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性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性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第1张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生活、关爱学生、关爱生命等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呼唤着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这一独具强烈人文性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当下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聚焦的话题。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性体验缺失的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理论把教学看作是纯粹的认识活动,过于强调课程的功利性、工具性,忽视了课程的人文性、生命性,忽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需求,“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被简约为计算的智能—客观的‘知识、规律、规则’”。教师成了教学的机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程中大量的情感资源被荒废了。学生对知识敬畏而不亲近,理智而无激情,使得原本极具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变成了机械的、无聊的文字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教学设计 中目标的偏差。教学设计向来只固守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教学检查与评价中很少涉及情感因素,缺乏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第二,教师普遍轻视情感素质的培养。一些教师或把情感视为一种生理现象,是能够自发、自然地生成,或把情感视为认识活动的“副产品”,无须培养。第三,教师自己情商品不高,一部分教师不善于挖掘、提炼、展示课程的情感内容,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第四,教师的角色的错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居高临下”的主导者,缺乏师生之间“对话”,导致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心灵的交流,因此,无法达到情感相通。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性体验的策略

1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导语、实物、图像、音响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

2解读文本,披文入情

我们知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文章文质皆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前,教师必先受其感染、熏陶,找出文章的情感最深之外,然后,根据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精心安排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的情感世界,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获得新的情感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记得早几年前一位教师在教学田晓菲写的《十三岁际遇》一文时,打破了以往简单提问,机械回答的方式,而是根据文中主人公田晓菲的情感线索,巧妙地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走近北大,谈感受,融入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交流感受。(2)走进北大,体悟情感。由两年后田晓菲的“茫然若失”设疑,跟随作者感受对北大似师长、朋友、母亲的情感。(3)朗读结尾,释疑悟情。结合作者的抒情话语,理解作者“茫然若失”的真正情感—对北大的依恋。(4)再谈北大,升华情感。让学生谈与作者一起走进北大的感受,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师生的情感始终随着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脉搏跳动,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3品味语言,以情育情

(1)设疑法。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发挥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能,看准时机,就某些容易被学生忽视而又蕴含强烈情感的词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感悟教材的“情”与“理”。例如《藤野先生》中“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教师发问为什么要用“酒醉似的”来形容“喝采”的情态?这样,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作者对那些愚昧民众的批判之情,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想象法。情感体验往往离不开想象,因为它可以使语言情感得以活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到春天万物充满的活力与生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组织活动,以情冶情

一般来说,初中生接受情感较容易,但很难持久,因为感受到的东西不一定全部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实践证明,只有创造性的情感体验,才是一种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记得,在八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当中,一位女生噙着泪水满怀深情的哽咽着给大家讲述了母亲历经许多困难不辞辛苦为她冶病的真实经历,当时全班所有同学包括教师都被她的故事所打动,许多同学流下了泪水,她的发言也激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表述自己对母亲的爱戴、感激,有的为自己不能理解母亲而感到自责,我也向学生讲述了母亲生前的往事,那一节课上了足有一个小时,全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大家对亲情,生命的认识得到了一次升华,而这种情感体验远不是教材中几篇课文就能达到的。我想,它可能会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奉献社会的活动,也是建立自己生命家园、实现自我的一片乐土。让我们全体师生携起手来,面对丰富的语文学习,敞开心扉,体验生命的激情,共同构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目的和应用场景不同。

情感策略和情感管理策略都是人们在某种情境下有意识地采取的情感表达方式,但它们的目的和应用场景不同。情感策略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情感管理策略则是为了解决情感问题或者提升个人情感素质。

情感策略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为达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地采用的情感表达方式。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学术界关注。通过把影响学习的各种变量结合起来研究学习的方法,学者们纷纷提出“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分类。Oxford(1990)提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促进第二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和技巧。O’Malley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中,主要内容为重复、利用资源、利用肢体语言、翻译、归类、记笔记、演绎、重新组织、利用语境、利用关键词、迁移、推论和精加工等;元认知策略用于管理和监控认知策略,包括先行组织者、集中注意、选择性注意、自我管理和监控及自我评价等;社会情感策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学习者为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而跟别人进行交流或自我调整,具体策略包括合作学习、求解与澄清疑问、消除紧张不安、自我鼓励、控制学习情绪、背景文化了解等。

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三种策略使用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可见学生普遍忽略了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直接的,可操作性较强,元认知策略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为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这两点,学术界提出了很多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方法,而社会情感策略与学习语言没有直接的关系,为间接策略,其效能是间接的、隐性的,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和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情感策略显得更为重要。

听力教学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听力理解的过程除了受到学生本身语言能力的影响外,还受到诸多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试想一个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心情沮丧,无法控制低落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听力理解显然是无法进行的。语言功底再好,也不一定取得良好的听音效果。如果学生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不了解外界文化,不与老师同学沟通,也是不能提高自身听力水平的。再者,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好强好胜,独立欲望强,闭塞心理和自傲心理使他们在学习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愿跟老师和同学多交流,有好的学习方法也不愿与同学分享。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有碍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以上提及的均与社会情感策略的运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有效的运用此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社会情感策略的含义,我们在听力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学习者相互交流建立起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小组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限度促进自己及他人学习,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合作学习包含四个因素:1,正相互依赖。指学员之间互利互助,共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共同目标、共同奖励、分享材料、分配任务等方式来实现正相互依赖。2,个体责任感。指学生独立担当某任务或角色以示他已经掌握知识重点。3,小组交流。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积极参与讨论。4,社交技能的培养。教师应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更多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机会。

二,求解与澄清问题策略

我国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视为知识的接收者,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愿主动提出问题。求解与澄清问题策略指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提问,大胆发言,同学间相互指教,交流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提问方式和转换技巧。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相应难度的问题。这有利于让学生更积极参与教学,树立自信,勇于提问和澄清问题。

三,消除紧张不安,自我鼓励,控制情绪策略。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听力的时间太长,内容单调,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应选择难度和语速适当的听力材料,学生只有听懂了,才会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避免了“越听越怕听”。同时,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听,而不必为赶任务使学生处于乏味紧张的状态中。另外,可插播一些音乐,故事等,使学生放松,愉快地进入学习中。

四,了解背景文化策略。

文化包含知识文化、交际文化、词汇文化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教师应加强文化导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听力理解的文化现象作必要的传授。同时,社会背景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听力理解水平,所以教师应拓宽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在语言和文学的范围内,其他相关材料,如政治、经济、天文、医学等领域,也要让学生多听多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听力教学中社会情感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减少学习中的焦虑和困惑,改善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热情和动力,最终促成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1、沟通

企业方面的经营者和终端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产品说明书、宣传品及广告的情感传递者属于情感营销。实际就是指在销售或服务过程中通过语言及行为的信息交换,达到将企业服务理念和产品的特色更人性化地传递消费者的过程。

2、心态

营销人员应该将自己定位成消费者的知心朋友,对消费都要充满爱心,帮助消费者解决消费疑虑。这才是在与消费者沟通过程中,掌握好企业最终目的与消费者追求目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观察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心理,运用销售技巧达到最理想的销售目的。

3、内容

运用情感沟通的内容有拉家常,问寒暖等,包括运用情感效果将产品的功能等因素传达给消费者。

4、环境

环境包括终端包装气氛的营造和营销人员的个人包装。在不同的营销场所,最好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不同的环境布置。对于营销终端或者服务机构来说,营造合适的服务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5、素质

高素质的营销人员会在短时间内领会企业的营销理念并且假造性地发挥,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平时工作中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6、维护

情感维护手段大体包括建立客户档案,标注特殊情况,便于跟踪回访;定期的电话回访,了解恢复情况,提示注意问题。

问题一:正情感因素 包括哪些方面? 爱情方面:忠诚、信任、理解、包容;

友情方面:真诚、理解、互助、真实;

亲情方面:互敬、互爱、宽容、善美(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友爱);

最重的要的是有积极地因素在里面,做一个善良、乐观、自信的人,可以传递出来的就是正情感因素哦加油吧!

问题二:感情中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是什么意思 依我主观经验来看,应该你们二人当中其中一方应该是还没有准备好真正谈恋爱的思想意识,尚在纠结之中。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的话,那就是其中一人内心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候补人选。说白了就他还在这二个人选中做选择。

问题三:决定感情感情好不好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观,价值观是否一致,这样的话决定了是否有共同的话题

性格与成长背景

以上因素是主要的,其它因素:像学历,年龄层次等

我是感情类专家,为很多人解决过此类感情问题

希望采纳

问题四:评价性思维中的情感态度因素是什么意思 应该放弃他。你和他在一起也不会有幸福的未来的。好强的女孩,一定要记住,在感情这方面,一定不能为了面子委曲自己。否则痛苦只能一个人承受。

问题五:情感按状态分类有哪些? 人的情感复杂多样

问题六:中国有谁研究了情感因素 论外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

邓小英

(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 情感是制约学生外语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外语学习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学习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情感;外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理论研究以Krashen,Brown和Arnold等人关于感情的论述最为著名,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倡以人为本,注意社会的情感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情感因素是学习者内部生理, 心理一种活动,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系统 认真研究情感因素在“教”与“学”中的介入对提高外语的有效输入和输出, 避免语言僵化将起到催化的作用。

二情感的内涵和作用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制约行为的感受、感觉、情绪、态度等。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等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在学习中,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观的学习情绪等,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树立起自信心并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而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使每个学生得到关怀和重视,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就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消极的情感(如绝望、失败、羞辱等)则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混乱状态从而阻碍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心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我们知道, 外语学习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恭 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 其中的诸多因素对学习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学生而言,其内部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时地发生着变化,因此仔细观察和及时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就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Krashen 认为”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学得 最佳情感条件有三:学习者强烈的动机;2学习者充满信心;3心情轻松, 无焦虑感。

1 学习动机

Gardener(1985)认为, 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的最根本的情感因素, 是生成学习目标的内驱力和产生语言学习的愉悦态度的联合体。Gardner和Lambert(1972)将动机分成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两大类 前者指学习者为达到某种目的, 如通过考试, 找到一份好工作等。而后者为了融入目的的语社会而学习目的语。一般来讲, 后者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也能够持久 但无论哪一种动机都可以激活学习行为, 维持学习者的兴奋状态, 加强学习效率。以马斯洛(AHMaslow), 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量学强调学习过和中人的因素, 关注学习者的意愿, 情感和需要以形成情感融洽, 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使他们能更加持久地进行语言学习。

2 自信心

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众所周知, 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充满自信,敢于实践, 就会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一个学习一旦自信心受到伤害,往往就没有勇气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也就无法取得好成绩。语言学家Gar>>

问题七:什么是情感,影响消费者情绪的情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消费者?

嗯~~~~~~

首先是服务态度,其次是商品质量。

什么是情感?

大概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应对不同的情况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及其抽象产物。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科学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世界 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的特殊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去感受、体验、品味,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灵魂。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要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三、情感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更具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修养,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情感调控力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美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体现在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上;再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自制力上,优秀的教师时时注重情绪的稳定协调,保持心态平稳。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第一,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第二,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第三,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4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