的男子的手。”这里的“圆顶礼帽”和“穿着灰色西装和结着领带的男子”象征了某种“公共性”或“宏大叙事”——这本来是具有礼仪性质的冠冕堂皇的公共事物;而“身着内衣的女人”就象征了具有私密性、个体性的“私人叙事”。但一旦将这二者结合在一处,将公共事物私人化,或将私人事物公共化,就立刻变了味了——“镜子里的形象立即变了”——显得极其怪异和荒诞。这里对“女子”与“男子”的特殊强调也暗示出尊卑、大小、高低、外内、强弱、公私等等之间微妙的、富有张力的“对位”关系。因此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放弃了有关“私人叙事”的正面价值判断,但却没有将“宏大叙事”凌驾于“私人叙事”之上,做一个矫枉过正的反拨,他仍旧保持了其一贯只提问题而不解决问题、不提供答案的“小说家”原则。但这是他狡猾的伎俩还是无奈的选择?只有他自己知道!

  (本文由卜殿东原创,欢迎关注“虚室生白吉祥”并沟通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4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