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谈谈如何看待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情感挫折、学业困难等?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谈谈如何看待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情感挫折、学业困难等?,第1张

自古人生无坦途,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特别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挫折对于人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我们的中学生来讲,遭遇挫折更是普遍现象。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因违反纪律遭到点名批评;老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等。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救药”。此时,如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勇敢地面对挫折,这看似小问题引发一轮系列的连锁反应。

现代青少年学生多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不少人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称王称霸”。少部分人自制能力差,易冲动,缺乏理智,受不了任何打击和挫折。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有的便采取过激的进攻性行为,丝毫不计后果,这就造成了校园暴力事件,甚至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有的采取过激的逃避性行为,冷漠退让,放弃追求,甚至采取轻生的行为。这些过激行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不健全,耐挫能力差的表现。这种行为给自己、亲人甚至他人带来了许多烦恼和痛苦,乃至终身悔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同学之间因为言语上的一点误会,引发争吵,甚至发展为斗殴;运动场上的合理冲撞也有可能演变为一场混战;不能正确处理“情感危机”,导致离家出走,更有甚者走上绝路。这些孩子在家庭以外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并且由于没有心理准备,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不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往往言行极端,酿成大错。特别部分学校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近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观其心胸之狭隘、手段之残忍,无不令人发指。这些事件越来越警示我们,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已经刻不容缓。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我分为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社交压力、自身发展四种。下面我会简单的进行分析。

 

 

1、学业压力:

大学生也是学生,学习还是王道,平时还好,一到期末疯狂肝ddl,疯狂背书(真的是一本书背下去),疯狂的写论文完成作业。那真的是累到要挂掉。如果挂科了,重修了更惨,你得花更多的精力去追上去。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虽然没有这种压力,但他们也面临着另外一种压力,那就是争夺名次和奖学金上的压力。

2、生活压力:

大学的生活费,看每个人都情况吧,有些家里给的多,有些家里给的少。如果不够用的话还是得找点兼职赚些生活费。而且怎么样调配自己的生活费,也是一门很花心力的艺术,毕竟大学里面需要用钱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3、社交压力:

如果有加入社团组织的话,这方面的压力会大一点,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任务也挺重。而且组织会比社团要压力大一点,因为像学生会这些地方有点沾上了官僚的气息,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矛盾,很不好处理。即使没加入什么社团组织,同学关系,舍友关系也要自己处理好。还有谈恋爱的同学还会多一种感情关系的处理。太多的各种关系都需要自己来处理,加上大学生普遍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处理起来自然没有那么得心应手,有了问题自然就有了压力。

4、自身发展:

是考研还是就业,或者出国,到了这一步会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会面对不同的问题,面对不同的结局。特别是对于没有任何规划的同学来说,很难抉择。选择就业的同学压力相对更大,因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找工作时常常需要四处东奔西走,还要自己租房等等琐事接踵而来。当各种事情堆积在一起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焦虑是心理。

其实压力并不可怕,只要你以放松而又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压力,压力就可以转化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动力。希望充满压力的大学生能摆脱自己的压力和苦恼。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大学校园是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方。在校园中,学生一方面接受社会变革的洗礼,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在相对单一狭小的环境,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因角色转换带来的学习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与中学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对教师依赖性极强的被动学习方式相比,大学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使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觉性、自立性、灵活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由于中学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学生入学后表现出独立性差,生活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学习适应障碍。此外,大学生的角色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的学习尖子,是老师、家长的宠儿,但进入大学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再出类拔萃,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由此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失衡,自尊心受挫,容易产生焦虑、失落、苦闷、自卑等心理困扰和问题。人际交往是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与中学时代单纯的人际关系相比,进入大学接触的教师、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全新的环境。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受长辈溺爱,过于敏感挑剔,任性自私,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尊重与关爱别人的情感,加之他们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当,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造成失败,交往失败的影响又使得他们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使这些学生自我封闭,严重的交往困难导致孤单抑郁、焦虑不安、性格孤僻、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2情感困扰和危机。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心理发育已趋成熟,恋爱与性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面前。现实中因恋爱而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校园里有的大学生把异性之间的好感误解为爱情,有的为摆脱孤独寂寞而寻找异性谈恋爱,有的因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羡慕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谈恋爱,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使他们经历失恋的痛苦和情感的煎熬。同时,由于性生理成熟,大学生受到性意识的困扰,因性冲动反应不良而产生焦虑自责甚至心理变态,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大学生陷入自卑、焦虑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去,有的人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3对网络产生的依赖性。网络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现实交际困难而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的精彩深深吸引。因而对网络的迷恋、依赖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严重地导致了心理错位、人格分裂,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

4就业压力。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现实中的种种客观因素常阻挠“理想自我”的实现。目前毕业生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制度,再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使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学生由于不能对社会、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择业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在就业失败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而导致情绪低落自卑;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对前途失去信心,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此长期处于紧张、烦躁、焦虑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此外,由于社会用人制度不健全,竞争有失公平,择业的反复失败使个别学生的人格弱点呈现出来,形成心理疾患,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还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因此,高校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高校没有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有的高校严重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教师,因而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引导。再加上,很多高校心理咨询手段、方法落后,咨询人员专业素质低,也使得一些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后不愿去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和解决。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三、个体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则与措施

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自尊自爱。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放弃偏见,求助心理医生。

6、积极实践,将上述观念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及时调整心理生活与反应。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1、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据调查,80%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2、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就是焦虑。适度的焦虑水平及必要的觉醒和紧张对人的学习、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续而重度的焦虑则会使人丧失自信,干扰正常思维,从而妨碍学习。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建立正确而适度的学习标准,确立适合的抱负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过度焦虑。另外应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良好的学习措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如焦虑严重且持续较长,则要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排除。

3、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现代化家电的普及,计划生育带来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人际关系不良的同学,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此外要加强个性修养,战胜自卑、羞怯,纠正虚伪自私等不良个性特征。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确保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4、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压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应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5、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以一些不正当的渠道渲泄出来,如乱砸东西,酗酒打架,消极厌世等。因此,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应进行职业辅导,调整择业心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了解自我,包括对自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的认识,这方面可以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验工具,诸如《气质调查量表》等来进行。其次要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以便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表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推销自我。最后还应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6、自身心理素质的不足。如自我认识片面,情感脆弱、冲动、不稳定,意志薄弱,怯懦、虚荣、冷漠、固执,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耐挫力差,不懂得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调节的技巧。应丰富心理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并力求训练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1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