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的论文

浅析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的论文,第1张

浅析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的论文

 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信赖感、安全感,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那么,教师在与幼儿情感交流中应注意什么呢?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的影响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令人失望的是,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压力,心态失衡,造成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表现出对幼儿不尊重、不耐烦,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陈老师性格喜怒无常,情绪不稳,接待孩子时总是板着一副面孔,对孩子不理不睬,幼儿偶有坐不好或私下讲话就发怒地将钱鼓往孩子桌上“砰砰”地敲击并破口大骂,孩子受到这样地惊吓,一看见她就像见了老虎,一到她当班时怎么也不肯去班上上课。幼儿对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遭斥责、惩罚、讥讽的经历对他们的心理体验的影响是消极而有害。幼儿由于遭到老师的训斥、惩罚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孩子都不爱上幼儿园了,师幼之间怎么互动得起来呢?教师与谁去互动呢?所以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得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

 二、教师要做到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努力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雨惠三周岁,是小三班刚入园的孩子,第一天,小朋友手拉手跟随李老师到操场上玩。突然,在她面前的兆东叫起来:“真脏,我不要和你拉手。”原来,雨惠两岁时被妈妈不小心烫了左手,左手上留下长约两寸的红红的凹凸不平的肉疙瘩,加上雨惠第一天来园,情绪不安定,脸上还哭丧着,更显得难看。被兆东这么一叫,雨惠更伤心了,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地哭叫:“妈妈、妈妈”。李老师赶紧走过去,轻轻拉起雨惠的手,招呼大家坐在草皮上,告诉孩子们,雨惠的手时因为不小心烫伤才变成这样的。

 老师问:“小朋友平时受伤时痛不痛啊?”“痛”“对,雨惠受伤时更痛,后来去医院包扎、消毒、打针、吃药、过了很久才好的,其实,雨惠又干净又听话,李老师多爱她呀”。打那以后,小朋友再也不嫌弃雨惠了,雨惠也慢慢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并且越来越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幼儿无论美与丑,无论聪明或愚钝,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关注。其实爱孩子的表现有多种,如:每天早上热情地接待孩子,微笑地回答每个孩子地提问,同时还亲热地摸摸孩子的头或者拍拍孩子的肩,日常生活中,记得家长喂药的委托并及时给孩子喂药,多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孩子生病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处理,在活动中及时帮助幼儿添减衣服,为幼儿擦汗、帮助幼儿喝水、甚至不厌其烦帮助幼儿上厕、擦大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这种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得孩子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互动的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接纳和尊重幼儿今天是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午睡时,晓棋怎么也不肯脱鞋上床。他用小手按着鞋,大声哭叫着:“别拿我的鞋!别拿我的鞋!”王老师哄劝了一会儿,也无济于事。王老师不再要求他脱鞋,而是蹲下来,抱起他走向小床。“晓棋,你看,你的小鞋都累了,它想躺在床上睡觉。你跟小鞋一起睡,好吗?”王老师一边说一边帮它脱掉小鞋,并用口袋把小鞋包好,放在他的枕头旁边。晓棋这次没反抗,用手紧紧抱着小鞋躺下了。幼儿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是一个积极的精神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每个孩子又都又自尊心,自尊心的'维护最重要的是受尊重、受重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的态度,充分理解幼儿真心地爱他,耐心地期待他。积极地引导他,假以时日,他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四、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帮助幼儿鼓励基于对幼儿的尊重和接纳,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树立自我意识,培育自主精神,增强自信心,从而积极有效地与教师交流而产生互动。鼓励的内容极为广泛,对幼儿优点的及时发现和赞赏是鼓励,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表示理解、支持和帮助也是鼓励。

 而日常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抚摸、拥抱、拍头等)都是必要的鼓励。它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早晨八点小三班吴老师站在班级门口接待孩子,开朗的依朵来了,一进门就大声说:“老师早上好!”“朵朵真乖”吴老师亲切地搂着依朵,简单地和他聊几句在家的情况,就让她进来了。伊静妈妈抱着她来到班上。伊静撅着嘴,不声不响。这孩子只要你一夸她,就特别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李老师说:“伊静,你看朵朵自己到班上放书包了,你也会,是不是?妈妈看看,伊静可能干呢!”伊静麻利地滑下来,抱着书包进去了。心瑶哼哼叽叽,一步三扭地拉着妈妈走来了。她是个腼碘的小女生,李老师迎上去说:“心瑶的手绢真好看,谁给的呀?快让老师看看。”李老师蹲下身,真诚地欣赏着:“呀!真漂亮,这是小猴吧?”“不对,是小熊。”“噢,进去让小朋友也看看吧,大家肯定特喜欢。”“行”心瑶举着手绢进去了……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懂得,师幼互动不仅仅是一次次熟练教法的展示,或者是一次次花样繁多的教具的展示,师幼互动是快乐的、放松的、自由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上给予儿童的点点滴滴的爱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积极的情感交流,“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与教师互动,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摘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当先的时候,知识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巨大,而幼儿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和根本,意义重大。在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首先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可以说本次研究是一次观点和行为的创新,我会好好地珍惜。

  关键词 情感开发;幼儿学前教育;桂冠明珠

 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是知识和科技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都将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首选途径。在我国有科教兴国的大背景,国家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些都说明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个学段培养的综合,幼儿教育担负着启蒙的重要责任,备受关注。在综合研究了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现,在幼儿时期重视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意义非凡。

  1情感开发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项,这种方式的教育有别于通常情况下的教育,也不单单是简单的叠加新内容和动手操作,而是将情感投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幼儿在情感的指引下探究问题,发现答案的过程,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会学习的长远意义。概括来说,情感开发追求的是有利于幼儿终身教育的`大目标,也就是说现在实施的教育能否让幼儿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品质,对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要想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就要关注幼儿内在的动机与兴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1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

 幼儿都有着天真、活泼、可爱的共性特征,同时在智力、思维、性格上有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幼儿能够在活动中,通过与事物或者伙伴的相互作用,获得真实地体验才能对行为的意义有较好的理解,然后通过结果获得反思,进而对原有的认识与行为进行一定的调整。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想方设法地创设、提供丰富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借助反思的过程来对行为的意义进行理解,然后指导幼儿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获得愉快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良好品质。

 1.2自信心和独立感

 情感教育的目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尝试教育,目前,情感态度的教育已经被纳入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才能让幼儿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动机。在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传统教育中热爱自然等目标的教育,同时还要重注教育幼儿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要引导幼儿去接纳别人的观点,要能够看到其他人的探究与发现,这也是进行幼儿情感态度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3关爱他人

 通过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要让幼儿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的情感与态度,并引导幼儿去关注自己的家庭、集体以及周围一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体来说:(1)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让幼儿可以对别人的情感、需要进行观察、注意,而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做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感自然得到教育。(2)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要让幼儿能感知别人的情感、需求,并能通过表情、语言、行为等与式表示同情或提供帮助;(3)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能够让幼儿对利益冲突的处理有一个全面的协调能力。如果出现个人利益冲突于他人利益时,幼儿能够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并把他人的利益做优先处理。教师要根据幼儿情感态度的实际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的效率。

  2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

 “探究、发现、学习”是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教育策略的巧妙运用,能够达到一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21鼓励幼儿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幼儿的行为与思想方式的不成熟,经常会出现说错话,办错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是好呢?教师要给幼儿出现错误的权利,这种错误也是其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性特征,那些成人觉得错误的行为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或许是合理的,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的错误有良好的处理方式,允许幼儿犯错,理解幼儿的错事。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对那些表面看是失败的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2.2选择恰当的教育材料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材料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刺激物来启发幼儿,同时也可能继续将其作为认识周围世界的良好媒体或可靠手段。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看世界的操作。要开动脑筋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科学试验,要努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使得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有新发现,在发现中实现学习。

 2.3家长和教师有效合作

 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日益得到广大家长的注意,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对学校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就更加注重家长和老师的有效合作,应该说,完成幼儿学前教育的不单单是幼儿教师,而是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合力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发展的内容包括幼儿在一切环境下的成长,不仅仅指的是在幼儿园里的教育与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得到良好的沟通和契合,幼儿的成长才会更健康、快乐。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开发不仅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同时,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策略也受到关注。人的情感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重视情感教育是理所应当的。在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可以称为是桂冠明珠,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对于幼儿的成长成才而言也是意义重大。相信,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对幼儿的情感投入将越加增多,幼儿也会受到更多的关爱,成为思想积极,素质优良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梅崇铁挖掘乡土体育资源培育幼儿健康体格--浅谈学前教育本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观察(中旬),2014(10):18-19

 [2]辛志宏浅谈舞蹈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关爱明天,2014(2):40-40,41

 幼儿科学情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完整科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使幼儿对科学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一 抓住偶发事件,萌发幼儿尊重生命的科学情感

 凡凡在游戏中用积木把一条蚕宝宝压死了,一起游戏的小朋友都以为他是缺乏爱心故意压死这小精灵的,纷纷指责他。但凡凡说是为了看看蚕的血是什么颜色,才压死这条小蚕的。面对凡凡的自发科学探究行为,如支持他,则和幼儿的情感教育发生了矛盾;不支持他,好像又打击了他的探究兴趣。应该怎么办呢教师经过思考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就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凡凡这样做合适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你觉得他应该怎样做呢”小朋友对他的探究行为表示否定,认为凡凡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爱护所有的动物。这时,教师继续提问:面对自己有疑惑的问题,怎么做才能既知道答案,又不牺牲小蚕的生命呢全班幼儿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在大家激烈的争论中,全班孩子最后达成共识:首先不能对蚕宝宝进行伤害,如果想知道答案,可以从网上或者图书里面查资料得到,或者等有些蚕因为各种原因死去,再进行解剖。

 通过这件事情,孩子们懂得了应该在保护小动物的`基础上探索科学道理。这个活动有效地发挥了科学情感教育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也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地统一。在后来组织的系列养蚕科学活动中,幼儿知道应该怎样来爱护这些小生命了,他们会提出:养蚕的盒子太小了,让蚕宝宝好挤呀,应该为蚕宝宝换一间大房子等等。

  二 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究过程,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孩子的操作过程,注意培养孩子认真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科学活动“按压式瓶盖”主要是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动手中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幼儿带着“为什么一按,液体就从瓶子里的管子流出来”、“这管子里面为什么要装一个珠子”等等问题反复操作,很快有了“结论”。

 幼儿1:“和弹簧有关,弹簧压下去时把管子里面的空气也压下去,里面的空气要出来把洗手液也带出来了。”

 幼儿2:“压下去洗手液很快就出来了,是因为下面两边的洗手液把管子里面的洗手液推上去了。”

 孩子们进而产生了对这种奇妙的瓶盖进行拆分的欲望。在对各个小零件的作用的分析中,他们明白了弹簧、小珠子等零件的作用,也初步感受到空气压力的作用。他们那种认真的态度真像一个个“小小科学家”。虽然在组装零件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经老师的指导,他们也完成了任务。

  三 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让幼儿在对常见的科技产品的探究中,体验到科学创新给人们带来的财富和方便,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组织每个活动的开始,老师总是根据内容,让幼儿先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时特别要关注一些平时不爱表达的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如在“奇妙的按压式瓶盖”科学活动中,孩子的问题各种各样:“为什么我们一按,液体就从管子里流出来”“这种管子只能用塑料做成吗如果用铁管来代替会怎样呢”“按压式瓶盖既然这么方便,为什么还有很多洗发水的瓶子不是用这种盖子呢”对于一些有个性的问题,教师要表扬他们敢于奇思妙想,接着引导幼儿来分析、归纳问题,根据问题的分类拉出活动网络图,一步一步带领着孩子进行探究。最后孩子们也“发明”了很多不同的瓶盖,如温度按压式瓶盖、自动报警瓶盖、盲人特殊瓶盖、实用型按压瓶盖等等,达到了开展主题课程的预定目的。

  四 在参观学习中,培养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在大班,幼儿对科学已很有兴趣,但对科学家了解甚少。根据这种情况,可带领孩子去参观气象局、地震局、农科所等部门。参观回来后,再举行一系列活动,如通过地动仪让幼儿了解张衡,通过杂交水稻知道科学家袁隆平。同时,还通过家长、社区资源,让幼儿了解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从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需要向孩子传授高深的知识,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应试升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家长乃至 教育 界的部分人士对幼儿教师产生轻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待遇和地位给幼儿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幼儿教师情感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与参考:

 

论文关键词 :幼儿 幼儿教师 情感

  论文摘要 :长期工作压力、社会地位不高,幼儿教师面临严峻的情绪情感问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过程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其情感素质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发扬积极情感,克服不良情感,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论文正文:

幼儿教师情感的重要作用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幼儿

 广义上,幼儿是指0一6岁的 儿童 ,这里所指的幼儿是3一6岁的儿童。在幼儿期,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幼儿期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教师 也称学前教师,在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

 中,对初生至6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接受社会的委托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对儿童身心施加影响,从事保育和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川。

 (三)情感

 亦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非智力素质的核心。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概括化,情感是后天学会的,由意识控制,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其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情感素质的现状及分析

 社会转型与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本来就担负着母亲、妻子、儿女等多重角色的幼儿园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保教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工作超负荷,就会导致教师心理素质下降,产生挫折感。

 (一)幼儿教师情感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压力及其后果

 持久的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以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精力衰退、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肠胃疾病、心脏病等病症。另外,作为教师的职业病,咽喉炎、脊椎病的发病率己经分别高达40%和20 %。过度的工作压力还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焦虑、压抑、忧郁、暴躁、沮丧、不安、悲观失望等会使幼儿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效能感下降。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表现为易冲动、精力不济、情感失常、兴趣和热情减少,等等。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三方面的消极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度的工作压力还会对教师自身产生更深层面的影响,造成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完全失去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幼儿教育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直接伤害到所带班上孩子的切身利益。

 2社会环境及地位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需要向孩子传授高深的知识,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应试升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家长乃至教育界的部分人士对幼儿教师产生轻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待遇和地位给幼儿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长期以来,评价幼儿教育的 方法 误导了社会上对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的认识。目前,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会促进他们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人工作;相反则会产生心理负担,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觉得社会处境更加不利。

 虽然近几年来不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的工作也在日益受到重视,但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他们普遍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繁重的工作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幼儿教师甚至连最低的工资和社会保障也拿不到。幼儿教师没有自己的职称系列,一般最高级别也只能评到“小学高级”,而同时大量的民办幼儿教师连职称也没有,这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的职业既没有“钱途”也没有前途。

 

 (二)幼儿教师情感素质问题分析

 使幼儿教师情绪低落从而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人总是生活在客观现实之中,其客观因素主要有:

 i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如分不到住房,造成家庭生活不便,而园领导又迟迟不予解决,教师难免在情绪上受到影响,产生挫折感。

 2人际关系紧张,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如先进教师遭人诽谤打击,园领导任人唯亲,压制有才干的教师等,都容易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

 3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如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差,都会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挫折感。

 4个人抱负、才华得不到施展,自我实现需要无法满足。如一个幼儿教师所负担的工作同他的 兴趣 爱好 、能力等不适合,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等,都会使幼儿教师产生心理挫折。

 其主观因素中情感素质不高是导致心理挫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

 1对挫折的容忍力。人们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因素、思想境界因素、知识 经验 因素等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

 2对遭挫程度的感受。同样的情境,一个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另一个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如评职称,甲要求迫切,若意愿未能实现,可能会是严重的挫折,而对乙来说,可能就构不成严重挫折。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这是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3抱负水平。一般说来,抱负水平越高,越易受到挫折。这与人们通常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是同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如果订下了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好高鹜远,往往是造成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幼儿教师情感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情绪情感维持和调节幼儿思维活动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无意性为主,而无意性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受自身情绪所左右。所以,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带有情绪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而是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教师积极的、正面的情绪情感,如对幼儿的爱和尊重,会唤起幼儿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幼儿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赖感,这种积极心境下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把对教师的爱转到他所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上,具体表现为幼儿喜欢听自己敬慕教师的课,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高高兴兴参加自己喜欢的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说,这是一种交往性的学习机会,幼儿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所以,教师精神抖擞,在教学中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造成一种生动、深刻、感人心扉的精神气氛,师生产生情感交流,幼儿注意集中、积极思维,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发展幼儿正确的自我意识

 教师作为幼儿学业成绩的主要评鉴者,教师的表扬批评、肯定、否定态度都会影响幼儿外在学习动机,幼儿一般将得到的认可与肯定看成社会承认和赞赏的一种方式,把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就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并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表情、眼神、语调、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对幼儿的肯定、否定、关心或厌恶,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感情,是一种社会评价,当幼儿得到教师的爱和肯定时,会唤起幼儿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激发他们积极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并产生心理的愉悦与满足感。而幼儿在遭到教师的冷漠和厌弃时,往往产生孤独感、遗弃感、自卑感,若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会对社会和教师产生抵制、叛逆、对立情感。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暗含的期待,使幼儿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为从而影响着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皮克马利翁”来命名这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尊重、信赖和热爱教育对象而使教育对象出人意料进步的效应。教师的期望和态度是幼儿行为变化的重要原因。

 

 (三)教师与幼儿良好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幼儿期皮质对皮质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幼儿冲动性较强自控力差,情绪具有情景性、易变性,在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彼此有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但教师的影响居于主导,教师处于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调节着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之间 人际交往 的对象以及他们的交往频率和交往方式,所以,教师与幼儿融洽和谐的情感交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幼儿置身于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中必然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幼儿从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懂得了尊重;从教师的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中学会了分享;从教师的和风细雨、语重心长中理解了安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幼儿对自己的信赖,进而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在良好的心境中保持心理平衡,幼儿可以尽情地体验各种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并形成良好的心境,有助于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挥_3J。

 

 四、如何提高幼儿教师情感素质

 (一)对幼儿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

 对幼儿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实施情感管理、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前提和动力。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的思想品德、生活目标、道德情操等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就能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就能意识到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就能激发无限的工作热情。通过学理论、抓培训、树典型的方法,营造讲政治、比团结、争上进、勤奉献的氛围,逐步构建人格高尚、事业心强、热爱学生、富于开拓的幼儿教师群体。

 2引导教师具有自信、乐观的毅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生活中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能使群体人员充满信心、豁达乐观、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毅力。采用信任、关心为上的工作策略,在政治上信任幼儿教师,在工作上支持幼儿教师。这样,领导与教师思想敞开、情感沟通、信念坚定、意志顽强。

 3引导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态势

 幼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不受干扰,问题是能否以自身的情感力量战胜这些干扰,这就需要以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依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邀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进行理论疏导,组织教师撰写师德格言进行自我剖析。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园健康心理氛围浓郁。

 4引导教师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

 为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为了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幼儿的目标,需要不断引导幼儿教师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的人格力量,把幼儿教师经过情感教育而呈现出的闪光点融合在其自身的精神境界内,升华到事业追求上,升华到新世纪的教育中。

 

 (二)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情感素质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幼儿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尤其是健康的情感素质。要爱护每一个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贴心人和看守者。

 

 1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情感窗口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情感信号,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流露的是肯定和赞扬的微笑,就会给幼儿支持和鼓励;如果教师流露的是否定和批评的表情,则会使幼儿感到羞愧和自卑。幼儿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因此,幼儿园教师千万不能吝惜自己的感情,要尽量展示发自内心深处、传达爱意的微笑,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2尊重幼儿的自尊心,讲究批评艺术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基本教育行为原则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教师应正面说理引导,并加以批评指正,不过批评要讲究艺术。不要训斥幼儿。幼儿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其实,对幼儿的某些违规行为,教师只要用身体语言就可以有效制止。如某幼儿抢他人玩具时,教师只需走到他的身边,用善意的略带威严的眼神看着他,这远比大声训斥有效。另外,教师经常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并伴以温和的口头语言与幼儿交流,有助于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社会情感认知,习得更多积极的社会性行为。

 教师在指正幼儿的言行时,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品质、问题发生的场景以及问题的轻重,采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特别要注意声调、语速),以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建立良好、牢固的师幼关系。

 

 3保持童心、参与幼儿游戏是幼儿教师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扮演适当的游戏角色,通过提问、协商来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使游戏时间得以延长,各个角色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最初的平行游戏就会变成充满乐趣的互动合作游戏。

 在幼儿园观察中可以发现:在户外游戏中,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经常会像幼儿一样尽情玩耍,同时对游戏过程加以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放松,就连平时较为安静的幼儿也玩得异常开心。在游戏中,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与幼儿一起商量规则,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既创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又深得幼儿喜爱。

 

 (三)合理满足幼儿教师需要,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情感素质

 幼儿教师积极性的来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她们对其为社会应尽的责任、义务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事业心、责任感等;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由于在团体或组织中得到互相尊重、信任、支持和谅解,从而得到情感和道义上满足;三是她们对个人所需要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三个层次一般是同时存在,相互交叉的。因此要善于将幼儿教师积极性的三个来源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并满足她们合理的需要。

 幼儿教师合理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需要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在对幼儿教师管理过程不仅应当关注和尽量满足幼儿教师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且应当重视和满足幼儿教师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才能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动机和积极进取的行为。

 

 (四)面对挫折和失败,提高幼儿教师心理自控能力,克服不良情感的消极影响

 人的心理有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系统。自我控制包括对自我情感、语言和行为的约束,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酿成心理失常。因此,当人遇到挫折时,要善于自我控制,让理智战胜情感,避免失常行为的发生。在挫折面前,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幼儿教师心理自控能力。

 首先,要树立高尚的动机,坚定的信念。人的思想动机越高尚,他的意志表现得就越坚强。崇高的目标是战胜一切挫折和困难的巨大力量。

 其次,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薄弱的人,会因无法克服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勇气和信心;意志坚强的人则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去战胜困难和挫折。幼儿教师应加强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前进征途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第三,要乐观积极,善于自我调节。乐观积极的态度包含着快乐和希望,可使人产生轻松的体验,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挫折感。幼儿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做情绪的主人,即使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不幸,也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挫折,勇于向挫折挑战,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使挫折成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情感的发展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以下是一篇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 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比较强调音乐的认知功能,而对其应有的社会化功能却重视得不够。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本文将就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论文关键词: 音乐教育 幼儿情感 发展 社会化

 如今的幼儿都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而新世纪既是多姿多彩,又是充满挑战,如何塑造一个个生理和心理健全的人才步入新世纪呢众所周知,在人类的智商(IQ)之外,还存在一种被称为情商(EQ)的生命科学参照元素。研究:证明:情商智商显得更为重要,它决定着人们工作、交往、事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幸福等,它主宰着社会的未来。情商的培养可说是如今的热门话题。在幼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幼儿教师也都形成了共识。“幼儿的世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发展幼儿高尚、健康、美好的情感。

 一、关于情感人从呱呱坠地就有了情感的萌芽,这为不少心理学家对情感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所证明。

 如有人在婴儿出生10分钟左右,用五官与人脸模样相同地配置的图形,和本来位置相当不同配置的图形,和本来位置完全不同地配置的图形以及只有脸的轮廓而无五官的图形,共四种刺激,分别慢慢地在新生儿眼前移动,结果发现新生儿会转动头部跟踪注视图形,从所测量转动的角度来看,婴儿对正常的人脸图形跟踪注视的角度最大,这说明婴儿在出生之后的几分钟,就有认人的知觉活动。这种认人的知觉,可以认为是个体依恋和归属感的萌芽。

 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由机体需要占优势,冲动性大,稳定性差,发展为情绪状态的多样化,意识性和主动性逐渐增长,道德感和审美感萌芽,最后到幼儿阶段的情绪生活的社会化,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活动感等高级情感开始逐步发展。为了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在幼儿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幼儿通过意志去控制情感,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陶冶,即以情感来疏导情感,以情感来调节情感,以情感来战胜情感。而音乐艺术教育特别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培养、发展。

 二、音乐对情感作用的心理机制。

 美学家苏姗·朗格说“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一个忽视艺术教育的社会等于是使自己的情感陷入无形式的混乱状态。”幼儿音乐教育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价手段之一,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情感是各类艺术共有的特征。但各类造型为主的艺术所描写的内容本身并不是感情,而是描绘各种具体形象,通过人的主观联想来唤起情感,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而音乐艺术则不同,它以千变万化的音响组合形式,表达内心的种种感情。这种呈现形式的过程,就表达了音乐的内容,内容即表达了情感。在音乐艺术里,声音这种物质材料不是音乐艺术的外壳,而是艺术手段本身。它不是走向概念的桥,而是自由联想的起点。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的乐音,本身便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材料。它们引起听觉,唤起人的情感。

 在音乐艺术中,不同的乐器组合形式,节奏快慢、音的高低、和声的开发与密集、配器的乐器使用等千变万化的音响组合形式,对人的情感提供了种种客观音响基础。人 情感受到各种音响刺激后,情绪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情感。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人的情感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

 那么,如何让幼儿音乐教育更好地培养、发展幼儿的情感呢

 三、通过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幼儿依恋感的发展心理学家用依恋作为个体生命早期与照料者的情节连结。

 依恋感源于婴儿的安全、归属需要,是一种爱的情感表现,它最突出地表现为母子间的依恋需要。它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相互依恋关系。当孩子从个体的家庭跨入幼儿园的集体时,原有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并离开了已建立依恋关系的看护人,此时的幼儿会以反抗、紧张、恐惧等表现对待与其亲人的分离。如何尽快地将幼儿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幼儿园老师身上,使其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的老师可利用音乐的魅力。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的老师还不了解,老师可从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入手,与其产生交流的话题,继而利用动画片中的主题歌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西游记》的主题歌等,使他愿意与老师交流,渐渐地与老师建立情感,并将依恋对象转移到老师身上。在对老师有了依恋后,要建立与小伙伴之间的依恋。

 一首《你好!朋友》,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认识新伙伴,寻找自己喜爱的伙伴,并通过拉拉手,相互拥抱等动作密切之间的关系;又如幼儿都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歌曲《小鸡小鸭》,让幼儿扮演小鸡、小鸭,在一边歌唱一边表演中,感受小鸡小鸭在一起的愉快情绪,进而领悟到自己和小朋友在一起,也象小鸡小鸭那样愉快友好地说话、游戏,而逐步建立起伙伴间的依恋关系。幼儿在对老师和伙伴产生依恋的同时,对他的新环境也需要产生依恋。老师可在不同的场合利用不同的音乐营造适合幼儿心绪的环境,让幼儿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如幼儿刚入园时,新奇的玩具对他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让其转移注意力,暂时忘记自己的亲人,可是到了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哭声就像会传染的哈欠,一个接着一个地响起。老师在吃午饭的时候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在睡午觉时播放安静柔和的摇篮曲,有些幼儿在家就经常听音乐,或许老师播放的音乐中就有他熟悉的音乐,此时让他感到了一种依托,抚慰了他不安的心。如果老师播放的音乐没有幼儿熟悉的,此时他会感受到一种新异的刺激,让他暂时忘却那份离家的伤感,且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地重复播放这些音乐,渐渐地幼儿会对不同的音乐营造的不同环境产生依恋,从而可以更快的适应新环境,让幼儿依恋感健康地发展。

 2、 幼儿情感和移情的发展同情感,又称同情心,是指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并以其行动加以关怀、体贴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移情。

 只有具有移情经验的人才会产生同情。因此,同情和移情是助人为乐的情感基础。人类的同情心是人们作出公益行为的心理条件。从小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发展他们的移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幼儿的生活中,除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外,音乐作品最能让幼儿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幼儿的同情感。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在教学中,当我唱完一遍后,孩子们有的说:“陆老师,我听了很感动。”

 有的说:“老师,我听了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孩子们都有诸如此类的感受。当孩子们自己演唱这首歌时,一个个脸上都表现出非常难过的表情。此时的孩子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了。又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洋娃娃的葬礼》时。孩子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沉重,不欢快,所想到的都是不愉快的事,继而引出主题——洋娃娃的葬礼,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太可怜了;太悲伤了……同样在欣赏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孩子们在赞叹二小的机智、勇敢的同时,对二小的牺牲怀着深深的惋惜。在这些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同情心渐渐地得到了发展,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表现。有时一个小朋友哭了,其他小朋友就会主动地走到他的面前,关心地询问:“你怎么了”有时看到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会马上扶起他,并用手帮他抚摩摔疼的地方。这些日常小事都表明了幼儿的同情心已有所发展了,其中不乏音乐教育起的作用。

 3、 幼儿兴趣和理智感的发展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探究世界的心理倾向。

 它是带有先天性的情绪状态,着名的知觉专家吉布森指出:早期婴儿知觉和注意指引的行为在没有任何学习的情况下就可以产生,婴儿的好奇心是感情动机的因子,是人类重要的本能。

 幼儿从出生起,兴趣就以机体的功能表现出来。他们除了睡觉和身体不适外,幼儿的看、听、发出声音和动作都是由兴趣——这种基本情绪所激起和指引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例都证明对音乐的爱好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出扑冀式飞机的人就是对音乐和机械都有研究的画家达·芬奇。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论述了音乐促进智力的作用:“失去音乐的爱好无疑就会失去一部分幸福,甚至还会影响智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把音乐作为他进行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他不但喜爱音乐,而且将音乐作为和科学互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继而影响、扩大到幼儿对周围诸多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幼儿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以及歌曲中歌词内容的表达,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利用音乐本身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不乏是一种好手段。比如中班的打击乐《小燕子》,是一首单三步曲式结构的乐曲。先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优美与欢快,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听辩出乐曲前后两段与中间一段的对比,旋律的优美与活泼的对比,节奏变化的对比,都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加之动作表演的变化,孩子们对这首乐曲印象特别深。再如许多幼儿歌曲的内容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幼儿的兴趣就特别高。《小老鼠上灯台》原是一首来自民间的童谣,改编成歌曲后,让孩子用自己的手来扮演小老鼠,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充当灯台,每演唱一次就换一个灯台的位置,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且表演得有声有色。

 音乐本身让幼儿充满了好奇,音乐是听觉艺术,而幼儿天生就对各种声音怀有好奇,音乐中的强弱、高低、快慢,节奏类型的多样,音符千变万化的组合,以及各种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响等等都吸引着幼儿,激发幼儿去探索这神奇、奥妙的音乐世界,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受快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就是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表现生活中的回音,幼儿在歌唱弱音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并让幼儿聆听自己演唱的效果,孩子们都说好听极了,真像山谷回音!《高人和矮人》通过高低音区的对比,让幼儿在听觉上分辨高音区和低音区,训练幼儿听觉的灵敏性,孩子们在高音区扮演高人,在低音区扮演矮人,音高的变化控制着孩子的扮演行为,孩子的兴趣很浓。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适时地提供幼儿以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如在游戏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中,孩子们边唱边聆听一些乐器的音响,感受不同的乐器奇妙表现,并知道了乐器的名称,了解了乐器的性能,激发了幼儿对乐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室的音乐区投放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为音乐配上节奏,鼓励幼儿根据音乐中表现的动物形象大胆地配节奏,如表现马儿奔跑的节奏,孩子们通过讨论最后决定为:××× ××× |××× ×××渐渐地他们还会为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如给大雨配上铃鼓,给小雨配上碰铃等,这说明孩子们在充分探索自己手中的乐器。音乐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也可以促进幼儿理智的发展。

 4、 幼儿美感的发展幼儿的美感是建立在幼儿不断地获得快乐的基础上的。

 快乐是幼儿最基本的肯定情绪之一,它在幼儿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快乐使幼儿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对他健康的个性成长极为重要。在快乐中包含着力量、魄力和信心的 体验。幼儿经常在成功中得到快乐,有助于从小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幼儿快乐情绪的来源是需要的满足。在可能的条件下,要给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使幼儿能生活在温暖和关怀的环境中,给予幼儿欢乐的童年生活。幼儿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歌唱、律动、歌表演、舞蹈、游戏、打击乐和欣赏,能给幼儿的音乐活动带来极大的满足,获得莫大的快乐。比如音乐游戏《小兔和大灰狼》,当小朋友听着小兔的音乐由一个邀请到全班的小朋友时,孩子们感受到大家一起游戏的快乐,可是当大灰狼音乐响起时,孩子感受到的是变成各种各样大灰狼不爱吃的树、花、草、石头、木头等的快乐,以显示他们的聪明、机智,而当大灰狼左瞧右瞧找不到任何小兔,只好饿着肚子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孩子们的快乐达到了高潮——快乐的欢呼!当孩子们学会歌曲、舞蹈、歌表演的时候,并经常在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非常自信地站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得到快乐和自信。这种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蕴涵着一种力量和魄力。

 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能力才对美的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征的体验,它是产生美感的基础;二是对美的对象的感知与欣赏所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这种美感在婴幼儿期,就有萌芽。加登纳认为:在两岁的早期,婴儿感受生活便出现了一种倾向,把世界分为好与坏、快乐与痛苦。他还认为,幼儿与艺术有一种图书的亲缘关系。“我相信那种认为所有正常儿童都有基本艺术倾向的看法是一种有效而有用的看法。”幼儿对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作品有初步的欣赏能力,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益提高。而音乐美本身就是人的思想情感的反映,在《乐记》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凡音之心,内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幼儿会为音乐所喜而喜,所悲而悲,所怒而怒,在多种情绪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如歌舞剧《小熊请客》。孩子们非常憎恨那只又懒又贪吃的狐狸,他们喜欢好客聪明的小熊,爱憎分明的小鸡、小狗、小猫。在表演时,从孩子们的歌唱、动作、表情上旧能体会到孩子们的爱憎。

 尤其是一些名曲的欣赏,如舒曼的《梦幻曲》、圣桑的动物狂欢组曲中的《序曲与狮王进行曲》、《水族馆》等,孩子们听了说,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音乐啊!同时孩子还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的说这首歌好听,有的说那首歌好听,还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呢!在节奏乐《拔根芦柴花》演奏中,一开始,孩子们都拼命打击自己的乐器,结果有的孩子说了,一点都不好听,吵死了!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讨论,一致认为打击乐器应该有控制地敲击,相互配合,这样合奏起来才好听,又通过反复的实践,孩子们都有意识地合作着敲击,最后孩子们都感到了一种合作的美。音乐不仅给了孩子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孩子美的鉴赏力,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总之,音乐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情感上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尽管如此,人类的情感内涵相当丰富,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决不能囊括其所有,但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音乐本身所特有的优势,结合其他艺术手段,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梅忡荪 着:《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张肖虎 着:《音乐教育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许卓娅 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晋瑗 着:《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徐民奇 周小静 编着:《音乐审美与西方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曹日昌 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7、陈帼眉 编:《学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情感是指人在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观反映。而幼儿的情感更是复杂化和社会化,他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幼儿小班情感教育教案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幼儿小班情感教育教案篇一

 加强幼儿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指人在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观反映。而幼儿的情感更是复杂化和社会化,他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教师应注意对幼儿情感的培养。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比较任性、霸道、喜欢的东西往往喜欢独占,不喜欢的再重要他也不爱理睬,甚至于厌烦。作为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同他们一起享受和承担一切喜、怒、哀、乐。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乐意接受老师,满意老师,热爱老师。

 在三年前,我教的一位小朋友王乐玺,父母感情不合,无人爱护和帮助,他经常打骂小朋友,上课和游戏时搞破坏,不认真,我便主动接近他,特别是是在他生病和遇到困难时多关心他,还请班上的小朋友主动和他一起玩,在活动中发现有一点点进步便表扬他,慢慢的使他感到不再孤独。亲切的关怀,得到了他的爱,他非常喜欢我,常给我讲他知道的事,我也趁机给他讲一些道理,渐渐的他能遵守纪律了,在我组织活动时,他也能肯动脑筋回答问题了,半年后,他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这一事例说明,如果一个幼儿对活动充满了积极的情感,他便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充满兴趣,从而形成他去探究环境的动机,并且努力去认识事物,解决困难。这样,他的智力就会不断地受到促进得到发展;相反,如果一个幼儿感情冷漠,对周围事物缺乏足够的兴趣,那么,他也就不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会形成积极探索的动机,也就不会有积极的智力活动,久而久之,他的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小班情感教育教案篇二

 关注幼儿的情感进行情感教育

 生活的每一天中,都会发生许多未知的事情。作为老师,也应该让幼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幸福对与幼儿来说虽然不是很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让幼儿试图去感受幸福,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中国儿童幸福成长宣言中怎样写到:我要成长: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我要乐观:要会对压力说没关系。我要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要超越:超越自己就是赢。我要感恩: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我要分享:分享越多,快乐越多。我要宽容:原谅别人无心之过。我要沟通: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我要关爱:和长辈、同伴、动物、大自然交朋友。我要赞美:帮助别人,发现优点。我要努力:付出汗水越多,得到幸福越多。我要感恩: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这些成长宣言让我很受感染。

 对幼儿来说,进行情感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

 一、感受成功的快乐与幸福。我们要多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给孩子幸福温暖的关爱和幸福温暖的赞美。让幼儿在点滴的生活或者学习的小事中去建立自信,引导幼儿相信自己。有的时候告诉孩子要学会坚持,任何事情,从现在做都不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与幸福。比如:引导孩子坚持完成体育任务、通过认真练习,学会拍打节奏、学会玩一种新玩具、想出一种好办法等。让孩子自己去获得成功,会对孩子产生莫大的鼓舞。

 二、乐观、豁达也是幸福。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要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心里障碍,逐渐培养孩子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引导孩子勇敢做自己。

 三、帮助与被帮助。有时候,当一个人想着自己去收获时,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生活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在什么时候可以去帮助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孩子学会帮助,懂得什么是帮助、理解帮助的意义。利用机会让孩子感受被帮助的温暖和帮助别人的快乐,让孩子体验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更幸福。

一、幼儿情智智慧培养方案建构�

(一)幼儿情感智慧培养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及逻辑起点�

1培养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

情感智慧是幼儿整体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它与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幼儿教育中,既不能忽略情智素质的培养,又不能把它孤立于其他素质而“单质独进”,为此,建构情智培养方案时,“整分结合”是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

所谓“整分结合”,就是“整合”和“分立”相结合。它要求我们建构方案时,要考虑个体各种素质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在目标、活动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设计都要有一个整体有机结合的思考,但又同时顾及情智素质的个性特点,使情智素质和其他素质一样,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整分结合原则的指导下,我们作了两层次的思考:�

(1)情感智慧教育融合于情感教育与情感智慧教育个性体现的统一。�

情感教育不只是情感态度的培养,还应该包括情感智慧培养。情感态度的培养解决了儿童行为动力方向问题,而情感智慧的培养却保证了儿童行为动力的高效能发挥。这两方面的协同培养,应该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但是情感智慧和情感态度形成的条件和发展机制并不相同,因此,教育中须顾及到它们的差异:①情感态度是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其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表现出的情绪行为倾向;而幼儿期情感智慧则往往是在发生了情感、情绪性问题时,才明显的反映出来,因此,在同一情感教育过程中,能引发情绪反映的情境,并非自然而然地会对情感智慧发生产生作用,只有有了明确的情感智慧目标,在教育中才会全面顾及,有意识设置或利用情绪性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我调控,解决情绪问题,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较完整地包含有上述两方面的内容。②幼儿的情感态度与情感智慧发生发展的机制也不相同。情绪性态度的形成是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而情感智慧的发展是情绪调控经验的积累,调控经验除了调控成功的体验外,很重要的还需要有认知、意志、情绪等共同参与的调控意识和调控策略。因此教师的指导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前者是以引导感受、体验、领悟为主,后者除此以外,还要根据情感智慧的发生机制——内部语言,采用指导幼儿“自我言语”的办法进行培养和训练。�

(2)情感智慧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与情感智慧教育体验性培养的统一。�

幼儿情感素质、认知素质的发展都是以各种活动为中介,在活动中,幼儿既要有参与活动的动力,又要有完成活动任务的心智操作,这两者不可缺少。具体活动中,它们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在相辅相成中得到协调发展。因此,幼儿的情感素质或其他素质都不可能离开活动内容而进行形式训练,也不可能相互割裂地进行单独培养,而要与内容相联系,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进行综合性的和谐培养。但是,由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因而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有不同的主导指向,比如有的活动主要发展语言能力,有的活动着重发展艺术表现力,而情感是一心理现象,虽然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它不能完全依赖于渗透性、随机性的培养,而应有实体性的计划培养作保证,即有以发展情感态度、情感智慧为主要目标的情感经验活动,情感实务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情感智慧发展的目标和机制则是设计活动的主要依据,只有实体性培养和渗透性、随机性培养相结合,幼儿情感智慧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建构方案时,只从促进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视角出发,把幼儿园关于这方面的教育整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整体的较为系统的情感智慧教育活动方案,但在实践中,它不是与其它教育相割裂的、单一目标的独立活动,是实现多种目标的综合性活动

2情感智慧培养方案构建的逻辑起点�

对幼儿主体活动的研究是构建方案的逻辑起点。据此,我们建立了如下几点的共识:��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孕育发展的过程。�

�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是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与环境主动互动的结果,是幼儿的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满足不断提升的结果。�

� 只有真实自然的活动才能让幼儿获得真切的有力的真实体验所以,培养方案必须发挥幼儿主体在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重视能引发幼儿与周围世界积极互动的环境创设;重视幼儿主体在真实自然活动中的真切感受的积累;重视由此引发出的幼儿情感发展过程。�

(二)幼儿情感智慧培养方案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

1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目标和评价的建构思路�

(1) 目标和评价建构的基本定向�

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目标要求和评价导向,要定位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点上,幼儿阶段是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社会、家庭及幼儿园的多元因素影响下,逐步接受了某些社会要求,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的个别性特征,幼儿情感智慧教育是促进幼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用社会要求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社会性要求是选择情感智慧教育目标的重要价值取向。但是情感又是个体主观的感受和表达,是每个人的内在想法向外界发出的讯号,由于个人想法不同,个人讯号表达的方式不同,因而情感智慧教育还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把发展幼儿多姿多彩的情感作为目标导向,把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自然地融合在目标之中,使社会需要通过幼儿主体内化,转化为体现幼儿主体特色的个体需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既符合社会要求,又符合幼儿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影响。�

(2) 目标和评价建构的双向线索 情感智慧的结构是目标的核心内容也是建构目标的主要依据。我们主要以情感智慧结构的两个视角——动态结构和对象性结构,作为构建目标的双向线索。从情感智慧的动态结构看,它主要包括主体对自己或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觉察、理解、表达、调控等四方面因素,这也是情感智慧的本质内涵,我们就以此作为构建目标的内涵线索。从情感智慧表现领域的对象性结构看,它主要表现在各种会引发幼儿情感矛盾的问题性情境中,如:学习中发生困难、游戏中遭到拒绝等,具体罗列是无法穷尽的。我们选用将幼儿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环境归类,选取其中主要的五种情境:即挫折、与人沟通、诱惑、他人成功或不幸、过度激动等情境,建构目标时,就以此为外延线索,在内涵、外延的结合点上确立目标。

(3) 目标和评价建构的简约化特点�

由于幼儿情感智慧形成和发展具有延缓性的特点,所以,目标体系应该简要、粗略。幼儿情感智慧的指导和培养不同于知识技能教学,它不会很快地奏效,而是需要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积累而逐步形成。因此,不能指望教育能使幼儿情感智慧发生很大很快地变化,为此,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体系可以简约化,层次不必太多,分解不必太细,一个目标可以纵贯较长的时间范围。�

(4) 目标和评价建构中分层要求的依据 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外部他控的发展特点和现实状况,是制定分层目标的基本依据。幼儿的情感自我调控由于受注意分配、意志调控、思维发展等水平的局限,因而在调控情绪时,敏感性差、自觉性低,他们往往对自身的情绪及所处情境的觉察、理解不够敏感,对调控要求、调控策略选择的自觉性程度比较低,所以一般都需要有教师或成人的一定引导,因此,总体来说,目标的要求不能过高,要适合幼儿的水平。但是,随着幼儿心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情感智慧又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对全区540名幼儿情感智慧表现的现状调查中也得到证实:处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感智慧水平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情感智慧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各年龄段幼儿情感智慧的优势因素也不相同,小班儿童的发展优势是移情能力,中班儿童的发展优势是延迟满足能力,到了大班则是自我激励和过度情绪调控能力。据此,不同年龄班教育应有所侧重,同时在这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幼儿情感智慧的三个层次要求,分别为:小班是在教师具体要求下;中班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大班是主动或在教师悄悄暗示下。�

(5)目标和评价建构的操作化与概括化相统一的原则�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对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情感智慧的教育才能取得效应。教师对目标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二点:其一是目标必须具有操作性,即一般阐述的目标必须转化为相应的表现性行为。其二是目标又具有概括性,太细、太碎的目标,教师不易记忆,也不易落实,只有目标能概括出一般情况下典型而具体的要求,这样的概括化目标才容易植根于教师的头脑,转化成教师的目标意识和教育行为。为此,我们在建构目标时,一方面把情感智慧这一具有隐密性特点的目标,依照情感智慧的心理机制——内部言语,把幼儿的自我言语定为情感智慧的表现性行为,以体现目标的操作性要求。同时考虑到情感智慧在不同情境中表现的多样性,根据目标的概括化思想,综合了教师日常对幼儿观察、了解的经验,提出能反映目标本质要求的、典型的、幼儿化的“自我言语”,作为表现性行为的具体目标和评价指标,如:延迟满足能力的概括化、具体化目标为:“我要忍一忍”,这是在各种诱惑情境中,期望幼儿出现情感智慧的基本行为。具体操作目标见下表:

�概括化和操作化目标(对照)

概括化目标

一般表现性行为目标

自我激励能力

再试一试,我能行

情感交往能力

你的心情我知道,我的心情你也知道

延迟满足能力

我要忍一忍

移情能力

我去关心关心他,我去祝贺祝贺他

过度情绪调控能力

不管高兴不高兴,不能影响别人

2目标和评价的框架结构见表一:�

(三)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的组织实施�

幼儿的情感智慧目标的落实,是弥散于幼儿园各项活动之中的,根据有否计划性来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计划地培养;一类是随机性地培养。

随机培养是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目标意识的指导下,随时捕捉幼儿情绪性问题情境,及时地引导幼儿觉察调控情绪,更好地积极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有计划培养主要是对四类情感智慧目标,即:自我激励能力、延迟满足能力、移情能力、情感交往能力,进行有目的、有系统地计划性的培养。本方案主要是构建有计划培养和随机培养相结合的组织实施模式。根据情感智慧的本质,及其形成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我们提出“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操作模式”。

表一目标评价框架结构一览表

目标

表现行为

内容要求

活动名称

分层要求

评价等级指标

自我激励能力

再试一试,我能行

在幼儿参与的各类活动遇到失败与成功时,能用一定的方式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

我爱我的幼儿园;祖国妈妈我爱你;小问号;温暖的冬天;

我是小主人;春来了;周围世界多奇妙;我升班了。

在成人的激励下,知道做好一件事会给自己带来高兴,自己是一个有本领的孩子。

经常出现

时有出现

偶尔出现

会用已经成功的例子来鼓励自己。

会用竞赛、评价、荣誉感或责任感等活动后体验,来激励自己。

情感交往能力

你的心情我知道,我的心情你也知道

在与人相处中,能采用一定的方式主动地与人交往,并与人友好地相处。

在老师的帮助下,愿意与客人交往,对熟悉的人能主动地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喜欢。

跟客人主动招呼,会用恰当的方式跟人商量着玩,当别人接受时,能从表情动作上表示高兴。

用积极的方式,主动地招呼吸引别人,对别人表示友好和喜欢;当别人喜欢自己时,会记住别人,并说出感激的话。

延迟满足能力

我要忍一忍

为了完成活动任务或达到某一要求,会用一定的方式克制自己愿望,推迟满足当时的需要。

在成人的要求下,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暂时离开吸引物。

在成人的引导下,想办法忍一忍,克制自己的即时需要。

会从结果出发,考虑和提醒自己要忍住,并用多种方法来克制自己的愿望。

移情能力

我去关心关心他,我去祝贺他

能关注、觉察到别人的情绪,并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与他人产生共鸣,予以关心。

能够发现别人明显的高兴与不高兴的表情,并在老师的渲染下,会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关心。

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用鼓励的话对别人的成功或高兴的事表示祝贺;当别人有了伤痛,会马上给予帮助。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地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当别人成功时,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能与他人分享快乐。

过度情绪调控能力

不管高兴与不高兴,不能影响别人

当幼儿有一些过度的情绪时,会根据一定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比较合适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高兴与不高兴。

在成人的提醒下,会根据不同的情境,用适合的方式来表达良好的情感,能用一定方式控制自己的过度行为。

能自觉地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表情、行为。对自己过度的情绪能意识到,并告诫自己。

1“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操作模式”的解释。�

“多元化操作模式”主要是在目标导向下,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种通道共同创设或利用多样化、生活性的真实任务情境,引导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多重体验、感受中,发展情感智慧。模式的框架如图所示:

2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的操作模式”的基本要求�

创设真实自然的或类似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让幼儿亲自实践,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实际的锻炼是本操作方案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幼儿情感态度和情感智慧是在真实生活和有现实价值的任务实践中获得发展的。游戏性、假想性的任务练习,虽然对幼儿情感发展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不及真实锻炼深刻有效。这是因为游戏情境的理想化和装扮性,使它与幼儿切身的真实利益关系有一层间隔,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智慧能力虽然也能迁移至现实生活之中,但这种迁移的力度弱,没有必然性。不少在游戏中表现出关心他人,有礼貌行为的孩子在家里可能会对父母专横霸道,平时也可能是不讲礼貌。我们的一次小实验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4个在娃娃家游戏中知道敲门、问好的小朋友,当处在真实、自然的生活常态之中时,他们的行为是另样的:班级大扫除,让这4个孩子向阿姨借抹布,这些孩子见了阿姨,都没打招呼,直接说:“我们要抹布。”只有当阿姨回答:“我不知道你与谁说话,抹布不能借”时,现实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情感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他们才动用一系列情感交往策略,有的说:“对不起,王阿姨我要借抹布”,有的说:“王阿姨,请你原谅我,我忘记叫你了”……,这一生活经历才是他早期宝贵的情感经验,以影响他们日后的情感发展。� 因此,引导幼儿投入到真实的任务活动之中,引发并指导他们解决情感矛盾是本操作方案的基本原则。�

3“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操作模式”的基本特点�

操作的多元化是本实施方案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培养渠道的多元化;创设情境的多元化,幼儿体验的多元化。�

(1) 多种渠道的协同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使家庭、社会、幼儿园配合协调,是幼儿情感智慧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其一,幼儿情感智慧发展是一个长期孕育、累积,逐步由被动转化为自觉的漫长而复杂的内化过程。因而从时空角度分析,教育应是一个全程、全域性的大教育,它不能只囿于幼儿园围墙之中,也不能只限于幼儿园的8小时教育之中,它必须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在同样目标的导向下,各自依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在全方位时空中形成合力,影响幼儿。这样,孩子的良好情感素质才能得以高效的形成和发展。其二,由于幼儿情感智慧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集体的、大范围的幼儿园教育,教师较难真正落实差异针对性,而家长与自己孩子的亲密关系,使家长成了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这一教育资源的利用,它能使个别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个幼儿的情感智慧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因此,情感智慧教育渠道上的拓宽是多元化操作的一大特点。�

(2) 多种类实务的多样性锻炼�

多种类实务是指教师围绕某一目标选择提供符合幼儿实际的一系列多种类的真实任务。比如,情感交往能力,多种类实务既要体现在交往对象上有与熟悉的成人(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交往任务,也有与同年龄儿童(同班小朋友、陌生同伴、亲戚小朋友等)的交往任务,还有与陌生人等交往任务。多种类实务也要体现在交往事件的内容上,如:与陌生人的交往事件可以是招待第一次看见的客人,也可以是向路人问路,还可以是到商店购物。之所以要围绕目标提供多种类同质不同内容的实务性活动,其原因是为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情感智慧迁移的广泛性,发挥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众多成功的情感经历。首先,多种类的实务需要不同的能力,这符合了幼儿个性和能力存在个别差异的实际,它有利于提高不同幼儿在不同任务中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其次,情感智慧在不同类实务活动的锻炼中,在多种支撑性内容的任务中提高了灵活性,增强了敏感性,促进了迁移能力,提高了情感智慧水平。�

(3) 多重体验的交融整合�

多重体验的交融整合是指幼儿实现某一目标获得多样化的体验。�

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智慧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是他们是互为前提的,在培养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们强调培养模式中的多重体验,旨在通过多样化体验的不断融合化、深刻化,从而促进幼儿情感智慧的发展。多重体验可以是同一性质不同情境任务带来的不同体验。同是延迟满足的体验,但是具体情境任务不同,体验亦不相同。如“为了不受批评,坚持完成画图作业后再玩”与“为了等一会儿多吃一份糖,现在忍住不吃”,幼儿延迟满足体验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这在多类实务性中已有涉及,这里的多重体验主要表现在幼儿为一项情感调控过程中所感受到一系列不同的体验。比如,幼儿在真实性任务情境中,通过觉察、了解所获得的情绪矛盾性的体验;在调控过程中自控体验,矛盾解决后的情绪平衡体验和任务实现后的成功体验等等。种种不同的体验,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幼儿心理内化,相互交叉、融化、整合,其结果使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经验更丰富、更生动、更持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7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