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窦娥冤中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1、作品通过窦娥一生的遭遇,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妇女的不幸。窦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种种不幸和灾难,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

2、窦娥的悲剧有着双重结构。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悲剧,另一方面是窦娥内在的信念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个满脑子孝道的善良女子,被一个大力提倡孝道、贞节的社会所迫害致死,即使蒙受天大的冤屈也不愿放弃这种信念,这才是窦娥悲剧的深层原因。

3、在艺术特色上,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1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首先,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在她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其次,写出了窦娥性格的流动性。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2 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窦娥冤》深刻地揭示了窦娥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必然性,反映了封建社会具有本质意义的重大问题,主题鲜明,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而窦娥在刑场上的三桩誓愿竟然一一应验,以及结尾的鬼魂诉冤与清官断案,显然是超现实的幻想性描写,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美好愿望,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深化了主题,使作品的悲剧气氛更加浓重。

3 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叠起,而又环环相扣。全剧以窦娥的悲剧命运为中心来组织戏剧矛盾,写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但作者把构思布局的重点放在两条主线上:一条是窦娥与以张驴儿为代表的社会恶势力的冲突;另一条是窦娥与以桃杌为代表的封建官府的冲突,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其它的矛盾冲突都服从于主线的安排。这样就使得情节集中,结构谨严。在关目的安排上,作者也是匠心独具,剧情发展既层次分明,给人以移步换形的紧凑感,又高潮迭出,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紧张感,这就使整个剧情显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4.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形成了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表现了关汉卿杂剧语言艺术的共同特色。 

剧作家在窦娥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窦娥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造成她悲刷的原因引人深思。也体会了剧作家在窦娥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理解地指斥天地、痛发誓愿的反抗体现。

《窦娥冤》在剧作上已经成为悲剧的典型代表,也是冤案的典型代表!站在剧作者的角度看,如果要把一部悲剧的悲剧色彩烘托到一定的程度,首先,这就取决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对人物身份的设置,这里的时代背景是在元朝最黑暗的时期,是世风日下,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社会!在人物身份的设置上,作者把窦娥设置成了“孤寡”,即孤儿寡妇,在中国古代,“孤寡”是被看作最可怜,最凄惨的人,而窦娥正好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她三岁死了妈以后,本来还有个父亲,但是父亲把她卖给了蔡婆,从此便成了孤儿,其实这种孤儿是最凄惨的,因为如果说父亲死了也就罢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明明有父亲,却被父亲抛弃,这对于一个正需要人关心疼爱的七岁孩子来说是何等滋味啊?好不容易等了10年,成了亲,才过了两年的太平日子,就又死了丈夫,立即成了寡妇,年纪轻轻的就要守寡,还要赡养同样是寡妇的婆婆,两个孤寡相依为命!可以说窦娥是最黑暗世界里最悲惨的人!如此凄惨可怜,弱不禁风的孤儿寡妇到最后还要落得个冤死的下场,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作者在人物身份设置上用意深刻,发人深思!

《窦娥冤》通过这样的情节,对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进行了有力的抨击。窦娥的悲剧是封建时代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的产物。关汉卿强烈地抒发了那些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无可诉告的反抗情绪。

《窦娥冤》第三折《法场》:《法场》一折戏是这个悲剧的高潮。在前面两折戏中,窦娥还是一个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封建伦理观念安分守己的善良妇女,她完全信赖官府,认为官府是“明如镜,清如水”的,可是,她这样一个清白无辜的善良妇女却被下在死囚牢中,眼看就要死在封建社会的屠刀之下,面对着这残酷的现实,她清醒了,她要反抗。《法场》这折戏,作者就描写了窦娥反抗性格的急剧发展。

这一折戏根据它的场景、气氛和情调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外扮监斩官上”到“只落得两泪涟涟”。是写窦娥被绑赴法场的途中,对人世的主宰者天和地的埋怨和控诉。 这一段写出了窦娥含冤负屈、呼天抢地的控诉,表达了窦娥怨天恨地的感情,充分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

第二段从“刽子云”到“不明不闇,负屈衔冤”。写窦娥与婆婆在法场相会的情景;这一段作者用低回悲凉的语调抒写了窦娥在亲人面前的哭诉,刻画了窦娥性格的善良,而这善良又进一步衬托了她的坚强,使窦娥的形象浮雕一般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一来,窦娥的蒙冤而死更博得了读者和观众的同情。是谁杀死了窦娥呢?人们不能不把愤怒投向万恶的封建制度。

第三段从“刽子做唱科”到最后。写了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这一段是这出戏的高潮,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