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症的表现(一时低落就是双向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症的表现(一时低落就是双向情感障碍),第1张

3月30日,是世界双向情感障碍日 ,也是著名画家梵高的生日,同时他也是一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 除了梵高,达芬奇、海明威、诗人海子等知名人物均曾为双相情感障碍困扰,所以 双相情感障碍亦被称为“天才病”。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起伏波动不同,双向障碍的情绪起伏波动会更大,有严重的抑郁和躁狂。

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兴趣与动力增加,言语行为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疲乏,思维行为迟滞等核心症状。

双向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交替往复或不规则等多样形式出现,也可以出现抑郁与躁狂同时存在的混合发作。

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轻躁狂发作持续4天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向障碍的平均发病率为2%-3%,部分国家或地区可高达5%-7%。双向障碍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综观国内外调查数据,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20-30岁之间,25岁以前发病更多见,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15-19岁。在中国,双向障碍患者占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总数的1%-15%。

情绪一时高涨,一时低落就是双向情感障碍吗? 不一定!教你从4个方面进行初步判断!

由于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不能单独借助于实验室检测,主要依赖于对病人的观察,如果发现周围人有情绪反复无常的表现,可从以下4个方面初步判断他是否有双相障碍的可能:

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等;躁狂发作时,反应敏捷,言语增多,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等。

抑郁表现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表现持续一周以上,并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病人感到痛苦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比如,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等。

需要排除某些躯体疾病及用药、毒品等引发的情绪反常。

如何区分双向情感障碍与抑郁症?

双向情感障碍,与我们常说的抑郁症有很大区别。首先,双向情感障碍是两种情绪状态交替、混合发生的结果,而抑郁症往往表现为一种单向的情绪,不会出现亢奋、活跃、好管闲事的躁狂行为。

其次,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一般25岁以前就出现了发病的现象。再者,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次数相对较多。

最后,双向情感障碍还可能伴随着一些不太典型的表现,比如吃得多、睡得多、肢体出现灌铅感等等。

得了双向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目前,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和药物的开发,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已经很规范了,而且药物的安全性高,双向情感障碍如果发现得早,并且及时规范治疗,患者的治愈率会提升很多,反之则可能会反复发作。

双向障碍诊断的关键在于识别既往轻躁狂发作,因为患者来求治时多为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因为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不严重,极少被患者及其监护人意识为病态,所以极少求治,使用负性描述询问时常被否认,甚至轻躁狂发作可能成为患者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

因此,再次提醒: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均需要警惕:

双向障碍表现为抑郁或躁狂交替出现,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等;

躁狂发作时,反应敏捷,说话滔滔不绝,易发脾气,精力和活动增加,睡眠需要减少,自我感觉非常好甚至夸大,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等。

其次,抑郁表现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表现持续1周以上(轻躁狂持续4天以上)并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出现,这些表现不仅影响到当事人的职业和社会功能,如维持学业及完成工作任务困难,而且让当事人感到痛苦。

早期识别有助于提高治疗应答率、减少复发、改善预后,因此一旦识别出既往轻躁狂/躁狂发作,应把握时机做出准确诊断,使双向障碍患者获得规范有效的治疗。

#健康2021##怎样判断抑郁症是否转成双向情感障碍##健康科普排位赛#

喜欢单曲循环的人,在听歌时容易陷入某种状态,有可能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这种怀念有可能是享受的,回忆某个幸福时刻,也有可能是痛苦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感情挫败,那么可能一首单曲就成了一把钥匙,打开某个记忆点的门。潜意识里是想摆脱这种情况,但实际又摆脱不了,没有力量去关掉音乐。

一般是性格较内向、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容易患上单曲循环症。某种意义上也不是病,因为心态调整好,也可以摆脱。

单曲循环,是一种格调。它源于悲伤与沉默,爆发在这一段又一段循环往复的旋律之中,沉浸且不愿自拔。也源于喜悦与激动,燃烧在这一次又一次高潮迭起的旋律当中,兴奋且不愿割舍。不管是因为哪一种爱上了这样的播放模式,可我想,一定也会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儿。

单曲循环,它最初源于悲伤与沉默,忧伤的旋律与词汇交集,平常听来不过如此的曲调,竟在心情爆发的时刻变得那样致命的华丽,那种共鸣时刻造就的神秘感觉,真的是让人沉浸到无法自拔,我唯一能想起来的形容这种感觉的词汇就是四个字,拥抱自己。

扩展资料:

喜欢单曲循环的人,往往会变得很固执。就如听一首歌会听到无感一样,做一件事情也会做到无解才会结束。而如果爱上一个人,再一次的,恐怕真的会爱到丧失某种天分吧。

“这或许是一种习惯吧。不一定需要什么特定心情。我觉得喜欢单曲循环的人很害怕失去,总会担心在意的事是不是真的做好了。

一个喜欢单曲循环的人,对事物的要求不会太低,能在单曲循环的人音乐榜单待最久的歌曲就是最能和它产生共鸣的。”

单曲总爱循环听或是强迫性重复心理障碍

 单曲循环症,网络总结的“都市症候群”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对熟悉的音乐,一遍又一遍地听,却不知道在唱什么。单曲循环症是都市白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我精选的单曲总爱循环听或是强迫性重复心理障碍,希望大家喜欢。

 名词解释:单曲循环症,就是指喜欢重复循环播放同一首歌。也包括总是看同一个电视节目、同一部**,读同一本书,重复多次欲罢不能的状态。

 单曲循环症是都市白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患有此症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无法阻止自己继续重复下去。同时,经常会感觉腰酸背疼,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多汗体虚,同时多有眼睛肿、黑眼圈等现象。患上单曲循环症的多为中青年白领一族,他们有长期的失眠症状,夜晚或凌晨总是难于入睡,于是一遍遍的听同一首歌直到天亮,在“噪音”里找到微妙的平衡,然后倒头便睡。

单曲循环症的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喜欢重复循环播放着同一首歌,这首歌要播几次,有太多的舍不得。歌词像针在刺,旋律让眼眶湿。熟悉的音乐,一遍又一遍地听,却早已不知道在唱什么。

 案例一:小杜是外地人,在南昌工作,每天晚上下班后便是回家上网、看电视。“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是雷打不动听音乐,而且就听一首《没那么简单》。”小杜说,睡前听音乐是他的必修课,坐在床上其实啥都没有干,就是傻听着音乐,脑袋也是空空的,整个人都呆了一样,但是眼睛热热的,感觉自己跟唱歌的人共鸣了,沉浸在里面。他原来也不是特别喜欢这首歌,但是与前女友分手后突然就喜欢上了,有点不能自拔的感觉。

 像小杜这样的情况,就是单曲循环症的典型表现,尤其在晚上或者不想说话的时候,表现会特别明显。

 案例二:小岩长期患有失眠症,本来好不容易才有了点改善,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失眠症又开始死灰复燃。朋友建议小岩睡前多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就能便于入睡,但是小岩照做以后收效甚微。最近小岩开始用《康熙来了》催眠,不能是最新的一期,否则反而会被调动起兴趣。要是以前看过很多遍的内容,熟悉里面每一个笑点埋伏在何处,如此一来,在访谈的噪音当中,小岩才能恬然入睡。

 小岩说,都市里的我们跟电脑差不多,当你超负荷运转的时候,总归哪里要出现点小问题,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连不良嗜好都可以细分到“单曲循环症”,却对付不了年深月久的失眠,我们对自己了解的越来越清楚,却仍然把握不了自己。

 小岩的感叹,也是大多数单曲循环症患者的无奈,他们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就是无法行动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心理分析:

 强迫性重复心理障碍

 单曲循环症,也是强迫症表现的一种。喜欢单曲循环的人,在听歌时容易陷入某种状态,有可能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这种怀念有可能是享受的,回忆某个幸福时刻,也有可能是痛苦的事情。

 像小杜是分手后,那么这首单曲就成了一把钥匙,打开某个记忆点的门。潜意识里是想摆脱这种情况,但实际又摆脱不了,没有力量去关掉音乐。 一般是性格较内向、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容易患上单曲循环症。

 警惕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是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的,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它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感到了一种无助感。

 虽然单曲循环并不一定是种病,但是,如果你过于依赖这种方式来平复某种情绪,也可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人一旦有了这种感觉,就会有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单曲循环或许可以缓解情绪,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却不一定能产生实效,关键还是要找对方法找对人。

 单曲循环症是件小事,是个小问题,不过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你不要把它当敌人,不要试图消灭它,当然,如果它已经给你带来了并发症,比如鼠标手、黑眼圈什么的,你就要认真考虑是不是要果断弃之,不要弄得自己伤心欲绝才好。

 心理贴士:

 当它是空杯心态的呈现

 空杯心态一词来源于一则佛家故事,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空杯心态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单曲循环是一种最好的放空自己的方式,一首歌听得多了,你会慢慢地忘掉歌词的意义,只剩下了旋律,最后旋律也听不见了,自己的大脑会变得空灵。此时的状态是无招胜有招,就像太极功夫一样。好似没学,却学到了很多。这是放的过程。

 当它是空杯心态的培养

 永不满足——空杯心态就是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

 单曲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你是守着一首不放呢还是不断地变换对每一首单曲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越听越乏味还是越听越有滋味如果是后者,你的进步不言而喻。

 不断扬弃和否定——事物的发展是经过否定实现的。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上一次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可能会成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不犯错误都是美好的愿望,犯错误才是客观的现实。

 哪一首单曲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相信你听了几遍就知道了,要保留还是要抛弃,你心里应该有个数。如果一首歌只能给你悲伤的感觉,你听得久了,是怎么也找不到快乐的。

 清洗大脑和心灵——空杯就是经常给自己的心智洗澡。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只有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有很多好歌会与你的心意相通,会为你清除杂念,多听听,无妨。人的大脑就如同电脑一样,你只有不断删除那些过时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东西。单曲循环,也可以让你进入空的佳境。

 心理专家建议:宅一族要走出去

 该怎样摆脱这种状态要从两方面着手,虽然单曲循环症的表现形式一样,但其原因不一样,每个人要查找自己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摆脱。再者,就是要走出去,多与朋友交往,多向朋友诉说,这也是缓解压力、逐步摆脱单曲循环症的方法之一。

 1 应以正确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工作,加强情绪锻炼,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面对工作不顺等意外保持平和心态。

 2 应抛弃以往“宅”生活,将自己的目光从手机、电脑、微博等挪开一会,走到大自然中去。

;

虽然看起来有点麻烦 但这个是介绍躁郁症最全面的了

希望你能有耐心

躁郁症

所谓「躁郁症」(manic-depression),一般而言是指个体有时出现忧郁的症状,有时又出现狂躁的症状,此两种特徵不断的交互出现之情形,因此又称之为双极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也就是说个体会出现两极的情绪反应,一为狂躁,另一为忧郁。当个体在狂躁阶段,其出现的特徵为情绪异常兴奋、自我膨胀,睡眠时数减少,非常健谈、多话,常常是滔滔不绝讲个没完,另外他们的思考或想法也经常跳来跳去,称之为跳跃性思考(flight of ideas),易分心,在行为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常常疯狂购物,而不管价钱多少等失控行为特徵。当个体处於忧郁的阶段,其特徵又显示出心情沮丧低沈、对任何事缺乏反应或兴趣、体重改变、产生睡眠困扰、缺乏活力、负向的认知或看法等等的特徵。

躁郁症在有效持续的药物及心理治疗下,是能有效的治愈。根据现有的研究,这样的病症还是有遗传的可能性。

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bipolar mooddisorder)。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manicepisode)与忧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现。其中躁狂发作的特性为:高昂、开阔、多话、易怒、自夸、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飞跃、不寻常的快乐、盲目的投资或采购、活动量增大、睡眠时间少等等。忧郁发作的特性为:心情沮丧、失去兴趣、活动力降低、食睡习惯改变、疲累无活力、自责、自杀等等。由此可知,躁郁症的朋友在情绪上的变化会很极端,可能前一周还「快乐得不得了」,下一周就忧郁得想自杀。甚或混合型的发作,更出现喜怒无常、阴情不定的特性。

跟这样的朋友要怎样相处呢?您可以进一步参考医学书籍了解这种疾病的特性。当您了解病人情绪起伏的特性后,请您包容、关怀并接纳他。这时您自身的情绪比较不会受到影响。您可以协助他赴精神科就诊并劝他按时服用药物,这麼做可以增进其情绪稳定度。您仍然可以与他做朋友,并尽你所能协助他适应生活。但是,这样的疾病确实有必要接受专业医疗的协助。由於躁郁症还有各种型态,到医院看诊时,再针对病患特性请教相对应的相处方式会更好。

忧郁症(major depression) or clinical depression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两者都是常见的情感性疾病 (affective disorder or mood disorder),因为他们主要的症状是影响个体的情绪。忧郁症和躁郁症又分别称为单极性 (unipolar,因为症状是单向的)和双极性(bipolar or manic-depressive,因为症状是双向的) 的情感疾病。其它常见的情感性疾病尚包括了轻郁症 (dysthymia, 一种慢性的中度忧郁症),循环性情感疾病(cyclothymia, 一种较轻微的躁郁症)。

为什麼会患有这类疾病呢 一个人的基因生化以及环境因子都在疾病的发作及愈后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脚色。现有理论倾向於有些个体先天即比较容易发生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的现象( 和遗传相关),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只是促使发病的近因,所以躁郁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有较高罹患躁郁症的比例。

纵使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经验过情绪上的起起落落,这和躁郁症的情绪起伏并不相同。后者不论是在情绪强度或是持续时间上,都比一般的情绪起伏极端许多。

以下是躁郁症忧郁期的症状:

长时间的悲伤或者无法解释的哭泣

食欲及睡眠上的明显改变

易怒,容易担心,躁动或焦虑

悲观或者冷漠

丧失精力或持续的嗜睡

觉得罪恶,没有价值

无法专心或无法做决定

无法从以往有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乐趣或是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无法解释的身体疼痛

反覆的自杀念头

"我彻底的怀疑我的能力,我没有办法做好任何一件事。我的头脑似乎完全的停顿了,它根本就没用了。我完全的绝望。别人说这只是暂时的,这一切都会过去,但他们完全不了解我的感受 ( 虽然他们说他们可以)。天哪,这样活著有麼意义"

以下是躁郁症躁期的症状:

高昂的情绪,过度的乐观和自信

减少对睡眠的需求而且不会感到疲倦

自大妄想,膨胀的自我意识

身体和心理活动的增加

说话速度快,思考快速和冲动

判断力差,容易分心

莽撞的行为

在极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有幻觉

轻躁期(hypomania): "我觉得很愉快,一切都棒极了。我的头脑清澈思考迅速,所有的害羞都不见了。我觉得轻松自在,充满了自信,以往无趣的人事物也都有趣了起来"

狂躁期(mania): "我的思绪越来越快,快到我无法掌控。有趣的事开始荒唐走样,朋友们开始害怕我我极容易生气,但是又很害怕,我无法控制自己"

备注: 以上是典型躁郁症的症状 (Bipolar I),不同的亚型有不同的表现 (请参照进阶篇躁郁症的分类) 。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躁郁症患者并非一定同时表显出所有的症状,症状的表现是一段时期一段时期的。此外,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依个体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躁郁症的分类(based on Young & Klerman, 1992):

躁郁症第一型 (Bipolar I) – 躁狂和重度忧郁 (mania + major depression)

躁郁症第二型 (Bipolar II)- 轻度躁狂和重度忧郁 (hypomania+ major depression)

躁郁症第三型 (Bipolar III)-循环性情感疾病 (cyclothymia)-轻度狂躁和轻度忧郁

躁郁症第四型 (Bipolar IV)-因为抗忧郁剂引发的狂躁

躁郁症第五型 (Bipolar V)- 家族史中有躁郁症的重度忧郁

躁郁症第六型 (Bipolar VI)-单极性躁症 (unipolar mania)

躁郁症第一型是在诊断上最不具争议性的,同时它也是最被广泛研究的一型。躁郁症第二型近年来被认为应该比以往所相信的更为普遍,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所 以忧郁症患者都应该经过筛选看是否是躁郁症第二型。循环性情感疾病可能一辈子都表现出相同的症状,而不会演变成典型的躁郁症 ( 通常指第一型)。至於由抗忧郁剂引发的第四型躁郁症,目前并没有共识认为它的躁期是抗忧郁剂的副作用,抑或是揭发 (unmasking) 了个体躁郁症的潜因。有一部份的躁郁症患者一开始是以忧郁症为表现,尤其是年轻的患者,所以躁郁症和忧郁症有时并不易区分。至於单极性的躁症则十分罕见,如果是发生再四十岁以后则需要考虑可能是神经学及其它生理方面的病变。

躁郁症的伪装

躁郁症有可能伪装成 (或是同时罹患两种疾病)行为违常 (conductive disorder),过动症,酒精滥用及其它物质滥用,强迫症,恐慌症,人格异常 ,所以在诊断上十分困难。

躁郁症发病的年龄

躁郁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年期早期发病,但是通常在发病和前往治疗之间常常有许多年的延误,也因此造成个体在人际 课业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重大影响。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者的延误就医和该个体的预后较差相关,但是躁郁症并没有证据显示亦有此现象存在。

早期发病通常是指在25岁之前发病,通常越早发病者的家族病史较重。通常较早发病的躁郁症患者一开始多以忧郁期为主,并且通常会经历多次忧郁期之后才会有轻度狂躁。这类患者通常对Divalproex反应较Lithium佳。大部分的躁郁症患者会经历多次发病,而且无症状期(symptom-free interval)的长度通常会随著年龄的增长而减短。

心理治疗

躁郁症的心理治疗通常著重於阴极并引起的生活调适困扰(因此病通常对生涯规划有重大影响),提供患者及家属情绪支持 教育 应对技巧 监控症状和治疗的持续。

其它

有时对於在急性躁期或是自杀意念强烈时,强迫住院事并需的 。有时自伤行为会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例如: 开快车 滥用药物 挑衅他人 。

躁郁症能根治吗?

由於病因不清楚,因此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可以药物治疗,减轻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病患及家属若能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规则的服药,不因病情稳定而自动停止治疗,可使病人能维持正常稳定的生活与工作。

症状发生时家人如何协助他

情绪过份高昂时有什麼徵兆?

当你察觉到病人突然显得过份兴奋,精力充沛,好争论,易与人起冲突,过份慷慨、热心,这就是情绪高昂的开始。

如何「协助」他呢?

此时病人会变得敏感,容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斤斤计较,爱批评、易怒又固执,甚至会出现不合理的要求及行为,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是症状,对於可行的要求,可以同意,不合理的部份要用接受的态度,诚恳的倾听,但不立即给予答覆,来暂缓他不合理的要求。假如他激动得无法接受劝解及转移时,可以肯定、坚决但不责备的态度告诉他:「我们很关心你,但这是不可以的。」如此可达到限制的目的,也使病人感受到安全与信任。

家人该注意些什麼?

因为活动量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而易疏忽照顾本身的安全、起居,所以必须要------

*布置一个简单、安全的环境。将剪刀、烟灰缸收起来,防止作为功击的武器。

*协助注意营养的摄取。因为耗费大量体力,须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须的营养。

*注意个人卫生的处理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忽略漱洗、沐浴及衣服的更换,须定期提醒。

情绪过份低落时,有什麼徵兆?

病人呈现出忧郁情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沉溺於不说一句话,不做任何事,活动减少而缓慢,食欲不振,睡眠型态是易惊醒或早醒时,就该注意了。

家人该注意些什麼?

*用简单、直接、重覆的语句来接近病人,以了解、尊重的态度来鼓励他。

*注意营养的摄取少量多餐,在旁陪伴。食物的准备,要易咀嚼消化且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品。病人大多不会主动要求,不要因病人拒绝,就把食物取走。

*个人卫生的处理协助漱洗、沐浴及衣服更换。

*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协助病人按摩四肢,做被动运动。

*注意周围的环境减少吵杂声音,以避免刺激,但仍可安排病人活动,并鼓励与人接触。

*为预防病人因忧郁而产生的自杀行为,故须避免让病人自己保管药物或单独居住,多留意病人情绪与言行举止,并应遵从医师指示,按时给药,必要时须接受住院治疗。

如何来预防自杀行为?

*60--80%自杀病人,都曾直接或间接提过想死的事,因此,要注意自杀的警讯,不要认为宣称自杀的人绝不会自杀。

*密切观察病人言行,发现有自杀前兆,随时陪伴病人

*自杀前兆包括病人的情绪与行为突然改变,如严重忧郁病人转变成开朗或活跃;或怨恨、攻击转变成退缩或拒食;或言语中有想死的暗示。

*发现自杀前兆时,应给予充份的关心与支持,鼓励病人说出心中的仇视、愤怒与哀伤。

*安排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除去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须特别注意的时间是清晨与深夜。

*耐心倾听病人痛苦的心声,让他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与了解他,愿意帮助他。

*不要否定或讥笑病人所说的,也不要与他争论。

*发现自杀前兆,最好能协助、鼓励病人就医。

*情绪改善后,至少三个月内仍有再度自杀的可能性,仍须注意即预防。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

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 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双相障碍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四、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 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 单项抑郁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相比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小于25岁),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有非典型症状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体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共病多见,双相障碍的阳性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之一。

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 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那么作为家庭成员对此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另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五、症状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多长?

精神疾病的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既要考虑患者短期的症状控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社会,因此维持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复发,加强心理、社会及职 业的康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延长间歇期,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越低,那就究竟维持多长时间?对此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根据患者疾病发作 的频率、治疗的敏感性、病程的长短研究报道,双相障碍首次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9年,一次躁狂发作后有90%复发,躁狂在第一年中的复发率为51%,2年 后为33%,四年后28%,即使维持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年内仍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5年复发率达73%。对于抑郁来讲,如果在第一次治疗后即获得 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33%,如果经两次治疗获得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50%,如果经过三次治疗才获得缓解,高达50%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选择何时试 停药要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去权衡风险获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不明显,在保证定期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内分泌 各项、血药浓度等基础上,尽可能久地维持服药,国外有文献提倡应尽量无限期地持续维持,那是否能长期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我们常见的疾病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理上的疾病,这一类疾病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已经生病了,可以准确说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不舒服。可是还有一类疾病我们看不见,有的时候可能连患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生病了,我们可以称为心理疾病,就像是情感障碍者,我们全国就有830万,有这类疾病。

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情感障碍症的临床表现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其实这类疾病虽然可怕,可是其实这类是可以预防的,一旦不幸,出现了这类情况,那么也是有方法可以缓解的。

药物缓解

其实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可是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所以既然是生病自然是有药物可以缓解的。患者需要长期性的服用药物,能够有效的减轻病症。我们常见的药物有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如果患者出现兴奋躁动的现象,还可以合并使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比如可以用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心理缓解

心理治疗法是能够找到发病的主要原因的,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预防病情反复性的发作,这种疾病是特别容易循环性的发作的,不过这种心理缓解需要到正规的医院里面去接受心理辅导,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还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主要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物理缓解

同样的,人发高烧,除了选择吃退烧药一类的,也可以选择酒精退烧这种物理方法,而在情感障碍症中,同样有物理缓解的方法,不过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是在药物治疗以及其他的效果不明显的时候用。所谓的物理治疗方法就是采用电抽搐疗法,不过这种治疗不是适用所有人,还是需要因人而异。

其实这种疾病大部分都是因为压力太大,有一些负面情绪无法发泄导致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做一些我们喜欢的事物,多和亲戚朋友聊聊天,参加一些活动,对于我们心理健康都是有一定帮助。而且如果我们身边出现了这类的朋友,一定要给予他们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温暖,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效果。

一、什么事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

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危害:

1、偏头痛:躁狂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抑郁症型更为多见。

2、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燥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3、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躁狂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抑郁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5、行为失控:有的狂躁抑郁症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大发雷霆,严重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还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从而行为失控,事后后悔不已。

6、自杀:自杀行为在自杀患者中,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观念,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是自杀死亡的。狂躁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仍然有自杀的行为出现。

三、双向情感障碍症和双重性格的区别

双重性格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1、本质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双重性格是在同一时刻存在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2病因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双重性格由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

扩展资料

1、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

2、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双向障碍

-双重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喜欢听歌,尤其喜欢一直听一首歌曲。

循环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看似平常但是很有原因的事情。所谓单曲循环症,就是指喜欢重复循环播放同一首歌。也包括总是看同一个电视节目、同一部**,读同一本书,重复多次欲罢不能的状态。患上单曲循环症的人,经常会感觉腰酸背疼,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多汗体虚,同时多有眼睛肿、黑眼圈等现象。平衡这是一群孤独的人的喜爱,是对于枯燥生活的解压和放松的好方法。患上单曲循环症的多为中青年白领一族,他们有长期的失眠症状,夜晚或凌晨总是难于入睡,于是一遍遍的听同一首歌直到天亮,在“噪音”里找到微妙的平衡,然后倒头便睡。调整心态这是很有效果的好方法,有助于帮助那群人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单曲循环症是都市白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患上单曲循环症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无法阻止自己继续重复下去,但是单曲循环也不见得就是病,要积极调整心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行为。单曲循环症的主要表现是:喜欢重复循环播放着同一首歌,这首歌要播几次,有太多的舍不得。

歌词像针在刺,旋律让眼眶湿。熟悉的音乐,一遍又一遍地听,却早已不知道在唱什么。

总结

所以说,应该羡慕他们,他们的生活是很有意思的,是有特殊味道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