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有人在伊利上班的吗?怎么样?有发展前途吗 伊利待遇只能说一般,如果是销售人员,收入分了好几部分,里边有点官僚;毕竟国有企业都是这个通病,入职职位如果有区域经理以上还是可以的。
问题二:在伊利上班好不好 upon the barn was fairly under
问题三:伊利正式职工待遇 伊利分很多事业部的,各个事业部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总体是领导工资很高,普通员工的工资比较低。
我刚辞职,以前是伊利冷饮技术部的研发人员,重点大学本科,在上海工作,5天9小时工作制,工作两年了,基本工资就1800左右,绩效工资700左右,考核工资看部门领导的心情发,刚进去一般发个200左右,且考核工资不能超过绩效工资。研发人员是有提成的,半年发一次,普通员工就没有了,普通员工在年底有两千左右的奖金(一般会拖欠到来年4月份才发,防止过年后不回来工作)。车间干活的工人非常累(说是10小时工作,其实都有12小时了),每个月算是加班也就两千出头,办公室职员工作比较轻松,工资三千左右,伊利公司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拖欠奖金(工资一般员工不会拖欠的)htt抚:/uesup2(这是我的遭遇,真心郁闷啊)
问题四:伊利集团普工的工作时间,每天是多少,有多少工资呢?怎么样回答容易,面试成功。 我前几天刚面试成功(呼市总公司的)。先网络测试,选择题,共五个选项。尽量不要选中间的选项,尽量选择1245这几个选项。然后是笔试,考的类似公务员,最后简答题是关于伊利历史的,自己好好看看。然后分组小组测试,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几个人一个小组。给你们小组一个话题,让讨论考官旁观,讨论的时候尽量多说话,让考官注意到你。最后是面试,你要多了解你面试的岗位的职责。祝你面试成功。
问题五:伊利集团工作环境如何,怎么样 还是可以的,福利不错
问题六:伊利集团工资待遇怎么样 你指什么样的员工?普通基层员工待遇一般吧。
好与不好每个人心中的基准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岗位也是不一样的。
问题七:伊利:快乐工作有可能吗? 快乐工作是一种能力,和其它操作技能不同的是,它通过心态而最终来改变行为。一般来讲,快乐的员工具备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感。这是从员工自身来讲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企业能否让员工快乐?这是需要组织保障的,保障的重点是关心员工。
有一个经典的案例:管理大师韦尔奇非常关心员工。一次,一位中层管理者在韦尔奇面前第一次主持简报,由于太紧张,两腿发起抖来。下来后,他坦白地告诉韦尔奇:我太太跟我说,如果这次简报砸了锅,你就不要回来了。随后,韦尔奇叫人送了一瓶最高级的香槟和一束红玫瑰给这位经理的太太,并在便条中写到:你先生的简报非常成功,我们非常抱歉害得他在最近几个星期忙得一塌糊涂。这个案例说明,要想让员工快乐工作,消除紧张感,是需要企业帮助的。
我国企业也开始注意员工快乐工作的问题了。例如伊利集团以快乐为纽带,管理三万员工,促进企业稳健、平衡、可持续发展,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快乐同样也是企业的生产力。
潘刚是这样界定快乐也是生产力的,他认为,应具备以下八个条件:首先,企业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员工个人品牌形象的树立;第二,有一个合理的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能体现员工的价值;第三,要有良好的发展体系,让员工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第四,要有培训体系,让员工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第五,要有规范的管理,让员工有更多权利保障;第六,要企业要稳定增长,让员工分享企业不断成功的成就感;第七,要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价值观能够相互认同;第八,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
伊利集团注意到:员工的快乐不是一时的满足,长远的快乐是建立在自己能在工作中得到成长,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个人价值的提升,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同步发展。在伊利集团,从管理人员到技术工人,每个人都能得到不断培训和提升的机会。为鼓励员工不断发展,伊利还实行管理和技术双轨晋升制度,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合力的晋升阶梯。正是伊利这种有效的培训体系和公平的晋升制度,使员工与公司共同受益,员工快乐,企业发展。
数据显示,伊利员工的流失率仅为28%,而主动离职只有12%,在公司服务年限超过3年以上的员工超过全体员工的80%以上。正因为伊利的这种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而归属感从心理学讲,正是员工快乐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员工快乐工作是有可能的。(王建一)
问题八:有谁在金华伊利上班的吗?里面普工待遇怎么样,上班几小时呢?谢谢 10分 八小时制,有时候需要加班因为是大厂子加班管控,一月下来三四千
问题九:伊利牛奶厂普工待遇怎样,普工那个工作好点, 做灌装工
问题十:朋友帮我找了一份工作是做伊利促销员,我不知道这个工作好吗?工资高不高 这个工作不好没有底薪靠销售业绩提成
看看这篇报道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更富戏剧性的是,6年后的今天,郑俊怀因不义之财锒铛入狱,牛根生却散尽十亿财富功成名就!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冰火两重天!
这种事,无论中国外国,都非常罕见!
传奇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秘密,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来,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对外界三缄其口。
2005年4月7日深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牛根生的家里,本刊记者陈斌与牛根生彻夜长谈,牛根生真情述说,终于一一揭开罩在牛根生及蒙牛身上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置之死地 逼上梁山 揭竿而起
本刊独家揭密:牛根生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被郑俊怀劝回第三次在董事会上递交辞呈,郑俊怀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这个辞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
郑俊怀: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郑俊怀差,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1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因为业绩突出而奖了一笔钱可以买好车,牛根生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万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终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记者经过多方走访之后,最终从几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员工那里得到了真相,郑俊怀决定和牛根生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记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牛根生对此没有异议。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负了。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业绩很好,员工也很爱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企业,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当时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现实吗?记者问。
牛根生皱了皱眉头,非常动情地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图破壁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 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我的历史上比这么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也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好在没有判刑。后来,呼市政法委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大学老师怎么讲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从伊利开始就跟随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记者: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无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韬光养晦 逆来顺受 绝地反击
本刊独家揭密:××公司资金扶持××品牌公司,策划几十家媒体恶意诽谤蒙牛。公安机关查出之后,当地政府对××公司采取三项惩罚措施:罚款6000万,公开道歉,下不为例。然后征求牛根生的意见。除了下不为例,牛根生建议不要实行另外两项措施。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秘密谈判,虚拟经营
万事开头难!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发展奇迹由此拉开序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长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杨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老牛是个明白人,借鸡下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广告牌被砸,因祸得福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广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会关注蒙牛的热度再次升温,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当时的媒体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发现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经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裁牛根生。牛根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很愿意和记者聊聊,聊的过程,记者发现呼和浩特竟然还有这样一位极具个性的企业家。
当记者问及牛根生为何被伊利免职时,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蒙牛的广告牌到底是谁砸的?牛根生没有给出答案,在老牛看来,答案是众人皆知,但他宁愿让大家伙心照不宣。
蒙牛到底是谁的企业?牛根生说注册人不是他,因为环境险恶不允许他出头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吗?牛根生说不是克隆而是补缺,他提到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马和奔驰共同竞争却能发展得更好的例子。
蒙牛能做好吗?牛根生说:做鞋必须要怀着给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韬光养晦,得道多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
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牛根生又不是三头六臂,他就是一天不睡觉,顶多也只有24个小时,他怎么能够同时操作这么多事情而又让阵脚不乱呢?
一个人死了如果还可以重新活一次,那么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养牛、种草、干乳业,我已经做了21年,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我都经历过。21年之后,我又重新从零开始做乳业,我就回过头来想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当时,我每一年都做些什么事情,现在重新来做,做对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能否不再犯?这就是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老牛如是说。
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怀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去。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活动结束,牛根生得到了一套茶具,这套茶具如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牛办公桌对面的茶几上。或许这证明了老牛对伊利的复杂感情,或许这让老牛始终要提醒自己些什么。但是,无论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这招情感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让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牛根生的伊利员工对老牛有了些另外的看法。
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从2003年到2004年,一股来自某些媒体质疑、诽谤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也逐渐形成,一些地方黑势力借助投毒等手段威胁、恐吓蒙牛的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此时的蒙牛,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对于这种下三滥手段,就用阳光的办法对付。公安机关出面,暗流和黑势力被一一识破、捣毁,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用虚假新闻诽谤蒙牛的是由一个品牌策划公司全权负责,调查发现××公司为了扶植这个公司变相订了600万的合同金额,诽谤新闻稿件涉及数十家媒体、近百篇稿件。案件查清楚之后,当地政府拟定了对××公司的三项惩罚措施:第一,××公司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向蒙牛道歉,恢复蒙牛名誉;第二,××公司可以出600万对蒙牛诽谤,其造成的损失至少在这一金额的10倍以上,赔偿经济损失6000万;第三,××公司要下不为例、永不再犯!
当地政府征求牛根生的意见,老牛说: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和××公司各一半,××公司道歉损毁的不仅仅是××公司品牌,而且是大家的品牌,所以不用道歉。600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蒙牛的员工大部分都是从××公司过来的,就当这6000万是蒙牛为员工交学费了。第三条,我接受,希望××公司下不为例、永不再犯!老牛有一句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这样理解自己的这句座右铭:其实就是 与自己较劲 !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 与自己较劲 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 与自己较劲 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古语云:哀兵必胜。其实,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相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来说,如果对伊利的封杀举动正面抵御甚至以攻对攻,则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闹到不可开交,谁会去打一个利税大户而帮一个小不点儿呢?以退为进,性格相当血性的老牛其实有大智慧。
知己知彼 奇兵致胜 兵贵神速
独家揭密:牛根生见到杨利伟的时候,对他说:利伟啊,除了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亲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除了你的团队和战友,除了认识你的朋友,在你所不认识的所有陌生人当中,我对你的事情是最关心的……
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牛根生知道,在市场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冲突,他将第一个目标定在了深圳。伊利刚刚兵败于此。伊利采取先打媒体广告,随后超市跟进的策略,结果彻底失败,因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为此付出了几百万的广告费而无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强项当中的弱点,他决定采取另外一套战术: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横幅上写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蒙牛产品全部都是免费送给居民品尝。结果,小区的居民一喝不错,他们到超市的时候就会问,蒙牛的产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来。
依靠这招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的策略,从1999年开始,蒙牛的产品快速进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从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速度超过40%,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亿元;蒙牛则以超过300%的速度翻番增长,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724亿元。
我们就是利乐枕的领导者
2000年,蒙牛的资金还很紧张,牛根生却突然决定上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和闪蒸设备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在国内尚属首例。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最大程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设备需要300多万,一年的运行费用也是300多万。闪蒸工艺,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纯正。只不过,每生产一吨牛奶都要比同类不闪蒸的企业少挣300块钱。结果,就是别人看来多此一举、增加成本的两项措施,很快让蒙牛牛奶的质量在老百姓心目中变得有口皆碑,销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蒙牛奶供不应求的现象。蒙牛少挣了一些钱,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其它产品拉开了档次。
这应该是女生的通病。很多女生都是这样的,她认为你爱她所以她才会把所有的坏脾气展现出来,她认为你是爱她的,所以你会包容她,她认为你爱她所以她怎么吵你都不会走。既然分手了她会挽留你,那么她还是爱你的,还是在意你的,也不忍心失去你。女生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作的,所以,只要你是爱她的,你能接受她的小脾气就好。但是不能一直惯着,找机会和他说清楚就好。她也许不是自私,她只是缺乏安全感,想要被爱。如果她爱你,她在意你,分手了她不会和这次一样,她会懂事,会害怕失去。(只是在她是爱你的情况下)
在世人眼中,伊丽莎白二世的婚姻是标准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与菲利普亲王相亲相伴74年,虽然有过争执与分歧,但却彼此为对方保留了全部的爱。
当年,在两个人结婚七十周年的时候,老女王曾非常动容地表示:
“很难讲应该怎么夸他,但也很简单,他是我的力量源泉,这么多年一直守护着我。”
想必这一句话就够了吧,人的一生没有第二个七十年,菲利普亲王将它全部给了女王。
所谓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女王得此爱不虚一生。
只不过,女王也是普通人,哪怕丈夫在她面前总是默默地守候在身后,总要与她君臣相称,但也同样让她感受过被背叛的滋味,独自品尝过孤独、无助的痛苦。
为什么?因为菲利普亲王特别的爱好,就如同人们所知道的他那句名言一样:
“要知道男人总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但那并不代表他不爱你。”
当年,女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想来外界永远不可能理解。
可是,显然女王认同了这一点,所以在菲利普亲王“俱乐部”这件事情上,似乎一直都保持沉默和宽容。
于是,菲利普亲王就如同得到了特赦令一般,一生都忙着在各种各样的女性当中穿梭:明星、作家、名媛、公爵夫人、公主、郡主等等。
菲利普亲王最放肆的时候曾经以王室要为自己的孩子冠以蒙巴顿姓氏为由离家出走,他一走就是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各种绯闻传遍英国的大街小巷。
女王选择了对此一言不发,不是她不爱菲利普亲王,也不是她能忍受这些莫名的“背叛”,而是她身为女王,必须要做出人们心目中包容、大度的女王形象。
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痛苦。
一个女人在忍受丈夫外遇的同时,还要默不作声地全盘接受,甚至要与丈夫的红颜知己相处融洽,这岂不是欺人太甚吗?
没错,对于菲利普亲王的红颜知己佩内洛普·梅雷迪思·玛丽·克纳奇布尔(人称“彭妮”),女王就是做出了大度到让世人咋舌的举动:
几十年与其和平共处,直到亲王去世,只有30人的送别队伍中,彭妮也身在其中,而她的丈夫蒙巴顿伯爵竟然没接到邀请。
这是为什么?彭妮是蒙巴顿伯爵三世诺顿的妻子,她本出身平民,但非常要强,所以为人很是优秀。
加之她姣好的面貌以及一头浪漫的金色长发,据说第一次见面就让菲利普亲王心动不已了。
只不过,诺顿是菲利普亲王的教子,为人父的老亲王最终还是忍住了。
那时是1974年,老亲王一直在内心苦于失去这样一个美妙之人。但后来老亲王将其视为“娘家人”,如此一来,经常接触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所谓乱知己之情油然而生。
对此,女王是百般不爽,但又碍于诺顿父亲的面子,所以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谁知道,这两个人竟然有恃无恐,不管场合,不分时候地加深“友谊”。
2002年,女王痛失妹妹,很快,母亲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瞬间,女王在这个世界上至亲的亲人都离开了,其心理上的痛苦与孤独是可想而知的。
可谁也没有想到,菲利普亲王与彭妮不但没有收敛,甚至还共同外出度假,并上演了刺人眼目的“游车河”。
当彭妮抱着亲王的腰,一脸笑意媚人的照片出现在女王桌前的时候,那种感受恐怕只有女人才能懂了吧?
于是,女王在结婚五十多年之后,第一次怒不可遏。
她直接向菲利普亲王下达了最后的通牒:必须多花时间陪伴自己,少跟“红颜知己”金发美人彭妮来往。
显然,菲利普亲王很识趣,虽然他不可能断了与彭妮的“友谊”,但在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在她提出要求的时候,他还是非常爽快地执行了。
根据资料显示,人们为菲利普亲王总结了他“俱乐部”的人数,约为30人以上。
以这个数字来与他们的婚姻时长相对比,也就意味着每两年多老亲王就会为自己的“俱乐部”添加新面孔。
如此刺激的行为,估计也就是女王能忍受了。
当然,我们都再理解不过,她身为女王,离婚这种事不是她所能轻易做出的决定。更何况,她也真的爱着菲利普亲王。与此同时,女王内心是非常清楚的,因为身为女王,所以在妻子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菲利普亲王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对外抱怨过女王不会做饭,甚至不懂风情,不会哄他开心。
一对夫妻可以长久相处不厌的原因,若不是利益不可分割,那就是相互有着被吸引的有趣灵魂。
女王显然后者缺乏,她的传统是出了名的,哪怕她深爱丈夫,但也不会做出让女王形象变低的行为来。
因此,女王在这方面总是感觉亏欠丈夫,就如同她说的那样:
“这些年来,我,他的整个家庭,乃至这个国家和许多国家都欠他的,远比我们认为的还要多。”
老亲王或许在情感需求方面比较特殊,但在大事情上,在对待支持女王的工作方面,他始终走在女王身后,没掉过链子。
女王的目光所至,便绝对是他的支撑力量所在。为此,女王自然是要对这个花心的丈夫多点耐心了。
当然,对于妻子的包容,老亲王是心知肚明的,他说过这样的话:
“从我们身上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宽容,正是女王教会了我这个重要的品质。”这就是一对夫妻,相互认可,但依旧逃不开柴米油盐的琐碎。
女王戴起王冠是英国的王,但摘下王冠只是老亲王的妻子。
她既然没有办法与这段婚姻说再见,那就必定要吞下他们所不能吞下的苦,从而成就世界模范级别的美满婚姻称谓。说到这里,不得不叹息一句:王冠虽闪耀,可它的冰冷终究让爱情失去很多温度,女王为此唯有忍受。
东京奥运会,今晚将正式落下帷幕,中国奥运健儿剑指东京,王者热力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奋斗激情和梦想之火。
在这争金夺银的短短十几天里,我们有马龙收获“超级全满贯”的荣耀;有苏炳添刷新全世界对于“中国速度”认知的骄傲;也有刘国梁在台下对爱徒们的加油应援、暖心鼓励我们看到了他们为国争光的奥运情怀,也看到了不忘初心的奥运信念。
蓄力数载,只为这一刻的高光。高光华彩的背后,是马龙27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艰苦训练,是苏炳添“苏神”绰号背后,从1932年到2021年,中国人跑了整整89年终于将这100米距离圆梦东京的无悔无憾,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展现了大国强队风范。
无独有偶, 作为奥运会的“营养后盾”伊利 , 在17年的携手中不仅默默陪伴了中国奥运健儿们的一路成长,也见证了诸多辉煌时刻。对于伊利来说, 奥运带给大家活力和激情,伊利带给大家营养和 健康 , 以冠军品质为在赛场驰骋的中国奥运健儿们助威,是伊利的责任担当,更是作为民族品牌的使命体现。
1
伊利用行动向奥运证明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将时间追溯到17年前,2005年,伊利正式签约北京奥组委,成为 中国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并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自此之后, 伊利与奥运会一路同行,与奥运精神一路相伴 ,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唯一指定乳制品,还是2012年携手中国奥运军团的出征伦敦,或是2016年将中国的传统运动带进里约,又或是成功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这十多年来,从北京到伦敦,从里约到东京, 伊利不分国界的倡导 健康 理念,成就了中国乳业的里程碑 , 也不断迭代升级着自己的奥运身份。
作为奥运会17年的老朋友,伊利是陪伴者,也是见证者,它见证了辉煌与落寞的交织,见证了新手和老手的传承,见证了幸福和悲伤的泪水,见证了奥运健儿登台的璀璨,更见证了他们背后那一道道蓄力的微光,从一次次失败,到一次次站起,从点滴发光,到无限夺目。
曾经蓄过的力,终会变成耀眼的光,即便那道光不知会在何时何地到来,也不知会否有人见证,但我们相信它一定会来,就像此次卫冕奥运金牌的马龙在采访中说的那样: “ 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 简短却无比有力的话概述了“超级马龙”27年如一日的默默蓄力与攻坚克难,伤病、年龄、质疑都从未阻止龙队夺冠的脚步。将记录一次次打破,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中国新一代蓄力青年全力以赴的最佳呈现。
蓄力向上的精神,绽放在台上的万丈光芒中,映射在台下的热泪盈眶中,也蕴藏在每个人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里,“蓄力”这两个字当然不止是奥运健儿的专属词,它可以存在于快递小哥栾玉帅以1小时10分31秒的成绩跑进2021北京半马前五的汗水中,可以存在于中国女孩彭静旋身穿汉服、手持古筝在法国街头自信演奏的歌声里;也可以存在于航海员刘荣超在最晃荡的舱室与风浪之间的对决后见证了星辰大海的那双纯净眼眸中 一次次的坚定与热爱,不负所望的换来了一次次的成功与突破。
微光本身就很美丽,或许你会习惯性忽略它,但当这一切都聚集起来,你会发现曾经攒过的光、蓄过的力也足以震撼全世界,就像奥林匹克,它并不只有金牌、荣誉和欢呼,其背后的蓄力、坚持、信念、陪伴同样值得我们仰望,这或许就是伊利此次“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这一铿锵有力传播词的最大初衷与最真实写照。
蓄力者值得尊重,蓄力精神也值得称颂,在这一点上, 奥林匹克和民族品牌伊利都有着同样的默契 。
2
线上线下齐开花
“蓄力之光”开启品质时代
就像伊利多年来对奥运会的陪伴一样,当所有人都在向往镜头的时候, 伊利却心甘情愿的选择了“营养后盾”的角色 , 这一守护,就是17年,回望携手奥运的这17年,伊利集团与北京奥组委的结缘,不仅源于彼此对奥运精神的共同认可,更源于伊利多年来对中国 体育 事业的支持与护航。
宣扬蓄力精神,致敬蓄力一代,在每一个表达和展现蓄力青年热血的现场上,伊利一直以来都从未缺席,当然,想要持续赢得消费者认可,进而实现品牌销量与声量的双重提升, 不仅要坚持产品的优质打造,还要在营销策略方面与时俱进 。
不久前,伊利以5支普通蓄力者的故事为真实原型来讲述,让年轻人们在这几支短片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职场、高考、街舞、电竞,不同场景中的他们在坚持梦想道路上即使不被看好,但也从不接受“被定义”,即便不被理解,也要继续奋进,这种热爱才是忠于自己。
#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 每个角落都有深藏不露的年轻人,怀揣炙热,蓄力前行。天赋和能力远远不够一个人走向成功,只有持久的努力,拼着把地板磨穿的精神,才能在舞台上成为耀眼的Solo King!
视频号
不负所望的是,那位刻苦的职员获得赏识,高考者成为了优秀的自己,街舞者得以扬名,电竞者赢得荣耀,不同的主角或许年龄不同,或许性格迥异,但却都懂不负梦想,蓄力向上,几个故事在展现主角们拼搏人生赛道“奖牌”的同时,成功撩拨年轻消费者的共情力, 让伊利与消费者的距离无形中被拉近 , 也实现了此次营销中伊利的另一个目的——向年轻群体拓圈。
当奥运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属,每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都能是奥运精神的践行者;当奥林匹克精神变成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每个人之间的相互鼓励、情绪共通更显可贵。如果说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那么,以蓄力助手的品牌角色,定制创意内容,实现真正的 情感 互通,才是真正与年轻人玩到一起。
例如,此次项目中的另一大亮点——奥运蓄力歌《蓄力Move》就是很好的说明,这首歌以伊利实习生为歌曲作词,联手蓄力人代表腾格尔、李雪琴,围绕“蓄力”与“光”的因果关系,从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展开攻势,用歌曲与生俱来的强大感染力打动年轻人,架起 情感 沟通的桥梁,同时也 以独特的助威方式走出了一条品牌的奥运护航之路。
#腾格尔李雪琴喊你看奥运 东京奥运会伊利《蓄力Move》单曲来啦!听草原歌王@腾格尔 和@我是李雪琴啊 音乐battle!追中国奥运军团征战东京奥运舞台!与当代年轻人一起为未来之光蓄力!#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
“马龙炳添 诗雯,中国战队中国魂,多少年的努力,多少年的蓄力,只为国争光,你们的蓄力蓄力蓄力是我们的榜样”
将品牌与奥运精神强绑定 , 巧用年轻群体的力量将此次活动达到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这背后体现的是伊利科学有序的品牌商业策略,也是企业力量的再次拉升。
无论是集结旗下所有品牌代言明星、运动员,倾力打造的全明星蓄力天团助威中国奥运军团,还是在如今士气高涨的 社会 情绪带动下,推出的纯牛奶、鲜牛奶系列产品的“东京奥运会国潮”限定包装,又或是线上线下齐开花在奥运会期间打造的别出心裁的线下快闪店…… 伊利始终与消费者为伍,与年轻为伍,以潮流化、多元化的组合传播奥运捷报 , 高燃启航的同时,也让伊利身上的奥运属性,被更多消费者熟知。
#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 7月23日,东京奥运开幕之际,“蓄力争光,为中国加油”快闪西安站,伊利携手永辉正式启航!
3
民族品牌,书写中国力量
奥运品质,滋 养生 命活力
赛场上,伊利为奥运健儿提供营养保障;
赛场外,伊利用奥运品质的产品滋养每一位普通消费者的生命活力。
从2005年首次牵手奥运到如今,伊利陪伴了中国奥运的一路腾飞,见证了奥运健儿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创造纪录,与此同时,秉持奥运精神的伊利也在乳品行业的赛道上不断前行,从起步、发展再到成长为中国乳企代表品牌,如今又跻身于 “ 全球乳业五强 ” ,伊利不断用高质量的产品滋养着国人身体 健康 ,也用行动告诉全世界: 看,这就是中国品质!
小结
所有的精彩夺冠,都不是运气,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强者恒强,是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
当东京奥运会逐渐落幕之际,奥运精神之火仍在传递,而 伊利对奥运品质的坚守也仍在继续 。 未来,伊利将持续用 健康 食品滋养奥运健儿和国民的 健康 ,一起向着全民 健康 的美好生活出发,也将与无数消费者一起,致敬每一个蓄力前行的中国灵魂,致敬每一次全力以赴的中国精神,致敬了不起的中国力量!
今年是伊利成立的第28年,作为中国乳业的无冕之王,伊利将如何继续攀登,蓄力成光,打破记录,再战新高?全世界都在屏息凝神,拭目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