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态度的主要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成分。
具体结构:
1、认知成分
认知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相信、怀疑以及赞成或反对等。
2、情感成分
情感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蔑视,同情——冷漠,喜欢——厌恶等。
3、行为意向成分
意向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映。
扩展资料:
一、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
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2、认知功能
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和正确的定向行为。充当图式和心理框架的作用。
3、自我防御功能
态度决定行为的潜在动机,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加对挫折的忍耐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这种观念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原则。
4、价值表现功能
态度还有助于人们表达自我概念中的核心价值,比如一个人青年人对志愿者的工作持有积极的态度,那是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使他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恰恰是他自我概念的核心,表达这种态度能使他获得内在的满足。
二、特性
1、社会性
态度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一定的体验后积累经验形成,因而具有社会性,受到社会环境和关系的影响
2、具体性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所谓特定是指具体的态度对象,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件事,或某一观念而言。
3、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这三种成分是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
-态度
定义不同、形成因素不同。如下:
人格: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性格是核心。一个人的人格是长期稳定的,比较难发生突然的变化。人格非常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气质:主要受先天因素影响,比如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等。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
性格:主要受后天因素影响,有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之说。一部分是先天的,另外一部分是环境。性格包括四个结构,情绪,意志,理智和态度。性格的核心是态度,态度的核心是情感。
对气质、人格、性格的理解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一般来说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认知、情感、意图。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和正确的定向行为。充当图式和心理框架的作用。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各项态度之间的一致。如果态度中有两种认知不一致,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如果失调认知的成分多于协调认知的成分,则会引起更大的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人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此时,个体就会产生清除失调、缓解紧张的动机,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的平衡状态;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有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的矛盾以及新旧经验相悖。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意向成分3个成分。
1、认知成分是指的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包括了解的事实、掌握的知识以及持有的信念等。上面提到的态度的三个成分之间并不总是存在高相关,因此有必要予以同时考虑。
2、情感因素是人在活动中对人和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心理反映。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就可以使人产生亲切感。
3、意向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映。
扩展资料:
态度的一些影响因素:
1、人际关系
正在社会生活中,同伴对与个体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遵循同伴的观点、意见、态度。父母,教师和成人的影响在儿童时期较为明显。正如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会变成他自己,是以他人作为参照系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后果。因此,态度和人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个体的心理特征
社会所给予的奖励或者惩罚对人们态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的智力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态度形成就容易些,反之就比较困难。例如智力水平高的人,在面对社会情境时,就很容易建立自己的态度,反之,就会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无所谓自己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情感成分。
一般说来,态度包括以下三个成分:
(1)认知成分,与表达情境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概念或命题有关;
(2)情感成分,与伴随于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
特性
1、社会性
态度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一定的体验后积累经验形成,因而具有社会性,受到社会环境和关系的影响。
2、具体性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所谓特定是指具体的态度对象,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件事,或某一观念而言。
3、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这三种成分是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