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由来是出自下列哪部古典名剧?

“红娘”由来是出自下列哪部古典名剧?,第1张

《西厢记》。

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扩展资料:

红娘本不是一个好管天下姻缘的“多事”人,她所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旁观者变为“热心人”,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不满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这是俺老夫人的不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认为**与张生郎才女貌,是天生地设的一对。

“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所以,红娘所为绝不仅仅是出于“热心”,而是义与勇的表现;而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

-红娘

  每当中秋之时,夜空清丽,一轮圆月中天,显得特别的明媚皓洁。自古以来,到了此时,人们总是对这些夜的明月特别的青睐,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对月寄情,因为那浑圆皎洁的明月,意味着团圆和美满,因此就有了对远方亲人寄托的情思,也有了对事物和未来表示美好的祝愿和期望。这般的情感和眷恋,到了中秋时分,会显得十分的浓烈。这种根深蒂固的明月情结,折射了中华民族一种特别的文化积淀,有如不废的江河,在国人心里悠然地流淌,几千年延绵不绝。其实,国人对明月始终有着太多的诠释,从而使这一冰清的玉轮充满着无限的遐想、美感和一往情深。

在古时文人的笔下,那个阴晴圆缺的物体,总被他们点染得出神入化、千姿百态、且又各具情趣、魅力无穷。那“月涌大江流”和“海上生明月”,是何等的气派和辽阔;而“山高月小”,又是多么的高远和幽深……至于有的诗人墨客吟咏的 “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秋山缘梦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静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情月”……诸如此类,不仅把明月写得洒脱开朗,妩媚动人,而且把言外之情溢于句章,把本来冰冷皎洁的玉轮,写得有血有肉、曼妙无比,有如充满了生命活力一般。

对明月情感,实际上是一种思念情结。有的人漂泊异乡,少不了要思乡念旧,怀念亲人,望着夜空中的月亮由残月一天天的圆满起来,就产生了亲人团圆之情,因为漂泊人想到了远方的故乡也有着同样一个月亮,因而明月就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最好载体。虽然人各一方,远隔千里,却共享着同一个明月,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感怀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几句短诗,之所以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能被一代代人吟咏不绝,盖因为这些诗揭示了人的普遍心境,拨动了最敏感的人之常情这根弦,因而显得意味深邃,意趣高远,魅力久长。

明月朗照天下,跨越古今,被诗人的智慧所烛照,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哲理,更是耐人寻味。苏轼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透过五彩缤纷的生活背景,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总有顺便的一面,也有挫折的一面,有成功也可能失败,有鲜花也有风雪,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认识了这样一个质朴的哲理,我们就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到成功而不矜夸,失败之时不气馁,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困难之际不落志。从而对困难和成功、胜利和失败、潮起和潮落,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和命脉的历程中,永远充满乐观的情绪。李白写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都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着同样的人生感叹!

  一轮皎洁的明月当空高悬,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因此,历代诗人都喜欢以明月入诗,尤其是诗仙李白,更是酷爱明月。他的很多诗不仅仅有月亮的影子,有些诗甚至通篇是以月亮为抒情对象,他的《峨眉山月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无不是这类诗歌。李白的明月诗虽然以月亮为主要意象,但并不仅仅是出于对明月的喜爱,主要是要借月抒情。如果从抒情的内容来看,其明月诗的思想内容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月寄乡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在心头泛起波澜。诗人李白也不例外,因此,诗史上就留下了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明月诗中“妙绝古今”的经典之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并不是真的地上有霜,而是诗人产生的一种错觉,这正是诗的巧妙之处。在一个寂寥的庭院里,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照射到诗人的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料峭寒意,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当空,秋月是明亮的,又是清冷的,孤身在外的诗人,此时不禁触动旅思秋怀,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产生万千遐想,他想到了故乡,想到了故乡的一切,禁不住乡情涌动,感慨万千。全诗语言简炼,却十分形象地揭示了李白此刻内心的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因此,“望明月思故乡”也成了当今他乡游子的心理寄托,说明李白这首诗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力!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李白不仅思念故乡,更思念故乡的人。他的《峨眉山月歌》就是一首这样的诗。诗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半轮山月从娥眉山冉冉升起,照在泛江出游的诗人身上,使他那长长的影子倒映在清冷的江水之中,随着江水的流淌而随波逐流,夜色笼罩着清溪,月色也被乌云吞食了半轮,孤身站在船头的诗人仍然决定向“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进发,明月、山影、孤舟、江流,更加激起了诗人的一片思乡“思君”之情。但“思君不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乡思怀人之情,使他决计“下渝州”去看看他的好友。因此,他哪里顾得上考虑什么孤独与凶险。可见,他这被山月点燃的乡情友情是何等的浓烈。

二、邀月遣孤独。

李白虽然一生放荡不羁、豪迈飘逸,但也深感人生旅途多艰,常有“行路难”的孤独感袭上心头,他的《月下独酌》就是这类诗的代表作品。诗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一开始,诗人就突发奇想把天上的明月邀请下来,陪伴自己喝酒,在诗人的眼中,天边的明月、自己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一起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尽管诗人如此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这说明诗人已渐入醉乡,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月光、身影与自己相互欢欣,直到大醉;当诗人醉躺在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离。在诗人的感觉中,月光和身影仿佛也有了人的情感,对诗人一往情深,对酒当歌,直到诗人醉卧之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最后两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是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诗人这种孤独凄冷之感在《把酒问月》一诗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一开头劈头就问“青天有月来几时”,体现了诗人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写出明月于诗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诗中穿插月中白兔嫦娥的传说故事:“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诗人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流露出诗人自己清冷孤苦的情怀。接着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最后“月光长照金樽里”再一次流露出诗人的寂寞、孤独之情。凄清冷落,意味隽永!

三、托月叹怀才不遇。

李白遭权奸谗毁,受到朝廷排挤离开长安之后,开始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就是一首感慨诗人怀才不遇的诗。诗中这样写道:“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在常人看来,诗中的“白露垂珠滴秋月”一句,似乎有些费解,月亮怎么会“滴”露珠呢?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象露珠是从月亮上掉下似的,好象又合情合理。使人感到古城夜空的神奇之美。然而“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表达的思想却与上句描写的古城之夜的美截然相反。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他苦苦思索什么?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一个“稀”字,吐露出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苦闷心情。

李白还有一首《夜泊牛渚怀古》与以上那首诗所表达思想内容相同。诗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其中也提到了“明月”,诗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诗人由“望秋月”而引起自己的“空忆”,尽管自己也像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像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谓。

李白明月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除上述以外,还有借月寄托思妇情怀的。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有借月表达思妇闺怨的,如“却上水帘珠,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有借月表达友情的,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借月赞江山之美的,如“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客王主簿》)。

李白爱明月,其爱之深,在中国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在长江南岸的翠螺山一带至今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飞天的动人传说。李白为什么如此喜欢明月呢?有人认为是浪漫主义诗人,借月抒情能更好表现他的浪漫情怀。我认为李白一生光明磊落,心如明月一般皎洁,明月正是他人格的自我写照,人品决定诗品,诗如其人,正是这个问题的最好诠释。

余菁,教师,现居广东汕头。

今天是国庆节,看着窗外家家户户挂满彩灯气球,那喜气洋洋的情景,顿时使我想起了去年我们全家合家团圆的情景。

去年春节,爸爸为了看我们,从外地坐了好几天火车赶回来。那时虽然我家没有挂彩灯,也没有放烟花,可是一家人心里都比吃了蜜糖还高兴。也许你一定怀疑我们做了什么特别难忘的事,其实也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吃着烤红薯拉拉家常。那一个个胖乎乎的红薯像充满了喜气的吉祥物,大家看到它就觉得无比开心。火红的火映红了全家人的脸,也映红了这间潮湿的屋子,让它充满了欢声笑语。

现在爸爸虽然已经回重庆工作了,但依然离家很远,每天要起早贪黑,很晚才能回来,今天也不例外。望着窗外的小路已经没有人影了,灯光把黑暗的路照亮,我心里默默地想着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我盼望着爸爸的身影,希望他能听到我心底的呼喊,我相信此时此刻爸爸一定听到了我的呼唤,正在用脚步给我传递着回音。

那天我和爸爸兴高采烈地边吃边聊,妈妈就忙着在灶旁炒菜。她手里的锅铲欢快地在锅里唱歌,那歌声非常轻快,伴着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即将临近,我们开始纷纷保护树林和树木。一大半的人认为只有在植树节才要保护树林和树木,我的观点却恰恰相反,我们不能只在植树节保护树林和树木,应该无时不刻的保护着树林和树木。

几亿年前,地球归动物所拥有的时候植物繁茂,到处生机勃勃,充满了绿色,但是,智商远远高出其他动物的人类出现后,植物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的急剧减少。那是因为,人类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树木所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商业需要,大批大批的砍伐树林留出空地,用来建造大楼。正因为许多人擅自砍伐树林和树木,所以大自然被破坏。

砍伐树木的坏处很多。大家都知道树木可以循环二氧化碳,如果大量砍伐树木,树木的数量就会急剧减少,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无法得到循环。茂密的树木可以阻挡沙尘暴,前两年北京遭遇沙尘暴,整个城市被沙子所笼罩这也是因为缺少树木的保护所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中原两湾城吧!以前,那里破烂不堪,那些平房的瓦是东一个洞,西一个洞,门是一块木板做的,街道里堆满了垃圾,脏及了。现在中原两湾城建起了公寓、大厦,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杨柳随着微风轻轻摆动,这就是人们意识到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的桂花盛开季节。

小时候,我不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

故乡靠近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

我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念中学时全家到了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里去赏桂花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爱儿童节

——说起我最喜欢的节日?哪还用说?当然是儿童节了!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喜欢儿童节,那我就告诉你吧!因为,儿童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

——儿童节最难忘的就是那父母为我准备各式各样的礼物,让我心花怒放。

——也许是在学校里朋友为我准备的礼物,可能是一张简单淳朴的贺卡,也可能是一句祝福语,也可能是一幅画但是,礼物就算是多么的简单,那也是一丝丝友情的见证。

——也许是在办黑板报的时候,我和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讨论内容,也许我是“策划师”,或许是“写字员”,也可能是“指导人”当我们办出来的内容让任何人都绽放美丽的微笑时,我们也会快乐地笑!

——也许是在学校举办的六一狂欢,当我和我的朋友小月、小霞在开心的唱歌,听到老师同学的祝贺语、加油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我爱儿童节。

庆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又见中秋。

月亮仍然那么清明冷艳,并带着几分神圣和傲岸,像新嫁娘般半露着姣美的面容,静静地贴在空中。虽有几缕状如轻烟的乳白色云朵浮浮腾腾,偶尔从她面前掠过,隐约地遮住些光芒,也只是短暂的刹那。浮云掩月,犹如美人眼前敛着一抹挥不去的轻愁,更增添了一份凄美的风韵。

望着深蓝的天宇,如水的清辉,我恬静柔和的心境被摇撼了。我叩书为戏,握笔为篙,迷失在这魔幻般的诱惑中了。

月亮是永恒的,在艺术长廊里为我们展示了诸多不朽的篇章。从贝多芬的月光曲到目前中外的流行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青纱外月隐隐,青纱内冷清清”;“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文学作品中更是另有一番情景,不仅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而且诗词城举目皆是月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末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满月撩人乡愁、残月陷入孤绝”;“云破月来花弄影”、余光中则说:“缺也是思念,圆也是思念,月亮你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名词。”更有诗人毛泽东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悲壮的场面:“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嗽叭声咽……”

有道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千百年来,月亮仍在遥远的天国睥倪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任你烽火连天炮声隆隆,或天灾人祸洪流滚滚,抑或笙歌盈野一片祥和,她仍是不改其衷,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将她圣洁的光芒无私地分给人间,照亮华舍宫廷,也照向茅屋陋巷,既亮丽幸福的人,也眷顾不幸的人。永远慷慨地给予,那么从容、那么大度。

月亮撩人情丝,惹人相思,促人回忆。对多情的人来说,她最多情;对忧郁的人来说,她最忧郁。因此,她为诗人和情人们提供了缠绵的文思和浩瀚的诗兴:“月落呜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想,如果没有月光启迪灵感,我们的诗词不知要少几多丰采几多神韵?而苏东坡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会把人间事禅悟得如此透彻啊?

我望了三年中秋月,一年一种新感觉。今年再见中秋月时,天、地、人又都将老去一岁,不知又是一番什么滋味在心头!

剧中女主夏明月是一个坚强、善良,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女孩,为守护亲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学业、青春、事业,甚至是爱情。艰难并乐观地维系一个家庭,照顾两个家

庭子女的大家长。青春时叛逆,成人后坚韧;天性乐观,行事坦荡,但是有时带着一种不落窠臼的邪气。从小商贩奋斗成明月楼的董事长,用尽了她全部心血。和许

冲蒋佳楠的情感纠葛,也让她这一生充满了柔情并激昂的浪漫色彩。那么她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呢?在剧中男主角许冲是个“经济适用男”,他性情温和,但不乏原

则。许冲对明月的爱纠结了一生,由于各种机缘巧合而分分合合,但是他对明月始终不变,始终是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不知不觉的浸润,不动声色的牺牲,他是最懂

明月的人。所以最后夏明月应该是和男主角许冲在一起了

活动须知:

1《狐妖小红娘》主题活动“狐妖·等梦回还”任务共分六章,以类似天命风流版本中青龙会抉择任务环环相扣的解密式流程进行,前五章根据流程中你自己的选择会有对错结局之分,做到错误的结局也没关系,第二天可以再经历一次该章节并重新选择。

2达成正确结局后则第二天会前往下一章任务。无论达成对或者错的结局,每天都只能完成一次任务。

3结局面板中间结局标题图和右边文字会停留在你达成任何错误结局之前的最后一个结局处,以显示你在不选到任何错误结局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最远结局。

4无论达成对错结局,都可获得少量碎银修为奖励,达成正确结局更是能获得“相思之羽”,集齐6个结局的相思之羽即可兑换“不负今生礼”。

古诗中的"月"可以理解为这么几种含义:它象征聚散,以月圆比喻人的团聚,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最有名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也意指思念亲人、怀想故乡。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已成经典、妇孺皆知。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浪迹天涯、眷恋故土的那份深情,表达了久离故乡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引起共鸣。

唐朝诗人刘方平的咏月诗以写景为主。他在《月夜》一诗中写道:"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中月色宁静,月影偏斜、星斗移位,寂静的庭院初闻唧唧虫声,清新诱人。另外,"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也富有诗意,犹如听一曲美妙的音乐,连同海上明月在耳畔流动。

古代诗人中最善于写咏月诗的是李白,他毕生写出有关月亮的诗三百多首,从少年时代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后来《将尽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以及《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将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寄寓山水月色,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来表达"明月长在,人生如寄"的心声。

李白的心目中,月是高尚的化身,贞洁的象征,在诗中描绘出一幅幅优美旖旎的境界。如写"问月"的有"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步月"的有"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饮月"的有"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写"弄月"的有"水彩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诗人在情溢于言表的同时,也用洒脱的笔力把明月写得神韵飘逸,绰约多姿,表现出很高的美学素养。

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他在诗中所刻划的月,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与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里"淡月朦胧",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月明年何处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失意时"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苏东坡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

月亮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宇宙之谜。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诗人为何如此钟情于月亮?或许,他们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样的月亮,觉得月亮可以超越时空,所谓"天涯共此时",就是这个道理。翻阅中国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寓情。然而,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有人叹息世事艰难、人生苦短;有人哀鸣怀才不遇、宦海沉浮;也有人表达对理想至高无上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1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