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俗人如何?

做个俗人如何?,第1张

1、做个俗人,贪财好色  一世风流

2、、做个俗人,不卑不亢  随遇而安

3、、做个俗人,不负相遇  过好每天

4、做个俗人,修心收心  不浪不飘

5、做个俗人,喜欢有限  感谢相遇

6、做个俗人,只谈钱  不谈情

7、做个俗人,喜欢钱  不爱情

8、做个俗人,始终唯一 

9、做个俗人,安之若素  不喜不悲

10、做个俗人,相依相守  不分离

11、做个俗人,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

12、做个俗人,清酒相伴  不谈厮守

13、做个俗人,认识就够了……

14、做个俗人,拿得起放得下

15、做个俗人,放荡不羁爱自由

16、做个俗人,对你的温柔不在是软弱

17、做个俗人,余生打扰了

18、做个俗人,余生没有他/她

19、做个俗人,败于现实

20、做个俗人,浪荡不羁,灯红酒绿

21、做个俗人,浪荡一生  干净自由

22、做个俗人,无欲无求  缘聚缘散

23、做个俗人,再无打搅

24、做个俗人,笑看风云

25、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

26、做个俗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27、做个俗人,一身正气,浪荡自由。

28、做个俗人,不碰爱情,方可安好。

29、做个俗人,放下……

往后余生,做个俗人,可行!!!

评论样式:做个俗人,XXXXX

俗人的含义是庸俗的人;低俗的人。也指一般人,普通人;百姓,民众。作为佛教、道教用语,指的是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出家人相对。

词语出自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 中国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的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

关于做个俗人的句子

1、做个俗人,没心没肺没感情。

2、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

3、做个俗人,别无所求,安稳自由。

4、做个俗人,承蒙厚爱,感谢相遇。

5、做个俗人,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6、做个俗人,谈笑风生,不动情。

7、做个俗人,浪荡一生,干净自由。

8、做个俗人,贪财好色,一生风流。

9、做个俗人,不卑不亢,随遇而安。

10、做个俗人,不负相遇,过好每天。

以“不谈感情,只谈钱”做微信个性签名的人,不一定真是这样的俗人,也许正是因为她看不惯这样的俗人,或是受到过这样的伤害,才用这样的签名,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你应该深入的与她相处,先搞清楚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再做决定,即使她真的是那样的人,如果你真的喜欢她的话,何必要望而却步呢,应该勇敢的去试试,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普通人的爱情。一个俗人是抖音短视频作者张同学演唱的歌曲,表达张同学当下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平凡生活并不是认输,稳稳当当走好每一步,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温度,不亏不欠不负恩忘本,对于自己的爱人只能给予普通的爱,不能给自己的爱人轰轰烈烈的爱情。

随着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弘传,大乘经典的深邃义理和微妙境界也都广为人知。于是,给很多人造成一个印象,认为佛经都是这样不可思议的,佛教修行人也是高深莫测的,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极端发展到近现代,中国佛教就与普通大众严重脱离,甚至很多人认为,现实生活是与佛教无关的俗事。

但是,佛教经典内容广博,包含一切世间善法,怎么会忽视世俗人群的生活呢?毕竟,佛弟子都是从俗人中成长起来的,菩提道也是因为普渡凡夫众生而得圆满的。因此,佛陀说法当然也会顾及到众生的世俗生活。在一些经典中,这样针对世俗生活的开示,大量存在着。

比如《杂阿含经》(九一)就有这么一段经文,可以说,是一部讲给世俗人群的幸福生活指南。它与南传佛教经典增支部 VI155经(被称为《虎径经》)基本上是同一部经。对照来看,有互为补充和注解的作用。

话说佛陀住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个少年婆罗门到佛陀这里来,向佛陀请教,世俗的在家人如何获得现世的安稳快乐。佛陀给他讲了四个原则:

一是方便具足:也就是要有正当的谋生职业,并且要精通熟练,勤勉工作;二是守护具足:也就是要有风险意识,善于守护自己的财富资生用具,防止因为天灾人祸造成损失;三是善知识具足:也就是要结交那些言语举止讲信用,守规矩,肯布施,有头脑的善友;四是正命具足:也就是要善于经营自己的财富,量入为出,财务平衡,让生活质量蒸蒸日上。

在谈到财富经营问题的时候,佛陀指出,对于财富,既不能太挥霍,那样早晚坐吃山空。但也不能太吝啬,那样就像抱着肉骨头被饿死的狗,就太冤枉了。在南传的《虎径经》里,佛还提到,要想让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就要注意四点:不要奢侈浪费,不要酗酒,不要赌博,要结交善友。如果做不到这四条,日子就可能越来越糟糕。

说到这里,其实跟我们世间的劝善文章没有太大区别,表现出跟普遍的世俗价值观共性的一面。然而,接下来,就有不一样的开示出现了。

这位少年婆罗门不仅关心现世的生活,他还很在意自己这一生结束后,来生的生活问题。所以,他又向佛陀请教,怎样获得来生的幸福安乐。佛陀又给他讲了四个原则:

一是信具足,也就是对佛法产生敬信,不信其他的外道和世俗法;二是戒具足,也就是坚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三是施具足,也就是要离悭吝心,诚心布施,并常亲手布施,拯救困苦,特别是要布施供养清净的修道人;四是慧具足:也就是如实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法,知道世间一切皆苦的道理。

从这部经文我们就能体会到,印光大师说“佛教包含儒教,儒教不包含佛教”的意思了。佛法当中有对世俗众生提供安乐生活的指示,更重要的,他有引导众生认知世间法的本质,生起离苦得乐、究竟解脱之心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任何世间善法和外道典籍所不具备的。

一直以来,也许是时代因缘的局限吧,我们对这类浅显易懂、贴近众生世俗需求的佛经重视不够,几乎没什么人讲解宣传他,反而用世俗外道典籍作大家的世俗教化工作,失去了引导大家逐渐走上菩提正道的利益。希望今天的我们借助丰富的资源,都来弘扬这些曾被埋没的佛经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8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