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关心身边的老年人,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多陪伴老人、找准老人的所需入手,这样才是真正的关心,而并非是形式上的关心。
一、多陪伴老人
陪伴老人是一种最简单的关心老人的方式,也是最实际的一种方式。因为很多老人在退休后,这种不再忙碌的日子会让他们有些不适应,也会让他们很不习惯,甚至有些时候会觉得很难受。此外,如果他们的朋友、孩子都不在身边,那么他们想找人聊天都会比较困难,即便说现在网络发达,很多老人也都会用视频聊天,但如果没人在身边,他们同样还是会感到寂寞。因此,多陪伴老人,让老人不感到寂寞就是一种对老人的关心,例如可以多与老人说说话,多与老人进行走动等。
二、找准老人的所需
要想做到关心老人,除了多陪伴老人外,还要找准老人的所需。要知道,由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因此每位老人的所需都是不同的。这些所需有可能只是很简单的事情,例如有的老人可能希望能和一些年龄相仿的人一起运动、游玩,有的老人可能希望有人听自己讲故事等。然而,这些所需老人们很可能都会憋在心里,不一定会说出来,因此需要自己留心去发现。而在自己找准老人的所需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力去帮他完成,例如帮老人牵桥搭线,让他与附近的老年人认识一下,给他找几个玩伴,也可以每周固定时间来找老人聊天,听他说说自己的故事等,若是有的老人闲不住,甚至都可以帮他再找一份比较清闲的工作都可以。
总的来说,关心老人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简单是因为老年人的要求普遍都很简单,他们很多时候只需要你为他们做很小的一些事,说难是因为他们有时候并不会将自己的所需表现出来,需要你自己去找到。
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提供情感支持: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感受,给予理解和安慰。尊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和需求。
提供社交互动机会:老年人常常会感到孤独和社交缺失,帮助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和团体,如参加社区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者组织。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交网络,促进交流和分享。
鼓励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激发老年人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如参加学习班、练习手工艺、参观展览等。这些活动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提供认知刺激: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提供刺激来保持活跃。可以为他们提供阅读材料、解谜游戏、记忆训练等,以帮助他们保持大脑灵活度和认知功能。
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老年人依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决策权,鼓励他们保持自我管理能力,支持他们参与决策和规划自己的生活。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如果老年人面临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和咨询。心理专业人士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治疗,帮助老年人处理负面情绪和调整心态。
注意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密不可分,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总的来说,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社交互动、认知刺激以及独立性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
老年人虽然经历过风雨,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1、开导老人看开生死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年人年纪越大,出于对家人的牵挂等原因,对疾病可能会有一点忌疾讳医的心理。这时子女们要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面对疾病要学会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配合一生的治疗去战胜它,而不是采用消极的做法,抗拒就医,骗己骗人,当做疾病不存在,以免将小病拖成大病。平时要多关心老人,多向老人普及健康知识,以免老人因不懂而产生畏惧,影响老人心理及生理健康。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害怕孤孤零零一个人。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抽出时间来多看看老人,甚至哪怕多打几个电话,也可能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说到的“怙恃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现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许多年轻人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使不住在一起,子女也要多多关心老年人,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吃饭,以免老人由于孤独寂寞陷入一种抑郁的状态。因此,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与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细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帮助老人和社会接轨
许多老人退休后由于无所事事,很容易会产生一种与社会脱节、人老不中用、被社会淘汰等消极心理。由于与社会和工作单位联络减少,社会交往与资讯减少,更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而影响感知能力,常会使老人产生隔绝感,进而使老年人变得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对人冷漠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子女和年轻人应多与老人交流和沟通,在倾听老人讲话时要特别耐心。这不仅使老人感受到尊重、有利于消除隔绝感,而且老人的经验也并非绝对过时无用,耐心倾听,往往也能使年轻一代得到教益与启迪。另外,为老人提供读报阅览、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便利条件也十分必要,这能有效地减轻老人的隔绝感帮助老年人重新与社会接轨。
4、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
有一种言论,人往往愿意对陌生人多过于对熟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些难言的事情,我们更容易对着陌生人诉说出来,因此子女们可以为老年人联络心理医生,让老年人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缓解老年人的心理“空巢”。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同时,要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孤独寂寞,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老年人要敢于向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积极配合医生找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5、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年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老年人生活重心没有依托有很大关系,由于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没有乐趣,容易胡思乱想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子女要创造条件使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组织、培养老人的兴趣和爱好。如唱歌、跳舞,棋类,桥牌,听音乐,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爱好。打太极拳、练气功,门球比赛,健身活动,联欢会,旅游观光,种花,钓鱼,编织等等。鼓励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
6、掌握与老人沟通的技巧
谈话作为与老人沟通的主要方法与一般交谈有很大不同。对于老年人在沟通时除了一般的要求和技巧外,需要对老人的社会、家庭、个人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与老人直接沟通是获得有价值资讯的主要途径,交谈是沟通的主要手段。好的交谈效果取决于双方能否建立可以信赖的相互关系。虽说有“老小孩”的说法,但我们不鞥把老人当做小孩一样来沟通,这时对老人的不尊重。和老人沟通,要把老年人摆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尊重,这是沟通的基本条件。和老人沟通要表现出足够的尊敬和耐心,诚恳地听老人诉说,让老人产生信赖。
老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络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2、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7、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8、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2、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3、衰老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